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對很多同學而言,相撲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兩個大胖子推來推去有什麼好看的?但是日本人對相撲就特別推崇,視其為「國技」。為什麼相撲在日本的地位這麼高?相撲比賽到底有什麼看點?相撲大力士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本期Dr.YOU關注「日本相撲」。
1日本相撲源於古代祭神儀式,從中國大陸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
《朝日新聞》報導稱,關於相撲的起源,目前可信度最高的說法是從中國大陸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而並非誕生於日本。相撲也不是單純的競技格鬥,它還是一種祭神儀式,而這裡所謂的「神」,是日本人自古信仰的「八百萬神」,被認為存在於自然萬物之中。如今的相撲賽程安排上還保留著古時祭神儀式的痕跡,比如:
在島根縣的出雲大社,橫綱白鵬表演相撲入場儀式。( 來源:朝日新聞)
土俵(相撲的賽場)傳說為「神降臨的地方」:作為「大相撲」(日本相撲協會主辦的專業相撲比賽)賽場——土俵,上方垂著四色穗子,別為青赤白黑,象徵春夏秋冬四季及上天的四大神獸,即青龍、朱雀、白虎和玄武。四色彩穗寄託著「祈禱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每季大相撲賽事為期15天,人們相信,賽期內神靈會降臨土俵,而力士們將得到佑護。
土俵上場儀式是為了「震懾土地之神」:相撲比賽每季賽期開始,「橫綱」(相撲力士的最高級別)每天都要進行土俵上場儀式。橫綱在擊掌後,左右兩腳先後在高舉後沉重踏地,以震懾土地之神。因為段位最高的橫綱被認為是「真人神」。
力士獲勝後劈手刀是「向神明致意」:相撲力士獲勝後將接受裁判頒發的獎金,這時力士會凌空連劈三次「手刀」(力士空手向左右中方向連劈三次的動作),以向「決定勝負的三位神明」致意。
2日本將相撲尊為國技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但是一個偶然
奈良時代(710—794)相撲被朝廷作為一項國家儀式
相撲走上國技的神壇,或許可以追溯到奈良時代(710—794),當時有一種稱為「相撲節會」 的儀式。在特殊的節日,宮殿中天皇蒞臨朝臣齊聚,朝廷把相撲節會作為一項國家儀式來舉辦。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平安時代。但是在形式上是強徵農民進行相撲,供天皇和朝臣觀看,這和羅馬帝國的奴隸競技沒什麼兩樣。
武家社會之後,相撲逐漸脫離國家這一級別,江戶時代相撲更成為賺錢的腐敗工具
江戶時代,相比劍術和柔道,相撲在社會上更被輕視。當時,作為寺院和神社為社殿佛堂的新建或重建廣募錢財的方式,一種被稱為「勸進相撲」的儀式興盛一時。既然錢來得容易,俠客們便紛紛加入這個「行當」,把勸進相撲作為賺錢的工具,這種形式的相撲也就越來越腐敗。彼時的江戶幕府一直忌憚反社會勢力的參與,便嚴厲整肅了勸進相撲。那時的相撲力士多是失了主家淪落各地的浪人, 因此, 相撲力士和俠客被視作一類人。
明治時代(1868-1911)相撲因為偶然因素被尊為「國技」
相撲被稱為「國技」始自明治時代。日本文化的著名劇作家及學者山崎正和認為,相撲成為國技,只是一個偶然。據說,明治天皇的一位名叫山岡鐵舟的侍從官是個「大相撲迷」,他不但自己喜歡甚至還教天皇如何進行相撲比賽。此外,當時的保守派極力抵抗歐化政策,諸多原因使得相撲的地位大幅提升。
