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滇緬戰局不利,遠徵軍倉促撤退,為了阻攔日軍精銳的「龍師團」地56師團的追擊,遠徵軍炸斷了惠通橋。
滇緬戰場,成了中國軍隊的恥辱,兩年以來,中國軍隊莫不摩拳擦掌等著橫渡怒江,一雪恥辱。和中國軍隊多次交手的滇緬日軍也知道不甘失敗的中國軍隊一定會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來,地理位置重要的惠通橋,一定是中國軍隊進攻的第一個地方。為了對付中國軍隊,日軍選定惠通橋旁的松山開始修建防禦工事。
松山,龍陵縣第一高峰,有著易守難攻的天險,還可以俯瞰怒江,扼守滇緬公路,正是打防禦戰的最佳位置,日軍將松山稱為「拉孟」。1943年,日軍強徵1670餘名當地民夫,用鞭子和刺刀逼迫他們晝夜施工,經過半年多時間松山要塞成了一座堅固無比的堡壘,要塞有7個據點群環環相扣,又有無數個子堡拱衛,多數子堡都分為三層,深埋地下,在日軍進行的要塞抗壓試驗中,松山要塞在五百磅的重型炸彈轟炸下毫髮未傷,來視察的日軍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心中狂喜,他向上級報告說:「松山工事的堅固性足以抵禦任何攻擊,可以堅守八個月以上」。
1944年2月,趕在中國遠徵軍進攻前,松山要塞宣告完工,配置在這裡的三千多人的「拉孟守備隊」正屬於當年幾百遠徵軍的第56師團,這座無比堅固的秘密堡壘,緊緊扼守著惠通橋,三千日軍藏在地底,就等著中國軍隊了。
1944年初,二十萬中國遠徵軍由司令長官衛立煌率領,浩浩蕩蕩地開向了日軍陣地,戰役開始,日軍發現自己判斷失誤,中國遠徵軍進攻的主攻方向不是松山,而是不遠處的騰衝城。
1944年5月,松山的日軍接到命令,由主力支援騰衝,留守松山的日軍僅剩下一千三百多人,由金光惠次郎少佐率領。
金光惠次郎曾轉戰中國各地,靠戰功上位,在南昌城下,金光一炮命中中國軍隊指揮部,第二十九軍軍長陳安寶因此殉國,正是這個炮術精湛,能熟練運用火力的金光成了中國遠徵軍面前一個最危險的敵人,金光認為儘管中國軍隊主攻騰衝,但絕不會放棄惠通橋,日軍只要以逸待勞就可能會將中國軍隊打個措手不及,他派人進駐兩個前線觀察所注視著怒江江面,準備迎擊中國軍隊。
1944年5月,松山日軍接到命令,主力前去支援騰衝,由金光惠次郎少佐率領一千三百多人留守松山,金光認為中國軍隊絕不會放棄惠通橋,日軍只要以逸待勞,就可能將中國軍隊打個措手不及。
6月2日,遠徵軍司令衛立煌認為,松山只有三四百名日軍把守,一陣炮火攻擊後,中國軍隊準備發起衝鋒,可是日軍陣地埋在地下,幾乎完好無損。6月中旬,中國軍隊迂迴到日軍後方,然而,日軍堡壘形成360度防禦,遠徵軍再次遭到重創。
七月上旬,遠徵軍重新架起惠通橋,進攻兵力迅速增強,將日軍團團包圍,日軍彈藥庫和輸水管相繼遭到遠徵軍破壞,被切斷供給之後,金光多次向上級求援,可是日軍飛機在運送補給的過程中,頻頻遭到遠徵軍擊落。同時,大量遠徵軍繞過松山,同英美軍隊相配合,打得日軍落花流水。
隨後,中國軍隊在堡壘底下挖地道,放進大量炸藥,8月20日,日軍陣地被炸上了天,殘餘日軍節節敗退。然而,由於日軍的頑強抵抗,到了9月3日,第103師仍未完成戰鬥。9月6日,善用大炮的金光,被中國軍隊的炮彈擊中身亡。
第二天,殘餘日軍燒毀軍旗,發起自殺式衝鋒,最終一個不剩,遭中國軍隊全部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