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不信,玩具越多孩子越「笨」,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結果給出答案

2021-01-12 兩口育兒

現在什麼錢最好掙?

一個是女人的錢,另一個就是小孩的錢。

光看市面上種類繁多的玩具,就知道小孩子到底有多少市場了。畢竟對於父母來說,自己節儉、吃苦一點都沒關係,但他們卻總想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

所以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會擁有很多玩具,什麼玩具小汽車、變形金剛、芭比娃娃等等。

有人說玩是孩子的天性,多玩玩具能夠開發他的智力。

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益智玩具,像什麼七巧板、樂高,都是為了開發寶寶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

但是,玩具越多,孩子就會越聰明了嗎?

事實上,真相卻剛好相反!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調查的對象分別是玩具有5種以上的孩子,以及只有5種以內玩具的孩子。

研究結果顯示:玩具超過5種以上的孩子思維邏輯能力差,創造力低且注意力不集中。

為什麼會這樣呢?

實際上這跟選擇有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這樣的一個現象:

在食物選擇特別少的時候,比如:只有兩種食物,你會快速並且高效地分析這兩種食物各自的優缺點,並做出抉擇。

可是當整條街都是你想吃的食物時,你反而不知道怎麼去選了。最後很有可能會導致這樣一種結果,那就是選來選去,卻最終什麼都沒買。

在玩具方面也是一樣。

比方說他只有一個玩具,那麼他就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個玩具上。去研究它、觀察它,把它整得明明白白的。但是如果一地都是玩具,他可能這個玩玩,還沒玩出什麼名堂來呢,就直接放棄了,選擇了下一個。

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有很多的備選,所以他玩不明白就不玩了,並不會因為一項玩具而浪費時間。這樣一來最終的結果就會像狗熊掰棒子一樣,掰一個扔一個,最後什麼都沒剩下。

試想一下,如果把這種態度放到學習裡會這麼樣?

碰到這個題不會,我就直接跳過去或者直接找答案,甚至思考一下都不願意,粗略地掃一眼就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

這樣下去,他怎麼可能會在學習上有所建樹?

玩具一多,反而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惰性,阻礙了他通過反覆鑽研玩具去開發大腦的目的。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家長就不可以給孩子買玩具了,或者說在他小時候統共就只能買5種玩具。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最主要的是,你要讓孩子先把一批玩具玩明白了,反覆研究透徹了,再著手給他買新的玩具讓他去觀察研究。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開發他大腦的目的,不會讓他產生惰性思維,越來越懶得思考。

也就是說,玩具不要一次性買太多。即便是別人送了一大堆,也不要一股腦地全都塞給孩子。而是要分成一批一批地給孩子玩。

而每一批,儘量控制在5種以內。當他掌握了這一批玩具之後,再給他準備新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玩玩具要按照月齡來,不要給他玩不符合年齡的玩具,以免出現危險!