明治42年(1909年),相撲專用比賽場地在東京兩國地區竣工,也就是今日的國技館。自此,大相撲成為眾人皆知的國技。此後,相撲協會成為公益財團法人,並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1930年代的昭和初期,收音機逐步普及,相撲也越來越大眾化。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排除外來體育運動」的民族主義高漲,相撲一躍成為國民運動。當時保持連勝戰績的一位名叫雙葉山的橫綱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成為了明星。、
自此至今,相撲在日本成為國技運動,備受推崇。
日本在二戰戰敗後舉行的第一場大相撲比賽(1945年11月16日)。觀眾席中有不少美軍幹部。(來源:朝日新聞)
3日本相撲界是不折不扣的「階級社會」,月俸從280萬日元到無
相撲非常講究等級級別,標有相撲力士名次的「番付表」會在每次新的比賽中被重新撰寫, 排名靠前的名字總是被寫得又大又粗,最引人注目。
相撲力士從上往下的排名依次為橫綱、大關、關脅、小結、前頭,到這為止都是相撲界的主要力士。「前頭」之後稱為「十兩」,日本相撲協會為十兩級別以上的力士提供月俸,金額依次為:橫綱280萬日元(約14.28萬人民幣)、大關230萬日元(約11.73萬人民幣)、關脅和小結170萬日元(約8.67萬人民幣)、前頭130萬日元(約6.63萬人民幣)、十兩100萬日元(約5.1萬人民幣)。不到十兩級別的力士沒有月俸,只能從前輩力士那裡拿些零用錢,以激勵自己。
橫綱白鵬接過內閣總理大臣獎盃(來源:朝日新聞)
4當今相撲界最高等級「橫綱」力士有兩位,都來自蒙古
如今擁有相撲界最高頭銜—— 「橫綱」的力士只有白鵬和日馬富士二人,且均來自蒙古。2007年白鵬成為第69代橫綱,緊接著去年日馬富士晉升為第70代橫綱。橫綱是力士的最高稱號,一旦晉升為橫綱就不會再降級;而在橫綱以下的各級,如果成績不佳就會面臨降級的危險。不過,若橫綱遭遇連敗或者體力衰退,就只有引退一條後路。此外,橫綱在賽場內外,都被要求保持高雅的品格和氣質。「橫綱」代表了相撲界獨一無二的至尊地位。
近年來的4位橫綱均是外國出身,繼來自夏威夷的武藏丸之後,朝青龍、白鵬、日馬富士三人均為蒙古人。目前,在作為橫綱候補的3位大關中,有兩位日本人力士。其中稀勢之裡被稱為「日本人力士中最接近橫綱的人」,他被認為擔負著重振日本相撲人氣的重任,如果若他能順利晉升為第71代橫綱的話。
所有相撲力士在比賽開始前都會在場地上撒鹽以達到淨化的目的,圖為橫綱白鵬
5相撲對決並非只是靠蠻力,有「技麻利」七十手,以及傳統「四十八手」
比賽開場時,兩位相撲手會用幽默的方式演示相撲的一些錯誤動作,讓大家有一個明明白白的認識,同時也告訴觀眾相撲是既用勇也用智的。只會使用蠻力的選手是不被看好的,也得不到人們的尊敬。
相撲技術有「技麻利」七十手,加上傳統的四十八手,這說明它是十分講究技巧的。「寄切」、「釣出」、「突張」、「控手」、「押出」都是基本的方法。總之相撲比賽除了要有好的體格,還要有很靈活的頭腦。許多時候,技巧對勝負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小個子戰勝巨人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6相撲規則:沒有時間限制,除腳掌之外身體的任何部分一旦觸及土俵即為輸
相撲如何決出勝負?其實很簡單:在一決勝負的土俵內,力士只有兩隻腳掌允許著地,除此之外身體的任何部分一旦觸及土俵即為輸。仔細來說,即使是身體觸碰到土俵上撒的砂,也同樣被視為失利。另外,足部跨出土俵外亦為輸。具體規則有:
①兩人徒手較量,以將對方摔倒或推出「土俵」之外為勝。
②相撲手在比賽時可以互相抓腰帶,握抱頭頸、軀幹和四肢,可以用腿使絆,可以拍打對方胸部。
③不許踢對方胸腹,不許抓兜襠和生殖器,不許抓頭髮、擊雙耳、卡咽喉,不許傷害對方眼睛、胃門等要害處,不許用拳頭打人或使用反關節動作。
