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師無憂CEO李興:OMO探索要涉及商業、教研、教學、服務等多環節

2021-01-09 多知網

  「線上線下不僅僅是連接,更多是聯合、整合、邊界消失,將相互賦能、互相導流,體驗相互交織,中小學在線教育中線上線下融合的OMO模式將會是主流。」

  來源| 投稿

  文| 李興

  圖片來源| Unsplash

  編者按:

  本文系投稿,作者選師無憂CEO李興。在應對突發的疫情,選師無憂積極採取了一些應對策施,逐步推進OMO。在進行OMO轉型的過程中,也經歷了反覆試錯的過程,趟了一些坑,收穫了一些小認知。

  李興認為:「線上線下不僅僅是連接,更多是聯合、整合、邊界消失,將相互賦能、互相導流,體驗相互交織,中小學在線教育中線上線下融合的OMO模式將會是主流」。

  本文李興將從OMO商業模式、OMO教研體系、OMO教學體系、OMO師資管控和成長考評機制、OMO平臺閉環管理系統和OMO服務體系等方面,闡述從產品升級和數位化管理,結合教研系統、教學內容、線上標準化服務、平臺閉環管理等內部層面數據的打通,實現教育OMO模式的在線化、數據化和智能化。

  01

  以選師為例,理解OMO的商業模式

  創新工場創始人、管理合伙人汪華曾提出OMO這一概念,即「Online Merge Offline」,指的是線上線下的全面整合,線上線下的邊界消失。是繼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之後,利用科技發展帶來線上線下快速融合,市場效率大幅提升的商業模式。教育領域的OMO模式,是一種多場景融合、依靠科技進行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優勢互補、各取所長的教學模式。

  商業模式是,通過線下體驗中心,線上線下結合,提升線下體驗店的坪效。線下體驗中心解決重體驗的問題。從線下獲得體驗後,家長可繼續使用網站、服務號、微信小程序、APP等購買輕體驗的在線直播課程或者錄播課程服務、知識付費產品。用戶在線下變成會員後,能在線上做推薦、引導,並通過社交網絡進行二次傳播和增值,建立私域流量池,形成完整的流量循環體系。

  

  選師無憂商業模式

  線下用戶往線上導後,在線上形成精準的用戶社群,通過線上運營增加客戶的粘性和不斷地提升社群用戶的轉化率。而且線下體驗中心的用戶體驗更好,獲客成本更低,流量的轉化率更高,也更利於品牌的建立和用戶的維護。」

  02

  OMO教研體系

  教育機構之間的競爭,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是教學效果的競爭。教研是未來的決勝關鍵,通過自主研發教材,完成了近5000個課件的標準化課件內容。

  「中央廚房」式的教研工廠,能縮小普通教師和名師之間的差距,降低老師的備課時間,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輸出標準化、體系化、規模化的課程產品,保證線上課和線下課的質量是一致的。

  教研本地化,結合本地的教學進度,本地考情,本地教材版本和本地教研室和部分優秀公辦重點學校的骨幹教研力量的支持,打造適合本地的教研資料。

  通過教研&技術,教、學、練、測、評 全過程提供支持,豐富教學工具,形成自身獨特的產品形態。

  

  線上線下結合的教研&技術系統

  教學數據,班級關係鏈統一儲存在雲端。學生的線上線下學習軌跡統一存在雲端。這些數據將為教師提供準確的學情分析依據,也是教師教學質量評估的參考。

  教研內核系統:1,教材&知識點系統:收錄教材章節結構&知識點圖譜,教研日常維護更新知識點圖譜;2,題庫系統:收錄百萬真題模擬題,題目標籤化管理,精準定位每題知識點、答案、解析;可進行數據分析;3,課件系統:針對教材知識點收入標準化課件模板,教研日常維護更新課件模板,可將老師優秀課件導入模板。4,組卷系統:支持按章節/知識點/難度智能組卷,支持手動選題組卷。

  教研應用系統:1,智能測評系統:針對完整生命周期打造全方位測評,精準化智能化評估學習效果,向家長/老師/業務線提供後續學習建議;2,試卷系統:收錄過萬真題試卷,老師可靈活選取試卷,並靈活調整;3,備課系統:針對教材知識點收錄標準化課件模板,老師靈活選用,靈活調整;標準化授課內容;4,智能作業系統:根據學生上課掌握情況智能推送作業,學生答題中動態調整後續推送,完整收錄學生答題題軌跡,生成錯題本;老師及時掌握學生薄弱點,針對性提分。

