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年 3 月,蕭勁光大將肝臟上的腫瘤已經壓迫到脾臟,疼痛難忍,呼吸困難。
尚在人世的共和國十大大將,如今只剩蕭勁光一位,而他的身體情況很不樂觀。
3月20號,醫院發出病危通知書,他的家人和海軍機關人員懷著沉痛的心情開始準備後事。
此後幾天,只要清醒過來,蕭勁光依然堅持聽廣播,聽工作人員讀報,這是這位老將軍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
大將蕭勁光
「中央同意海軍意見,以 1949 年 4 月 23 日成立華東軍區海軍的日期,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日期。」
聽到秘書讀出這則消息,蕭勁光頓時來了精神,使勁地點了點頭,笑道:
「海軍 40 年,風風雨雨,不易,該好好慶祝。」
他費力地對身邊工作人員說:
「你們幫我準備一個稿子,我有話說。」
蕭勁光已經86歲了,還有惡疾在身,可他此時一改病容,精神矍鑠,招呼身邊的兒女幫他準備軍服和勳章。
當了30年的海軍司令,他要在自己生命的末途為如今海軍的輝煌慶賀。
4 月 1 日,「海軍成立40 周年紀念大會」在海軍禮堂舉行,時任海軍副司令員張序三在禮臺上宣讀蕭勁光寫的《致紀念人民海軍誕生 40 周年大會的賀詞》。
賀詞裡滿含這位海軍老將由衷的高興和祝福,然而偌大的禮堂裡,沒有歡呼掌聲,反而傳來了聲聲啜泣。
因為就在兩天前,3月29日,在海軍當了30年司令的蕭勁光去世了。
在彌留之際,蕭勁光大將如同夢囈一般喃喃自語道:
把我的骨灰撒在東海吧!
蕭勁光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狐死必首丘,胡馬飲北風。
無論遊子在何方,去世後骨灰是要送回回家鄉的,這叫葉落歸根,當然也有特殊的,如劉伯承,徐向前元帥,粟裕大將把自己的骨灰撒在自己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和犧牲的弟兄相聚。
蕭勁光大將要把骨灰撒在東海難道也是想在自己戰鬥過的地方長眠嗎?
其實這和一個他剛剛接任海軍司令時的一個承諾有關。
本期文章將帶你了解老一輩革命家蕭勁光大將的事跡,請給自己3分鐘的時間,靜下心來看完,相信你會有所感觸。
蕭勁光,原名蕭玉成,1903年1月4日出生在長沙蕭麓山下的起洲港一個小手工業者家庭。
趙洲港位於湘江之畔,家依山傍水,風光秀麗。
但在20世紀初葉,蕭勁光的童年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他兩歲喪父,上有3個哥哥、兩個姐姐,全家6個未成年的孩子都由母親蕭傅氏操持。
母親以開荒種菜、繡花、賣柴、打草鞋為生計,生活十分艱辛。
即使是這樣艱辛,依然無法得到生活的善待,清末戰亂四起,軍閥割據,逼迫的中國百姓難以生存。
中國大地在蕭勁光看來是滿目瘡痍,他堅信只有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才能保護家人和國家。
就此以後,蕭勁光刻苦讀書,尤其喜歡關於軍事的書籍。
蕭勁光
1917年,14歲蕭勁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長沙頗有名氣的長郡中學。
本以為可以接受更高階的教育,但軍閥張敬堯硬是把中學變成了軍營,長郡中學不得不停學停課。
幸虧受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的影響,長郡中學複課,蕭勁光得以回到學校。
此時學校愛國思潮高漲,年輕的蕭勁光被帝國主義無端欺侮中華民族的行為所激憤,他義憤填膺,當場大聲疾呼:豈有此理!
