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一聲就完了?發騷擾簡訊也算侵犯隱私權 民法典明確禁止這些侵權...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1986年,民法通則規定了姓名權、榮譽權、名譽權、生命權、身體健康權、自由權,肖像權,統稱為人身權。從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了保護這些權利的意識。這短短的規定,奠定了中國人格權法律發展完善的基礎。

34年後,民法典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改人身權為人格權,以獨立篇章的形式確立其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強調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等重要權利,還增加了隱私權,以及個人信息保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此前,民法沒有把隱私權確立為一項獨立的人格權,隨著人們保護隱私的意識和需求越來越強,因而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會藉助司法解釋並通過保護名譽權或以維護公序良俗等方式對公民的隱私權益進行保護。但信息社會衍生出來的司法難題越來越多,這種間接的保護方法已不足以應對。

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 王利明:我到過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去調研,他們已經受理了大概大幾百件涉及到人格權侵權的案件,其中不少就是關於私生活安寧的案件,比如偷拍、偷錄、偷窺、性騷擾,非法公布不如的位置信息等等,這些都是過去我們沒有遇到過的,但是在今天網際網路高科技時代,這又是我們擺在我們面前的確實必須要應面對的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技術改變生活

個人隱私的內涵快速變化

法律保護的範圍難以覆蓋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越來越成為難點與痛點

私人生活空間免於被侵犯成為公眾的期盼

這個時候法律怎麼規定才能做到有效?

王利明:首先要把每個人究竟享有哪些隱私的權利,哪些權利可以受到保護,然後對那些侵害這些權利的行為要作出禁止性的規定,要把它列舉出來。哪些侵害了個人的私生活安寧的隱私權,然後再具體規定各種保護的方法。

民法典規定: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民法典對隱私作了清晰定義:

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楊立新: 所謂的隱私權是什麼?我的私生活別人不可以幹預,別人不可以侵犯,別人不可以給公開。我們隱私當中包含最重要的內容是私人生活安寧,就把隱私權最核心的部分概括起來了。我們現在每天有大量的騷擾郵件、信件、電郵,簡訊、垃圾簡訊。有人說就發一個簡訊,你不就聽著噔一聲就完了,有什麼損害?其實有損害,這侵害了我的生活安寧,你噔他噔每一天都給我噔,我就不煩躁嗎?按照現在這都是侵擾我的生活安寧,都是侵權行為。

民法典中,還列舉了明確禁止實施的一些侵權行為,比如騷擾電話、騷擾簡訊、騷擾郵件、傳單;進入他人的房間窺視、偷拍;跟蹤、偷聽等都是侵犯隱私權的形式。

這些嚴謹平實的法條將成為每一個個體私密生活安寧的保障。

守護個人安寧 實現對人的尊重

民法典第111條曾被認為與一位18歲女孩的遭遇有關,事情緣於2016年8月,山東剛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徐玉玉,被詐騙電話騙走了上大學的費用9900元,在焦慮壓抑的情況下她突發心源性休克,不幸離世。徐玉玉之死,被歸結為電信詐騙團夥精準獲取受害人信息導致的慘劇。徐玉玉案使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再度被熱議。

徐玉玉去世一年後,2017年通過審議的民法總則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 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一個普通公民的遭遇引發社會的反思、制度的補救、立法的回應,甚至被民眾以「徐玉玉條款」來別稱法條,折射出了國家法典對公民權利和生命的尊重。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張甲天:這一次民法典,人格權編,對隱私和個人信息設立專章與保護,非常好。我相信民法典實施以後,必將極大的促進網際網路經濟的健康順利發展。同時也為人民法院依法辦理這類案件提供了準繩和遵循。

