有這樣一所學校,毗鄰"漢傳佛寺第一奇觀",被火箭軍、空軍等威武氣質所包圍,學生全部為藝術生,在藝術課程佔用文化課學習近一半時間的前提下,本科率持續保持全武漢市藝術類學校第一的位置,它就是育才美術高中。
建校雖短 成績傲人
武漢市唯一專業性美術高中
位於工農兵路的育美,左右走上幾分鐘,就能看見各個帶著軍人字眼的根據地,整條500米的路縈繞著一種威嚴而莊重的氛圍,讓人不禁肅然起敬。
同樣令人敬佩的,還有學校的辦學成績。
作為武漢市唯一專業性美術高中,縱使創校只有十幾個年頭,但各個方面的過線率都很不錯,在大學還分一本、二本、三本的2015年,育美有333人參加高考,一本就錄取166人,到了今年,育美有超過190位學生在八大美院獲得校考合格證,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等都將育美作為重點生源招錄點。
當然,除了這些傲人的數據,育美吸引人的還有它別具一格的校服。
相信05屆的學生們,提起校服一定都很驕傲,那時育美的校服成了很多人選擇這個學校的原因之一。
//
當吃貨君問起育美畢業的朋友,有什麼關於這個學校的回憶時,她的第一反應就是誇校服好看,相當真實了。
想像一下自己穿著小西裝,坐在木質畫板前,洋洋灑灑地畫上幾抹水彩,陽光正好……簡直是小說裡的藝術生女主角了。
即使後來校服改變了,2010年前後入學的學生也不會沮喪,因為他們有明星同款校服——華晨宇,2010年畢業於育美。
不知那時留著長發的花花,每天都會去哪些地方吃飯?是十元就能飽肚的美味路邊攤還是會買上一份軍供油餅?或是3元一杯的凍檸茶?這些平價簡單,算不上饕餮盛宴但足矣讓很多人回味的美食,和它們對面那座粉色的教學樓一起,貫徹了無數育美畢業生年少時的記憶。
新舊並存的美食街
陪無數人度過年少時光
5元的恩施小土豆、12元的番茄意面、黑椒芝士湯飯、手抓餅被打包好,放在各個白色的泡沫箱上,學生們蜂擁而出,密密麻麻地圍住了各個檔口,迅速地付錢,然後拎起塑膠袋,完成交易——這是每天中午12:15,下課鈴一響,便會準時上演的場景。
就像上班族選擇在24小時便利店買速食果腹一樣,這些可即買即走,帶回教室吃的食物,成為了大部分學生午餐的選擇。
炸得酥脆的小土豆,金黃的外皮上裹滿了胡椒和鹽粒,用竹籤一下戳一塊,非常有回味。一份5元,大約有個10塊左右的樣子,當作下飯的零食吃,很實惠。
這樣裝在袋子裡打包好的主食,很受大家的歡迎,特別是黑椒芝士湯飯,吃貨君買的時候,正巧碰上最後一份,只聽得後來的學生有些沮喪地同老闆說;「哎,就是想來吃黑椒的,結果賣完了,又要欠一天!」
等我拆開袋子,才發現這碗飯多麼經濟實惠,10元出頭的價格,料給得很豐富,滿滿的玉米不說,米飯裡還夾著大塊的芝士,一勺子舀起來,芝士還能拉絲,拌著飯吃,軟軟糯糯的,甚是可口。
番茄意面的分量也很足,意面煮得順滑,配上酸酸甜甜的番茄醬一起攪拌來吃,很開胃。吃貨君也是第一次吃這樣裝在袋子裡的意面,別有一番風味。
主食齊了,再配上麥克漢堡的檸檬紅茶,就絕了。這家做了十幾年的店,一到夏天桌子上擺滿了檸紅,一排一排,場面甚是壯觀。
一位在育才美高任教的老師,給我們這樣形容道:「chua,一桌子,哈是的。」
新鮮的檸檬切片配上當天現煮的紅茶,這樣超大的容量,還只賣3元一杯,著實讓人心水。喝上一口,甜度適中,一點檸檬的苦澀都沒有,就是最古早的檸紅味,令人愛不釋手。
麥克家的漢堡比奶茶要早做幾年,店面從一檔變成兩檔,做奶茶的小姐姐也是從對面這所學校畢業的,「我讀書的時候,還是十三中,02年被育才美高合併了,兩個學校一個校區,一邊一半,現在徹底變成育才美高了。」
//不知有多少人記得店裡這隻名叫歡歡的狗,它現在也懷了寶寶