④比賽時,能使對方身體任何一部分著地(除兩腳掌外)即為勝利。能使對方身體任何部分(包括手、腳)觸及界外地面亦為勝利。
⑤比賽沒有時間限制,如果雙方經過長時間角鬥,精疲力盡而勝負未分時,裁判員可以宣布比賽暫停,休息後再重新開始比賽,直至決出勝負。
7相撲力士所裹穿「兜襠布」稱為「回」,是比賽勝負的關鍵
力士所裹穿的類似日本傳統男性「兜襠布」的東西稱為「回」。從「回」的材質上就可以看出力士的等級,排名序列靠前的力士穿絲綢製品,排名靠後的力士穿棉製品,但在長度上都是腰圍的7-10倍,外國選手稱「回」為「相撲皮帶」。由於相撲運動是力士赤裸上身下身穿「回」進行的角鬥,雙方角力時能否牢牢抓住對方的「回」是勝負的關鍵。
如果沒有將「回」像嵌進身體裡般死死勒緊的話,角力時「回」一旦鬆懈,該力士就會被判輸,因為力士在比賽中變成全裸的話,會讓對方感到難堪,被認為是「不潔而敗」。
為橫綱白鵬梳理髮髻的「床峰」(來源:朝日新聞)
8別小看相撲力士的髮髻,香味獨特,是一件「短暫的藝術作品」
「如果不留髮髻, 哪能算是相撲力士。」相撲力士走過的地方, 空氣中會留下一種獨特的香味,這是鬢髮油的氣味。大力士一個月洗髮5至6次。不洗的日子,先將當天練習時沾上的沙子拂淨,然後抹上鬢髮油,最後梳理髮髻。鬢髮油用起來可不能太小氣,不然無法保持那股獨特的香味。力士們每兩個月要為此花上5千日元左右的「油費」。
正因為相撲力士的髮髻如此重要,於是還有專門為相撲力士們打理髮髻的師傅,被稱為「床山」。因為每天與力士接觸,床山甚至比「親方」(相當於力士所屬部屋的掌門,負責教練事務)更了解力士的健康狀況和心理狀態。目前,相撲界有「床山」53人,分別位居五等到特等共6個級別。床山的工作很單一, 就是為力士梳髮髻。床山剛入行時的月收入只有14萬日元。
正在為獲勝力士頒發懸賞金的行司
9關鍵比賽的相撲裁判佩有短刀,據說這是為了表明覺悟,「一旦錯判就切腹自殺」
在相撲比賽場地土俵上,除了身材魁梧的兩名力士以外,還有一位不可或缺的身影,他便是評定比賽勝負的裁判,被稱為「行司」。行司人數固定,目前有45人。其中,經人介紹或自己申請這個職業的大致各佔一半。行司的最初「上崗」月工資約為1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140元)。雖然薪酬微薄,但他們結婚之前均可長期生活在所屬的「相撲部屋」(培訓力士的組織,每名力士所屬一個部屋才有資格出場專業大相撲比賽,力士們在部屋中進行團體生活和日常訓練)衣食及住宿基本免費,所以沒有經濟上的擔憂。
低級別力士進行比賽的土俵上,由低級別行司擔任裁判。低級別行司在土俵上是光著腳的。行司體制完全按照論資排輩,級別往高走,擔任裁判時的服飾也更「堂皇」。給橫綱或大關比賽判定勝負的行司,佩有短刀。據說這是為了表明覺悟,「一旦錯判就切腹自殺」。現在也有慣例,如果行司出現錯判的情況,需要於當天提交「進退伺」,以一種非正式辭呈的形式表示承擔責任的意願。
10相撲比賽沒有重量級別,所以相撲力士都過著暴食的生活
並非誰都可以成為相撲選手,新手招募條件極其嚴格,首先是體格方面,體重須達75公斤,身高須達1米73。更為要緊的是,相撲選手必須忍受地獄般的痛苦訓練。平日嚴禁喝酒,不許隨便外出,每天早上5點起床訓練,晚上八九點熄燈休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任何改變。教練們施與學生的是魔鬼一樣的訓練方式。因此學員們會因為難耐其苦而跑出學校。
相撲選手是通過大量進食米飯和燉肉來達到壯肥的體形的。 據介紹,日本相撲橫綱曙太郎每天要通過「饕餮」攝入18500至19000卡熱量,他的標準晚餐一般包括:500克烤牛肉、三大碗米飯、兩條油炸比目魚、兩到三隻炸雞腿、500克黃油餅乾、成升的啤酒和日本米酒等。稍作休息後,他還要進食一些填滿紫菜和魚肉的飯糰。相撲選手們經常吃的日本料理是:一種多樣高營養食物一鍋煮的火鍋——稱之為「力士火鍋」。