相關焦點

  • 民法典網課筆記丨你關心的隱私權、AI換臉、性騷擾等熱點 人格權編...
    從保障公眾私生活「安寧權」,到構築個人信息安全防火牆;從全面建立反性騷擾制度防線,到及時應對AI等新技術對人格權的挑戰u2026u2026民法典加強人格權立法,使其獨立成編,強化對人格的全面保護,讓人民生活更有尊嚴。央視新聞兩會特別節目《晚八點 雲上會》對話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對民法典中與人格權編相關的條款進行了解讀。
  • 你的隱私權是否被侵犯過?
    你的隱私權是否被侵犯過?《民法典》第四編規定了「人格權」,該編規定和調整因人格權的享有和保護產生的民事關係。何為人格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那麼哪些屬於自然人的隱私權?他人不得以何種行為方式去侵犯呢?《民法典》第第一千零三十三條作出了詳細的規定。
  • 《民法典》, 「典」亮美好生活 之人格權編
    1、民法典明示人格權編的開放式保護範圍《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 《民法典》日常問答
    7、前男友長期打騷擾電話,使小芳心煩意亂,無法正常安寧生活,算不算侵犯隱私?答:私人生活安寧屬於隱私。《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 《民法典》這樣保護你我的人格權
    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蘇省高院正在對照民法典,按照不同案件類型編制案件審理指引,從而更好地指導法院審判實踐。江蘇省高院民一庭法官楊曉告訴記者,以往的司法實踐中,人格權救濟常常通過侵權責任法實現,即權益受到損害再來主張維權。人格權編的積極確權,為法院審理人格權糾紛提供了明確依據,當人格權存在受損的風險或危險時,權利人即可主張要求行為人消除危險,不需要舉證侵權造成的損害以及行為人的主觀過錯。
  • 模仿名人聲音侵權嗎?居住權合同怎麼籤?民法典這些與你相關
    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了「民法典時代」。新編纂的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該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手繪《民法典 • 人格權編》來啦!| 學習民法典之73
    ​手繪《民法典 • 人格權編》來啦!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騷擾簡訊
  • 民法典正式施行:7編1260條,事關生老病死、所慮所求
    民法典明確了近年來,高空拋物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屢屢出現的高空拋物事件,導致不少悲劇發生。而且,這類事件發生後,可能還會遇到追責難、取證難的問題。誰來擔責,侵權責任該如何釐清,成了此類案件的焦點。對此,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明確: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
  • 《民法典》正式生效!這些與你息息相關的問題,都做好攻略了嗎?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生效實施,這次民法典的出臺,將對大家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下面一起來學習一下,哪些法律條款進行了調整:
  • 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兩會·看典)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當前,在世界各國民法典中並沒有獨立成編的人格權制度。有評論指出,中國民法典中人格權獨立成編,不僅彌補了傳統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更為人格權法未來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對於人格權是獨立成編給予「特別關注」,還是涵蓋於侵權責任編之內,曾一度引發廣泛討論。
  • 【法治嘉祥】走進民法典 | 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
    前男友長期打騷擾電話,使小芳心煩意亂,無法正常安寧生活,算不算侵犯隱私?答: 私人生活安寧屬於隱私。《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 「618」被垃圾簡訊精準「轟炸」怎麼辦?民法典裡有答案
    生活當中,每個手機用戶或多或少都受到過垃圾簡訊的騷擾。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其中就有多人投訴被簡訊騷擾。
  • 關於《民法典》,青海人一定收藏好!
    《民法典》規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種添附形式,如物件加工、材料生產、房屋增建、房屋裝修等。(第三百二十二條)10.三權分置——土地經營權來了以適應「三權分置」后土地經營權入市的需要,《民法典》物權編增加土地經營權的規定,並刪除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
  • 民法典 | 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第四百零二條、第四百二十七條)15.擴大擔保合同的範圍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民法典》在現行物權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擔保物權制度,明確融資租賃、保理、所有權保留等非典型擔保合同的擔保功能,增加規定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第三百八十八條第一款)
  • 【轉播】《民法典》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第四百零二條、第四百二十七條)15.擴大擔保合同的範圍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民法典》在現行物權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擔保物權制度,明確融資租賃、保理、所有權保留等非典型擔保合同的擔保功能,增加規定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第三百八十八條第一款)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六)明確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條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十)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1.規定了隱私的定義,列明禁止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具體行為,即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2.界定了個人信息的定義,其中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等。
  • 民法典 | 49大亮點一覽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民法典》規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種添附形式,如物件加工、材料生產、房屋增建、房屋裝修等。(第三百二十二條)2.三權分置——土地經營權來了以適應「三權分置」后土地經營權入市的需要,《民法典》物權編增加土地經營權的規定,並刪除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
  • 《民法典》49大亮點一覽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總則編八大亮點在《民法典》的編纂步驟上,我們採取的是先總則編、後分編的兩步走模式。《民法總則》已於2017年通過實施,本次《民法典》總則編部分未有較大改動,僅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
  • 《民法典》:關於房子、婚姻及繼承等生活50要點
    前男友長期打騷擾電話,使小芳心煩意亂,無法正常安寧生活,算不算侵犯隱私?答: 私人生活安寧屬於隱私。《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