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020-12-14 風甜雲暖

#12月打卡挑戰賽#

蝶戀花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日本文化裡面有一點讓人觸動很深,就是萬物有靈,由此誕生的各種妖怪文化,惜物觀,乃至斷舍離,都非常的豐富有趣。然而更早時候的中國文化裡面,更多的是萬物有情,尤其是在文士詩詞之中。

所以詩詞評述裡面常有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也在《人間詞話》裡把藝術境界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而晏殊這首《蝶戀花》無疑是「有我之境」的佼佼者。

事實上我們都還是在以主觀感受來體驗這個世界,假如一切都變得客觀,也就少了很多樂趣,而主觀感受的美感和情感是永遠也不會被客觀存在取代的。

所以當一個人悲傷的時候,下雨是悲傷,出個大太陽也是悲傷。就像憂愁的時候,檻外的菊花和蘭草也在含愁泣露,落幕不掩秋寒,燕子雙雙飛去。明月無情不知人間別恨,一夜輾轉反側直到破曉,明月西斜,月光透過朱戶,遍灑窗欄。

昨夜一夜西風,樹葉紛紛墜落。而我獨登高樓,望盡天涯,卻再也看不到思念的人。南朝《西洲曲》裡女子思念情郎,「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盡日在樓頭徘徊,望斷鴻雁,只為等待一紙音書,同晏殊此時的情況一般無二。漢樂府民歌裡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山水詔詔還有一紙書信連接著兩個相思的人,而晏殊呢?卻是望盡天涯路也看不到離人蹤跡,一別無期,便是想要書信寄情,山長水遠不知離人在何處,無可憑寄。此中調帳無奈,沒有經歷過徹骨相思,沒有經歷過天涯陌路的人,又如何能夠明了?

相關焦點

  • 讀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北宋 晏殊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下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見西風勁厲肅殺吹落樹葉的聲響。秋風勁吹,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既蕭索,又孤獨。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 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王國維為何言第一境界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每天一首古詩詞|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蝶戀花》感傷離別、懷念遠人,是婉約派詞人經常書寫的一種類型。但晏殊的這首,卻依舊能夠脫穎而出、頗負盛名,就在於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點,還具有著一般婉約詞所不具備的寥廓高遠。
  • 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閱讀練習及答案
    蝶戀花(宋)晏殊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獨上」凸顯出人的孤獨,「望盡」句表達詩人登高遠眺時的悵惘之情。D.這首詞以秋天為背,抒寫了離別相思之苦,意境深遠,筆力豪放飄逸。9.請賞析畫線句中「凋」的妙處。
  • 晏殊頗具盛名的一首詞,寫盡了離愁別恨,展示了令人神遠的境界!
    在晏殊的詩詞中,最知名的莫過於那首《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而其中最經典的那句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見天涯路被王國維借用來表現文人治學的第一境界——愁苦、孤獨。因此,晏殊在自己開創婉約詞風時是將自己對於「婉約」這個詞的看法(婉約而不萎靡)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正如那句經典的千古名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所透露出的離愁別恨的情緒以及自帶有的遼闊高遠境界。
  • 胡維平草書作品 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兩個版本
    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注釋 蝶戀花: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
  • 秋天的詩句: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雙飛去 一作:雙來去)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賞析  此作品為晏殊寫閨思的名篇。
  • 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範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作品:《珠玉詞》季節:秋天《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2] 。欲寄彩箋兼尺素[3] ,山長水闊知何處?翻譯: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
  • 經典吟誦丨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詞的上片尚值初秋,煙縈露凝,一切情緒雖脆弱,卻寧靜;但走到下片,「昨夜」卻已是西風愁起,木葉紛落的深秋了。詞人獨上高樓,把目光沿著一條空蕩的路送到了天涯。 天涯,即無涯。遠望本身,便是有期待而無焦點的,而在篇尾那個新生長出的期待裡,晏殊最終引入了無方向的可能性,從而力保了夢中世界的無規則永續。
  • 晏殊經典相思詞,有三句被王國維喻為人生三種境界之一,意義深刻
    這第一種,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我們不妨通過詞句原作的賞析,來分析王國維所說的第一種境界。這幾句詞出自晏殊的名作《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傳朱戶。
  • 透過晏殊的詞,可以看到北宋生活的寧靜致遠
    我特別用晏殊來做典型代表,因為晏殊算是在文學上對蘇軾產生比較大影響的人物。先來看一下第一首《浣溪沙》,這首是晏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我想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不可解的感悟最後我們看晏殊的一首《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數曲蝶戀花,書盡清水芙蓉,歌盡流光桃華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佇倚危樓風細細,極目天涯,黯然神傷。芳草萋萋,春愁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