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八兩 視覺志
作者|八兩
前兩天,德雲社郭德綱于謙20周年專場演出。
上場前,
謙兒哥隔空表白「與有榮焉,你我當如此」,
老郭隨後微博認愛「小半輩子都搭你身上了」。
要說甜蜜,還是這「老兩口」最會!
1
當眾「秀恩愛」,這可不是頭一回。
18年郭德綱生日,
在發來的眾多祝福中獨獨就回了于謙。
于謙一聲「角兒」,飽含了對老郭的肯定和寵溺;
郭德綱一句「您就是我的東海南山」
深藏著對謙兒哥的無限感謝和敬意。
這兩人就連拍一張合照,也能浪漫得要命。
郭德綱曾發博配文:「人間煙火,山河遠闊」,
沒成想卻被細心的網友發現了其中的秘密。
原來這文案還有後半句:
「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
你瞧瞧,沒點文化還真看不懂郭德綱是在「表白」,
多甜吶!
眾所周知這麼多年,
德雲社每年年會的日子都會選在1月18,
因為1月18日是郭德綱的生日。
可偏偏去年改到了1月24,
而這一天恰好又是于謙的50歲生日,
一切不言而喻。
趕上相聲皇后于謙過生日,
可把郭德綱裡裡外外忙活壞了,
又是寫詩又是送「寶馬」的。
名嘴于謙愛馬,這是娛樂圈裡早已公開的秘密。
據說郭德綱為了討得「老伴」心頭好,
早早地就找人打聽了,
花了好些功夫,才尋來這匹「馬中勞斯萊斯」。
馬非凡品,還是特意從紐西蘭空運回國的。
足見用心,把于謙感動得不行。
你別看平時郭德綱老用段子編排于謙,
真到了臺上,這兩人明裡暗裡也沒少發糖。
郭德綱:「我這可追上你了啊。」
于謙:「我上天你也追著去?」
郭德綱:「嗯,天上人間我都去。」
郭德綱:「我替你起個誓吧。
你要走,五雷轟頂劈碎了你。
當然了,我要是對不起你,先讓雷劈了我。」
于謙:「老得有我這裡頭。」
郭德綱:「沒有你,就不成世界。」
網上有人問:郭德綱和于謙到底是什麼樣的友情?
要我說,那絕對是託妻獻子的交情啊,
這不兒子都在對方手裡呢。
開個玩笑。
不過真要細數起二人相識、相知、「相愛」的經過,
那故事可就長了,
說是半段中國相聲文藝復興史也不為過。
2
這兩人認識其實很戲劇性。
那是1997到1998年間,
郭德綱和于謙在一個演出場合中初識,
第一面見郭德綱,于謙就感覺這個人
「挺實在,挺好,為人也很謙和。」
算是有了點頭之交。
而兩人能成為搭檔,純屬是因為一次意外。
2000年,于謙在北京曲藝團裡閒著,
正趕上團裡缺演員,郭德綱於是被「借」了過來.
這逗哏有了,還缺一捧哏的,
于謙便臨時客串了一回。
沒成想這一合作,直接把郭德綱驚到了。
無論是分寸、勁頭還是火候,
于謙都跟自己特別合拍,完全挑不出毛病來。
△東方衛視《可凡傾聽》
而郭德綱的出現,
似乎也重新點燃了于謙對相聲的熱愛。
那兩年,郭德綱就跟著于謙一起到
北京各大郊區農村慰問演出。
兩個人在大冬天六點就到團裡集合,
然後坐著大巴車下到農村去。
一天演出三場,整整兩年。
△《魯豫有約》
也正是這段「共患難」的日子,
才讓郭德綱日後跟于謙許下了「白首之盟」。
當時,郭德綱告訴于謙自己有個「小攤」說相聲,
兩人也約好了以後常聯繫。
3
德雲社起初叫「北京相聲大會」。
1995年,
兩次進京都沒闖出名堂的郭德綱準備放手一搏,
他找到了相聲前輩張文順和青年演員李菁。
三個人開始在廣德樓、京味茶館一帶演出,
並一起創辦了「北京相聲大會」。
2003年,演出隊達到了十幾個人,
演出場地也改到了天橋樂茶園,並更名為「德雲社」。
于謙也時常來小劇場玩。
△德雲社成立初期照片
但那時候行業不景氣,入不敷出是常事。
據郭德綱媳婦王慧回憶說:
剛開始認識郭德綱的時候自己還有一輛夏利,
後來因為北京相聲大會不掙錢,
每個月倒貼進去很多錢。
夏利車賣了,首飾也拿去當鋪當掉了。
感覺那段時間都是在為了800塊房租奔命。
(圖片來源:網絡)
而于謙呢,在北京曲藝團有正式編制,
一個月四百多塊錢。
團裡沒有什麼活兒,就去演小品、演電視劇,
不說混得多好吧,但至少不擔心吃喝,小日子過得還挺滋潤。
△脫口秀網綜《一郭匯》
所以郭德綱一直沒好意思叫于謙來跟自己一塊兒幹,
怕耽誤了人家。
直到2004年德雲社有了起色,
郭德綱才向于謙發出邀請。
從此兩人就過上了「沒羞沒臊」的開掛日子。
于謙成了郭德綱的固定搭檔,
這一搭,就是16年。
以至於後來郭德綱還常常感慨:
謙哥是大富大貴的體制內演員,卻跟著流落潦倒民間的自己「私奔」,且堅持多年,這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4
郭德綱拉起了于謙,于謙又救了郭德綱。
沒結識郭德綱之前,于謙的生活很是落寞。
于謙從13歲開始學相聲,
正趕上八十年代相聲最輝煌的時候。
侯寶林、馬三立、劉寶瑞、馬季、姜昆……大師林立。
等到自己好不容易學出了頭,
相聲行當卻開始走下坡路了。
就連當初跟自己一塊兒說相聲的搭檔,
都跑去了日本經商。
一夕之間,人們都去追逐無釐頭、輕喜劇,沒人再聽相聲了。
後來于謙考進了劇團,成了有編制的相聲演員。
卻沒想到團裡也是無相聲可說,臺上一報幕,
臺下觀眾連聽都不聽就把演員往下轟。
于謙心裡那叫一個苦悶,相聲演員沒相聲說?