  

  有了系統和數據的支持,教研以「教師為中心」走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需要數據條件,即更加細化的分層教學。結合測評與評估,教師教學效率提升,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教學資源的線上化,讓教師們調動教學資源更加便捷,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出更「懂」、更「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

  03

  OMO教學體系

  授課和課程設計上,評價一堂課的好壞,一定要有具體的評判標準。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建立教學標準評價體系:

  1)介紹。老師一定要學會自我介紹,強調每一堂課的課程主題、課堂重點和課堂規則。在線課程一直會有新學員和新家長的加入,經常進行自我介紹也可以營銷自己,三句話讓家長和孩子記住自己。

  要「點燃孩子的夢想」,要讓孩子覺得人生充滿希望,充滿奮鬥的意義,幫到孩子們找到努力的方向。要不斷地給孩子傳遞正能量,不僅是成績的提升和知識的拓展,更為重要的是身心的健康和人格的塑造等方面。在知識的傳授方面,更應重視給孩子們傳授方法。讓孩子們掌握獨立思考和自我學習的方法後,可以更好地吸收和運用知識。

  2)講課。老師的PPT一定要分層次有批註,要插入視頻和圖片使學生更容易進入學習意境,講課時,可以通過板書,帶領學生一起思考。每一個課件,主題,自我介紹,學習規則,課程推廣,作業布置,以及字號的大小等等,這些都要有統一的規模和標準;精細化和標準化的內容設計,能推動家長們對線上課的支持,又能促進學校的口碑傳播。  

  3)互動。老師要不斷切換上臺對象,防止學生潛水。不超過5分鐘,就必須有一次互動提問,防止學生走神。採取多個問題多人接龍回答的方法,防止遺漏某個學生。要鏡頭前查看學生記筆記的情況。通常而言,PPT呈現較快,孩子有時會反應不過來,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定的板書,會讓孩子思路能更跟得上。

  4)作業。適量作業必須有,可以讓學生拍照在線提交,老師在線批改、訂正然後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獎勵和激勵。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提醒孩子記筆記,筆記會讓學生們學得更加鞏固和紮實。

  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能力融合,教學資源線上線下共通。教學資源不僅需要做到線上線下匹配,在教學過程之間也需要無縫轉移。教案的設計需要線上線下通用,隨時達到自由轉換。教師同時具備線上線下能力,教師需要了解線上線下的雙向授課模式,學習使用線上授課的各種工具,並達到可以設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案的要求。

  04

  OMO師資管控和成長考評機制

  對教學全過程動作切片,實時監控完成情況,例如:3次課內老師必須完成學員教學計劃;課前按時備課、布置課前小測;課中提前籤到、錄製授課音視頻;課後按時完成課堂點評、作業檢查;階段按時完成階段學習報告&學習建議。

  老師成長考評機制,包括評級、星級2條成長線。如:師資管控標準化;老師評級體系;5次課內教學計劃;課前備課課後反饋;通用老師評語機制等。

  05

  OMO平臺閉環管理系統

  

  OMO平臺閉環管理系統

  以選師後臺管理系統為例,系統平臺包括:師資系統、業務系統、教研系、IT支撐體系和經營決策支撐系統。系統的搭建,能提升線上線下運營的效率,通過數據和運營支撐,能提升綜合運營效率和提升人效。

  我們具有本地化屬性,有線下學生的存量,忠實的粉絲和師資隊伍,教研講義資料,我們有熟悉考情、學情,了解當地家長需求的社群,這是我們的優勢。

  教研及資料管理閉環,所有資料都在在線平臺共享、審核、下載、二次備課、上傳、授課,備課看得見課件、看得見教研視頻。

  作業提交批改的閉環,提交拍照、批改個性化、家長檢查、老師講評全流程閉環。

  授課可視化管理閉環,後臺管理員能實現在線監課、在線聽課、回放、找問題、教學評價等動作。

  效果外化管理的閉環,付費的和服務的對象是不一樣的,將教學效果外化給家長,讓家長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老師教學過程可視化。