同樣見證過21世紀初育才美高和十三中合併這段歷史的,還有這條街上最老字號的店:老賣水吧。
開了20多年的老賣,一直做鮮榨果汁,隨著物價的升高,草莓汁從最初10元不到的價格到現在22元一杯,對原料的選擇還是一如既往堅持最新鮮的。
芒果牛奶和草莓汁是招牌,中午休息或晚上放學來上一杯,健康又美味。絲毫不輸連鎖茶飲店的水果茶。
20多年彈指一揮間,從江夏來的老闆,也從年輕小夥子變成了帥大叔,看著一代一代學生學成畢業。問起老闆,附近還有什麼同時期的老店?「對面那家鱔魚面,也做了20多年了。」
35元一套的鱔魚面,價格並不便宜,來吃的大多數附近工作的人或者小部分學生,但比起路邊攤來說,這裡有一點好,適著三五人坐著吃。
麵湯奶白濃鬱,鱔魚是剔骨了的,吃起來順滑細嫩。泡上一段油條,再嚼上一塊蘿蔔,回味無窮。
對於稍微正式一點的聚餐,這條街上年份最少的川玥是很多人的選擇。清新的裝修風格和重口味的菜品很受年輕人的歡迎,一到飯點,門庭若市。
分量足,兩個人點一個菜恨不得都吃不完了。
幹煸蛙蛙是招牌,滿滿的一盤子牛蛙,被辣椒襯得煞是好看,肉塊炸得外酥裡嫩,吃起來辣中帶麻,很下飯。
麻婆豆腐也是必點之一,嫩滑的豆腐塊上淋上一圈圈秘制醬料,端上來的片刻已鹹香四溢,萬分誘人。
寺廟、書屋、老社區
煙火氣和藝術集一體
學校左側的古德寺路,不止是是聚眾聊天吃飯的好地方,也是通往古德寺和舊書屋的好地方。
四元一斤的價格,只要靜下心來,就能淘到很多好寶貝,吃貨君去的時候甚至發現,收購的眾多書籍中還有少許沒有開封的書,一本市面上幾十元的答案書,也被收來當舊書賣。
許多育美的學生,用完後不需要的教輔和書籍也可以賣到這裡,不用再費上好大力氣搬回家。
混合了歐亞宗教建築的特色,有著"漢傳佛寺第一奇觀"的古德寺,就在書屋的對面。
被黃色圍牆圍起來的這座寺廟,每天有不少人紛至沓來,他們中有遊客、香客,也有攝影師。
相較於每天不斷進入的新面孔,育美的學生則更像他們虔誠的守護者,教室裡沙沙的畫筆聲和寺廟廣場上白鴿揮舞翅膀的撲騰聲交匯在一起,年年歲歲地在廟宇間響起,傳進老社區的窗戶裡。
圍繞著育美的,還有老社區。
逛到育美旁邊的社區時,正逢下午3點,冬日陽光暖洋洋地灑在身上,和一牆之隔,步履匆匆的學生們不同,這些街頭巷尾的老人們,生活節奏更為慢一些。
防備心不重,即使看著我們拿著相機在拍老樓房,也只是看我們一眼,然後繼續有條不紊地出著手上的橋牌,似乎在這場娛樂面前,外界的紛紛擾擾都不再重要。
在巷子裡發現了這家理髮店,15元的價格,連理髮帶剃面,屋子裡的每一寸都有著濃重的陳舊感,連洗頭的地方也是泛黃了的木頭架著鋼盆,讓人仿佛穿越進了上世紀90年代的老電影裡。
從電影裡抽身出來,走到路口,意外發現一個推車上在賣著蛋仔,在還沒有接觸過正宗港式雞蛋仔的年代,這種稀釋了的蛋液一鋪滿,握著鐵板翻上幾面就能好的蛋仔是很多人放學時,會花3分鐘等上的小吃。
拿著雞蛋仔,再回頭望一眼那座粉色的校園,羨慕著這裡的學生,能享受著周遭集藝術感與煙火氣於一體的氛圍的同時,也回憶起了自己準備美術校考的日子:畫到半夜的速寫、小照片上的靜物、畫布中央的石膏人像……結束校考後,又昏天黑地地複習著文化課的日子,那些為著高考而奮鬥的日子。
也許,從這裡走出的學生,不會在畢業後都從事美術專業相關的工作,美術對大多數人來說更是一個通往更高學府的途徑,但我相信,每一個走過「藝術生」這段路的人,在一心準備藝考的那段日子裡,都磨練出了很強的毅力,而那份朝著未來不斷努力的精神,會伴隨著,我們成年後每一個難捱的時刻。回望時,如此驕傲。
你是育才美高畢業的嗎?
有什麼關於它的記憶嗎?
編輯 / 一甜南瓜
主編 / 白廓
攝影/Mr.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