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你們一般給自家娃買多少玩具?
我家草莓到現在為止能收拾出來的不超過20種,可以說是正常範圍內,因為我不想讓她養成不珍惜的壞習慣。
我見過買玩具最誇張的是我老婆閨蜜糖糖,有次因為她出差家裡沒人照顧孩子,只好把梅梅送我家來住兩天,送來的時候我和老婆驚呆了,因為除了日常用品外,還有一大籃子的玩具,粗略數了數,大概有25種左右,遠遠超過我家草莓玩具的數量了。我跟她說沒必要把玩具帶過來,她表示,孩子平時在家就是玩的這些,這只是一小半,其他的大件不好拿都沒帶。我當時只好沉默以對,養娃精打細算的家長傷不起啊!
出差後,她來我家接孩子,還特意問我孩子玩的怎麼樣,我說挺好的,一個魔方玩了一整天。她大為驚奇,說梅梅在家一天要換好多個玩具,一個玩具玩不了多久就丟在一旁,為此她特意每周都會補充新的玩具,到現在為止起碼有整整一個柜子,就是想讓孩子能在玩耍時多點選擇。
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的誤區,玩具多多益善,因為可以給孩子更多多樣化的選擇,還可以開發腦力。但實際上,玩具過多只會適其反,對孩子產生許多不好的影響。
心理學家:玩具多不是好事情
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所著的《自控力》一書中說:我們意志力是一定的,每個選擇決策都會消耗意志力。選擇過多也會消耗心神,讓孩子在玩具堆中無法找到最感興趣的那一種,表現出來就是專注力不強,時刻都在換新玩具,從而導致喜新厭舊,玩完就丟,毫無定性。
1、 不利於深度探索。
玩具的花樣太多會讓孩子缺乏想像力,英國心理學家亞歷山大也通過實驗證明,許多玩具會束縛想像力。因為很多玩具的玩耍模式只有那幾種,像是小火車、洋娃娃之類的,孩子只有固定的幾種方式去擺弄,因為這些玩具都太過具象化,讓孩子沒有自主探索的空間。
2、 無法建立秩序感。
玩具太多往往會給後續收納帶來很多的麻煩,而孩子的專注力時間短,無法長時間的用在收拾玩具這項大工程上,從而導致最後的工作都由父母完成,孩子感受不到背後的辛苦自然養不成好習慣。他們會隨地亂丟亂扔,不會遵守收納的規則,而滿地的玩具也會影響孩子秩序感的建立。
3、毫不珍惜。
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3分鐘熱度」,對一個玩具的喜愛從不會持續很久,這也就是心理學上的韋伯定律,即「感覺的差別閾限隨原來刺激量的變化而變化,而且表現為一定的規律性」。
也就是說當外界刺激的量越來越多時,差別的閾值會變得越來越小。因為玩具太多,每個玩具孩子得刺激就會減少,孩子自然也會很快的對它失去興趣,從而學不會珍惜。
正確給娃選玩具,遵循三原則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0-14歲少年兒童人均玩具消費金額達299.5元,同比增長8.2%。66%的受訪者表示,下一年還會繼續增加對孩子玩具的消費支出。
想一想,中國青少年的人口數,接近300元的人均消費算非常大,在玩具數量跟質量上是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了,但這真是孩子所需要的嗎?恐怕不是,從以上玩具太多的壞處就可以看出來,家長們需要選擇正確的玩具給孩子玩耍。
因此,質量比起數量就顯得更為重要,在玩具的選擇中,家長可以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原則一:根據年齡段選擇玩具類型。
半歲以下的孩子視聽觸覺處於成長期,且需要鍛鍊,家長們可以選擇形態、曲線複雜,顏色鮮明、飽和的玩具,例如吊鈴、搖鈴、觸感球等;
半歲到一歲的孩子精細動作有了很大發展,家長可以準備能夠鍛鍊協調能力的玩具,如嵌套和堆疊類玩具、學步車等;
一歲之後可以選擇這五種類型,
1)象徵或假想遊戲的玩具;
2)促進精細動作發育的玩具;
3)藝術類玩具;
4)語言以及概念類玩具;
5)促進大運動發展的玩具。
原則二:玩具數量適中,以能促進孩子動手、想像能力的為佳。
前面說過了玩具多的危害,所以家中玩具數量最好不超過10種,3-6種最佳。
少就要精,需要選擇能調動孩子身心參與並能夠豐富想像力、創造力的玩具類型。一種是玩法開放、上手簡單的基礎款;一種是有大動作,調動孩子摸爬滾打的中型玩具;
一種是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參與的多人玩具,一些益智遊戲大多是這種;一種是能夠幫助孩子發展語言、情感能力的玩具。家長可參考以上幾條標準來選家裡玩具常備款。
原則三:這幾種玩具,家長最好不要給孩子買。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玩具對於孩子來說有點危險。
第一類是水槍、彈弓類的彈射玩具,孩子不容易掌握力度與方向,有時候會打到身體上脆弱部位,如眼睛、肚子等;
第二類是氣球類,主要是因為它的氣體不穩定,容易爆炸會對孩子造成驚嚇;
第三類是歌唱類,像能唱歌放音樂的玩具,很容易控制不好音量,以及這種一般都是電池款,孩子有時候會拆卸,而電池一般有汙染,誤食對身體不好。
寫給家長朋友們:
法國劇作家莫裡哀說:「我們的心智需要鬆弛,倘若不進行一些娛樂活動,精神就會垮掉。」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需要精神上的放鬆,對於孩子來說玩玩具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只是家長需要把關玩具類型,不要適得其反!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謝謝】
相關連結一:你還在進行「恐嚇式」教育?快停下,孩子需要的是正面教育
相關連結二:小孩子脾氣大,爸爸媽媽如此做,巧幫孩子過難關
相關連結三:晚上越來越不想睡覺?二胎父母中這種現象越來越多,心疼抱抱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