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新聞報導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離開人世,其間有9歲的孩童,也有17歲的少年,還有20餘歲的碩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
究竟哪裡出了問題,讓這些孩子能夠狠下心來,拋棄生養自己的父母,拋棄自己的好友,拋棄將來可能的美好前程,拋棄自己年輕的生命~~~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足
這裡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
1、孩子內心覺得委屈,卻有無法在家長這裡得到排解
2020年9月17日,武漢市江夏區一名九年級的學生張同學在教室裡與另外兩名同學玩撲克的時候,被老師發現後叫了家長。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張同學的母親在來了之後,也沒有問孩子究竟怎麼回事,在樓道裡直接給孩子兩記響亮的耳光。
在母親轉身的那一刻,張同學稍稍猶豫了一下,就縱身一躍,從樓上跳下,當場身亡。
青春期的孩子有個非常顯著的特徵——好面子,無論男孩或是女孩。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自己的母親猛扇耳光,內心是多麼的憤懣,但又是多麼的彷徨。如果是同學,可能直接就回擊過去,但那是自己的媽媽啊……
羞憤不已的張同學,心裡充滿了委屈,更是懷有一肚子的怨氣,無法發洩出來,只能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
這位媽媽如果當時稍微克制下自己的情緒,哪怕是在家裡扇上這麼兩記耳光,估計也不會有這幕慘劇的發生了!
2、家長過於強烈的管控欲望導致
還記得《小歡喜》中的那個情節麼?高考成績非常有益的丁一,從小喜歡地質,可卻在父母的強迫之下,報了自己不喜歡的金融專業。
心中鬱悶的丁一,在曾經租住的小區內徘徊,最終還是從樓上跳了下來。而英子則是最後見到他的人。
後來在宋倩的逼迫之下,無奈的英子也選擇了自殺這條道路,只是她比丁一幸運些,最終還是被救了下來。
如果丁一的父母在孩子報考志願的時候,能夠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或許悲劇也不會發生。
同樣,對於宋倩而言,過於嚴厲的管控,也是造成英子心理壓力過大,無法承受的原因!
孩子抗壓能力弱,又缺少相應的渠道紓解
2020年7月2日,深圳的一名初一學生在當天考試中帶手機進考場作弊,被老師抓住後,覺得很沒有面子,於是跑上教學樓6樓,直接跳下。
有鑑於此,深圳市教育局連夜發文,取消除高考、中考、專業水平考試(初、高中)外,全市各級各類學校不得組織期末考試。已經考試過的學校,不得公布學生成績及學校排名,生怕再出現類似的問題。
考試作弊被抓,老師批評後,選擇跳樓自殺。心理承受能力如此之低,簡直難以想像。
如果這個孩子平時的心理素質強一些,父母對孩子的疏導多一些,或許就不會出現這一悲劇了!
2020年11月2日,湖南師範大學一名女生婷婷在宿舍內自殺身亡,起因是擔任院團委工作期間,因工作太累,多次提出辭職,而校方肖姓老師卻以學校確實需要人為理由拒絕了她。婷婷找過肖某三次,但次次都被拒絕了。
更需要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肖姓老師還經常用打壓性的語言來打壓婷婷,讓其逐漸否定自己的價值,產生悲觀情緒,最終造成了悲劇的發生。
如果事發前能夠有人開導婷婷,讓她能夠感受到周圍人的關心,或者肖姓老師在日常工作中說話柔和一點,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結束語
對於學生的跳樓、跳河自殺事件,近年確實比較密集,或許和疫情期間長期網課,減少了孩子們與同齡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關,但究其根本,還是我們教育中出了問題。
正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安徽望江那名女生,投河之前有人報警,但警察卻未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挽救女孩,女孩最終還是溺亡。#央視主播評安徽女孩輕生溺亡#
如果事先有人能和女孩聊聊天,表示下關心,或許就沒有後面的事情了。
《禮記.中庸》裡有一句話:凡事預而立,不預則廢!
如果家長能對孩子多一些溫情,少一些責罵;
如果老師能對孩子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
如果社會能對孩子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指責;
相信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就會多一些,世間的悲劇就會少一些。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