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第一任司令蕭勁光:中國必須有自己的航母

2021-01-09 澎湃新聞

「中國必須有自己的航母!」

1989年3月,蕭勁光肝臟上的腫瘤已經壓迫到脾臟,疼痛難忍,呼吸困難。3月20日,醫院發出病危通知書,他的家人和海軍機關人員懷著沉痛的心情開始準備後事。此後幾天,只要清醒過來,蕭勁光依然堅持聽廣播,聽工作人員讀報。

「中央同意海軍意見,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華東軍區海軍的日期,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日期。」聽到秘書讀出這則消息,蕭勁光使勁點了點頭,笑道:「海軍40年,風風雨雨,不易,該好好慶祝。」他費力地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你們幫我準備一個稿子,我有話說。」

4月1日,「海軍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在海軍禮堂舉行,時任海軍副司令員張序三宣讀蕭勁光寫的《致紀念人民海軍誕生40周年大會的賀詞》。但禮堂裡,無數海軍官兵忍不住流淚。因為就在兩天前,3月29日,蕭勁光去世了。

「同志們:

今天,大家懷著喜悅的心情,歡聚一堂,隆重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40周年。我作為人民海軍行列中一名老戰士,此刻的心情與同志們一樣,感到由衷地高興……我衷心祝願人民海軍在現代化建設中不斷取得輝煌的成就,衷心祝願同志們奮發努力,再攀高峰,儘早實現中國人民建立強大海軍的夙願……」

如今,我們的海軍已然強大,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之際,數十國艦艇來我國參加閱艦式。蕭勁光的夙願已實現。

「海軍司令員乘漁船視察」

這一切,要回到70年前那一天。1949年10月中旬,衡寶戰役的炮聲剛剛停息,時任湖南軍區司令員蕭勁光在長沙突然接到電報,毛澤東主席召見,有要事面商。蕭勁光只帶著一位秘書,急忙啟程進京。毛主席非常高興地跟他說了這樣一番話:「解放全國的作戰任務雖然還相當繁重,但是組建一支空軍和一支海軍的任務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空軍的籌建工作已經差不多了,我們決定讓劉亞樓去當司令員。現在要著手籌建海軍,中央想讓你來當司令員。怎麼樣?」

1959年10月,蕭勁光在中南海和毛澤東一起。

因為思想上毫無準備,蕭勁光坦率地說:「主席,我是個『旱鴨子』,又不懂海軍,哪能當海軍司令員?我暈船挺厲害,連海船都坐不得。我這輩子總共坐過五六次海船,每次都暈得不輕。」毛主席笑著說,我就是看上你這個「旱鴨子」,是讓你去組織指揮,又不是讓你成天出海!停了一會兒,毛主席意味深長地說,20多年來,我們和日本鬼子打仗,和國民黨反動派打仗,都是鑽山溝,鑽青紗帳,主要在陸地上。現在要建設海軍了,派誰去當司令員呢?你了解我們部隊的傳統。我們搞海軍要爭取蘇聯的幫助。你留過蘇,懂俄語,了解蘇聯部隊的情況,這些都是有利條件。對於毛主席的選擇,蕭勁光的兒子、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原副研究員(海軍大校)蕭伯鷹跟《環球人物》記者說:「創辦海軍需要開創組織能力強的領軍人物,毛主席了解、信任他,才選擇了他。」

「剛開始,人民海軍有什麼?真的是一無所有、一窮二白。」蕭伯鷹說,「我們的艦艇可以稱得上『五花八門』,既有英國、日本產的,也有美國造的,就是沒有中國造的。」這些艦艇有一些原屬八路軍、新四軍的沿海遊擊隊,有一些是國民黨海軍起義、投誠的艦艇,以及解放軍在戰鬥中繳獲的,還有一些是廣東軍區華南海軍江防司令部緊急向一些地方部門購買、徵調的。

蕭勁光曾在日記中記下:「這些艦艇性能落後,陳舊不堪……134艘艦艇的排水量加在一起也只有4萬多噸。有的小艦艇只有二三十噸,甚至十幾噸。且航速很慢,有的只有七八海裡。」「但它們是人民海軍的,是新中國的,是屬於人民的!是中華民族海上長城的第一塊磚……」