並一拳打在了牆壁上,鮮血順著緊握的拳頭流了下來。
這是他第一次有如此強烈的救國救民意願。
1920年夏天,離畢業還有幾個月,蕭勁光做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決定不要文憑而和他的同窗好友任弼時加入了毛澤東等人創辦的湖南俄羅斯研究會。
蕭勁光和任弼時講研究會講了幾次課,就被俄國的革命所吸引,他認為中國可以效仿俄國革命,並很快成為俄羅斯研究會派出赴勤工儉學的第一批學生
1921年4月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他與劉少奇、任弼時等一行19人,告別祖國,去十月革命的故鄉尋求真理。
在蘇聯,蕭勁光一心在紅軍大學學習軍事,要為將來的無產階級革命做準備,
然而遭到當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陳獨秀的斥責:
「現在中國還不存在無產階級直接革命的形勢,你們學軍事幹什麼?想當軍閥嗎?」
蕭勁光的軍事夢想在一聲聲不知所以然的斥責中破滅。
雖未如願學習軍事,可四年的蘇聯經歷,蕭勁光已經摸透了蘇聯紅軍的黨、軍建設,足以為己所用。
隨著國共合作的實現,蕭勁光回到江西安源發展工人運動,由於他出色的表現,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特意把他調來全國革命的中心一一廣州,做軍事任務。
要把他分到國民革命軍第2軍第6 師任黨代表,第二軍原是譚延闓的湘軍,屬於舊軍閥部隊,有著濃厚的地方觀念。
而蕭勁光即是湖南人又有留學蘇聯的經歷,很適合去第二軍做軍事任務,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太年輕。
不過年輕人自有年輕人的朝氣和盛氣,蕭勁光一口答應了下來。
為了順利完成工作,蕭勁光以個人身份加入了國民黨。
廣東國民政府正式頒發任命書:任命蕭勁光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六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授中將軍銜。
是年,蕭勁光22歲。
當時六師駐紮在韶關,蕭勁光在廣州沒動身,師部機關已一片譁然。
從師長戴嶽到各位團長,眾官佐共同的問題是:
「蕭勁光,什麼人?沒聽說過。"據說只有二十來歲,是個娃娃。"什麼來頭?"
蕭勁光達到六師後,大刀闊斧改造部隊,首先就剔除舊軍閥部隊的野蠻和欺侮百姓的缺點,殺伐果斷,把年輕人的盛氣發揮的淋漓盡致。
部隊北伐,軍隊過汝城時,一六團團長黃友,私自向地方抽稅2000多元,被發現後,蕭勁光當即與師長戴嶽商量,給予了撤銷職務的處分。
蕭勁光言行一致,執法如山,部隊的面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全面改觀,這讓全師上下深受震動。
在三年前,六師離湘南下時,由於部隊紀律不好,官兵偷雞摸狗、欺男霸女,惹得老百姓深惡痛絕。老百姓唯恐避之不及,對他們背後跺腳、吐唾沫,視為瘟神
而現在,經過蕭勁光的改造,老百姓見到部隊紛紛送水送飯、送信帶路,個個傾力相助。
相交共處半年多,領略了蕭勁光工作績效的戴嶽,感觸尤深:
這個娃娃黨代表,果然厲害!
後來由於蔣介石、汪精衛的先後叛變,蕭勁光不久就離開了第6師而奉命再赴蘇聯學習。
這一次,他進入了專門培養高級軍政指揮人員的託爾馬喬夫學院。如願以償的學習了軍事。
可以說通過託爾馬喬夫學院的學習,蕭勁光成為了一個飽讀兵書、科班出身的中國革命軍人。
回國後,1931年秋天,毛主席找來蕭勁光,對他說:「中央根據地準備辦一:所紅軍學校,要你留下當校長,願不願意?
蕭勁光說:
「我沒做過學校工作,能行嗎?
「我看你行。」毛主席毫不含糊地說:
「你在蘇聯學過軍事,又帶過兵。蔣介石能辦黃埔,你就不能辦紅校?把教學力量配強些,認真辦,我們的紅校一定能超過黃埔。」
就這樣蕭勁光被任命為正在籌建中的「紅校」校長,
蕭勁光
然而在蕭勁光到紅校上任後不久,便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重大事件。
同年128月14日駐守寧都的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1.7萬人舉行起義,起義領導人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不僅帶來了1.7萬人,還帶來了2萬餘枝槍。
這在當時的紅色根據地確實是一支了不起的武裝力量。要把這支部隊教育改造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然而派誰去改造呢?
