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在一點一點殺死你被奴役會使你失去自由;有時候,是你自願拋棄自由
《娛樂至死》什麼在一點一點殺死你?這是我在一年前錄的第一支視頻,希望大家喜歡。
有時候,被奴役會使你失去自由;有時候,是你自願拋棄自由,比如當你刷著短視頻,看
著真人秀的時候,你哈哈哈哈的同時,是不是完全失去了理智和思考?
既然如此,你又如何追求個人的發展以及自由?波茲曼在前言中寫道,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和奧爾德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是兩個完全相反的預言。
奧威爾認為人們會受到來自外部的奴役,赫胥黎則認為,人們為失去自由、成功和歷史並不是「老大哥」之過,人們會漸漸愛上壓迫,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
奧威爾害怕真理被隱瞞,赫胥黎擔心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瑣碎的世事中;奧威爾害怕信息被剝奪,赫胥黎則擔心人們在龐大的信息中日益被動和自私。
簡而言之,奧威爾擔心我們憎恨的東西會毀掉我們,赫胥黎則擔心的是,我們將會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而波茲曼這本書的中心就是論證了可能成為現實的是赫胥黎的預言,而不是奧威爾的預言。
《娛樂至死》尼爾波茲曼
寫在上個世紀電視時代的書要看這本書呢,首先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在這個時候還有一個叫做荷馬他寫了一本書叫《荷馬史詩》這本書還會大火嗎?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為什麼呢,因為詩歌是口耳相傳的,而我們這個時代,看的不是口耳相傳,看的不是文字,而是視頻或者圖片。
所以說荷馬在這個時代可能是鬱郁不得志志的,同樣來看的話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掀起了一波詩歌熱,但為什麼這樣說當時的詩歌到現在可能大家所記得的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還是鬱郁不得志呢。就是因為詩歌這種文學體栽在當時已經本流行了,更當時的時代脫節了。
所以《娛樂至死》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講給大家。就是媒介即認識,媒介即信息,什麼是媒介呢,一個就是你表達的方式,我可以通過口語跟你去表達,我可以寫下來,可以通過視頻可以通過圖片,各種方式都可以去介紹信息。
但是不同的介紹渠道,跟我所通向的目的地是不一樣的,比方說在非洲部落,當時可能沒有這種成文的法律,當部落當中兩個人出現糾紛的時候他應該怎麼去做呢。他可以去找到部落首領,讓部落首領去進行應該評判,部落首先想到,啊!我們有一個諺語。比方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好根據這個諺語,口耳相傳下來嗎。比方說:你欠我50塊錢,你就要還我50塊錢,這就是口耳相傳時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