蕭勁光上任後,輕裝簡從視察。北起鴨綠江口,南到中越邊境,沿海的島嶼、港口、港灣,他一一查看。視察中發生了一件事,他晚年都記得很清楚。「我到威海衛去看一看劉公島,沒有船,就跟漁民借船。漁民說,您是海軍司令員,您還跟我借船啊?」這句話讓蕭勁光感慨萬千,事後他對隨行人員說:「記下,1950年3月17日,海軍司令員蕭勁光乘漁船視察劉公島。」

蕭勁光視察劉公島後僅兩個月,人民海軍奉命參戰,協同陸軍發起了解放萬山群島的戰役。這是人民海軍成立以來的首次海戰。與人民海軍16艘改裝艦艇對陣的,是配有30多艘艦艇、總噸位超過1萬噸的國民黨第三艦隊。戰鬥中,人民海軍的解放號單艇衝入敵陣,直撲國民黨旗艦太和號。兩者的距離迅速由800米縮減為100米。一艘小炮艇竟然向一支艦隊發起攻擊,這在世界海戰史上也是少有的戰例。

海軍戰士都是剛剛由陸軍轉為海軍的,他們在海戰中還是使用陸軍的打法。海軍戰士把手榴彈扔到敵艦甲板上,再跳上去抓俘虜。事後一個被俘虜的國民黨水兵說:「海軍都是艦對艦、炮對炮啊,沒聽說扔手榴彈的,也沒見過端著刺刀跳到人家甲板上抓人的!」

就是在這樣的裝備下,人民海軍共擊沉、擊傷敵艦十餘艘,並繳獲了各種艦船十餘艘,創造了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輝煌戰績。毛澤東當時電令嘉獎:「這是人民海軍首次英勇戰例,應予學習和表揚。」

「海軍是一個軍種,

領導機關應在北京」

受命組建海軍領導機關時,蕭勁光碰到了兩個難題。

「海軍是一個軍種還是兵種?海軍領導機關建在北京還是沿海城市?對此,軍委領導有分歧。大部分人認為海軍就是總參謀部下面的一個業務部門,沒有必要成立獨立的領導機關。還有人主張,海軍領導機關不設在北京,可以設在青島、天津或別的沿海城市。」蕭伯鷹說。

蕭勁光在回憶錄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看法:「我在考慮這兩個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蘇聯和美國海軍的情況。它們都是大國,它們的海軍都有各自的獨立系統和領導機構。我國也是大國,有如此漫長的海岸線和遼闊的海域,海軍的建設必須從長遠著眼,而不能只顧眼前。因此,從一開始,我就堅持海軍應該是一個獨立的軍種,而不能是一個兵種,更不是一個業務部門。海軍領導機關應該設在北京,這樣才能同黨中央和軍委保持密切聯繫,及時得到中央和軍委的指示。同時,從海軍的業務範圍來說,與政務院許多部門,如外交、交通、水產、科委以及各工業部門,都有密切關聯。設在北京,才便於及時洽商,及時解決問題。」

當時,毛主席正在蘇聯訪問。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往莫斯科給毛主席打電話。毛主席回話說,海軍應該是一個戰略決策機構,是一個軍種,應單獨成立司令部,海軍領導機關應設在北京。這兩個問題才算明確下來。

起初,海軍不同部門分散在不同的胡同裡辦公,幾乎遍及半個北京城。蕭伯鷹還記得:「那時候我五六歲,家住東單麻線胡同,那是個兩層樓,我們一家人在上面住,下面就是海軍領導開會的地方。」「一些海軍部長上班都沒有車坐,坐叮噹車(電車)上班。有些海軍官兵坐車都沒錢買票,有位後勤部長回憶,『一到下車,售票員問我們要錢,我們就說沒帶錢,售票員看在是解放軍的份兒上給免了票,我們都狼狽到這個份兒上』。」