二十六路軍原先是馮玉祥的部隊,上層軍官多數是保定軍官學校和馮玉祥西北軍官學校的畢業生,有些人還畢業於日本仕官學校,這些人自視很高,很看重學歷、資格。
必須派一個有學歷、有能力,又有舊軍隊工作經驗的人去做改編的領導工作才能服眾。
正當難以決定人選的時候,
李富春推薦說:「按這個條件,蕭勁光去最合適。他兩次留蘇,又在北伐軍部隊做過代表。」
於是,剛剛到任後紅校的蕭勁光又被叫了回來,擔任原二十六路起義軍,現在的紅五軍團政委。
在上任前夕,蕭勁光特地去找毛澤東尋求意見。
是時,毛澤東雖然任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但他在黨內、軍內的職務已被解除,正處在逆境中,蕭勁光的來訪令他非常高興。
交談之中,將自己的意見悉數告知。
因為蕭勁光早有經驗又得到毛澤東指點迷津,知道該如何進行民主改造。
首先就把這支部隊中存在的官兵不平等,打罵士兵等不良習氣剔除。
在紅5軍團整編的時候,彭德懷指揮的贛州戰役打響。
由於受到王明錯誤思想的指導,攻城部隊傷亡慘重,紅3軍團的 1 個師白還被敵軍團團圍住,情況危急,中革軍委急派紅 5 軍團增援。
接受任務後,這支剛剛改編的部隊一馬當前,蕭勁光和季振同等更是手持大刀衝了上去,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戰。一時間大刀揮舞,殺聲震耳欲聾,敵群血肉橫飛,丟下累累屍體,狼狽退縮。
紅3軍團被敵圍困的師則轉危為安。
經此一戰,紅五軍團證明了自己已經成為一支真正的紅色勁旅。
蕭勁光也證明了自己不僅會搞思想工作,衝鋒陷陣也是手到擒來。
後來紅五軍團又參加了水口等重要戰役,北上開闢建寧、黎川、泰寧根據地,可以說在為革命立下功勳的同時,也打出了紅五軍團的威風,曾經的「剿共」主力已經成了紅軍主力。
1933年,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面對危機形勢, 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拒絕打到國民黨兵力比較空虛的閩、浙、贛邊,而提出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消極防禦的方針。
導致部隊頻頻受挫,不久,國民黨的三個師圍攻黎川,黎川雖然是閩贛軍區司令部所在地,但此時軍區的主力部隊已隨三軍團到福建去了。
此時蕭勁光手上只有一個七十人的教導隊和一些地方遊擊隊,深諳軍事的他自知無法阻擋敵人強大兵力的進攻,為了保全實力不做無謂的犧牲,只好帶著七十餘人的教導隊撤出。
然而,李德、博古以黎川失守為名,撤了蕭勁光的職,並把他送上軍事法庭。公審以前,李德、博古主張殺掉蕭勁光。
毛澤東知道後堅決不同意,王稼祥也拒絕籤字。
蕭勁光與陳賡
那時毛澤東雖然沒有權,但威望很高,影響很大,為了保住部隊中少有的科班出身的軍事專家,
他站出來為蕭勁光說話:"打擊蕭勁光就是打擊我,是殺雞給猴看。」
蕭勁光知道中央同志這樣的保護他,無比感動。
不久,蕭勁光被開除黨籍、軍籍,判 5 年徒刑,無上訴權。
蕭勁光在關押期間,毛主席派賀子珍前往探視,賀子珍向蕭勁光轉達了毛主席的話,說黎川失守是「左」傾軍事路線造成的,你應該撤退,做得對
。這給了蕭勁光很大的安慰。由於毛主席等人的保護,蕭勁光在關押一月後被釋放,調到紅軍大學當教員去了。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
歷經漫漫長徵路,蕭勁光跟隨部隊來到了陝北後,發揮自己的軍事特長,主持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九軍併兼任軍長。
作為全軍為數不多科班出身的軍事專家,蕭勁光備受毛澤東倚重,在延安時,毛澤東身邊急需一個得力助手,協助處理軍務,研究軍事理論,指揮對敵作戰。
於是,蕭勁光被點名成為中央軍委參謀長人選。
當選後,毛澤東見蕭勁光遲遲未到,緊急給陝甘寧省委書記李富春連發兩份電報,催調蕭勁光到延安來工作。
蕭勁光趕到延安後,他居住的窯洞成了毛澤東經常光顧的地點之一。
他案頭的兩本軍事書籍《戰鬥問題》和《戰鬥條令》,是他在長徵路上幾次輕裝都沒捨得放棄的寶貝,自從到了延安,這兩本書也被毛主席「搶」去研究了。
八一淞滬會戰打響後,國共兩黨達成合作,改編完成的國民革命軍即將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
此時,毛澤東提出要留下一隻部隊鞏固陝甘寧根據地,把陝甘寧建設成全國抗日大本營。
陝甘寧根據地作為十年內戰後留下的唯一根據地,對紅軍來說意義重大。
為此,需要一個能文能武的人留守,統籌後方。
在一群戰將之中,蕭勁光顯得極為耀眼,能文能武說的就是他。
沒有意外,蕭勁光被任命為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主任。
「勁光啊!守好延安這座大本營擔子不輕喲!」
「蕭主任,我們走後,陝甘寧根據地的安全就靠你們咯!"
