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辣椒屬於茄科,是一年生或者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隨著果實成熟度,會逐漸產生顏色變化。果實越是成熟顏色越是鮮紅,全身上下散發著收穫的喜悅。有少部分品種在成熟時候依然是綠色,但是為數不多。
辣椒原產國是在遙遠的墨西哥,早在明朝時候就隨貿易傳入到中國,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這種食物口感較為辛辣爽口,而我國食用辣椒已經有六百多年歷史,在不同的地域因為不同的風味形成不同的美食。辛辣口味令人開胃,除此之外還能補充維生素C,深受人們喜愛。不管在哪,餐桌上隨處可見的調味料就是它。
很多人種植辣椒卻不得法,因為種植方式不得要領,使得家庭小規模種植影響預期收穫;或者在種植以及生長過程中受到影響,從病害以及產量都不甚理想。
想要達到高產,就要一步一步按照正確方法來進行:
第一、萬物始發與苗,最為重要的就是催芽。
最適合辣椒種子生長的溫度好保持在20℃——30℃,務必要保持在這個溫度區間之內,如果溫度過低或者溫度過高都會影響種子發芽。之前我在家裡試過種植辣椒,當時溫度在15℃——20℃之間,後來儘管能發芽,但是發芽率很低。
第二、出苗以後的生長護理
保持好溫度之後,可以進行播種,播種時可以在大棚裡或者溫室內進行,一般播種之後的一個星期就能出苗。但是現在依然對溫度有很高的要求,之前筆者吃過大虧,大棚因為漏雨使室內溫度低於15℃,於是導致這座大棚的辣椒全部沒有發芽。
這期間看到幼苗逐漸成長,耐心等待兩周之後,就會看到第一片葉子成型,在植株幼苗期周圍環境溫度需求比較高,一般情況下要達到25℃最為適宜。夜間溫度也不應太低,要控制在15℃以上才可以。
在這個期間最為重視的是保溫,就是溫度不能低也不能太高,如果溫度計顯示30℃左右,那麼就要注意降溫處理。
第三、苗床的選擇
苗床的選擇上要選擇朝南的乾燥地塊,夏季就要開始深耕土地。這麼做是為了把土壤曬乾,曬乾之後的土壤上要施一次糞肥,隨後蓋上一層膜以防止雨水的衝刷,避免肥料的流失。
苗床的寬度最好是1.5米,播種之前要將苗床澆透水。但是溼度也要進行相應控制,不能有太多水,因為辣椒苗木喜歡溫和的氣候以及土壤。
第四、播種技術
早熟的品種要在每年的一月份就開始進行播種,晚熟的品種要在每年的二三月份之間再進行播種。然後要澆透水,最後蓋上地膜。
第五、植株出苗後的覆膜與澆水
在植株出苗之後,要在晴天上午9點左右把地膜揭開,在下午的4點還要再蓋上。需要注意的是,在陰雨天時要注意通風處理。
如果苗床土壤出現白色物質,就說明該澆水了,澆水的時間也要在上午9點,澆完水之後隔一段時間記得觀察一下地面,如果發現局部缺水,就需要局部補水。只有每一寸土地上都保證充足水分,才能保證長出來的秧苗健康茁壯。
不過在雨天或者冰凍天氣的就不需大規模的澆水,否則會因為溼度過高導致病害發生。
第六、間苗與定植技術
在秧苗長出兩片真葉時要開始進行間苗,株距之間要保持6—10釐米距離,行距之間要保持15釐米距離。這時還要適當澆水,可以避免植株缺水枯萎。
秧苗長好之後就可以進行定植,定植時土層溫度要達到15℃才可以,否則會因為溫度太低而生長緩慢,而且還會造成落花等不好的現象。在定植時,早熟品種的行距要保持在40釐米之間,株距則要保持在20釐米之間,晚熟品種的行間距是60釐米,株距是50釐米。
經過以上步驟,我們已經初步掌握了辣椒種植技術,同時也可以看出辣椒這種農作物,在育苗以及出苗期間會非常嬌嫩,要嚴格把握好溫度以及溼度,溫度控制在20℃——30℃之間,過低或者過高都對出苗有影響。出苗之後等到室外溫度適宜,就可以將青苗進行栽培,栽培時進行覆膜,而且控制溫度和溼度,等到主幹逐漸成長,就可以適應環境。
這種技術現在廣泛應用於小型家庭栽培,也是小型家庭農場中辣椒種植的良好經驗。
文《運用這些方法,可以輕鬆實現家庭辣椒種植,健康綠色無汙染》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隴上行大美三農。
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作者,如有侵權,請告知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