1950年3月中旬,蕭勁光到中南海頤年堂向毛主席匯報關於籌建海軍工作的詳細情況。他半開玩笑地說:「主席,我現在上無片瓦,下無寸土,連個立足的地方都沒有啊。」毛澤東當即問:「你們機關有多少人?」蕭勁光回答:「司、政、後、衛,幾個部加在一起,900人。」

毛澤東說:「人不多嘛。海軍是一個戰略決策機構,要設在北京,要有長期打算。沒房子,可以自己蓋。這樣吧,你們寫個報告,我來批錢。」

1950年4月14日,海軍領導機關成立大會召開。擁有1.8萬多公裡大陸海岸線的中國有了自己的海軍首腦機關,這在當時是條國際要聞。但當天的「典禮」卻有些寒酸。海軍沒有專門的禮堂、會議室,成立大會是借用協和醫院的禮堂舉行的。禮堂裡有1000多名海軍官兵,但沒有一人穿海軍軍服,他們的衣服樣式不一、顏色不一,唯一的海軍標誌是帽子上嶄新的帶著鐵錨的帽徽。

對於要建立什麼樣的海軍,蕭勁光當時講了幾個要點:我們要建立一支自衛的、防禦的海軍,而不是一支侵略別國的海軍;我們的優越條件是靠近海岸,有眾多島嶼,要充分利用這個優勢,把每個島嶼變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我們這支海軍在戰略上是防禦的,在戰術上卻是進攻的;我們不建重型的艦隊,要建輕型艦隊。

要買艦,更要自己造艦

成立大會後不久,蕭勁光到中南海向毛主席匯報海軍三年建設計劃,提出想前往蘇聯進行工作考察。毛主席表示:「很有必要,應儘快成行。」蕭勁光又提出:「主席,蘇聯顧問告訴我們,裝備問題他們海軍部定不了,國防部也定不了,要史達林同志拍板,光我們自己去談恐怕不行。」毛澤東會意地點點頭。

1951年11月,蕭勁光帶著《海軍建設三年計劃》赴蘇,與蘇聯海軍方面負責人面商。這一事情議定後,周恩來當即為毛澤東起草了致史達林的電稿。

菲利波夫(史達林代號)同志:

由於我國目前面臨的國際形勢,為建設海軍,我們亟需從蘇聯獲得以下裝備:魚雷快艇、魚雷、裝甲艦、獵潛艇、掃雷器材、海軍要塞炮和殲擊魚雷機。為此,我提議即派我國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偕參謀長羅舜初、顧問顧濟民前往莫斯科,與蘇聯海軍商討我國海軍建設問題及其所需裝備的訂貨事宜。

蘇方基本上答應了我國海軍的訂貨要求。一年多以後,蕭勁光又帶團訪蘇,解決裝備訂貨問題。就在一片向好的時刻,1953年3月5日,史達林逝世了。這會不會影響協議的履行?蕭勁光心裡有點打鼓。果真如他所料,3月12日,羅舜初給蕭勁光發電報說,新上任的馬林科夫等人甚至不知道之前中蘇籤訂的訂貨協議,幾次會談均表示滿足中國海軍提出的訂貨要求有困難。蕭勁光給羅舜初回復了一個長電報:「一切儘量爭取現成品、半成品。哪怕是他們用過的,只要還有作戰能力和教育作用,總比完全沒有好……日本和臺灣正在拿著美國那些過齡的東西加強武裝,向我封鎖襲擊。又要知道,蘇聯目前不可能給我們許多新東西,他們最新最秘密的東西絕不會給我們。」

1953年6月4日,中蘇籤訂《關於海軍交貨和關於在建造軍艦方面給予中國以技術援助的協定》,蕭勁光核算了一下,最後確定的艦艇數量是1952年訂貨計劃的1/3,驅逐艦砍掉了一半,飛機僅僅只有原計劃的1/6。