位於烏蘭巴託的相撲俱樂部。很多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對於日本相撲的親近感。(來源:朝日新聞)
11相撲的歸宿:當橫綱走上人生巔峰培養接班人VS引退開飯館
「不想當橫綱的相撲力士不是好力士」。相信沒有一個相撲力士不憧憬當上橫綱。橫綱等被認為「曾為相撲界做出貢獻」的力士,代表著相撲界至高無上的榮譽,也能獲得豐厚的回報。即使引退後也將繼續在日本相撲協會工作。具體來說,便是以「親方」的名義開辦自己的相撲部屋(培訓相撲力士的組織),並培養下一代相撲力士。另外,少數橫綱、大關級力士會在引退後成為藝人或格鬥家。
但實際情況卻是,能夠走上上述幾條道路的人少之甚少。絕大多數「實力較弱」 的力士會在引退後苦苦求職。其中有很多人開飯館, 將相撲部屋裡的基本料理——大相撲什錦火鍋提供給普通顧客。相撲力士引退後不能再依靠強大的體格和腕力謀生,他們必須發揮自己的商業頭腦和服務精神,繼續在社會上生存下去。
12相撲力士有個讓人忍俊不禁的煩心事:在飛機上如廁
在現役力士中,持有體重最高記錄的是北之湖部屋的三段力士大露羅。現在他身高193釐米,體重達271公斤。前年,為了回家鄉俄羅斯參加弟弟的婚禮,他久違地乘坐了飛機。然而事後,大露羅眼中隱約閃爍著淚光說道:「我再也不想坐飛機了。」
身寬體胖的相撲力士在坐飛機時最大的難題就是上廁所,如何進入狹窄的飛機廁所對力士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由於飛機的廁所是單間,無法在裡面轉身,力士就只能背過身倒退著進去,然後直接坐在馬桶上,方便完之後再直接出來。但像大露羅這樣的巨漢,連廁所都進不去。因此,在飛機上如廁是不可能的了。遇到坐飛機的情況時,就必須從前一天開始減少水分攝取,飯量也要儘量控制,一旦飛上天以後,就只能忍耐了。
這些尚且不論,單是坐在座椅上這件事就已如苦刑一般。為了把巨大的身驅塞進座椅,需要預訂經濟艙的兩個座位。自然,大露羅的票價也是兩人份的,一個是正常票價,一個是兒童票價。然後坐在兩個座椅上,忍耐到飛機著陸為止。「這種痛苦,誰都不會明白。」
13如果你對相撲感興趣了,可以留意以下相關比賽信息與旅遊信息
觀看相撲的最好方式就是參加相撲錦標賽。日本相撲協會每年會舉辦6次錦標賽:一月、五月和九月分別在東京舉行三場,三月在大阪、七月在名古屋、十一月在福岡各舉行一場。每次錦標賽的賽程長達 15 天,每位相撲力士每天比賽一場,此外,低等級力士因出局較早比賽場次也少。比賽舉行的 15 天內每天都會出售門票。門票可提前通過官方售票處或buysumotickets.com 網站購買。或者,也能在便利店(需要一定日語能力)和體育館購票。
面向普通觀眾的觀眾席座位分三種:
土俵邊座位:離土俵最近,也最貴,最難買到。買到票的觀眾坐在地上的軟墊上,有被飛出到觀眾席的相撲力士砸傷的風險。
包廂座位:體育館一層的其他部分含有日式包廂,內設四個座位(但也有座位稍多或稍少的包廂)。觀眾要脫鞋並坐在坐墊上。購買包廂票必須支付包廂內所有座位的票價,而不論是否要佔滿座位,比如:兩個人使用四人座的包廂仍須支付四個座位的票錢。包廂座位按照距離土俵的遠近進一步分為 A、B、C 三個等級。
樓廳座位:位於二層樓廳上,設有幾排西式座位。樓廳座位同樣根據距土俵的距離分為 A、B、C 三等。另外,還有只能當天在體育館購買的最便宜的門票。
由於體育館門票在周末和公共假期常常銷售一空,這種便宜門票一般只有在工作日才會少量發售。即使提前售出的門票已經售完,體育館仍會在比賽當天保留固定數目的樓廳座位以供出售。相撲門票大約在每次錦標賽開場的前一個月即開始銷售。
大阪府立體育會館的包廂座位
其它觀看相撲比賽的途徑
對於那些在錦標賽舉辦間隔期間前往日本的遊客,有幾種其它途徑觀看相撲比賽。它們包括在官方比賽間隔期和優秀相撲力士不定期退休典禮時舉辦的全國巡迴表演賽。退休典禮通常包括一項表演賽,有的表演賽較為輕鬆,而有一場頗為費時,其中包含一場理髮儀式,割掉象徵力士處於活躍期的頭頂髮髻。可以通過查看官方網站來安排旅程。