  以數據為核心的管理融合,數據化的運營管理是OMO教育模式未來的主流管理方式,以數據為核心,進行統一的市場運營和教師資源分配,搭建以移動網際網路為載體的社群型學習系統。

  06

  OMO服務體系

  建立標準化的服務體系,教學過程由系統實施監控並由教研人員抽查監聽,家長也可以在線監課,學生有不明白的可以聽課後的錄播課程內容並由授課老師進行答疑服務。

  老師要向家長匯報每一節課重點、難點(PPT截圖)和孩子的表現。作業答疑,老師可以在微信班級群裡通知學生交作業、為學生答疑、補充知識點和每日一題練習、帶領學生配音、背書等。點對點溝通,老師每天都要跟每一個學生和家長去溝通他們的作業,學習習慣,學習狀態和升學規劃等等。以班級群為核心的家校服務,線上線下產生的學生留存,通過微信、小程序、校管家等系統建立班級群,統一在班級群中進行管理,作為家校溝通和學校服務的入口。

  07

  對教育OMO的一些小認知

  戰略最重要的核心是差異化競爭。不管是線上教育、線下教育、線上線下結合的OMO,教育本質沒有改變。這個業態我們認為它最大的一個價值,還是回歸到教育本質,就是它能夠提供教學結果。

  1, 教育的本質是服務業,需要堅持長跑,有教育情懷才能堅守。競爭核心在於口碑的塑造和綜合運營效率的提升。教育要有溫度,系統只是提升效率,重點還是用心。

  2, 教師的培養體系、教研體系搭建和標準化的服務體系、運營數據的線上線下打通很關鍵。教研要以「教師為中心」走向以「學生為中心」。

  3, 線下的校區定義為體驗店,成為獲客渠道、做客戶粘性。而且線下體驗中心的用戶體驗更好,獲客成本更低,能更好地跟家長建立親密關係。流量的轉化率更高,也更利於品牌的建立和用戶的維護。

  4, 線下提供優質服務,做本地化教研,本地化服務。通過本地化師資,我們具有本地化屬性,熟悉本地考情、學情,建立服務本地家長需求的社群,能大幅度提升孩子的學習效果,建立家長們的良好口碑,從而更好地回歸到教育的本質。目前盛行的雙師直播大班課,比較難匹配到本地化的教學教研,雙師直播的大班在線老師,對當地的考情和學情不太熟悉。疫情之後,家長對線上線下輔導機構的輔導效果要求會提高,家長更願意為效果買單。

  5, 在線小班和一對一更能保障教學效果。線上的大班課的教學效果難以保障,線下小班課和線下一對一都可以保障教學效果,所以至今能夠持續在這裡,今後線上也同樣。

  6, 教學內容的標準化、可複製化成為轉型OMO的重要條件。線上線下打通數據共享資源,OMO模式可以分為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三個梯度。OMO線上部分的核心就是在線化,許多業務流程都能連結到線下,在線化之後帶來數據化、數據化推動智能化。

