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蕭勁光故居,感受紅色故事與精神傳承

2021-01-09 騰訊網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洪虹

「豈有此理!」聽完長郡中學「救國十人團」的宣言後,蕭勁光大叫一聲,一記重拳打在牆上。鮮血順著他緊握的拳頭汩汩流下,眼中也浸滿淚水——1919年,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爆發,長沙市各學校相繼組織「救國十人團」,進行罷課、遊行示威、抵制日貨等反帝愛國運動。

16歲那年的這一幕讓蕭勁光產生了探索、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強烈願望。自此,他的一生都與中國革命鬥爭、與共產黨的發展、與新中國的建立、與人民海軍的誕生緊緊捆綁在一起。

秋日,湘江西岸,依山傍水,叢巒疊翠,蕭勁光故居靜靜地「隱藏」在嶽麓山下趙洲港天馬山東邊的坡地上,時不時有遊客前來參觀。站在故居前,記者仿佛回到了那段紅色歲月。

紅色故事 兩手空空打造人民海軍

蕭勁光是人民海軍的主要創建人,被譽為「人民海軍之父」。在他30年海軍司令員生涯中,有兩段對話,讓晚年的他念念不忘。

1949年10月中旬,衡寶戰役的炮聲剛剛停息,身在長沙組建湖南軍區的蕭勁光突然接到軍委電報,說毛主席緊急召見。在中南海,毛主席說,新中國亟需組建一支空軍和一支海軍,中央想讓蕭勁光做海軍司令員。

彼時,我國18000多公裡的大陸海岸線,6500多個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都面臨著有海無防的困境,東南面不少島嶼尚未解放,國民黨部隊還時不時海上騷擾。

消息太突然,蕭勁光毫無思想準備。他坦率地說:「主席,我是個『旱鴨子』,又不懂海軍,哪能當海軍司令員?我暈船挺厲害,連海船都坐不得。我這輩子總共坐過五六次海船,每次都暈得不輕。」毛主席笑著說,司令員是組織指揮,謀篇布局,又不要整天出海,認為蕭勁光深諳我軍傳統,又在蘇聯學習過,了解蘇聯軍隊,方便向蘇聯學習海軍建設,他就是看上了這個「旱鴨子」。

這段對話成為蕭勁光從陸軍轉戰海軍的關鍵點。1950年1月下旬,「旱鴨子」將軍離開長沙來到北京,開始了海軍籌建工作。根據軍委決定,蕭勁光又陸續從第十二兵團兼湖南軍區直屬隊抽調了總共2000餘人來到北京。他們成為了人民海軍最初的工作人員。

第二段對話發生在一艘漁船上。入職2個月後,蕭勁光到了威海,打算過海到劉公島去察看,但沒有船,只好向當地漁民租了一條小船。漁民開玩笑說:「你是個海軍司令員,還要租我們的漁船!」這話對蕭勁光刺激很大,可有什麼辦法呢,他這個司令員,可是兩手空空呀!他隨即讓同行人員記下了這段話,鞭策自己,暗下決心,一定要打造出一支強大的海軍。

一開始沒有軍艦,沒有油水補給船,沒有飛機,沒有海岸炮,缺少像樣的碼頭、機場,國家底子薄,經濟非常困難……甚至工作人員連辦公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在旅館、胡同裡辦公。至1980年1月,蕭勁光告別海軍司令員工作崗位之時,經過30年的艱難探索,我國海軍在曲折中越挫越勇、越戰越強。

紅色人物 一生詮釋「忠誠」二字

1903年1月,蕭勁光出生在嶽麓山下的趙洲港。由於家境貧寒,蕭勁光是兄妹6個裡唯一一個上學的孩子。他讀書十分用功,諢號「書憨子」。

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1920年夏天,離畢業只有幾個月的蕭勁光,決定不要文憑,和他的同窗好友任弼時加入了俄羅斯研究會,後又去到上海外國語學社、赴蘇聯學習。其間,他與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同志結下深厚友誼,並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1922年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蕭勁光是我軍第一個專業學過軍事指揮的軍事家,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戰爭全過程,參加指揮過「四保臨江」、 衡寶戰役等許多重大戰役戰鬥,卓有成效地開展了統一戰線和瓦解敵軍工作。特別在留守兵團期間,他組織開展擁政愛民活動,把1943年2月定為「擁政愛民月」,創立了人民軍隊的擁政愛民光榮傳統,延續至今。