在專業相撲界外,一些大學和高中辦有相撲俱樂部,其中一些對遊客開放。此外,在一些神社裡或節日期間,也會不定期舉辦相撲表演或比賽。
此外還可以參觀相撲訓練館
除了參加相撲錦標賽外,參觀一個相撲訓練館來觀看相撲力士的午前練習課程可能是欣賞這項運動最好的方式。相撲訓練館是相撲力士們一起生活和訓練的地方,在這裡,從睡覺、吃飯、訓練到空閒時間的方方面面都要受到訓練館教練的嚴格管理。日本有大約40個相撲訓練館,全部位於大東京地區,尤其是東京的兩國地區。
但訓練館既非公共場所也非遊覽景點。只有為數不多的相撲訓練館接受遊客參觀,並且他們堅持遊客必須由一名日語流利且對相撲界傳統極為熟悉的人士陪同參觀。此外,遊客最好嚴格遵守訓練館制定的規則,不得幹擾訓練課程。遊客需要在 2 到 3 個小時的時間裡安靜地坐在地上。實際上,外國遊客獨自參觀訓練館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參觀相撲訓練館午前練習課的最佳方式是加入一個導遊團。很多組織和公司都提供這類組團遊覽服務,通常單人收費10,000日元,團內再加人需要約每人4,000日元。
相撲訓練館的午前練習
其它有關相撲的旅遊景點
東京的兩國地區在長達 200 年的時間裡一直是相撲界的中心。兩國地區是很多相撲訓練館的所在地,每年全部六次錦標賽中三次錦標賽的舉辦地國技館也坐落在此。以下是兩國地區的一些相撲迷們可能會感興趣的遊覽景點:
相撲博物館
營業時間:10:00 至 16:30;停業時間:周末、全國節假日和展覽間隔期;門票價格:免費
這個小博物館位於國技館內。(博物館)有呈羅旋狀布局的幾個展覽室,包括以前和現在的橫綱肖像畫,相撲歷史上重大事件的照片和已退休的傑出相撲力士們穿過的慶祝儀式圍裙。在東京相撲錦標賽舉辦期間,博物館只對持錦標賽門票的觀眾開放。
回向院
最早的相撲體育館建於1909年,在此之前,相撲錦標賽在距離兩國車站很近的回向院室外舉行。今天參觀回向院的遊客能看到寺院內矗立了一塊石碑,記載過去相撲力士和訓練館教練層獲得的榮耀。
相撲火鍋飯店
相撲火鍋是相撲力士在訓練期間的食物。這種火鍋裡有很多種蔬菜、海鮮和肉類。兩國地區的相撲火鍋飯店密布,其中很多都由退休的相撲力士開設。一些飯店裡甚至有相撲賽場,顧客可拍照或者進場體驗一番。
東京的另一個與相撲有著緊密聯繫的地區是位於富岡町的八幔宮神舍,距離兩國區以南數公裡:
八幔宮神舍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其中珍寶屋開放時間為 9:00 至 15:30);停業時間:全年無休(珍寶屋在新年假期閉館);門票價格:免費(珍寶屋:需 200 日元)
富岡町的八幔宮神社是江戶時代中期(1603-1867)100 多年裡相撲錦標賽的舉辦地。今天,神社地上仍立著刻有過去和現在橫綱和大關(相撲等級中的第二級力士)名字的石碑。還有一個小珍寶屋,陳列著一些和相撲有關的物品,如相撲力士的木版畫和以前的力士等級排名印刷品。
【如果你也有想了解的與旅行和文化相關的話題,可以在跟帖或[到這裡]提問,一經採用就會送上小易玩偶!】
本期參考資料:
相撲,維基百科
日本相,易播樂日趣
日本人緣何迷戀相撲,李光忠,《曖昧的日本人》,九州出版社
日本相撲 源於古代祭神儀式,2014.1.30,朝日新聞
國技相撲 追本溯源,2014.02.01,朝日新聞
相撲傳統大解密,2014.02.02,朝日新聞
相撲行司 以德服人的裁判,2014.02.03,朝日新聞
相撲力士髮髻傳承者——床山,2014.02.05,朝日新聞
橫綱:相撲力士至尊,2014.02.08,朝日新聞
力士們的煩心事兒,2014.02.16,朝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