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 「優」無止境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核心閱讀

推出動產擔保統一登記系統,推行「一窗通辦」「一網通辦」,合併辦理規劃許可和施工許可……一系列有效舉措的實施,讓北京市營商環境和市場活力有了「看得見」的變化。如今,北京市正力求更大程度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構建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強大動力。

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如今,營商環境評價已經成為準確把握營商環境狀況、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的重要抓手。在國家發改委今年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營商環境評價涉及的開辦企業等多項指標裡,北京市獲評「標杆城市」。

多措並舉,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雲飛公司是中關村一家科技公司,此前受疫情影響,企業急需大量資金為醫療、交通和物流等合作方提供智能設備,用於抗疫一線。然而,科技型中小企業沒有多少廠房、土地等不動產做抵押,較難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持。

就在企業一籌莫展之際,北京市開展的動產擔保統一登記系統試點工作帶來了希望。中關村科技租賃有限公司開通審批綠色通道,把動產擔保統一登記系統作為融資風險防控的第一關,通過審批後將融資金額由4900萬元提高為9800萬元,雲飛公司通過設備抵押獲得融資,幫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像雲飛公司一樣,融資難是不少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發展瓶頸。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妍告訴記者,過去中小微企業雖然也能進行動產抵押,但還是面臨登記機關「多頭登記」、登記時間相對較長、登記並不即時生效等問題。

為此,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將由《物權法》賦予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的抵押登記職能,委託給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履行,實現了兩個登記系統的實質統一。2019年4月底,北京市動產擔保統一登記系統試點工作啟動。

「動產擔保統一登記系統推出後,網上提供7×24小時不間斷服務,登記人上網即可自主操作,不用在線下跑腿,而且登記即刻生效,解決了原有各項動產擔保權益登記系統分散、規則不統一的問題,提高了效率。」李妍說。

動產擔保統一登記系統推出以來,有效盤活了民營和小微企業的動產資源,大幅提升了企業獲得信貸的能力。截至9月30日,269家金融機構完成動產抵押登記業務2393筆,達成動產融資1124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融資1052億元,佔比達94%。

北京也率先在其他領域進行了改革。2019年8月,為了加大對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支持力度,北京市在全國首設小微企業續貸中心,15家進駐銀行為小微企業現場提供貸款和續貸服務。據了解,截至11月30日,續貸中心受理續貸申請3639筆,金額181.3億元,完成續貸審批3624筆,續貸金額173.48億元。

線上登記,不見面完成不動產交易

為提升不動產登記效率,北京推行「一窗通辦」,將原來需要在房屋交易部門、稅務部門、登記部門3個部門辦理的交易、繳稅、登記業務合併到一個窗口辦理。不動產登記辦理環節由4個精簡至1個,辦理時間由9天壓縮至1天,企業間不動產登記最快45分鐘辦完。

在實行線下「一窗通辦」的同時,北京還大力推行「一網通辦」,方便企業辦事。自2020年3月起,北京市企業間存量非住宅買賣取消「跑大廳」現場核驗環節,企業雙方從「最多跑一次」升級為「一次不用跑」,實現全流程不見面審批。

新舉措推行沒多久,海澱區不動產登記事務中心就完成了兩家企業存量非住宅轉移登記不見面辦理案例,本次交易的買方為某停車場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賣方為北京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交易標的物位於海澱區,規劃用途為車位。

雙方企業在各自的辦公場所,登錄北京市不動產登記領域網上辦事服務平臺,一次性填報雙方的交易、稅務、登記信息,僅用時30分鐘就完成了不動產轉移登記申請。企業身份核驗、填報信息審核、稅款繳納等環節均在網上完成,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在移動端領取,真正實現了足不出戶,全流程不見面辦理。

北京市發改委營商環境評價處處長陳黛介紹,2020年,在前期改革基礎上,北京市通過區塊鏈技術實時調用公安、民政等11個部門13類信息,實現了數據共享,材料審核時間壓減至兩分鐘,交易雙方在線繳納稅費和登記費,線上自動生成不動產電子證照,實現了全流程網上辦理。截至12月16日,全市企業間存量非住宅不動產交易共有227筆實現「一次不用跑」。

合併環節,縮短項目辦理時限

今年4月30日,北京門頭溝區小園定向安置房項目配套用房僅用5天就拿到了施工許可證。這是北京首個「全程網辦」的規劃許可、施工許可合併辦理案例。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副主任肖平介紹,2018以來,北京市構建「多規合一」「多審合一」「多測合一」「多驗合一」的高效審批模式,將14個審批部門的審批事項,能取消的堅決取消,能合併的立即合併,審批服務事項由224項精簡至107項。

