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殭屍片風靡一時,劉鎮偉、劉觀偉各有風格

2020-12-15 天浩帶你觀影視

#靈異功夫喜劇電影#精彩的人生,精彩的電影,我是天浩,一位專注宅家二十年的電影狂魔。電影對於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下班或者放假後,總會去看上那麼一兩部,不論是最新上映的院線大片,亦或是經典老電影。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香港靈異動作喜劇電影中的兩位導演。

在八九十年代中,香港影業掀起了一股靈異動作喜劇電影的熱潮,先是由洪金寶自編自導自演的《鬼打鬼》,敲開了靈異動作喜電影劇緊閉的大門,再由林正英主演的《殭屍先生》,將這個原本已經半開的大門徹底打開,至此,香港電影業迎來了靈異動作喜劇電影輝煌的時刻,數不清的靈異動作喜劇電影爭相上映,其餘電影被擠壓的呼吸困難。

眾所周知,即便是過江之鯽,也會有被人捕殺的風險,更別提電影行業這個雖然不見刀光卻血雨腥風的地方,有人賭上了全部家當,想要以小博大,最終卻鬧得一個妻離子散的下場,也有人憑藉著自身天賦,憑藉著出色的指導能力,或是出色的投資眼光,不僅賺得瓢滿缽滿,更是打出自己響噹噹的名號。

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皆是因為自己對靈異動作喜劇這類電影的理解,有的人稍加修改,就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而有的人用心修改,卻距離觀眾心中所想的相差甚遠,能留下來的,必定是錦上添花的,而那些相差甚遠的,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連一點水花都沒濺起,唯有一點點漣漪。

在這些佼佼者中,有被人戲稱為二劉的劉鎮偉、劉觀偉,二人拍攝了一部又一部流傳至今的靈異動作喜劇電影,二人雖然都有佳作流出,可個人風格又不相同,劉觀偉走的是正統的靈異動作喜劇電影,風格延續了洪金寶的《鬼打鬼》,整個電影中武打動作飄逸,喜劇元素別具一格。

劉觀偉的作品一直流傳至今,這其中包括《殭屍先生》、《殭屍家族》、《靈幻先生》、《殭屍叔叔》、《鬼咬鬼》、《新殭屍先生》等,我想即便是再小的小孩,亦或是老人家,只要看過電影,對這些名字一定不會陌生,每一部都是非常經典的電影,特別是《殭屍先生》這部電影,更是堪稱為經典中的經典,也正是這一部電影,確定了林正英這位殭屍道長的戲份。

當然了,相比於洪金寶的《鬼打鬼》,劉觀偉拍攝的《殭屍先生》也加入了自己的風格,甚至可以這樣講,後續所有殭屍電影中,殭屍的設定都是仿照的這部《殭屍先生》,比如殭屍怕陽光,怕糯米,靠呼吸判定人類的位置,害怕加了雞血與狗血的墨斗線等等,也許稍加改造,加入了一些不同的元素,比如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講話,可以正常行走,但是,無論怎麼便,仍然萬變不離其宗,此外,劉觀偉片中最大的亮點,除了恐怖的殭屍與道士神奇的道法外,就要數道士與殭屍之間精彩的打鬥,相比於人與人之間的搏鬥,殭屍與人之間的搏鬥更加精彩。

而劉鎮偉雖然與劉觀偉被稱為雙劉,但是,相比於劉觀偉的硬性靈異動作喜劇電影,劉鎮偉卻做了比較大的改動,將電影中道士的情節縮短到了最小,除此之外,將功夫部分減少到無,演繹的只是普通人遇到這些鬼怪的正常反應,喜劇元素要大過恐怖元素,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觀看。

其實,二者之所以會成功,除了對靈異動作喜劇電影有著自己的獨特理解外,就是二人成功後的轉型,雖說導演不是萬能的,可只會指導一種類型的電影是萬萬不能的,劉觀偉與劉鎮偉的轉型都很成功,劉鎮偉將自己獨特的喜劇風格發揚光大,而劉觀偉則轉型拍攝功夫片。

又到了日常提問的時間,今天的問題是,在這兩位導演中,你覺著誰的電影最符合你的胃口?

