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可能下著黃金雨,地表被黃金鋪滿

2020-12-17 探索浩瀚星空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地球是一顆生命星球,也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站在太空中看地球,你會發現,地球是那麼的美麗,這樣美麗的星球至今我們還沒有在宇宙中發現第二顆,或許這就是智慧生命星球的風採。

地球能夠有現在的美麗,必然是經過漫長時間的演化才形成的,那麼43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呢?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認為,地球的年齡大約為46億歲,也就是在太陽形成後的4億年左右,地球誕生了。行星的形成過程跟恆星早期的過程有一些相似,都是通過引力不斷凝聚星雲中的物質,使天體的質量越來越大,產生了強大的壓力和高溫,然後熔融形成的。

行星只要有足夠的物質供它吸引,使其質量不斷變大,也有一天會引發核心處的核聚變,從而成為一顆恆星。只不過,太陽系大部分的物質都被太陽吸收,已經沒有多餘的物質供其它行星吸收,自然也就不可能會有第二個太陽誕生。

通過行星的形成過程,我們知道,地球早期可不是一顆美麗的星球,而是一個處於不斷燃燒狀態的情景,從太空中看,我們會發現,地球呈現一個熔融的紅色狀態,到處都是火焰燃燒著。這種狀態要持續數億年以上的時間,等到巖質結構形成之後,地球才會不斷冷卻下來。

43億年前的地球可能還處於一個高溫熔融狀態,那個時候還沒有明確的地表結構,整個地質還處於高溫高壓,不斷活躍運動的狀態中。這種高溫熔融狀態有利於行星的演化,有利於各種元素的誕生,甚至於有利於未來生命的誕生和演化。

地球能夠在後來成為生命星球,或許跟地球早期不斷的這種熔融演化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43億年前,不僅地球還處於熔融演化的狀態,而且整個太陽系也沒有穩定下來,到處都是各種小行星亂飛,撞擊事件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科學家猜測,地球早期的水資源可能就是大量小行星撞擊帶來的,它們進入地球後以水分子的形式分布在各處,等到地球冷卻下來之後,才凝結以降雨的形式形成海洋。除了這些小行星的撞擊給地球帶來大量水資源之外,43億年前的地球還經歷了一場特別的撞擊,那就是超新星爆炸後碎片的撞擊。

這次撞擊給地球迎來了一場黃金雨,那個時候地球表面被黃金鋪滿,厚度可達4米,只是當時由於地球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地質結構,還處於熔融演化狀態,這些黃金大部分都隨著地質運動沉積在地底深處,留在表層的非常稀少。

黃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種比較貴重的重金屬,人類的祖先已經開始開採應用黃金,它的黃金質量比較大,呈現金燦燦,比較奢華高調。在古時候,黃金代表著高貴人家,許多與黃金有關的成語就可以看出來。比如:金口玉言,金榜題名,金碧輝煌,金石之交。

黃金的化學反應非常穩定,而且質地比較柔軟,它也是人類發現最早的一種珍貴金屬,並且被製作成貨幣形式,被世界各地的愛好者追捧收藏。人類開採黃金的時間已經長達7000多年,也已經開採了近19萬噸的黃金數量,這佔據了全球黃金開採量的七成以上。

黃金之所以從古至今都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金屬,一個原因是它比較稀有,另一個原因則是它的應用範圍非常廣,尤其是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黃金在工業上的應用也是非常珍貴的。可是地球表面的黃金儲量是非常有限的,按照現在的開採速度,可能再過20年,地球表面就沒有黃金可採。

可能有人會說了,地球在43億年前不是下過一場黃金雨嗎?如果是這樣,那地球內部應該有非常龐大的黃金儲量,只要我們能夠開採地底深處黃金,就不愁未來沒有黃金可用。這個的確沒有錯,上世紀70年代,蘇聯科學家進行過一次偉大的科拉超深鑽孔深,試圖探穿地殼,雖然最終的深度達到了12263米,可是離挖穿地球還有不短的距離。

雖然科拉超深鑽孔實驗後來停止了,但是科學家通過探測,在不同的深度仍然有很多的重大發現,其中科學家在7000米深處發現了黃金層,這個重大發現可能預示著,科學家猜測的43億年前,地球發生過一次黃金雨有可能是真實的。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黃金不僅在地球珍貴,即使到了宇宙中它也是非常珍貴的一種貴金屬,原因說法是黃金的形成條件非常苛刻,只有在極高溫高壓的環境下才能合成,而宇宙中有這樣極端環境的只有中子星這種緻密天體。

所以,科學家認為黃金的來源可能只有兩種,一種是形成中子星的超新星爆發,另一種就是中子星的碰撞了,這兩種情況都是在極端情況下才會發生的現象,而且發生了之後會創造出多種重元素,黃金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有可能在43億年前,太陽系附近發生的某顆恆星發生了超新星爆炸,爆炸產生的極高溫高壓產生了黃金等重元素,這些黃金等重金屬元素大量飛濺到宇宙中,脫離中子離子態,於爆炸中形成固態的黃金,這些黃金在超新星爆炸後在星雲中不斷流浪,流浪過程中與其他物質凝聚形成小行星。