「按照『能減則減、能免則免、能快則快、能優則優』的原則,我們研究制定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規劃許可、施工許可合併辦理意見。」肖平介紹,改革前,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辦理需分別申請規劃許可和施工許可,現在兩階段合併辦理,辦理時限不超8天,較之前減少了4天。

4月15日,新的合併辦理流程在「一站通」系統正式上線試運行。肖平介紹,「一站通」系統上線後,簡易低風險項目辦理環節從原有的5個環節壓縮為4個環節,整體辦理時限從18天壓縮到14天。

「我們從申請到完成不動產登記,所有審批環節只用時5天,包括施工共計27天,比企業自身預計時間縮短了11個月。」利德衡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鮑怡堅告訴記者。

「改革永無止境。」北京市發改委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戴穎表示,北京正在研究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政策4.0版,力求更大程度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構建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精準幫扶企業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努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7日 10 版)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銀川:打造優化營商環境新高地
    在10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發布暨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上,北京、上海、廈門、深圳、南京、廣州、銀川等10個城市,分享了營商環境評價的創新經驗。銀川是唯一一個分享創新經驗的西北城市。這是無數政務服務工作者嘔心瀝血、辛勤耕耘的結果,也是銀川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優化營商環境指示精神交上的一份答卷。
  • 【「優」無止境 創活力】突破界限獲點讚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近年來,陝西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放管服」改革,各地通過一個個創新舉措,讓三秦大地成為創業創新的沃土,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激發出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陝西廣播電視臺推出系列報導《「優」無止境 創活力》,集中報導各地在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創新舉措和做法。
  • 解讀廣州「十四五」規劃建議之營商環境篇|營商環境如何邁向「國際...
    其中,規劃建議在第六部分詳細闡釋了廣州將著力優化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增創改革發展新優勢,提出廣州將以優化營商環境牽引改革重點突破、整體推進。構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積極創建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土壤。
  • 廣州營商環境改革「三級跳」 城企相生推動發展「高質量」
    從1.0到3.0 廣州營商環境改革改什麼?2018年10月,《廣州市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印發,廣州啟動實施營商環境1.0改革。2019年4月,被稱作廣州營商環境2.0版的《廣州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出臺。2019年7月,《廣州市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行動方案》經廣東省委深改委審定印發實施,推動廣州營商環境改革「再提速」。2020年元旦,廣州制定印發《廣州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 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標誌著廣州邁進了營商環境改革3.0時代。
  • 優化營商環境需處理好十個關係
    營商環境的本質內涵是市場主體在其運營全生命周期所付出時間成本、制度交易成本的效度,其衍生的外延包括法治環境、政務環境、市場環境、要素環境、設施環境、開放環境和社會環境。本文以矛盾論作為方法論,著重分析營商環境建設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認為破解營商環境體制機制障礙、全面優化遼寧營商環境,需要正確處理十大關係。
  • 長沙發布《營商環境報告2020》
    12月9日,湖南省長沙市發布首部營商環境評價領域的官方報告——《長沙營商環境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2020》),這部定位為政策庫、工具書、推進器的報告由21世紀經濟研究院編制,首創性的以「解剖麻雀」的方法,展示、分析長沙營商環境優化的成果實效、典型經驗、最佳實踐、創新亮點,通過分析長沙樣本、長沙模式,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推高質量發展提供方法論、參考書。
  • 讓嘉興的營商環境「更優一點」 今年全市各地探索出20多項創新案例
    創新無止境。今年初以來,我市各地繼續奔跑在「營商環境最優市」建設的快車道上,探索出20多項創新案例,涵蓋企業開辦、項目投資、稅務服務、公用服務供給等多個領域,讓營商環境「更優一點」。   日前,市委改革辦、市跑改辦、市營商辦聯合開展了嘉興市營商環境建設「1+X」督查活動。根據本次督查初步梳理發現,各地湧現出一大批營商環境建設創新案例。「越是在受疫情影響的困難時期,越激發出了政府為企業解憂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這些創新案例切實解決了企業發展中的一些痛點、堵點。」市營商辦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大膽探索改革,激發了發展活力,增強了群眾獲得感。
  • 武漢通報影響營商環境典型問題,找準制約營商環境的關鍵癥結
    武漢通報5起影響營商環境典型問題1月12日,武漢市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落實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精神,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認真查擺全市營商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部署今年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 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跑出分宜「加速度」!
    今年我縣再次榮獲全省第四屆營商環境優化縣(市、區)榮譽稱號▼▼▼榮譽的背後一站式的審批大廳、服務大廳,一網通辦、並聯審批等為企業家提供了更好更優質的服務;「一園三區」建設、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盤活閒置土地、廠房等政策為企業減輕了負擔,帶來實際的優惠。
