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宋仁宗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駕崩,遺詔「尊皇后為皇太后,軍國大事權取皇太后處置」。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十一月,劉娥身穿帝王龍袍,接受宋仁宗和群臣所上尊號:應元崇德仁壽慈聖皇太后
01狸貓換太子的主角
劉娥在歷史上是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北宋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主,且後世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但是「仁宗認母」這件事被民間演繹為「狸貓換太子」,這件極具傳奇色彩的歷史事件在文學、戲曲的不斷編纂下,使得劉娥在民間被定格成了「一代奸妃」的形象,其實與歷史上的劉後相去甚遠。最明顯的時間細節就是包拯開始做官之時,故事主人公劉太后、李宸妃早已經去世。
在《宋史》的記載中,仁宗出生後,「章獻皇后無子,取為己子養之」。仁宗的確也一直視劉太后為生母。劉太后死後,仁宗叔叔告訴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
但幸運的是,丞相呂夷簡在李太妃死亡之後,勸諫劉後以皇后之禮下葬李妃,告訴她紙包不住火,希望她謹慎行事顧全宗族,劉後照做。
仁宗為生母更換棺木時,發現「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銀養之,故不壞。」 也就是李宸妃被以後禮下葬,在水銀養護下,面色如生。
仁宗感嘆道:「人的話,豈可盡信啊!」 隨後,仁宗在劉娥靈柩前焚香祭拜,哭著說:「自今以後,大娘娘一生清白了!(仁宗稱劉娥為大娘娘)。宋仁宗且下旨:朝廷和民間皆不得對太后(即劉娥)臨朝時期的往事妄加議論。
02終結天書
宋真宗晚年親自發起了被《宋史》稱作「一國君臣如病狂」的「天書運動」。長達十餘年的「天書運動」,使得宋王朝的朝政陷入混亂,阿諛取悅之徒也仍然不斷向他「爭奏祥瑞,競獻讚頌」,幾至達到「全國上下如病狂熱」的地步。
劉娥臨朝攝政後,下令將「天書」隨同宋真宗一起下葬永定陵,停止天下宮觀營造,徹底終結了這場擾動大宋王朝多年的「天書運動」。
03天聖年間發行交子
交子是中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
北宋初年,四川用銅錢,體重值小,1000個大錢重25斤,買1匹絹需要90斤到上百斤的銅錢。流通很不方便,於是,商人發行一種紙幣,命名為交子,代替銅錢流通。所以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
天聖元年(1023年),政府在成都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並「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製過程。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
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
04天聖元寶
仁宗趙禎天聖元年(1023年)始鑄天聖元寶,年號錢。天聖元寶錢文有篆書、真書,旋讀光背,只有小平一型,銅鐵兩鑄。
對錢又稱對書錢或對子錢,正是起始於天聖元寶。篆、真成對組成的對錢,系同時鑄造的錢文相同而書體不同,即兩枚錢的錢徑、穿徑、內外廓、厚重、銅質、字位及字體大小均相同。其書體或為一篆一隸,或為一篆一真,或為一篆一行。
天聖元寶是北宋對錢的起始,也是我國錢幣史中對錢的起始。其組對嚴謹,鑄造工整。此後對錢在北宋盛行,成為北宋錢幣中的主體。
天聖元寶鑄量多,現存世量也多,版別有十餘式,其中大樣對錢較為突出,徑大穿孔廣闊肉薄,製作較精,是天聖元寶對錢中的佼佼者。天聖元寶鐵錢也是篆、真對錢,直徑小,少見。鐵母見真書,是珍品。
結語:劉娥曾於上朝時問及群臣:「唐之武后是什麼樣的女主?」朝臣答:「唐之罪人,差一點就斷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劉娥聽後沉默不語……宋廷重臣都很憂慮劉娥「行武后故事」,怕她效法唐代的武則天稱帝。在群臣的阻力面前,劉娥壓制欲望,最終並未走出這一步。故劉娥死後,包括宋仁宗、司馬光、範仲淹等宋廷君臣對劉娥的評價是正面的,是宋史上有才幹的女主,《宋史》也稱:「當天聖、明道間,天子富於春秋,母后稱制,而內外肅然,紀綱具舉。太后臨朝十餘年,天下晏然。」
-----End 我是十味生,一個錢幣愛好者,如果喜歡這期分享,請點讚關注我,我們一起去了解錢幣背後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