相關焦點

  • 解讀|何為教育OMO,你真的get到了嗎?
    接下來,我們就從招生、教學服務、數據應用三方面進一步了解OMO模式。OMO模式下的招生在招生上,網際網路依然會是主要的線上獲客渠道,但是和那種「不過是在手機上打造了一個手機客戶端,然後家長學生通過該客戶端報名,最後到線下上課」的模式不同,OMO更強調的是線上和線上互相推進。
  • 新方向在線雙師課堂走進南昌:小綠芽幼兒園啟動全新英語教學OMO模式
    在這個充滿活力的秋季,新方向在線教研團隊小分隊來到南昌市,為當地小綠芽幼兒園帶來了第一期實地教學培訓。​在實際的培訓進程中,新方向教研團隊的Lydia與Emma老師為參訓老師們策劃了破冰遊戲環節,希望能鼓舞老師們的士氣,享受這一充實的培訓學習過程。英語母語外教雙師課堂的特殊性決定了園區教學老師的角色極其重要,這要求中教老師具備一定的英語教學水平與英語課堂管理能力。
  • 2020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創新趨勢:雙師直播大班課、OMO模式
    雙師直播大班課:主講+輔導保障教學質量與效果  多年來,在線教育行業經歷了大班課、小班課、一對一教學等教學模式的試驗,到現在雙師直播大班課已成為行業內主流教學模式。雙師模式,即主講老師在大班課上統一教學,輔導老師在小班內跟蹤學員,實現精準輔導。
  • 聚師網林濤攜教研團隊推出多類課程,專注教師教學質量下沉
    為了深度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自「十二五」以來國家就提出要構建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縱觀近幾年「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已經陸續探索出一條培養路徑更加科學、培養層次逐步提升、培養機構更加多元、內涵建設更加豐富的道路。作為以線上教培起家的聚師網而言,始終緊跟國家發展步伐,在企業的發展中深度融入了「雙師型」教師的方針。
  • 專注在線教培新發展|聚師網林濤攜教研團隊打造教師教學新模式
    為了深度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自「十二五」以來國家就提出要構建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縱觀近幾年「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已經陸續探索出一條培養路徑更加科學、培養層次逐步提升、培養機構更加多元、內涵建設更加豐富的道路。作為以線上教培起家的聚師網而言,始終緊跟國家發展步伐,在企業的發展中深度融入了「雙師型」教師的方針。
  • 優路教育深化「三師共管」,提升教學水平
    目前,優路教育在全國設立了36所教學產品研發基地,組建了一支擁有1000餘名行業優選專業課程研發和教學人員的師資團隊,其中400餘名專業講師,不乏行業教授、研究生導師等;還擁有600餘人的專職教研團隊,提供政策研究,行業分析,授課,教輔講義編寫,題庫彙編,指導答疑等教學輔導服務。
  • 作業幫重推「新匠師」:以極致服務力做好教研教學
    作業幫由此提出「新匠師」概念,匠人匠心,以極致服務力,潛心做好教研教學,「每一課都是我的代表作」。「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此語出自《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這一哲語同樣適用於在線教育行業。作為朝陽行業,眾多資本湧入賽道,投放獲客、AI教學,行業熱火朝天。這種大背景下,回歸教育初心、做到匠人有心至關重要。
  • OMO雙師課堂,線上線下教學無縫融合的最優解
    在談往線上轉之前,我們先討論下這麼些年傳統線下教學的探索,線下教學找到了好的方案途徑了嗎。,也許這是雙師課堂被廣泛接受的關鍵點,那能不能把線下雙師的教學模式搬到線上教學進行融合呢。都在提OMO,到底機構該怎樣實現OMO其實並不是新名詞,疫情突發,現有線上軟體大火的同時,線上軟體的弊端也被更多地暴露出來,更多的線下機構老師開始反思,現有的線上教學軟體被宣傳大於實際,那麼線上教學該怎麼樣實現,線下教學跟線上教學該如何有機轉換,怎樣實現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的融合,就像吵了這麼些年的網購與實體店,平臺既要深入到線下教學服務
  • 莒縣四中:深度教研精雕細琢 聚焦教學務求高效
    為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教研質量,12月3日,莒縣四中教學教研工作會在求實樓三樓多媒體教室舉行。學校校長武玉霞、副校長錢義嶺出席會議。教導處主任鄭巖、教科研中心主任張存、全體備課組長和年級分管教學的年級副主任參加會議。會議由副校長錢義嶺主持。
  • 掌門少兒修煉內功 高品質教學服務幫助孩子高效學習
    上海市教委下發通知,依託「上海微校」智慧學習平臺開展中小學網絡教學的管理活動,上海全市143. 5 萬中小學生將通過該平臺進行在線學習。作為K12 在線教育頭部機構,掌門教育在疫情期間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將高品質教學服務輸送到全國各地,良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用戶的高度評價。