相關焦點

  •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擁有的玩具越多,將來越容易變笨
    現實中家長也是如此,有家長說,孩子不到10歲,家裡的玩具就有500多,滿滿兩個房間,看到孩子喜歡,還是會買。一邊抱怨孩子玩具佔地方,一邊又忍不住買給孩子,真是矛盾的集合體。看到孩子玩具太多,朋友們首先想到的是浪費錢,但是比浪費錢更重要的是,孩子可能會變笨。有心理學家就專門研究了這一點。
  •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玩具越多,越容易變「笨」,原因扎心
    一種是教育目的,希望孩子通過玩玩具,開發智力,讓想像力更加豐富。當然,更重要的是玩具帶來的喜悅。 最後一種是家長自己想玩,有時候一些玩具,孩子根本不感興趣。但因為家長自己喜歡,就借著孩子的名義買回家。這其實是因為家長小時候,玩具過少,導致對玩具有一種執念。所以在長大之後,就借著給孩子買玩具的由頭,滿足自己。可家長們並不知道,玩具並非越多越好。
  • 玩具越多的孩子越笨,越少的反而越聰明?答案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於是,很多父母都曾感慨過「養孩子就是在燒錢」,我們小時候都沒有現在孩子這麼幸福,儘管如此依舊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有「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態度,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玩過的玩具越多越聰明。事實上,家長們不用每樣玩具都買,有時候孩子玩具多並不是一件好事,還有可能會「坑娃」。孩子玩具越多越好?
  • 孩子的玩具越多越好嗎?別傻了,快看看心理學家是怎麼說的!
    現在的小朋友真的是很幸福呢,只要喜歡什麼樣的玩具,父母就會買給TA,甚至巴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TA;也不少人會認為,孩子的玩具越多,說明孩子越幸福,父母也越愛TA。朋友圈看到一位寶媽曬出了自己孩子的玩具,場面可謂是壯觀呀,各式各樣的玩具堆積成山,開一個玩具店都不為過了;還有共同好友在那裡評論,我們家寶寶玩具也非常多,每天都要整理,真是麻煩死了。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的玩具多,這樣真的好嗎?
  • 玩具太多的孩子會變笨,科學研究表明:「適度無聊」讓孩子更聰明
    現在很多家庭都一個孩子,眾星捧月般呵護,孩子喜歡吃的就買、喜歡玩的就買,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家裡面遍地都是孩子的玩具,有時候好幾個收納箱都裝不下,可見孩子的玩具有多少。但是孩子的玩具真的是越多越好嗎?別孩子買太多玩具,研究表明:保持「適度無聊」能讓孩子更聰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這個事,陳先生和妻子還吵了一架。陳先生日常上班事情多,照顧孩子的時間比較少,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陳先生經常給孩子買各式各樣的玩具。
  • 玩具越少越聰明?這3樣東西要少而精,越多對孩子危害越大!
    在研究中,他將孩子隨機分成兩組畫畫。第一組孩子可以從3支畫筆中選1支,第二組則可以從24支中選1支。結果第2組的孩子的作品要比第一組孩子畫的糟糕得多。隨後,研究者們讓孩子們從中選一支自己最喜歡的筆,接著再試著說服孩子們放棄這支筆選擇另一樣禮物,結果第二組的孩子更容易放棄他們所選擇的筆。
  • 玩具並非越多越好,家長給孩子選購玩具時,可以遵循可玩性原則
    到了一定的年齡,父母會開始給孩子買玩具,畢竟,一個好的玩具可以提高動手能力,促進智力發展。但許多學生家長會可以發現,自己進行精心設計挑選的玩具,孩子卻絲毫不領情,只是一個簡單地放在教師一旁,翻來覆去玩的玩具就那麼兩三樣。
  • 出生順序影響孩子智商?別不信,心理學家給出了回答!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有兩個孩子,但兩個孩子的性格、智力等幾乎沒有相似的,這就說明出生順序的確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影響健康在很多人看來,父母生第一胎的時候,身體各方麵條件較好,所以老大必然比老二的身體要好,但其實恰恰相反,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後出生的孩子反而比先出生的孩子身體要好。
  • 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美國心理學家:區別很大!
    玩具的多寡確實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美國有心理學家就為了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而特意做過一個長期的追蹤研究。從研究結果當中他們發現玩具多和玩具的少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區別很大。玩具多和少的孩子長大後有什麼區別?