這些小行星後來進入太陽系向地球撞來,於是有了後來的黃金雨,可見地球真的是非常幸運,或許這就是宇宙中的天命之子吧,一系列的好處總著向著地球而來。如果沒有當時的黃金雨,可能現在地球上連一克黃金也找不到,如果是這樣,那必然會影響人類科技的發展。

地球表面的黃金已經快要開採完了,未來我們想要獲得黃金,只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到地底7000米深處開採,另一個就是到太空中開採小行星或其它行星。43億年前,超新星爆炸形成的黃金小行星來到了太陽系,不可能只撞擊到地球上,很大的可能還撞擊了其它的太陽系天體。因此,太陽系的黃金儲量有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

只要我們有了太空採礦的能力,開採其它小行星或許會發現更多的黃金等重金屬,那個時候人類將不用擔心黃金缺少的問題。而對於開採地底7000米深處的黃金層,其實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即使未來我們的科技有這個能力,也最好不要去開採。

地球畢竟是人類的家園,我們已經對地球表面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生態破壞,如果再跑到地球內部去破壞開採,有可能真的會讓地球徹底拋棄我們,那個時候人類將有可能失去地球這個家園。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最大的隕石坑,可能儲存超1000噸黃金,為何無人開採?
    在46億年前地球誕生之初,環境並不是像現在這樣,而是一個環境惡劣的地獄星球。在太陽系中的處於宜居地帶內的三顆類地行星當中,為什麼只有地球變化成了適宜生命生存的星球呢?這都多虧了地球上出現的水資源和各種元素,那麼這些物質就是從何而來呢?
  • 一個巨大隕石坑中,內部可能有1000噸黃金,為什麼我們不開採?
    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早期的地球可沒有現在這麼美麗完美的生態系統,而是一個煉獄般的星球。那麼地球是如何一步步有了美麗的生態系統,還誕生了生命?說起地球從誕生到演化為生命星球,有著太多的幸運在其中。可能很多人會說了,地球的黃金儲量本來就非常稀少,它貴也是有道理的。那麼地球的黃金儲量真的非常稀少嗎?可能事實並非如此,下面我們來看一個著名的隕石坑,地球雖然是生命星球,但是在數十億年的歲月裡,遭受的小行星撞擊次數也是非常多的。目前地球上留有十大隕石坑,它們有的是數千萬年前形成的,有的則是數十億年形成的。
  • 20億年前的巨大隕石坑,蘊藏1000噸黃金,我們卻不進行開採
    20億年前的巨大隕石坑,蘊藏1000噸黃金,我們卻不進行開採大家都知道,對於宇宙當中的天體來說,能夠對它們造成直接威脅的,也只有那些時刻在太空當中飄蕩著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往往會因為行星的引力作用,而衝擊這些行星,如果體型較大的話
  • 研究表明,30億年前的地球到處都是海洋,沒有一片立足之地
    地球在32億年前是什麼樣子?新證據表明那時的地球被廣闊的海洋覆蓋,根本沒有陸地的存在。後來隨著板塊構造的變化,將巨大的巖石地塊向上推起,衝出了海面,陸地出現了。一項更深入的研究在3月2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研究人員發現了有關這個古老水世界的一些線索,該線索保存在現在位於澳大利亞西北部內陸的一大片古老海底中。大約在45億年前,塵埃與太空巖石之間的高速碰撞形成了地球的開始:一個起泡的熔融巖漿球,其深度達數千英裡。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40億年前,太陽系存在3個地球,為何現在只剩下一個?
    作為宇宙中較為稀有的多行星恆星系,太陽系在早期就已經具備了今天的基本格局,但同時作為一顆中等質量的黃矮星,太陽每隔1.1億年亮度就會增強1%的特性也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在46億年前的早期太陽系內,距離太陽第二近的金星還遠沒有今天這麼熱,距離太陽第四遠的火星也因為磁場還在,因此也還沒變成今天荒涼的紅色星球。
  • 統治地球上億年的恐龍,竟然依靠的是一場下了幾百萬年的雨
    連續下幾天的大雨,河流暴漲,水位增高,土地吸水飽和以後,如果雨還接著下就會形成洪災。今年南方的雨水太多導致各省都出現了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不過連續陰雨天數也就二十來天,曾經的地球上出現過連續潤溼期幾百萬年,也就是說幾百萬年都在下雨。
  • 38億年前的地球長啥樣?用「人間煉獄」來形容最合適不過了
    然而,在數十億年前,地球的環境和現在相比卻恰恰相反,只能用「人間地獄」這個詞來形容它。地球形成於46億年前的太陽星雲物質,在經過微星的集聚、碰撞和擠壓後,地球的內部急速升溫。再加上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僅僅在1億到5億年的時間裡,地球就形成了一顆緻密熾熱的內核,而在內核逐漸冷卻之後,這顆星球有了實體的表面以及堅硬的地殼。
  • 40億年前的火星可能也是海洋世界,為什麼如今變成了沙漠行星?
    人們認為火星上可能存在著某種智慧生命。可是隨著人類的探測器到達火星之後,我們才發現,火星表面遍地紅沙,沒有地表水流淌,是一個乾旱的沙漠星球,根本沒有什麼火星運河,也沒有發現任何的火星生命。最初的探測結果讓科學家誤以為火星天生就是如此的荒涼,沒有任何的生機。
  • 黃金城道鋪滿了這些「金子」般的回憶!