  • 遼寧朝陽:全面啟動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改革
    「從今天開始,朝陽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正式全面啟動,我們要下決心讓朝陽成為營商環境最好的地方。」12月8日,在遼寧省朝陽市召開的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上,朝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蹇彪這樣說。朝陽全市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推進,以「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為目標,全力建設營商環境最優市。
  • 新泰:實施政務服務標準化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新泰市副市長李彬在「『放管服』改革和營商環境」專題論壇中作了題為《實施政務服務標準化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主旨演講,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好評。今年以來,新泰市充分發揮標準化的基礎性、引領性和戰略性作用,大膽探索,勇於實踐,推動政務服務服務創新、機制創新、體制創新,走出了一條以標準化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新路子。
  • 南陽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召開 市委書記張文深講話 市長霍好勝主持
    12月22日,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動員各級各部門、廣大黨員幹部認清問題、清醒憂患,明確目標、細化舉措,擔當盡責、狠抓落實,以營商環境的大提升推動南陽大城市建設提速增效。市委書記張文深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霍好勝主持。曾垂瑞、劉朝瑞、張生起、張富治、金浩、薄學斌、李永、劉建華等出席。
  • 優化營商環境 荊門崑崙燃氣在行動
    據了解,該公司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的優化營商環境專項領導小組,由主管市場與客戶的領導負責全程參與優商創建工作,搭建起較為完整的「領導—執行—監督—考核」責任架構。近年來,公司先後頒發了《公司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實施細則》《公司燃氣業務流程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保證「責任分配到崗位,執行落實到人頭,問題解決到現場」的機制有效運轉。
  • 營商環境再優化 厚植髮展新優勢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更是驅動力。近年來,良慶區細心傾聽企業所需,用創新的舉措培育軟實力,打造硬支撐,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將良慶區變成留得住企業的沃土和能發展的樂園。在今年南寧市開展的優化營商環境監測中,良慶區連續3個季度在全市15個縣(區)、開發區中位列第一。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
  • 蹇彪到市公安局調研營商環境建設工作
    12月15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蹇彪到市公安局調研營商環境建設工作。市領導魯珏、汪立坤、趙丕顯,市法檢兩院領導孫忠麗、姚濤參加。他指出,營商環境建設事關朝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全市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切實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的實際行動和重要舉措,抓實抓好,全力建設營商環境最優市。蹇彪強調,全市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啟動以來,市公安局上手快、抓得實,取得了初步成效。
  • 貴州省政府下發通知:九條措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一、深入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加強《條例》的學習宣傳培訓,適時推動出臺《貴州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對我省實施《條例》情況進行定期梳理評估,不斷強優補弱、建制提質,著力構建公正有序的法治環境、清晰透明的市場環境和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
  • 迎商!營商!盈商!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琢...
    迎商!營商!盈商! 10月26日,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琢一行在區委書記吳昊,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景喜,區委副書記趙迪及相關委辦局負責人的陪同下深入齊齊哈爾國家高新區梅裡斯產業園,實地調研我區營商環境建設情況
  • ...優化營商環境」開原:組織開展「營商環境就是我們自己」專題活動
    營商環境就是我們自己1月8日,開原市人民檢察院以黨日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營商環境就是我們自己」專題活動啟動儀式。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曉光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參加了活動。此次活動傳達了我院關於開展「營商環境就是我們自己」專題活動的方案,要求全院幹警要進一步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開放形象」、 「無功便是過」的理念,切實增強宗旨意識、公僕意識、主人翁意識,不斷提升服務能力。隨後,各黨支部組織黨員在「營商環境就是我們自己」條幅上簽字。
  • 優化營商環境的特殊意義
    無論從底線思維還是戰略思維角度衡量,優化營商環境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重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按照這一要求,我們的營商環境還存在不少問題。   優化營商環境是政府精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持續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
  • 聊城中院改進作風優化營商環境
    本報訊(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玉東 通訊員 耿建 王希玉) 近兩個月來,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持續改進工作作風,為企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助力全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要下大力氣整治紀律作風問題,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