  • 從「課前課中課後」閉環教學環節深入解讀希沃易課堂產品價值
    ,以希沃易課堂產品為基礎、北師大專業教研能力為動力,探索有效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並分階段輸出研究成果服務一線教學。它要實現並支持我們從以教代學向以學定教的一場教學變革。」教學模式的變革肩負著「體現時代氣息與生命活力」的育人重任,基於希沃易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項目也將不斷攤入探索,承擔起更大的教育責任。相關產品:希沃學生平板|希沃易課堂|希沃白板
  • 回歸教育本源,愛學習教育集團堅持S2b2c戰略助推OMO教育模式
    大多數教育機構並不了解這個概念,認為OMO就是將線上線下簡單相加,殊不知,M(merge)才是關鍵,需要將線上教學數據與線下教學效果進行有機融合,將線下教育、線上課程、雙師課堂、APP等在內的所有數據打通,形成線上線下教研、教學、服務、營銷、管理聯動的全場景教學閉環,為學生提供高品質、全場景、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愛學習教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鬚佶成曾表示,OMO模式是真正的回歸教育本源。
  • 吉擁軍率聯合工作組赴興縣120師學校開展英語教研幫扶指導
    為繼續做好可持續發展的精準幫扶,充分利用對外友協高層次人才資源,積極搭建長期合作幫扶平臺,提高學校英語教學質量,為我縣培養更多高素質外語人才,助力興縣擴大對外開放。12月7日,全國對外友協機關黨委副書記吉擁軍率全國對外友協美大部、河北省友協、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組成的聯合工作組一行7人深入我縣120師學校開展英語教研指導工作,並就下一步教育扶貧工作具體規划進行深入探討。興縣縣委副書記徐賜明、縣委常委、固賢鄉黨委書記李晉文陪同。
  • 輕輕在線打磨教研體系 超五萬個知識切片覆蓋整個k12階段
    輕輕教育ceo劉常科表示,疫情之後在線教育將會呈現雙師大班課,同城在線小班課和在線一對一這三種形態。其中在線一對一將成為剛需。「一對一教學互動性強,個性化定製,能滿足很多家長和孩子的需求。對此,輕輕教育旗下輕輕在線重新打磨教研體系,整理超五萬個知識切片覆蓋整個k12階段。 輕輕教育成立於2014年,輕輕在線一對一已經成為其核心產品。
  • 掌門少兒深耕教研重視師資,打造高質量教學平臺
    作為掌門教育旗下品牌,成立一年多的掌門少兒,學員續費率達89%,轉介紹率突破50%,基於掌門教育的集團優勢資源,掌門少兒在師訓體系、師資管理、大數據匹配等方面獲得先發優勢,使其能夠快速搶跑躋身第一梯隊,向社會大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 黎川縣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教研深度融合
    近年來,黎川縣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大力改善教育信息化設施設備,充分以「同步專遞課堂」為載體,以「八個一」教研團隊送教下鄉活動為抓手,以推廣「一校帶多點、一校帶多校」的教學和教研組織模式,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教研深度融合,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
  • 東莞名師教研培訓幫扶三師圖市教師
    為深入開展教育援疆工作,在東莞援疆工作隊的大力支持下,東莞市與三師圖市兩地學校通過「網際網路+」開展了一系列教研培訓交流活動。三師圖市通過引入東莞雄厚的師資力量,逐步構建高效網絡教研平臺,助力各中小學提高教研水平。
  • 好未來推「雙師」未來魔法校項目,面向教培行業開放核心教學資源
    據悉,未來魔法校項目主要面向國內中小型教育機構,輸出好未來核心教學資源。據悉,未來魔法校依託「雙師」教學模式及「魔鏡系統」(表情識別技術)大數據分析,利用好未來內容研發和技術研發團隊的4000人、每年產生的100餘個專利的技術資源,為中小型教育機構搭打造基於系統、數據和內容的教育生態,向教育機構輸出整體解決方案。
  • 用雙師挖掘下沉市場的教育潛力,「快樂魔法獅」認為雙師的本質是...
    日前,教育品牌快樂學習教育科技集團發布了雙師品牌「快樂魔法獅」。快樂學習成立於 2005 年,總部位於廈門,目前在廈門、福州、合肥、北京、蘇州等地開設了 100多個校區,工作人員近2000人,旗下擁有多個教育品牌。雙師模式無疑是教育近兩年在風頭最盛的主題。
  • 中金:教培行業競爭深化,OMO模式帶來新增量
    線上線下教培企業根據自身業務特徵探索不同路徑的OMO模式。OMO核心是在招生、教學、教研與輔導的全場景下實現線上線下的相互作用,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為企業降本增效的目的。我們根據場景的切分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1)單環節縱向深化的OMO模式,例如線下教育融合線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