於是索性在外邊忙起了別的事:
小品、影視、話劇、主持等等,他都幹過。
按他的話來說,
「這就是個愛好,我沒傷心,我只是灰心,我可能不以這個為謀生手段了,那還有別的呀。」
由於經常向團裡請假,
以至於有時候一個月他只能領到一塊二毛錢的工資。
可那十年卻也是他玩兒得最痛快的時候。
雖然為了拍戲,
于謙還特地去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進修,
但打心眼裡最喜歡的還是說相聲。
本來以為這輩子也就能私底下說著玩玩了,
直到郭德綱這個男人的出現。
郭德綱7歲學藝,15歲北漂,一路坎坷。
1995年,23歲的郭德綱又來到北京。
因為經常交不出房租,只能晚上翻牆出去弄吃的,把麵條煮成漿糊,就著蔥和醬吃。
孤身落魄在北京,
沒人認識,也沒人管飯,天天餓得看誰都是餅。
在那種情況下,有人介紹他認識了于謙。
關鍵時候,是于謙「救了」郭德綱。
有了于謙的加入,德雲社在相聲界平地驚起一聲雷,
並一路乘風破浪、高歌猛進。
中國相聲藝術也迎來了二次復興的局面。
如果要論郭德綱和于謙這兩人到底誰成就了誰?
還真誰離了誰都不成!
這茶壺得有蓋,沒有蓋子不叫茶壺,沒有壺光剩一個蓋子也不像話。
5
相聲演員找搭檔,有時候比夫妻倆相處還難。
郭德綱統共有過六位搭檔,
王玥波、王文林、李菁、高峰、張文順、于謙,
但最對脾氣的,還得是于謙。
搭檔二十年,兩人從來沒紅過眼、沒急過臉。
臺上一個是逗哏,一個是捧哏;
一個「人來瘋」,一個「惜字如金」,是天作之合。
而到了臺下郭德綱卻成了那個「自閉話少」的人,
平時也不喜社交,就好看看書、研究研究戲曲。
相反,于謙私下裡卻是「妙人」一個。
喜歡結交「三教九流」的朋友,又好喝酒,
還十分愛「玩兒」,
玩搖滾、拍電影、養小動物……樣樣都出彩。
(圖片來源:梨視頻)
性格迥異、愛好不同,
就是這麼看似完全「不搭嘎」的兩人,卻好得跟一個人似的。
這麼多年郭德綱身邊的人來來往往,
最沒轍的時候是于謙在身邊;
分文無有的時候是于謙在身邊;
遭排擠陷害的時候于謙還是在身邊。
他懂他的辛酸隱忍、懂他的落寞孤寂。
2010年郭德綱過生日,曹雲金大鬧宴席退社,上臺後有觀眾點《未央宮》,郭德綱含恨而唱,唱得哭天嗆地,于謙在邊上看著眼睛裡滿是心疼。
也真心替他擔憂、替他歡喜。
德雲社重新開張時,郭德綱開場小唱《發四喜》,于謙在一旁感到欣慰。
難怪大家調侃:
不羨鴛鴦不羨仙,只羨郭德綱有于謙。
惺惺相惜,方為知己。人生海海,知己難得。
于謙說過,「我回來說相聲是因為你,有朝一日你要不說相聲了,我也就不說了」。
郭德綱也說過,「我得于謙,如魚得水」。
人說知己難尋,郭德綱一遇就遇了大半輩子。
人說入對難成,于謙一搭就搭了往後餘生。
如今,郭德綱47歲,于謙51歲。
希望兩位多保重,再說相聲50年,
「金婚」時我們再見。
素材來源:《魯豫有約》、《一郭匯》、《最後一個相聲表演藝術家走了 我們還剩下什麼?》
原標題:《郭德綱于謙大喜的日子。》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德雲社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