蕭勁光早就意識到,從國外買艦艇是必要的,但單靠這一條路不行。早在1950年,他就給總參謀部寫了一個報告,申請「建造幾艘小型巡邏艇」。報告很快得到軍委批覆,海軍黨委把這個任務下達給華東軍區海軍,交給了江南造船廠。1951年3月,第一艘巡邏艦完工,舉行試航。結果剛一下水,還沒離港便翻了。檢查原因,發現主要是設計船型係數小,艇體穩定性係數不夠。於是,第二艘艇上加裝了6噸壓艙鐵,重新進行航行試驗,試航成功。當年8月,青島造船廠也造出了一艘43噸的巡邏艇,並一次試航成功。蕭勁光參加試航典禮時,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當場把參加設計建造的骨幹人員召集起來一一握手:「雖然這幾艘艇很小,航速不快,但它是我們自己造的,解決了我們的急需。有小的就會有大的,有慢的就會有快的……」蕭勁光領導創建了中國海軍的許多個第一:創辦了第一所海軍學校——大連海軍學校;陸續組建了第一支快艇部隊、第一支海軍航空兵部隊、第一支潛艇部隊、第一支驅逐艦大隊;組建了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北海艦隊。

1964年5月,蕭勁光在旅順看望海軍戰士們,關心地查看戰士手上的傷口。

1953年2月19日,毛澤東視察長江艦,在艦上與水兵一起生活了三天三夜。他離去前,寫下了一句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隨後,他視察洛陽、南昌等四艘艦艇時,又書寫了同樣的題詞。同一題詞寫5遍,在毛澤東一生中是絕無僅有的。

1957年8月4日上午,周恩來總理代毛澤東主席到青島檢閱人民海軍。海軍首次舉行海上閱兵,共派出驅逐艦、潛艇、獵潛艇等各類艦艇39艘,轟炸機、偵察機、水上飛機等各種飛機42架……周總理說:「你們在建設海上武裝力量上,在保衛海防和保衛社會主義建設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祝賀你們!」「同志們好!」「總理好!」的聲音響徹海空。直到晚年,蕭勁光都深深記得這一幕。「這次閱兵也標誌著人民海軍經過不到8年的建設,初具規模,已經成軍。」蕭伯鷹說。

1957年8月4日,蕭勁光陪同周恩來進行海上閱兵。

中國必須有自己的航母

20世紀50年代中期,蕭勁光看到美國將魟(音同紅)魚號、海狼號等多艘攻擊性核潛艇投入軍中的報導,知道這將是未來海軍制勝的新式裝備。1958年3月,他鄭重向軍委建議:「力爭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重點解決原子動力大型潛艇(核潛艇)的試造任務。」4月16日,中共中央正式決定,由分管科研工作的聶榮臻元帥負責領導核潛艇研製工作。

1959年國慶節前後,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雪夫率團訪華。毛澤東當面向他提出,希望蘇聯能幫助我們研製核潛艇。赫魯雪夫卻傲慢地說:「核潛艇技術複雜,價格昂貴,你們搞不了!蘇維埃國家的海軍擁有這種戰略武器,同樣可以保衛你們的國土。」而後,他又宣布準備撤回援華的蘇聯專家。毛澤東冷靜地答道:「撤不撤專家是你們的事。核潛艇研製,我們自己試試。」時過不久,海軍部隊、院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毛澤東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1961年6月,蕭勁光報請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以海軍科研部為主,組建了艦艇研究院,成立了核動力研究室。不久,因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為保證原子彈等部分急需裝備的研製,核潛艇工程暫時下馬。直到三年後,周恩來主持召開會議,宣布核潛艇研製重新上馬,加快進行。1970年7月18日,我國核潛艇核動力陸上模擬反應堆試驗啟動。1970年8月28日,在北京西郊海軍機關指揮中心,蕭勁光得知試驗成功後,迅速拿起電話,詢問詳細情況,向參試專家、官兵表示感謝。

1980年,蕭勁光卸任人民海軍司令員,至今是世界海軍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司令員。1987年,蕭勁光年屆84歲,因為癌症病痛的困擾,他常常住院。這年3月的一天,報紙、電視各大媒體同時報導了一條新聞:總參一位領導與外賓談到中國海軍建設時說,中國海軍的戰略是近海防禦,中國不需要、也不準備搞航空母艦。聽到這則消息,蕭勁光輕聲說了一句:「中國不需要搞航母?」他當時的秘書回憶:「他像對我又像自言自語地說:『這個問題要研究,不知劉司令怎麼考慮,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主張搞航母的。』」

