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龍貓》在中國上映後,宮崎駿的另一部重量級作品《千與千尋》也已和大家見面!
午夜與大龍貓跳舞,在城堡裡與哈爾喝茶,騎著琪琪的掃把去上班……
這一次,等了18年的我們終於可以跟白龍在湯婆婆的油屋裡約一次會了。
關注女性角色的宮崎駿
2001年《千與千尋》上映,宮崎駿第四次說「人家要退休」。
如今看來自然又成了宮崎駿的食言語錄,但在當時,卻或許並非是一句虛言。
《千與千尋》所得到的成就與作品等身,的確也夠讓一個榮譽滿身人收山。
「很不幸」的是,他是宮崎駿。「更不幸」的是,2004年他又開著哈爾先生的移動城堡來虐同行了。
在宮崎駿的動畫世界裡,女性角色從沒有被邊緣化過。
每一個角色無論男女,他/她都一樣複雜獨立,全心全意為自己所信仰的事情而戰。
在這裡,性別與性格沒有更多的聯繫。
《千與千尋》的故事裡,主角千尋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10歲女童。
而千尋的部分原型,來自宮崎駿的友人奧田誠治的女兒千晶(奧田誠治本人最初也是千尋父親的範本)。
宮崎駿慣常的製作電影的方式,是沒有劇本的。
「我們永遠不知會知道故事發展的方向。」
因而對他來說,製作《千與千尋》最困難的地方不是技術,而是如果按照他的想法, 電影會超過三個小時。
比如無臉怪在最初的分鏡腳本裡,只註解為「外形奇怪的神」。
成為後半段的主角,只因宮崎駿為了修改情節內容精簡時間而被挑選成劇情要角。
不同於琪琪,不同於幽靈公主,《千與千尋》裡的小千,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子。
「我這一次試圖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出發製作這部電影,所以我儘可能讓它變得簡單。」
千尋是一個太平凡的女孩,每個去看電影的女孩子都能在她身上找到影子。
她很平凡,不算漂亮,甚至宮崎駿自己第一次看時都有點沮喪:「哦,她看起來有點蠢,她一點兒也不可愛。」
直到結尾時,宮崎駿才鬆了一口氣:「她會成為一個迷人的女人的。」
這何嘗不像你我的成長。
作為時代註腳的千尋
從去年《龍貓》在中國上映,80後和90後的年輕人,就像是被宮崎駿領著,再度在電影院裡回到童年時光。
坐上狸貓巴士,跟著大龍貓在午夜跳舞,雨夜裡與龍貓一起躲雨……
如果說《龍貓》是童年的序章拉起,《千與千尋》18年後在中國上映,這是這首樂章正式響起。
有句爛大街的話,叫「我們欠了xxx一張電影票」。
這次,我們也終於能拿到一張《千與千尋》的電影票根。
這僅僅只是一張電影票根嗎?這是我們童年的夢鄉。
至今,《千與千尋》仍然是日本歷史上最賣座的電影。
《千與千尋》的爆紅引發了它的亞文化效應。
無臉怪、小煤球、白龍等等經典形象的cosplay,至今仍然在漫展上擁有極大人氣。
但不僅僅於此。
在湯不熱上有一句名言:迪士尼的電影觸動了心靈,但吉卜力的電影觸及了靈魂。
《千與千尋》在全世界受到歡迎,不僅僅是吉卜力畫風的優美和故事的精彩。
更深層次而言,是宮崎駿抓到了日本民眾乃至全世界民眾真正的焦慮與「鄉愁」。
在宮崎駿的筆下,千尋經過隧道,這個被父母寵壞的小孩,在險惡的環境裡不斷尋求她過去的身份和失落的歲月。
過往,曾經,這個詞對於永遠只能處在當下的人們,是心中的黃金時代。
在這18年來,經久不息,讓人不能停止去摯愛。
千尋,世紀初從隧道裡跑出來的女孩,也終將成為這個時代的註腳。
6月21日,去遇見她,並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