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經常看到這麼一種言論:做父母要負責,沒有錢就不要生孩子,別生下來養不起反而害了孩子。
表面看,這好像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窮的自己都養不起,生孩子幹嘛呢?不能給孩子提供優良的環境,得不到優秀的教育,不就是害了孩子嗎?
但這樣的話卻經不起推敲,咱不說什麼生育權是每個人享有的權力,我就提一句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貧窮並沒有讓孩子受害,相反,貧窮反而讓孩子更負責,比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優秀。
但有的人又會說了,我們還有經常說「寒門難出貴子」呢?看看現在狀元、學霸啥的,大部分都是公務員、老師的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越來越難出頭了。
就學習成績來說,公務員、老師有天然的優勢,確實像工人、農民家的孩子難以與之競爭。但問題是我們培養孩子的目的可不單單是為了考試,學習不行,我們還不能幹別的嗎?不能在別的行業成就一番嗎?事實是完全可以的。
所以,「窮」並不能決定孩子最終成就的大小。在我看來,「窮」並不是缺點,相反,利用好了,「窮」反而是一種優點。
過於寵溺孩子的當代教育
相較於以前,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被過於寵溺了。這既有大環境的原因,也有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們都愛孩子,都想給孩子提供最好的,這本身沒有問題,也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大多數父母並不能很好的平衡愛孩子和讓孩子獨立的界限,打著「帶孩子」的旗號,過度的幹涉孩子,反而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尤其是現在經濟發達了,可以有更多的空餘勞動力來照顧孩子。看看周圍的孩子,從小就有媽媽或者老人跟著,甚至到了初中、高中都一直陪讀。對孩子照顧的更加周到了,但孩子也更加喪失了獨立的機會。
不僅如此,從大環境來說,也喪失了讓孩子吃苦受罪的機會。
以前大家都在農村,農村裡有很多農活可以讓孩子幹,比如說養豬、放牛、收割莊稼啥的。我們小時候,還放秋假,為啥?就是為了讓孩子放假回家幫家裡幹活。那時候用鐮刀割麥子、打麥子、裝麥稈、掰玉米……童年可是夠忙碌的。
但是現在呢?大部分人都搬到城市裡了,哪還有機會留給孩子,讓孩子去鍛鍊呢?就連僅有的一點學校鍛鍊機會,也被家長老師們給剝奪了。
我經常看到帖子說家長被老師喊去打掃學校衛生。這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學生打掃衛生不應該是天經地義嗎?德智體美勞,我們天天喊,這不就是「勞」嗎?前幾天我看到有家長找校長要求不要讓他們孩子勞動,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說,無論是從大的方面還是從私人的養育上來說,孩子缺少了鍛鍊的機會,普遍被過於寵溺了。
有的人會說:這樣不好嗎?你還想讓自己孩子吃苦受累?這樣不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省下來用在學習上。
事實是不僅不好,而且是非常不好。
勞動之於我們的重要意義
勞動對於孩子來說有四重重要意義:
1、勞動可以鍛鍊我們的技能
從表面上看,孩子不用勞動,少點吃苦受累,好像是賺了。但是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克服未知,不斷接受挑戰的過程。而挑戰未知本身就是困難的,因此必然要承受一定的痛苦。可以這麼說,你現在感受到越痛苦,遇到的困難越大,一旦克服,你的進步就會越大。
就跟鍛鍊肌肉似的,你不付出不努力,肌肉會自己長出來?那是不可能的。天天呆在自己的舒適區,沒有痛苦何來成長?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現在的孩子很少會做飯的,都喜歡叫外賣。不像我們以前,早上起來父母都已經下地幹活了,需要自己做。不是我們比現在的孩子厲害,只不過我們承受了現在孩子沒有承受的痛苦。我們一開始做的時候也是各種不懂,也會被燙到,也會打翻碗筷。但是我們沒辦法,必須要承受這些,不然就會挨餓。
換句話說,我們接受勞動鍛鍊的機會少了,我們掌握的技能也就少了。
2、勞動有助於身體健康
勞動可以鍛鍊身體,這點就不用多說了。
現在的孩子一個個長的跟麻杆似的,男孩子長的比女孩子還女孩子,沒有一點陽剛之氣,說白了,就是運動過少,肌肉沒有得到鍛鍊。
有的人可能會說了,可以參加體育運動來鍛鍊啊?是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鍛鍊,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運動的興趣。而且現在是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手機電腦,寧願天天抱著手機玩也不去鍛鍊。
這就是當下被稱為「小鮮肉」的年輕人。
3、勞動可以鍛鍊心理素質
現在青少年動不動就來個跳樓,為啥?跟缺少了勞動帶來的吃苦受累有很大關係。
我們在勞動的過程中,不僅是鍛鍊的身體,更重要的是鍛鍊了身心。你想啊,勞動的過程會磕到碰到,或者即使不受傷也會感到身體的疲憊。而一旦我們依靠自身強大的意志力戰勝了這種痛苦,我們的心靈就會得到升華。平常生活中遇到些小病小災就不會過於在意,因為我們已經有這個承受力了。
那些運動健將,哪一個不是擁有堅韌不拔之志的人?沒有強硬的心理素質,他們怎麼能承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訓練帶來的痛苦?看看下圖博爾特的腳,高強度的訓練讓腳都變形了。
具備了這樣心理素質的孩子,他還會害怕學習上的那一點點的苦嗎?
為什麼「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很多時候,越是窮人家的孩子反而越是成績越好?就是因為他們捨得吃苦受累。
總結
勞動之於孩子的意義重大,千萬不要打著「愛孩子」的旗號剝奪孩子勞動的機會。不僅不能剝奪,我們在生活中還應該儘量創造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多做,讓孩子接受更多的鍛鍊。
放心,就現在這個環境,無論你怎麼施壓也不會壓垮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