    黃金城道鋪滿了這些「金子」般的回憶!而作為橫貫古北國際社區主幹道的一根「玉帶」,黃金城道步行街於2005年12月開工建設,2008年正式對外開放。
  • 地核6千度高溫,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表?這點溫度煮水都不夠
    那麼,地球內部源源不斷的能量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科學家稱,構成地熱能的主要有兩大條件,其一是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其二則是形成地球物質的引力勢能。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佔據了地熱能的百分之60到80左右,它是地熱能的主要來源,但地球的歲數已經有46億年了,大部分物質已經過了衰期,因此,未來地球的熱能的產出只會越來越少。
  • 大膽的想像一下,地球千萬年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但是在地磁場逆轉之際,磁場變小,除兩極外可能會在其他地方出現很多的小磁極,所以未來在低緯度地區形成的磁極也可以看到極光。一旦磁場變弱,宇宙帶電粒子可能對地球某些地方造成威脅。例如在各地構成磁極的近旁,帶電高能粒子會接近到地表,潛入距地面100千米左右低空的質子,還會破壞臭氧層,這樣未被臭氧層吸收的有害紫外線燈也到達地表,對地球生物造成一定危害。
  • 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樣子沒怎麼改變,為什麼人類變化這麼大?
    首先,恐龍的樣子並非沒有改變的!最早出現的恐龍種類是始盜龍,最晚出現的恐龍種類是暴龍。以及恐龍繁殖的黃金時期出現的雙冠龍我們來做一個比較。 事實上恐龍也是由小型低等生物一步步根據環境演化而來的,但由於全體非鳥類恐龍都被6500萬年前那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滅絕了,因此如今的我們很難再找到恐龍進化的證據,但難找不代表沒有
  • 4億年前,恐龍和人類還沒有誕生,那個時候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可能有人認為,4億年前的地球肯定不如現在這麼美麗,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4億年前雖然還沒有誕生恐龍,但是那個時候的物種已經非常豐富了,當然那個時期哺乳動物也沒有誕生。4億年前的地球是非常美麗的,用科學家的話來說,那就是一個我們夢想中的天堂。
  • 一拳超人:龍捲賽克斯地表大破壞,埼玉老師還在地下黃金礦工?
    一拳超人:龍捲賽克斯地表大破壞,埼玉老師還在地下黃金礦工? 大家都知道,在《一拳超人》之前的劇情中,超能力者龍捲對上了賽克斯,其他英雄也各自有自己的戰鬥。因為停更了很久,最新176話更新的內容比較長,戰況也是愈加地激烈。
  • 45億年前地球大氣層與金星非常相似 生命起源流行理論或受衝擊
    由ETH研究員保羅·索西領導的一組國際科學家對45億年前的地球大氣層有了新的認識。他們的研究結果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也有了新見解。 45億年前,很難認出來地球的樣子,表面完全被巖漿所覆蓋,而不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森林、山脈和海洋。而巖漿是火山爆發時產生的熔融巖石物質,這是科學界的共識。不太清楚的是當時的大氣是什麼樣的。
  • 一場持續100萬年的火山噴發,將2.5億年前的地球變成了煉獄
    「二疊-三疊系交界線」的對應時間點大約為距今2.5億年,化石證據表明,這條交界線就像一堵不可逾越的高牆,在這堵牆的一邊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而在另一邊卻恰恰相反,因為70%的陸生物種
  • 幾萬年幾億年?人類能在地球再活兩百年就不錯了
    霍金曾不止一次勸告過人類,這其中包括:不要擅自尋找地外文明;人類必須開始尋找地外宜居星球,做好充分準備,他始終堅信,地球可能在未來遭受某種變故。人類還能在地球上活多久,這要從兩個方面去分析,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為因素。
  • 身為地球的「姊妹行星」,沉睡5億年後,卻正在偷偷「甦醒」!
    已沉睡了5億年,金星卻在偷偷「復活」,火山或會同時噴發!金星環境變化的原因除了金星地表溫度非常高之外,它的其他環境似乎和地球並沒有任何區別,無論是自身質量還是目前所處位置和地球相似,唯獨氣候環境和地球有天壤之別,由於沒有磁場庇護,金星地表溫度高達400攝氏度,科學家卻表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和他表面的溫室效應有關,金星大氣層中97%左右都是二氧化碳,讓金星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 飛了43年,旅行者號現在到了哪裡?它靠什麼與地球聯繫?
    在人類歷史上除了阿波羅登月這樣偉大的事情以外,還有什麼能與之相媲美。我認為它就是人類早在1977年8月和9月發射的兩顆探測器。 它們是旅行者號,其主要的任務就是拜訪外太陽系的四顆巨大的氣態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這是人類目前為止發射的探測器中性價比最高的一次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