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閱評說
宋朝民間流行相撲。
都說相撲是日本的傳統文化。事實上,相撲產生於中國,秦漢時期叫角牴,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
從已出土的文物來看,中國秦漢時期的角牴形象同日本現在流行的相撲很相似。
宋朝的"相撲"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相撲"發展的巔峰期。
宋朝的宮廷有御用的相撲手,這些相撲手是御前衛隊左右軍士,名為「內等子」。
宋太祖趙匡胤曾制定軍中以相撲決高下升遷的法則,並以相撲高手擔任御前「內等子」。所以每逢朝廷大朝會、聖節、御宴,都照例會用左右軍相撲助興。得勝者會收到物品賞賜,比如:旗帳、銀杯、彩緞、錦襖、官會(鈔票)、馬匹等等。
朝廷高層都如此喜歡相撲,宋朝軍隊中自然也十分流行相撲。
宋朝名將韓世忠、嶽飛就曾在軍中推行相撲練武,提拔相撲比賽得勝者。
宋朝還設有相撲競技大賽。
汴京、杭州等地每天都有藝人表演相撲節目,並收取門票。臨安城護國寺南的高峰露臺,則是一個相撲擂臺,在此經常舉行全國性的相撲錦標賽,登臺競技的相撲手來自「諸道州郡」,都是各州選拔出來的好手。
古籍記載,至西元七世紀,在日本允恭天皇的葬禮上(西元四百五十三年),中國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認為是中國相撲首次傳入日本,對日本原有的相撲造成一定影響。後來成為日本的國技,在日本國內稱為大相撲。
另據記載,相撲手中那些有名的人物,常常會被冠以「某關索」這樣的名號。
關索是三國時關羽之子,貌美體健,武藝高強,想來一定是相撲手們的偶像,被稱為「某關索」。《水滸傳》中,楊雄的綽號就是「病關索」,想來也有一定的相撲搏擊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