在晚年歲月中,肖勁光和晚輩講得最多的就是「一個人離開了黨,將一事無成」。他作風嚴謹,品格高尚,謙虛謹慎,功高不居,廉潔自律,侄外孫原想在部隊謀個一官半職,結果,蕭勁光把他送到了前線打仗去了。另一個親戚,被他直接送到了炊事班。晚年,家鄉要為他修故居,他搖頭說要把錢用在經濟建設上,用在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上。作為中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國家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人民海軍的主要創建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將,蕭勁光為黨、國家和人民奉獻了一生。

應蕭勁光遺囑,1989年4月16日下午,海軍132號飛彈驅逐艦駛向湛藍廣闊的大海,他的骨灰隨風入海。大海的兒子終與海長眠。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我從包公家鄉來」|在寧波感悟包公文化和孝肅精神的傳承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寧波一直致力於包公文化、孝肅精神的傳承,其中最為知名的包拯二十九代孫包玉剛,就是一位將包公精神傳承下來並付諸實踐的人。12月16日,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中共肥東縣委、安徽包公研究中心主辦,新安晚報、中共肥東縣委宣傳部承辦的「我從包公家鄉來」2020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第二站來到了包公後裔及其精神傳承的主要地區——浙江寧波,先後探訪了包玉剛故居、寧波幫博物館、天一閣等地,包玉剛家族勤儉建業,對祖國家鄉心懷大愛,讓人肅然起敬。
  • 「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網絡媒體行」首站到達景泰縣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推動全省紅色旅遊創新融合發展,把紅色文化制高點優勢轉化為紅色產業優勢,引導、鼓勵廣大遊客走進紅色旅遊景區,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8月17日,由省委網信辦主辦的「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 臨沂紀行: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長城網訊(記者 胥文燕)八百裡沂蒙織錦繡。  10月21日至23日,一場主題為「傳承革命精神,共享創新發展」的研討會在沂蒙精神發源地山東省臨沂市舉行;一次名為「全國首屆踐行紅色精神黨媒宣傳·沂蒙行」之旅正式開啟。
  • 系上這條紅布帶 傳承廣州起義的紅色精神
    廣州起義無疑是這座英雄城市最值得紀念的紅色歷史之一,首次公開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號,開創城鄉配合、工農兵聯合舉行武裝起義的先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權——廣州蘇維埃政府,被譽為「東方的巴黎公社」。那麼怎樣讓今天的孩子們了解這段往事,理解先烈們的奉獻,繼承先輩們勇毅奮進的精神?
  • 聆聽紅色故事 感受信仰力量
    1935年1月至3月,紅軍長徵四渡赤水,位於習水縣的千年歷史文化名鎮——土城,從此烙印上了一抹深邃的紅色,太多太多感人肺腑的紅色故事在這裡傳頌,匯集成一首首激勵人心的奮鬥史詩。 5月3日,記者走進土城古鎮的四渡赤水紀念館,講解員任雲義正深情地向遊客講述著紅色故事。
  • 在故居聽黨課傳承紅色基因 湖南信息學院學子接受心靈洗禮
    11月22日,湖南信息學院國際商學院師生赴楊開慧故居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國際商學院116名入黨積極分子、23名黨員發展對象及部分師生黨員來到楊開慧烈士陵園敬獻花籃,鞠躬致敬。在楊開慧紀念館二樓報告廳,師生聆聽了「傳承紅色基因,勇擔青春使命」主題黨課。
  • 紙短情長,新縣中小學生誦讀紅色家書,傳承紅色基因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李筱晗 通訊員 王麗君「『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讀到這句時我不禁眼淚盈眶」「品讀紅色家書,感受先輩偉大的精神力量,讀林覺民的《與妻書》,思緒被帶到往昔崢嶸歲月……」11月18日,新縣舉辦「誦讀紅色家書、傳承紅色精神
  • 學習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本報訊 近日,石棉縣城北中學攜手新華文軒雅安市公司石棉分公司,開展以「尋訪紅色革命足跡 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研學活動,組織該校48名學生走進安順場,實地參觀並感悟紅軍長徵精神。在為期一天的活動中,由3名文軒工作人員、3名教師、1名教官組成的領導小組,帶領學生們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了解紅軍強渡大渡河的英雄事跡和黨的歷史,學習紅色文化和傳承紅色基因。同學們還現場宣讀了誓言,確定了此次研學隊伍的番號,繪製了隊伍旗幟,並聆聽了「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的故事由來。
  •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先鋒精神,一起來做舊部紅孩子!
    身穿禮儀服裝的學生們朝氣蓬勃,用最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開學首日。隊員們結合自己的興趣等實際情況,以小隊或個人的方式參與其中,他們尋訪紅色史跡、拜訪先鋒人物、書寫研學感想,全方位感受紅色歷史、傳承革命精神。          開學典禮上,老師們播放了學生參與暑假紅色研學活動的vlog。
  • 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榜樣力量
