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4月13日,澳大利亞政府就搞了一次國家級別的帶貨,訂了200架次航班,往中國的北上廣深這幾個超級城市輸送了價值超過58億人民幣的高檔海鮮和農產品,而澳洲龍蝦就那次帶貨的大頭。可這樣一次性的帶貨對於澳大利亞的水產業和農業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時隔一個半個月不到,4月23日,澳大利亞政府就對外宣稱,已經組建了包括政府專項補貼的200架專用飛機在內的水產和農產品運輸網絡。這架勢,肯定是為長期帶貨做打算了。澳洲政府期望這個運輸網絡把國內滯銷的商品運輸到海外市場,再順便把訂購的防疫物資運回國內,這算盤打得不可謂不溜。
先來說說澳大利亞的龍蝦。以龍蝦為首的澳大利亞水產行業這幾年順風順水慣了,哪裡吃過今年這樣的癟!堂堂的澳洲龍蝦,最近居然給打了「骨折」!澳大利亞當地的海鮮餐廳,現捕的龍蝦目前每隻售價約為30澳元(約合人民幣137元),相當於在去年同期的價格上打了個對摺。對於當地的居民來說,倒是個可以大吃龍蝦的好消息,可對於水產經營戶來說,卻是個巨大的打擊。
因為疫情封鎖,很多龍蝦經營戶只能把捕到的龍蝦重新放回海裡。在外人看來,只要龍蝦還在海裡,總會有掙錢的時候,可實際情況卻沒有那麼簡單。這龍蝦抓的時候要僱漁民去抓,抓回來存放又需要成本,一看沒有賣出去的可能,又得僱漁民把它們放回海裡,每一步都在燒錢,而龍蝦賣不掉又沒有進帳,實力強的大企業自然能扛得住,很多小經營戶就只能破產了,再順帶讓很多漁民失業。
出口暫時無法發力,那就需求內銷唄!澳大利亞雖然不是人口大國,如果藉助最近的「半價」活動,多少還是能夠消耗點龍蝦庫存吧?當然行不通!因為龍蝦的養殖成本本來就高,按照當地餐廳的「半價」水平,經營戶扣除漁民工資和倉儲等各項成本,基本是虧損的,怎麼搞?不走當地的餐飲這條路線,也可以向我們中國的網紅學習網上帶貨,直接做內銷啊?
這幫澳大利亞原本最不愁銷路的經營戶,就算他們能拉下來臉來搞網上直播,網民還不一定吃他們的套路,想要在短時間找到突破點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務。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澳大利亞國內市場太過狹小,澳大利亞的龍蝦業原本就是出口導向型的,重度依賴海外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按照去年的數據,2019年,澳大利亞一共出口了8800噸龍蝦,95%銷往了中國市場。
去年的大火本就給澳大利亞的農業帶去了巨大衝擊,再加上這次疫情,作為農產品出口量排全球第四的農業大國,澳大利亞政府肯定不能坐視不管,而國家級的出口帶貨自然是最簡單粗暴的。澳大利亞當地的媒體預估,未來兩個月內,單龍蝦,就有500噸準備出口到中國。澳大利亞政府從上到下都對這次「傾全國之力」的國家級帶貨充滿了信心。
在貿易關係方面,中國跟澳大利亞無疑是非常「鐵」的,可在政治上,澳大利亞卻經常不給中國「面子」,這是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的事情。當然,生意是生意,大家都懂,而且像牛肉和大麥這樣的農產品涉及到的是國家的民生大計,國家自然不會跟澳大利亞一般見識。對於像龍蝦這樣的高端海鮮來說,我們中國人吃不吃,自己自然沒啥影響,可對於澳大利亞的水產業來說,就是過不去的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