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天是野生菌的世界,各種能吃的、不可以吃的野生菌子都爭著鑽出土面。前兩天開車去寨子裡散心,在路邊停車休息的時候大家看到草叢裡有馬屁泡菌子,都很興奮,在車上找了兩個袋子撿起了馬屁泡菌,一會兒的工夫,大家就撿了一袋。馬屁泡菌子外地人可能都不知道,馬屁泡菌子屬於擔子菌類馬勃科。嫩時顏色是白色,圓球形如蘑菇,鮮美可食,嫩如豆腐。老時候的發黑,彈之有粉塵飛出,內部如海綿。
撿了這麼多馬屁泡菌子我們幾人商量著找一戶人家,把這些馬屁泡菌子弄吃了。一小時後我們在山裡看到一戶人家,決定湊點錢給主人,在這家做午飯吃。看到家裡來人了憨厚的村民很高興,在我洗馬屁菌子的時候跑到家後面的林子裡撿了一些牛肝菌回來,還帶回來了一些大韭菜、苦籽果和竹筍。
我們幾人一起動手,撿的撿,洗一洗,我做主廚炒馬屁菌、牛肝菌和苦籽果,村民燒竹筍、舂竹筍,一小時後飯菜就上桌了。四個菜,沒有一道是肉,可是我們幾人吃得很香,這四道菜味道極鮮比肉好吃,城裡是吃不到。
第一道菜:炒馬屁泡菌
撿回來的馬屁泡菌要清洗乾淨表面的泥土,有些人吃馬屁泡菌喜歡削皮,而我不喜歡,覺得帶皮的馬屁泡口感更脆。看下面這盆洗好的馬屁泡都是我們撿到的,撿的時候只花了十分鐘,感覺今天運氣太好了。
洗好的馬屁泡菌子放菜板上切成薄片,白色的馬屁泡看著鮮嫩,一看就很好吃的樣子,還有一些是黑心的,黑心是老的,老的味道香,口感綿軟。
切好的馬屁菌要放入沸水鍋裡焯一下,水開後,煮上五分鐘,將馬屁菌煮熟煮透,然後再用清水清洗兩次,這樣就可以防止因加工不熟而中毒。
大蒜是菌子的靈魂,炒菌子一定要多放一些大蒜,會吃辣的可以放一些小米辣,炒出來味道更棒。
油鍋爆香大蒜和辣椒,放入馬屁泡菌子翻炒一會,放入鹽和大韭菜葉翻炒均勻後可以出鍋。
第二道:炒牛肝菌
牛肝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牛肝菌的菌體較大,肉肥厚,柄粗壯,味道香軟可口,營養豐富。牛肝菌每年的雨季才能吃到,目前沒有人工種植。
炒牛肝菌和炒馬屁泡菌子的做法一樣,油鍋爆香大蒜和辣椒,放入牛肝菌翻炒一會,放入鹽和大韭菜葉翻炒均勻後可以出鍋,炒菌子的時候油要多放一些,油潤爽口,吃著更香。
第三道:油爆苦子果
苦子果,屬於灌木本茄科,味道苦涼,長在山間地頭,當地人很愛吃,當地山歌唱「白花簇簇子孫多,一顆果子一丸藥,生性寒涼味兒苦,做菜不怕下油鍋」就是指苦子果,苦子果從外形上看像一顆顆的青豆。
苦子果的做法很簡單,放入油鍋裡炸至苦子果略發白起虎皮,就可以出鍋,然後淋少許醬油,放少許鹽攪拌均勻後就可以吃。
第四道:舂竹筍
舂竹筍是山裡村民最拿手的一道菜,把新鮮砍來的甜竹筍放火塘邊慢慢烤熟,然後再剝去筍殼放水裡洗乾淨,切成小塊。把大蒜、小米辣、鹽、味精放入蒜臼裡搗成泥,再放入燒好的竹筍搗碎後就可以吃了。
八月,在農村吃飯,四道菜沒有肉,味道極鮮比肉好吃,城裡吃不到。這四道菜你喜歡嗎?我是清歡煙火生活,是一名上班族,平時喜歡做一些簡單又快手的家常菜和糕點,同時我還是少數民族拉祜族婦女,工作之餘我會和大家分享各種簡單、快手、好吃的家常菜,以及當地的一些民族美食,歡迎大家關注我!如果您對文章有什麼好的建議和見解,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我會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討,共同學習!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