    (學校供圖)    本報記者莫俊 通訊員沈毅 曾嫻 吳詩玥 舒麗 馮小明   2020年《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啟動後,南寧市各中小學以此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工作重點,創新活動載體,策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讓師生有收穫,思想受洗禮,爭做時代新人,讓紅色精神在綠城不斷傳承和發展。
  • 中山古氏宗祠:擦亮紅色印記 傳承革命精神
    今年上半年,古氏宗祠接待遊客2萬多人次。   近日,記者來到古氏宗祠,看見三三兩兩的工人拿著工具,在宗祠前的空地上,安裝更換消防設施。南橋村黨支部書記甘少光表示,近年來,他們通過修繕、派專人管理等措施,加強保護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舊址,以鼓舞年輕一代學習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 感受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今年的國慶假期,不少市民前往紅色革命遺址、市革命紀念館參觀,緬懷革命先輩,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上午,在東海縣安峰鎮的紅色記憶愛國主義教育展館內,偌大的展廳內布滿各式各樣的紀念章、各個時期抗戰歷程,前來參觀的學生和遊客絡繹不絕。
  • 駐馬店市第四中學開展「追尋紅色足跡 感受紅色情懷 傳承紅色基因...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景閣 通訊員 王嵐)2020年12月5日,正是初冬勝春朝,研學好時節,為「追尋紅色足跡,感受紅色情懷,傳承紅色基因」,駐馬店市第四中學七八九年級四百五十餘名師生赴焦竹園和老樂山研學基地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研學社會實踐活動。
  • 【紅色經典伴我成長·小記者投稿】讀紅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
    隨著我逐漸長大,越來越喜歡閱讀紅色文化故事與革命詩歌,從這裡面我可以了解更多中國歷史滄桑,更能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就在幾天前,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公開課,課上講了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聽完這節課小雨來的故事深深感動了我。
  • 銘記英烈 傳承精神
    受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祭奠英烈活動轉為線上進行,放下耳麥,拿起滑鼠,在網絡祭奠頁面的「紅色影像」前,安然再一次深情講述了尹靈芝烈士誓死保護1.8萬斤公糧的壯烈故事。  「我出生在尹靈芝鎮,作為尹靈芝烈士的家鄉人,我有義務把紅色精神傳承下去。」接受採訪時安然告訴記者,講好英烈故事,才能更好地激發全社會傳承紅色基因的正能量。
  • 看「家門口的社會大課堂」如何傳承紅色基因
    讓生活在這裡的高中學生以志願者身份,向外來遊客、小區居民講述徐家匯的歷史故事,是徐家匯街道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一個堅持了五年的「家門口的社會大課堂」項目。▲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商圈「讓高中生當『小老師』,走進位於徐家匯區域的錢學森圖書館、宋慶齡故居、上海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面對公眾講出心中的本土歷史文化,還是很有挑戰性的,但高中生參與的熱情很高。
  • 中山市南朗鎮開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主題活動。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要求,7月26日,中山市南朗鎮舉辦了「重溫南朗革命故事,傳承紅色革命精神」一日遊體驗活動。
  • 傳承紅色基因 錨定前進方向
    為了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革命故事,該校結合線上繪紅色畫卷評比活動,積極引導全校師生參加「看《紅色傳奇》經典」活動,激勵他們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傳統,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南寧市越秀路小學組織學生開展「秀+紅色」實踐課程,讓家長帶領孩子追尋紅色足跡,弘揚革命精神。連日來,學生分別參觀南寧博物館、鄧穎超紀念館及中越邊境友誼關的匠止烈士陵園等。
  •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鐵軍精神 句容茅山風景區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主題...
    近期,句容茅山風景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教育主題活動,傳遞正能量,引導轄區百姓尤其青少年學生更全面深入了解茅山紅色文化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鐵軍精神。紅色宣講走進學校近日,茅山風景區組織了「愛黨愛國、立德立行」紅色文化宣講進學校活動。
  • 傳承北理代代薪火,激發學子紅色精神|SQA學子參觀校史館
    為了讓學生們更好追溯北理的發展之路,感受北理的紅色精神,校慶80年之際,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SQA中心組織2020級學生參觀了校史館。參觀活動由各班班主任分班分時段完成。在序廳,同學們在講解員的描述下,了解北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