彭德懷、劉伯承等臨行前的叮嚀,令蕭勁光深感責任重大。
在任命幹部大會上,毛澤東也風趣的拍著蕭勁光的肩膀說:
"同志們,我在延安,就是靠這位老兄吃飯,靠你們留守兵團吃飯啊!」
「勁光啊!我準備死在延安,埋在清涼山。你也得做這個準備喲!"
隨後,毛澤東又幽默而又意味深長地向他講出了自己的心聲。
蕭勁光任留守後方的主任
任務重於生命,是蕭勁光給毛澤東的回覆,作為留守後方的主任,他把生命和根據地綁在一塊了。
因為留守兵團都是由紅一、二、四方面軍留下的部隊、陝北紅軍和地方武裝抽調的部隊組成的,雖然大部分都經歷了長徵,戰鬥經驗豐富,可是問題也很多,紀律渙散,內部不團結等,面對這種情況,蕭勁光又發揮了自己的特長一一改編。
他統一了部隊建制,頒布了各項條令,讓部隊有律可依,一步步走向了正規化。
當時,邊區的土匪十分猖獗,在23縣內,有大的土匪數十股,4000多人,兩千多支槍。他們四處竄擾,奸淫擄掠,無惡不作。
一些土匪甚至還摧殘當地民主政府,殺害黨政領導人和戰士。
因此剷除匪患,成了蕭勁光的第一任務,他正好把自己改編好的邊區留守兵團拉出來練兵.
面對猖獗的土匪,採取窮追猛打與堵截合擊的戰術。結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留守兵團就把陝甘邊區的土匪基本肅清。總共消滅土匪30多人,生俘900多人,繳獲1700多支槍。
毛澤東知道後高興的對蕭勁光說:「勁光,你可是科班出身的第一個學軍事的軍事家啊。」
蕭勁光在延安
匪患已出,接下來就是生存問題。
陝甘寧邊區土地貧瘠,再加上國民黨頑固派的封鎖,部隊物質生活條件一直很艱苦。開始,每個戰士平均每天只有5分錢菜金。衣著更困難,有的冬天還穿著短褲,打著赤腳。
後來,南京國民政府又停止了八路軍的薪餉,糧食、被裝、武器、彈藥的供給,使邊區財政供給發生了極大的困難,一些群眾也產生了負擔過重的埋怨情緒。
毛澤東特意把蕭勁光找了,對他說:「我們幹不下去了,不如大家解散,回家」
面對毛澤東的激將法,蕭勁光帶領留守兵團開始大生產。
一列列軍人踏進了田頭,一雙雙握槍的手拿起了鋤頭;一架架紡車搬進了窯洞,七尺男兒搖起了紡紗車。
還積極開展邊區貿易,以邊區的食鹽和一些土產換取棉花、布匹、藥品等。由於當時的運輸工具只有陝北的毛驢和騾子,故稱之為「驢狗子經濟」。
延安一片六畜興旺景象。僅1943年,留守兵團就開荒近20萬畝,收細糧465萬公斤,種蔬菜1650萬公斤,織布1.3萬餘匹,養豬1萬餘頭,商業獲利7.3億邊區幣..