我先來,最符合我胃口的電影,便是劉觀偉的電影,原因很簡單,我是一個殭屍電影迷。

相關焦點

  • 喝過「洋墨水」的殭屍片為什麼成為絕唱?
    1,西方鬼怪文化留下的「屍毒」要說到港片自然要提當時的大背景,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這個時間不僅是香港逐漸形成殭屍片的定義也是西方喪屍片的萌芽階段。而這部電影也被稱為喪屍片鼻祖,而後這種設定也被沿用到至今,甚至一些城市求生類的手遊也對它很是鍾愛。但是香港殭屍片的發展卻並不順利,40年代香港淪陷導致一度罷演,60年代受內地影響開展了兩次破除封建迷信的運動。從1936年到1980年這40多年裡面,香港以殭屍為題材的電影僅僅只有7部。
  • 32年前一部殭屍片:錢嘉樂和李麗珍因戲生情,編劇是喜羊羊之父
    嘉禾的何冠昌急了眼,便要求劉觀偉快速拍戲,快速上映,沒有劇本,硬著頭皮拍,1986年的《殭屍家族》、1987年的《靈幻先生》無不如此。1980年代末的殭屍片競爭十分激烈,1988年前後也是劉鎮偉接觸殭屍題材並票房發力的時間點。1987年的《猛鬼差館》是非林正英、劉觀偉系導演的殭屍片最高票房。
  • 一部殭屍片,一聲「九叔」,一位見證香港電影興衰的「教父」!
    「有一種夢想叫電影,有一種電影叫香港。」這是我在某一個影視評論節目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回想九十年代的香港,那是夢想放飛的年代,百花齊放,無數部經典電影爭相上映,「東方好萊塢」夢幻絢麗,凝聚著全球的目光,那是個令人驕傲的年代。
  • 香港殭屍片的輝煌與落寞
    港片中有各種各樣的類型,喜劇片、武俠片、動作片、槍戰片,每一類型都佔據著香港影壇的一處江山,而在其中,更是少不了以林正英為代表的殭屍片。而《殭屍先生》更是殭屍片時代的一把鑰匙,該片的上映之後,殭屍之風席捲香港影壇。今天我們就從該片出發,探究香港殭屍片為何興盛以及當下國產恐怖片為何江河日下。
  • 1月5日殭屍歸來《新殭屍先生2》重拾經典魅力
    放眼近幾年靈幻鬼怪片市場,歐美有吸血鬼、喪屍深受追捧;亞洲泰式和日韓鬼靈題材影片獨樹一幟,中國本土片在外來文化入侵的環境下步履艱難少有佳作,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靈幻鬼怪片,其中獨具中國民俗元素的香港殭屍片,用開創性的題材,融合恐怖、武打和喜劇等元素,一時湧現出很多經典佳作。
  • 一部讓你又怕又笑的恐怖電影,它完美詮釋了劉鎮偉的鬼馬狂癲
    在八九十年代,香港被譽為「東方好萊塢」,其電影業百花齊放,不同題材的電影各領風騷,留下了許多經典,這其中就包括恐怖題材的電影。1985年,劉觀偉執導的《殭屍先生》上映後取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還掀起了一片爭拍靈幻殭屍片的狂潮。此時另一個電影人剛剛由編劇嚮導演轉型,他就是劉鎮偉。
  • 1990年,林正英和洪金寶強強聯手,卻難改變殭屍片的衰落
    1980年代,在洪金寶自導自演的影片《鬼打鬼》的驅動下,香港殭屍片異軍突起,在當年競爭如此激烈的電影市場獲得了一席之地。 1980年的《鬼打鬼》,作為洪金寶「寶禾」公司的試水之作,卻意外開啟了一個新的電影類型,也為洪金寶輝煌的80年代下好了第一步棋。 殭屍片之於林正英更有著特殊的意義,在此之前,林正英基本上一直是默默無聞的小配角,直到出演《殭屍先生》,林正英終於找準了自己的定位,「九叔」這個名號自此響徹香港電影圈。
  • 一部不是林正英出演卻很經典的殭屍片
    《殭屍叔叔》這部電影不知道大家看過沒,這部電影不是林正英出演,但卻很經典的殭屍片。這部電影由寶禾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製作 ,洪金寶製作並監製,劉觀偉執導,陳友、錢嘉樂、午馬、李麗珍、元華、鍾發、元奎等人主演的殭屍靈幻片 ,影片於1988年12月22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 這部「粗糙」的電影,開啟了殭屍片的大時代,也讓洪金寶一戰成名
    70年代末、80年代初,千篇一律的武俠電影、動作電影,讓香港諸多的觀眾出現了審美疲勞,電影產業陷入低潮。 此時,必須要有一部新穎的作品問世,才能夠為市場打開一個缺口。成龍用「功夫喜劇片」,麥嘉用「最佳拍檔」,而洪金寶也開創了一個題材——靈幻片。
  • 30年前的香港無釐頭殭屍片,不輸林正英,屍化秦始皇,至今很經典
    不僅票房一路飈紅,影片更是在次年的香港金像獎上收穫了10項提名,並最終拿下了最佳電影音樂大獎,片中的那首主題曲《鬼新娘》至今影迷奉為恐怖片經典配樂。《殭屍先生》大獲成功之後,使得港臺片商覺得有利可圖,掀起了爭拍殭屍片的熱潮。