第二天晚上,時任海軍司令員劉華清來到蕭勁光住處,兩人促膝交談。蕭勁光表達了自己的憂慮:我國海軍戰略是近海防禦,屬於區域預防的戰略,這符合毛主席和中央軍委一貫主張的積極防禦的戰略。毛主席講近海防禦,就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永遠不稱霸。但需要清楚的是,近海防禦,實際上是以近海作戰為主,絕非不要中遠海作戰。實際上,單純的近海作戰是防禦不了近海的。劉華清也很清楚,積極防禦當然包括戰略退卻中的進攻,沒有航母,就不能進行中遠距離作戰,仗打起來只能望洋興嘆。

這次談話不久,劉華清將自己對發展航母的設想向中央軍委作了匯報。蕭勁光則在當年的《海軍雜誌》發表一篇文章,明確指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的航母」。兩代司令員的行動在社會上引起一股航母熱。海軍政治部編研室原主任吳殿卿說,當時「參事室、海軍報社收到若干少年兒童的捐款,支持我們海軍買航母。還有孩子把存錢罐裡的錢都寄來了,非常感動」。

上世紀60年代,蕭勁光(右二)與家人合影,左二為夫人偉濤,左一為女兒肖南,右一為兒子肖伯鷹。

在蕭伯鷹心裡,蕭勁光不僅是自己的父親,「他也無愧於人民海軍之父」。1989年4月16日,東海海面一片寧靜,合肥號驅逐艦緩緩駛入,蕭勁光的骨灰被撒進大海。這也是蕭勁光的遺願:「1949年底,毛主席當面向我交代,要我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我在海軍任上30年,毛主席去世十幾年了,海軍還談不上強大。我在海軍任上有一個任務是解放臺灣,後來隨著形勢發展,這一任務撤銷。以後,我的骨灰就撒在東海,隨著時間推移,我會看到海軍越來越強大,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原標題為《 海軍第一任司令蕭勁光:「中國必須有自己的航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蕭勁光大將——毛主席欽點的新中國第一任海軍司令
    蕭勁光大將(1903.01.04—1989.03.29)蕭勁光,1903年1月4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趙洲港。幼時讀過私塾和新式學堂。1919年積極參加「五四」反帝愛國運動。1920年在長沙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俄羅斯研究會」。1921年赴蘇聯學習。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國家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人民海軍的主要創建者。
  • 大將蕭勁光:科班出身,22歲授中將,暈船卻坐了30年海軍司令
    蕭勁光已經86歲了,還有惡疾在身,可他此時一改病容,精神矍鑠,招呼身邊的兒女幫他準備軍服和勳章。當了30年的海軍司令,他要在自己生命的末途為如今海軍的輝煌慶賀。必須派一個有學歷、有能力,又有舊軍隊工作經驗的人去做改編的領導工作才能服眾。正當難以決定人選的時候,李富春推薦說:「按這個條件,蕭勁光去最合適。他兩次留蘇,又在北伐軍部隊做過代表。」
  • 蕭勁光如果不擔任海軍司令,還會被授予大將軍銜嗎?
    1955年授銜時,開國第六大將蕭勁光被偉人力薦出任海軍總司令職務,是我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位海軍大將,與公安軍大將羅瑞卿和裝甲兵大將許光達一樣,都是我軍大兵種司令中的最特殊的開國大將。所以這就容易給人留下誤解,既然蕭勁光大將是因為他當上海軍總司令才授予的,那如果在建國後,他沒有成為海軍司令,最後還能評上大將軍銜嗎?蕭勁光蕭勁光,祖籍湖南長沙,與我軍大部分貧農和工人出身的將軍們不同,他17歲從中學畢業後,就遠赴上海參加學習俄語,並接受先進的革命愛國教育。