  • 科學家對益智玩具的研究
    然而,許多玩具廠商卻由此得出了一個站不住腳的推論:因為缺少言語交流會讓孩子落後,那更多的言語交流就會讓孩子更優秀。 對幼兒心智的刺激就像維生素——要有足夠的量,但並不是越多越好。然而,現在市面上有成千上萬款為1~3歲孩子設計的應用程式。 紐約大學的蘇珊·紐曼(Susan Neuman)是研究語言習得的專家。
  • 家裡玩具堆成山,心理學家:玩具多非好事情,孩子會越來越「笨」
    心理學家:玩具多不是好事情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所著的《自控力》一書中說:我們意志力是一定的,每個選擇決策都會消耗意志力。選擇過多也會消耗心神,讓孩子在玩具堆中無法找到最感興趣的那一種,表現出來就是專注力不強,時刻都在換新玩具,從而導致喜新厭舊,玩完就丟,毫無定性。
  • 小時候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入園後就能看到差異,越長大越明顯
    另一個男孩子,活動全程都緊跟著老師的進度走,老師讓幹什麼就做什麼,還帶領其他小朋友讀繪本、交換玩具,我們都感嘆於一個小小的孩子是如何有這樣的自制力和專注力的。經過詢問比較,兩個媽媽在同一件事上的態度懸殊,即給孩子買玩具的多少不同。可見,小時候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入園後就能看到差異,越長大越明顯。
  • 玩具多的孩子智商比玩具少的孩子要高?專家:玩具多並不是好事
    孩子慢慢地長大,開始對外界各種未知的事物感興趣,各種「為什麼」也接踵而來。孩子總是有「大破砂鍋問到底」的決定,這就讓父母很為難,不知所措。玩具多的孩子智商比玩具少的孩子要高?專家:玩具多並不是好事很多家長都不太注重給孩子買玩具,認為浪費錢。但其實,玩具不僅是一種輔助開發孩子大腦的工具,更是一種代替自己陪伴孩子的精神慰藉。玩具多的孩子智商比玩具少的孩子一定要高嗎?將來有什麼區別呢?對此專家表示:玩具多並不是好事。
  • 黃聖依兒子的玩具驚呆眾人:給孩子的玩具,6歲前不要超過這個數
    美國維吉尼亞學者提出: 一次性給孩子呈現的玩具,不要超過5個。玩具越多,伴隨而來的問題也會越多。 很多家長認為,玩具越多,越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開發他們的智力。 其實,玩具太多,反而容易阻礙孩子的發展: 選擇越多,孩子的專注力越差 有一次,約朋友談事情,她帶著孩子赴約。
  • 玩具多的孩子和玩具少的孩子,將來有何區別?專家:後者更聰明
    出於一種補償的心理,小林和丈夫隔三差五地就會給妞妞帶回五花八門的玩具。 眼看著家裡的玩具都快要堆成山了,奶奶好心勸道:別再買玩具了,浪費錢不說,孩子還不容易集中注意力,這個玩一會,那個玩一會,沒兩天興致就過去了。
  • 心理學家特曼研究發現:智力超群的孩子擁有共同點,並非是遺傳
    心理學家特曼研究發現:智力超群的孩子擁有共同點,並非是遺傳陶哲軒出生於1975年,是一名華裔數學家。他的智商高達230,是目前人類有記載以來的智商最高分,可以說,陶哲軒絕對是人們意義上真正的天才。現在關於智力的天性與後天性的爭論變得十分複雜,美國心理學家特曼曾進行了心理學史上最長的縱向研究"看著天才成長",找了1500多名天才兒童,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他對這些參與者的家庭生活、教育程度、興趣愛好、個人能力以及個性品格進行了追蹤調查。
  • 「創作開運禮」孩子有很多玩具還想買,為什麼?原因不止喜新厭舊
    「可是沒有 穿靴子的洋娃娃呀」……孩子總是有諸多理由,讓你為他的「喜歡」買單。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一個圖像向嬰兒展示30秒,然後移開,之後再次展示給他們看。結果重複五六次之後,嬰兒的注意力就會越來越少。
  • 為什麼孩子越催越慢,趕緊住手,父母別再成為孩子磨蹭的推手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標籤效應具有導向性,一旦人被貼上標籤,就會不自覺地認同這種標籤。因為我們看到孩子的行為,就會擔心他可能會遲到。在我們不斷催促的時候,內心裡已經給孩子貼上了標籤,他太慢了,他肯定會遲到。
  • 孩子覺得自己笨,很自卑,因為你沒給他講這5個「笨」小孩的故事
    老師那邊題還沒講,就已知道答案的是學霸。老師題都講完好幾年了,才睡醒睜眼的是學渣。我們每個人都非常喜歡聰明伶俐的孩子,對於那種古靈精怪的孩子尤為喜歡。家長有意無意的比較,讓孩子很敏感,產生自卑的情緒。於是爸爸出了20道選擇題,連續測試了兩次,兒子都沒能得零分。爸爸語重心長地問:"兒子,你知道為什麼不能得零分嗎?"兒子說:"有些題我能夠選出正確答案,有些題我是猜的。"爸爸又問:"你怎麼知道那幾道題的正確答案呢?"這一下兒子來勁了:"爸爸,我懂的東西可多了。
  • 玩具並非越多越好,愛玩這三種玩具的孩子,長大會比同齡人更聰明
    首先先說說為什麼玩具並非越多越好,大致有三點以下三點原因: 一:玩具越多對寶寶的專注力培養越差面對一整桌子的玩具,孩子往往總是拿起這個又放下那個,一個都沒玩好,一個都沒弄清是怎麼玩,又或者根本對有些玩具不感興趣,直接在家落了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