  • 殭屍片的鼻祖並非林正英,而是這位茅山道士的後人
    如今,殭屍題材的類的電視劇、電影已經進入寒冬,雖然錢小豪依舊在這方面努力著,可是收效卻是甚微的。1985年,《殭屍先生》上映,如今雖然過去了35年,但是那桃木劍、定身符依舊是很多人兒時的記憶。在「殭屍片」的領域中,林正英的造詣無疑是最高的,因此還獲得了「英叔」的稱號。
  • 再無人能扛起殭屍片的復興 幽幽的鬼新娘早已成為絕響
    而這股風潮在殭屍片中尤其的盛行。無論是影視大投資,還是網絡小製作,致敬英叔似乎成了所有殭屍片必須有的情節。甚至說一些影視片完完全全就是打著致敬的名義,照搬林正英殭屍片所有的劇情。大部分的殭屍片若是能拉來一些投資,那麼找幾個八九十年代人們耳熟能詳的香港老演員;若是資金太少的,那麼就用五毛特效P幾張英叔的照片,然後在宣傳上打著英叔的名號。
  • 電影《一眉先生》開機 劉觀偉再造品質新作
    影片由香港著名導演劉觀偉執導,梁文建擔任總製片人,演員錢小豪、徐少強、張迪財領銜主演,安唯綾、龐景峰、王榮宏、莉可聯袂出演。除了一貫的恐怖片驚悚風格,影片還賦予了故事現實意義,不僅想為觀眾呈現「鬼」的光怪陸離,更想為觀眾傳達「人」的樸素初心,打造非靈異、無鬼怪,以鬼神破除封建迷信。驚悚之餘同樣富有深遠意義,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 1988年,洪金寶製作《殭屍叔叔》,最大的問題是林正英不肯出演
    趁熱打鐵是港片的強項,1986年續集《殭屍家族》就誕生了,香港票房1707萬1987年殭屍系列第三部《靈幻先生》上映,香港票房1900萬要知道殭屍片道具場景其實很便宜,不像成龍的動作片滿世界跑,耗資巨大。
  • 《殭屍先生》35周年:6人離世,被歲月偷走的港片黃金年代
    1985年誕生的《殭屍先生》是無數人的經典童年回憶,本片推動了殭屍片的盛行,並使得該題材成為香港影壇的重要類型。 短短十幾年間,香港影壇「殭屍」四起,好不熱鬧。
  • 林正英「徒弟」錢小豪,新殭屍片《大幻術師》上映,特效感炸裂
    眾所周知,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殭屍片」絕對是一騎絕塵,林正英的《一眉道人》、《殭屍先生》等都收效不錯。在這裡也講一個插曲!許多人都知道林正英在殭屍片的道路上走的最遠,各種「耍大神」的動作非常形象。因此,許多人將其視為「殭屍片」的創始人,其實不是的。殭屍片真正的創始人應該要數劉觀偉,他的伯伯是一名真正的茅山道士的後人,在與伯伯接觸的那些年中,接觸了不少的這種東西。後來,他成為了洪金寶手下的攝影師,在《鬼打鬼》、《人嚇人》等片子中,塑造了出了殭屍片大體的「框架」,比如:天馬行空的道術、符咒等。
  • 武俠片有「豐碑之作」《新龍門客棧》,而殭屍片,只有這部能勝任
    中國殭屍為什麼都彎不了膝蓋,必須直挺挺地跳著前進?中國殭屍為什麼都穿清朝官服?遇到中國殭屍為什麼要屏住呼吸?從小對港產殭屍片耳濡目染長大的同學們很少有注意這些設定來源。1980年代殭屍題材的許多電影設定沒有一貫的世界觀體系。將這些設定搞得頭頭是道,可以作為「殭屍應對手冊」的是1985年的殭屍片豐碑之作《殭屍先生》。
  • 老照片;八九十年代的香港Beyond樂隊
    #老照片#八九十年代是中國搖滾樂的黃金二十年(六十年代的香港六十年代香港經常出現缺水,大批市民需要提水桶到街喉輪候政府的供水。小時候黃家駒受大姐的影響接觸到70年代的搖滾音樂,其中包括深紫樂隊、齊柏林飛艇等搖滾樂隊,他深受影響並喜歡上了搖滾樂。黃家駒17歲時博允中學畢業後,為了謀生做過公室助理、電視臺布景員、推銷員等。(70年代末的香港。)
  • 滿滿的回憶,10部香港特色經典電影
    善於拍鬼片,搞笑片的大才子劉鎮偉當年拍的片子,一如既往的惡搞鬼馬風格。奪寶的情節設置很有愛,人物每個都有噴點,吳君如不用說了,連陳淑蘭都很搞……ps:經百度得知盧冠廷原來是個那麼有才的音樂人。演員配置相當豪華,除了導演午馬、編劇洪金寶親自上陣外,還有我見猶憐的鐘楚紅,以及後來的殭屍片首座林正英。是殭屍片熱潮出現前最精彩的民俗恐怖喜劇。幾個人物造型也成為經典,特別是洪金寶扮的紙片人。
  • 林正英:香港殭屍片因他而盛,也因他的離世而衰
    前言「中國無鬼片」,這五個字不知從何而起,可確實言明鬼片的尷尬境地,曾幾何時我們的鬼片也驚豔世界,但現在只剩個別人的胡言亂語,觀眾們只能懷念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殭屍鬼怪電影,特別是香港以林正英為代表的殭屍電影,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