  • 1955授銜,首任海軍司令、裝甲兵司令是大將,可空軍司令是上將!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授銜時,第一任海軍司令肖勁光授大將,第一任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授大將,可是,第一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授上將。在解放戰爭時期,最聞名的戰將是劉亞樓,三大戰役中的兩大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都是在劉亞樓的參謀、策劃和指揮下完成的。
  • 蕭勁光:後代子女今何在?
    在革命年代,交通不便,通信不便,有些人物註定只能神交,比如朱德與蕭勁光,這兩位大將軍一直都沒有見過面,直到1931年,才第一次見到了,在此之前,蕭勁光還非常緊張,聽說了朱德將軍的光榮事跡,早就想認識這一位傳奇人物,朱德也聽說過蕭勁光有知識、會打仗,是不得多的人才,到了見面的時候,任弼時將蕭勁光介紹給了朱德
  • 大將蕭勁光:為建立我國海軍絞盡腦汁,如今九個孩子都是國之棟梁
    戰後他被毛主席叫回北京,主席看中他的軍事能力,準備交給他一個重大任務,那就是發展我國的海軍。一開始蕭勁光斷然拒絕,他自己不識水性,而且還有暈船的毛病,他擔心自己拖後腿。他之前沒有接觸過海軍,所以在上任之前也是閱讀了大量的資料,還和之前國民黨內部的許多海軍官員進行交談,了解到了許多關於指揮登陸作戰的知識。02當時中國的海軍正在起步階段,就連像樣的偵察船也沒有,蕭勁光想要去海岸對面的島嶼看一看還得向漁民借船。
  • 衡寶戰役後,中央緊急召回12兵團司令員蕭勁光,到底發生了什麼?
    作為新中國第一任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功勳卓著,為海軍的建設殫精竭慮。有一次他外出視察,漁民說了一句話,他尷尬無比,30年不曾忘懷。海軍司令竟是「旱鴨子」原來中央軍委要籌建全國範圍的海軍,並決定讓蕭勁光擔任海軍司令員。蕭勁光聽到中央的決定後,連連擺手,稱自己是「旱鴨子」,不懂海軍,不能勝任海軍司令員一職。
  •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司令:美國海軍更換兩個航母打擊群指揮官
    2020年5月20日,美國海軍第3艦隊在「尼米茲」號(CVN-68)航母上舉行指揮官變更儀式,由詹姆斯·克裡克準將(James A. Kirk)接替伊維特·瑪麗安娜·戴維斯準將(Yvette M. Davids),出任第11航母打擊群(CSG-11)司令。
  • 他是首任海軍司令,一門出了四將星,還有一位副部長和2位副主席
    除此之外,更讓敵人崩潰的一點是,蕭勁光先不開打,而是慢慢地壓縮據點,將設下的口袋陣一點一點地收緊,使得敵我兩軍的距離越來越近。從6月25日開始,一直延續到9月底,國民黨軍隊中就有13700多人投降了,叛變的敵軍官也越來越多。第60軍司令曾澤生也歸降了,只有鄭洞國還在做著毫無意義的抵抗。當時,長春這座城市已經聽不到國民黨軍隊的一聲槍響了。
  • 新中國成立後,8位海軍司令員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共產生8位司令員,他們功勳卓著,為祖國的海軍建設鞠躬盡瘁。中國海軍以艦艇部隊和海軍航空兵為主體,擔負著我軍三位一體化的國防要務。建國後,中國海軍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使我國的國防力量得以飛速發展。
  • 伊朗海軍擊毀一艘航母模型 美第五艦隊司令:進入一級戰備
    理論上來說,俄羅斯要擊沉美國航母,就必須動用包括飛彈巡洋艦、米格-31以及圖-22M戰略轟炸機進行全方位飽和打擊才行!那麼缺乏空中力量以及強悍巡洋艦的伊朗海軍絕對沒可能擊破美國航母防禦圈! 但軍事專家指出,伊朗還是有機會對美國航母造成實質性威脅,這就是美國航母部署在波斯灣或阿曼灣海域,在經過荷姆茲海峽時,如果伊朗突然發動襲擊,那麼就很有可能對航母造成實質性傷害!想必伊朗海軍這次以一艘模擬航母進行打擊演習,就是在這種戰場環境下進行的。
  • 航母山東艦,中國第一艘「成熟航母」,開啟藍水海軍未來