不但擺脫了當時的經濟困境,也為以後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蕭勁光的努力下,陝甘寧根據地發展的風風火火,成了各個根據地的學習樣本。
解放戰爭時期,蕭勁光轉戰東北,與陳雲同志一起,指揮了著名的「四保臨江」戰役。
1947年,指揮部隊參加夏季和秋季攻勢。
1948年5月,他與蕭華率部圍困長春,發揮自己的精神攻勢,爭取了國民黨第六十軍起義,迫使其餘守軍投降,兵不血刃克長春。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就是蕭勁光的真實寫照。
1949年10月,衡寶戰役結束不久,遠在長沙的蕭勁光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
一天,蕭勁光突然接到來自中央軍委的電報:毛澤東主席召見,有要事相商。
蕭勁光一臉納悶的來到中南海會客廳,毛主席先是誇他衡寶戰役打得好,隨後話鋒一轉,說:
「空軍的籌建工作已經差不多了,我們準備讓劉亞樓去當司令員,現在正在著手籌建海軍,中央想讓你來當司令員,怎麼樣?」
毫無思想準備的蕭勁光,知道了此次被召見的目的,他坦率地說:
「主席,我是個"旱鴨子',哪能當海軍司令?」
原來,蕭勁光有顧慮,長這麼大,他就坐過五六次海船,可每次都暈船暈得厲害,給他留下了痛苦印象,忽然讓他來當人民海軍的司令員,這著實將了他一軍。
「海軍司令還是讓別人做吧。」
毛澤東了解他的情況,早有準備地笑起來:
「我就看上了你這個"旱鴨子,讓你去組織指揮,又不是讓你天天出海。」
蕭勁光仔細一想,就連暈飛機的劉亞樓都能當空軍司令員,我暈個船照樣能當海軍司令,於是便接了下來。
蕭勁光任海軍司令
當時的海軍真是一無所有,一窮二白,擁有的艦艇也是五花八門,既有英國造的,也有日本,美國造的,就是沒有中國造的。
而且這些艦艇性能落後,陳舊不堪,134艘艦艇的排水量加起來也只有4萬多噸,就這樣,艦艇跑的還慢,有的只有七八海裡,而這就是海軍的全部財產。
其中還發生了一件讓蕭勁光記憶深刻的事,他上任後想到威海衛去視察一下劉公島,沒有船,就想跟漁民借船。
然而漁民的一句話,讓蕭勁光差點落淚,漁民說:
「您是海軍司令,您怎麼還跟我借船啊?」
蕭勁光感慨萬千,轉身對身後的隨行人員說:
「記下,1950年3月17日,海軍司令蕭勁光乘漁船視察劉公島。」
這件事,更讓蕭勁光堅定了光大海軍的決心。
1957年8月,蕭勁光(左)陪同周恩來在青島檢閱海軍艦艇部隊。
此後,蕭勁光親自打造海軍的建軍綱領,堅定海軍建設中的人才科技先行戰略,在蕭勁光的親自過問下,成立了海軍航空兵學校、快艇學校、潛艇學校、後勤學校,並在隸屬軍委的軍事學校設立了海軍系和海軍工程系,用於培養優秀人才。
並抓緊海軍各個兵種的建設,1952年到1954年之間,魚雷快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潛艇部隊等相繼建立。
1955年大授銜,蕭勁光被授予大將軍銜,他當了一輩子兵,就提了兩級軍銜:從中將到大將。
蕭勁光大將又前瞻性的制定了海軍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目標,為海軍的發展制定了方向。
而他這一做,就是30年,30年來,他主持建立了北海、東海、南海三支艦隊和海軍航空兵,他領導創建了中國海軍的許多個第一:
創建了第一所正規的海軍學校;組建了第一支快艇部隊、第一個航空兵師、第一個潛水艇支隊、第一個驅逐艦大隊;研製了第一艘核潛艇。
終於,1980年1月,蕭勁光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告別了工作整整30年的海軍。蕭勁光打破了世界海軍史上任司令時間最長的紀錄。
1989年3月29日,蕭勁光大將因為癌症離開
1989 年 4 月 16 日,東海海面一片寧靜,「合肥號」驅逐艦緩緩駛入,蕭勁光的骨灰被撒進大海。
這也是蕭勁光的遺願:「1949 年底,毛主席當面向我交代,要我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我在海軍任上 30 年,毛主席去世十幾年了,海軍還談不上強大。
我在海軍任上有一個任務是解放臺灣,後來隨著形勢發展,這一任務撤銷。以後,我的骨灰就撒在東海,隨著時間推移,我會看到海軍越來越強大,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