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發掘張飛墓,真出土1物,顛覆張飛傳統形象?
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
三國蜀漢猛張飛,人稱「萬人敵」,其人幾乎婦孺皆知,其事幾乎家喻戶曉。最近小蟲子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四川發掘張飛墓,出土了一件墨寶,顛覆了張飛傳統「莽漢」形象,說他其實善草書,能賦詩,根本不是純猛將糙漢,是這樣?
先來說張飛傳統形象,《三國志》中陳壽說張飛與關羽並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並有國士之風」,且其人「暴而無恩」,最終以短取敗。也就是說,正史中的張飛是一個脾氣暴躁卻有勇氣有膽識有武藝的虎臣。
再來說張飛墓,其址位於四川省閬中古城,《三國志》記載,關羽被害之後,張飛正是在閬中之地準備掛孝伐吳,不料卻在出徵之前,被部下殺害,其屍體軀幹就地埋葬,頭顱則被叛臣帶到了東吳,葬在了雲陽,後世分別在兩地建了張桓侯祠和張桓侯廟,張飛墓就在張桓侯祠之後。至於墓中到底有什麼,小蟲子沒有在任何一個權威媒體上看到過,也不確知。
最後說被顛覆的張飛形象,說其實張飛是一個文武雙全之將,不但善草書,而且能賦詩,還能雕刻畫畫。對於張飛來說,這樣的形象顛覆其實不只是第一次了,早在元明兩代,就有很多的文人將其「儒雅化」:
元代有畫家高度評價張飛書法,甚至說楷書鼻祖鍾繇的書法造詣恐怕都不及張飛;明代卓爾昌有《畫髓元詮》說張飛能畫美人,且擅長草書;《丹鉛總錄》說涪陵曾有一刁鬥銘,其上銘文乃張飛所寫,甚至張飛自己佩刀上、立馬銘上的字都是他自己銘刻的;還說張飛十分善作詩,曾遊歷真多山,有感而發,寫下了《真多山遊記》。
一番包裝下來,張飛不但是猛將,而且是畫家,書法家,雕刻家,還是詩人。
可這都是真的嗎?只能說待考證。因為正史《三國志》中並非沒有提及善書畫者,但是僅有諸葛瞻一人,並沒有張飛的名字,此後的很多書畫著錄中,包括《四庫全書》、《古來能書人名》等書中,也不見有張飛名字,傳世的書法貼中也未見張飛的作品,也沒怎麼聽說過有古人臨摹張飛字帖,連個重名來插科打諢的都沒有,就是那篇《真多山遊記》也是漏洞百出,詩中的「玉爐三澗雪」實為改編自《西江月》的詞牌名,始創於全真教始祖王重陽,帶有後起內丹思想,並非漢末魏晉之道教,應為後世偽作。至於立馬銘,又被稱為《八蒙摩崖》,也是明清兩代文人作品中傳說的,今有銘文經專家從源流、內容和書法等多方面考證,被認為此刻是偽刻。
如此查證下來,小蟲子認為,四川張飛墓中出土一墨寶文物,顛覆張飛傳統形象的言論應該是假的,至於元明清幾代人以及現代很多人為何將張飛「儒雅化」,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小蟲子也一定會努力求真的。
小夥伴們覺得呢?歡迎留言同小蟲子一起討論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