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快手一哥」之稱的直播帶貨主播辛巴(實名辛有志)被指售賣的燕窩實為糖水一事備受關注,辛有志團隊承認在直播間推廣銷售時存在誇大宣傳,承諾退一賠三。涉事品牌方在網店銷售該款燕窩時,已將「即食燕窩」改為「風味燕窩飲品」。
12月1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廣州白雲區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該局已對此次事件涉及的辛巴團隊的公司進行調查,相關結果將通過官方渠道及時向社會公布。
(回顧:辛巴或被追究刑事責任?「假燕窩」被立案調查,帶貨再出問題:鍍金充真金?)
沒想到今天又有新發展。
11月5日,一個吐槽「喝的時候沒什麼固體是糖水」的反饋發在網上,隨後才有打假人王海跟進。而發出吐槽的這位網友遭到了眾多私信謾罵,有人勸她「找辛巴直播間門口跪下求饒也許還能原諒」。
首位發吐槽視頻質疑者:
「我被電話簡訊威脅都不敢出門」
11月3日,朱琳在自己的短視頻帳號上發布了一段視頻吐槽辛巴團隊直播間賣的燕窩。她展示了一罐打開的燕窩,並用勺子舀起,說「這是燕窩嗎?這不都是水嗎?」此外,她在視頻中配字幕稱「辛巴團隊『時大漂亮』直播間買的燕窩全是糖水,能給個解釋不?」
隨後,這段視頻被廣泛轉載傳播,有網友稱自己在辛巴團隊買了這款燕窩,也有這種情況。但也有網友質疑朱琳發布的視頻不實,懷疑她自己把燕窩吃了,剩下糖水拍出來。
朱琳在短視頻平臺發布的吐槽燕窩截圖
11月6日,該款燕窩品牌方廣州融昱有限公司也對此事作出聲明稱,此次發出的產品均為合格正品,已經合規合法通過各個環節的質檢流程,不存在質量問題。對於惡意剪輯視頻、採用誤導性用語歪曲事實並傳播、惡意中傷公司品牌產品的人,公司將用法律維護正當權益與商譽。
隨著「吐槽視頻」播放量的增加,朱琳的「噩夢」開始了——一些網友跑到她的帳號評論、私信,質疑她黑辛巴團隊,甚至對其進行辱罵。她說,部分網友對她的網絡暴力不僅在社交平臺上,她的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也被洩露了,「我的電話都被打爆了,凌晨一兩點還有人打電話騷擾,還有人打電話、發簡訊威脅、恐嚇我。這導致我特別焦慮,我擔心自己也擔心家人,躲在家裡不敢出門。」
根據私信截圖,有人咒罵「早晚被雷劈」、「你全家死,有人威脅」、「等著收律師函吧」,還有人勸她「找辛巴直播間門口跪下求饒也許還能原諒」。
11月29日,自稱燕窩女事主姐姐的人發文稱,「電話的洩漏讓她(編者註:女事主)遭受了網暴、威脅、恐嚇、電話騷擾,不敢出門不敢工作,看過醫生,醫生說抑鬱焦慮厭世輕生,需要人每天陪同看護。」
發出澄清視頻之後
網絡暴力並未停止
朱琳稱從未想過要黑誰,事情引發關注後,品牌方向其解釋了燕窩的質量情況,希望她把視頻下架或者發視頻澄清。後來,她再次發了短視頻澄清,但網絡暴力並未因此停止,「辛巴團隊在直播間說要告我誹謗,也正是因為這個回應,網絡暴力更加嚴重。出門被人認出來,有人甚至叫我『燕窩姐』。」
此後,朱琳把自己發布的兩條視頻刪除,並刪除了包含個人信息的其他視頻。
朱琳告訴北青報記者,她原本身體就不太好,買燕窩吃也是希望提高身體免疫力,但沒想到自己會因為一條視頻遭到網絡暴力。事發後,她暫停了工作,不敢出門,除了生活工作受影響,身心也都受到了影響。
辛巴團隊曾上門道歉
女事主:不接受
12月10日,朱琳告訴北青報記者,她在辛巴團隊的直播間買這款燕窩時,主播「時大漂亮」宣傳稱該產品燕窩含量約為50%。她收到貨後吃了五六天,燕窩的情況跟直播間的描述比較接近,但後來吃到一罐基本上都是糖水的,她就發了吐槽視頻。「我沒說每罐都是糖水,也沒評價這款燕窩產品是真是假,只是吐槽了一下,沒想到視頻播放量近2000萬次,可能是因為被其他營銷號轉載了。」
朱琳告訴北青報記者,在此事引發關注後,辛巴團隊曾有兩名工作人員上門道歉,稱給她造成了不好的購物體驗。對此,朱琳稱她不接受這種方式的道歉。「這段時間我一直被網暴,他們應該給我個合理的解釋,給出公開、正式的道歉。」
律師:洩露他人隱私信息
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除了朱琳所要求的道歉,對於其個人信息被洩露、遭受網絡暴力的情況,相關人員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呢?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的常莎律師稱,未經他人同意對他人個人信息進行傳播、公開的行為,在民法上構成對於他人隱私權的侵權,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此處對於侵權責任的承擔,包括道歉、精神損害賠償等方式。
同時,有針對他人個人隱私編造不實言論、捏造事實、公然侮辱辱罵、進行恐嚇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或將面臨拘留或罰款的處罰。
朱琳表示,目前她打算針對自己被網暴的情況諮詢一下律師該如何進行維權。
直播造假大行其道的三大原因
「網紅帶貨假燕窩」事件發生後,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多部門介入調查,前往辛有志直播地了解情況。
廣州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協調應急科科長蔣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主播是在白雲區直播,所售賣的燕窩產品又涉及南沙、海珠區,還有它實際生產地址廈門。
王海也對記者表示,欺騙性強、維權難度大、監管需要多部門協作,是現在直播假貨大行其道的三大原因。
王海分析,網絡直播帶貨和傳統售賣不同在於欺騙性更強,卻承擔著更小的責任,傳統店鋪覆蓋的人群,覆蓋的地區是有限的,網店則是覆蓋全國的。與此同時,消費者要維權就變得更難了。
「以前我家門口的商店,我找家門口工商所投訴,就解決了,網店你可能得異地去投訴。」王海說,這造成維權成本大大增加。
此外,取證難是另一個方面。王海分析,「現在網絡直播帶貨很狡猾,你會發現他很多商品是兩個月以後發貨,為什麼要兩個月以後發貨呢?因為兩個月以後啊,他帶貨視頻下架了。平臺上帶貨視頻只保存兩個月。」
最後,王海認為,監管需要多部門協作也是一個難點。「我可能電商註冊在廣州,發貨的廈門,工廠在哈爾濱,需要多部門協同作戰。以上種種原因造成網際網路成為各種欺詐行為的一個樂土了。」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