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樹屯的洪爐木工坊是一間土坯房。
木匠是任師傅,鐵匠是梁師傅。
梁師傅是江蘇人,三十多歲,非常能幹,不愛說話。
經常出入這裡的還有一個老任頭。
老任頭是任師傅的爹,又是梁師傅的師傅。
老任頭是吉林人,帶著手藝,工具和一大家子來到農場,安家落戶。
古代的東北和蒙古,人們放牧和漁獵為生,作坊很少。
按照蒙古習俗,鐵木真與扎木合結為安達,需要互贈禮物。
扎木合比鐵木真年長,他的禮物是一付鹿拐。
鐵木真的禮物則是一塊精緻的銅片。
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追逐野鹿,需要箭法和勇氣。
鐵木真為了準備禮物,騎馬不知道跑了多少裡?
北大荒沒有蒙古包,也沒有城裡的高樓大廈。
所以,老農場的一些條例,對工匠有一些優惠的待遇。
木匠的工具,錛鑿斧鋸都是私有財產。
生產隊付給他們工具磨損費。木匠每月能多掙六、七元錢。
鐵匠坊,師傅敲小錘,徒弟掄大錘。
松樹屯只有一個鐵匠師傅,咋幹活呀?
生產隊的洪爐為機務隊服務。
機務隊派人來,說要打個鐵活。
鐵匠把通紅的鐵塊夾到砧子上,喊一聲:「來吧!」
機務的小夥子掄起了大錘。
老農場的編制,一個蘿蔔一個坑。
生產隊的職工們,家裡難免有點木工活。
他們帶著自己的木料,跟木匠借工具用一下。
木工坊有公用刨子,公用鋸。
知識青年來了以後,連隊為知青木匠購置了工具。
知青木匠的工具還是不外借。外行人使用工具,磨損太大。
木匠多了,多準備幾件公用鋸,也就是了。
那年,松樹屯成立了女子包車組。師傅派一個女知青來借斧子。
木匠坊沒有公用斧子,更沒有外借義務。不過,這次情況特殊。
女知青來了,喊著:「任師傅,給我一斧子!」
任師傅說:「我的斧子太快了,讓梁師傅給你一錘子吧!」
這是松樹屯木工坊最經典的笑話。中國知青網 → 生產隊的洪爐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