    不大一樣的航母去年年末,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付海軍,經中央軍委批准,第一艘國產航母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舷號為"17"。而英國皇家海軍也迎來了好消息,第二艘航母威爾斯親王號正式服役,航母力量達到了冷戰末期以來的高峰,但隨之又陷入了沒有艦載機可用的窘境,英國雖然想維持自己的大國地位,但終是有些力不從心了。
  • 致敬中國海軍!別忘了當年的「四大金剛」,在055出現前都是第一
    如今,中國海軍已經是連續多年下水艦艇噸位達到20萬噸,這個速率之誇張,幾乎相當於每年下水一支法國海軍,當然,正如老伍開場所述,中國海軍能夠有今天這般發展,也是靠著多年以來的堅忍才換來的。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交付海軍,自那以後,國人在茶餘飯後討論的不再是「中國究竟需不需要航空母艦」,而是「中國到底需要幾艘航空母艦」!就在昨天,中國又下水了一艘體量巨大,堪比航空母艦的兩棲攻擊艦,很顯然,航空母艦對於如今的中國海軍而言,已經不再遙不可及。
  • 印軍高層公開內訌,核動力航母大而無用?海軍司令:短視必將後悔
    無獨有偶,《印度教徒報》網站在今年的12月4日發表了一篇題為《印度東部海軍司令部司令說,「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可能在2022年至2023年入列》的報導,據稱印度東部海軍司令部司令預測,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可能在2022年至2023年入列印度海軍。
  • 印國防部長計劃終止第三艘航母建造,跟不起中國了?
    印度一直以來都喜歡以世界第三自居,美國第一、俄羅斯第二、印度第三。所以如果中國有了新武器,印度也一定要有。即使不如中國也要硬生生吹的天上有地上無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航空母艦,中國造航母速度越來越快,印度自然也不肯落下,絞盡腦汁也要「跟」單。
  • 中國航母發展之路,如果沒有這個歐洲國家支持:要多走20年的路
    被譽為「中國近代航母事業先驅,中國航母第一人」的陳紹寬 1929年,國民政府恢復海軍部後,陳紹寬升任為海軍部政務次長兼第二艦隊司令,同時再次提出中國的航母必須要在
  • 陪同劉華清參觀航母的美軍少將,官至太平洋司令,2003年去世
    6月3日,劉華清上將和耿飈秘書長登上了美國海軍「突擊者」號航空母艦(CV-61),參觀了艦載武器,並在飛行甲板上觀看了飛行表演。鮮為人知的是,當時陪同劉華清參觀航母的美軍少將,後來也晉升為四星上將軍銜,官至太平洋司令。
  • 中國到底要有幾艘航母,才能完成海軍大國夢想?
    中國的周邊環境並不安全,海洋戰略迎來了眾多的挑戰,而如今,不斷有外部勢力想要幹涉中國內政,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海軍就有了用武之地,如今中國已經邁入了雙航母時代,其他國家想要將中國的海軍力量死死地鎖在第一島鏈內,在中國周邊地區布置軍事力量,不過這沒有絲毫的作用。
  • 蕭勁光大將有個兒媳婦聞名全國,每年春晚,你都會聽到她的歌曲
    通過這一次疫情,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中國的崛起,此時的中國再也不是百年前那個貧窮又落後的國家,而是成為了所有中國人和海外僑胞最強大的後盾。中國能有如今的盛世離不開數十年前為國犧牲的戰士們,也離不開那些開國大將。而說起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人,一定少不了開國大將蕭勁光。
  • 威風凜凜的航母艦長,軍銜級別到底有多高?一般人難以擔此重任
    美國羅斯福號航母之前因為穿上有士兵確診了新冠肺炎,所以整條船士兵們的生命都都受到了威脅。航母艦長克洛澤爾賭上了自己的前程,向美國海軍高層寫了親筆信,希望能夠讓航母靠岸,給士兵進行隔離。但是這封親筆信卻被媒體截獲曝光,最終克洛澤爾被解除了航母艦長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