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曹立編輯 | 陳菲遐1
從歷史最高點386.63元/股一路下跌至177.3元/股,曾經的晶片龍頭股匯頂科技(603160.SH)股價最近半年已經腰斬。和股價相「匹配」的是業績,今年上半年,匯頂科技扣非後淨利潤下滑42%。
這家晶片龍頭公司是就此隕落還是又一次起跳前的深蹲呢?
指紋識別晶片觸頂
從歷史看,匯頂科技主營業務時常出現改變。公司早年以固定電話晶片起家,2012年公司屏幕觸控晶片開始放量帶來營收的躍升;2015年,公司電容指紋識別晶片業務爆發,迎來營收第二次爆發;2019年,公司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晶片開始放量,營收迎來第三次成長。在過去十年時間內,匯頂科技業務不斷「升級」。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按業務板塊看,2020年上半年,匯頂科技指紋識別晶片收入約為22.96億元,同比下降7.3%,佔主營收入75.15%;觸控晶片營收5.09億元,同比增長26.1%,佔主營收入16.68%;其他晶片佔主營收入8.17%,約2.49億元。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匯頂科技的指紋識別晶片可進一步分為屏下光學指紋晶片和電容指紋晶片兩類。屏下光學指紋方面,公司二代透鏡式屏下光學指紋方案的競爭已經達到白熱化程度,導致毛利率下滑。匯頂科技董事長張帆在中報投資者交流會上直言,「競爭對手抄襲了公司的產品,並且還沒有賺到錢。」
張帆這段話似乎暗指兆易創新(603986.SH)子公司上海思立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思立微」)。2019年,思立微屏下指紋晶片出貨量佔全球出貨量的7%,排名行業第四。2018年以來,思立微和匯頂科技就屏下指紋識別晶片的專利展開了多輪互相訴訟。兆易創新2020年中報顯示,思立微上半年虧損達到3560萬元。
除思立微外,A股人工智慧新星虹軟科技(688088.SH)目前也切入了光學屏下指紋領域,虹軟科技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作為新進入者,首先在技術指標性能上要做到匯頂同等級甚至更好。」算法是光學屏下指紋的核心技術,而虹軟科技作為以算法起家的公司,可能會給匯頂科技帶來潛在威脅。
數據來源:CINNOResearch,界面新聞研究部匯頂科技屏下光學指紋晶片的新產品,三代的超薄屏下光學指紋晶片雖然成為5G高端旗艦機型首選方案,但因成本相對於透鏡方案較高,在上半年手機規格降級背景下,其普及率低於市場預期。
電容指紋方面受到疫情影響較小,手機側邊指紋方案已被市場和客戶廣泛採用,居家辦公帶來PC指紋產品需求的增長。
在手機這一核心應用場景之下,匯頂科技的屏下光學指紋晶片對電容指紋晶片是替代關係,由於前者單價高於後者,當替代發生時,指紋晶片的整體營收就會增長,這正是公司2019年營收和淨利潤暴增原因。
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改變了這一邏輯。
手機出貨量下降使得指紋識別晶片廠商競爭愈發激烈。調查機構IDC發表的報告指出,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今年將跌9.5%至12億臺。由於新產品替代速度放緩,指紋識別晶片在手機中的價值量難以提升,出貨量下降將導致量價齊跌。甚至隨著指紋識別晶片技術迭代速度加快,晶片上市後價格會逐步走低,直到被淘汰。
匯頂科技面臨的窘境是,新產品在利潤最厚的階段出貨不足,而在手機指紋識別領域的創新空間和潛力正在縮小,公司要在該領域推出革命性新產品難度加大了。
由於全球手機出貨量很難有較大增長,匯頂科技意識到了手機指紋識別晶片業務的天花板,近年來開始通過研發逐步拓展IoT等其他業務。在半年報中,loT業務被列為了其他晶片。和去年同期相比,該業務收入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變遷。
焦慮之下的研發狂飆
2020年上半年,匯頂科技在毛利下滑12%的情況下,研發投入從去年同期的4.58億元增長到8.35億元,增幅高達82.3%。在A股半導體行業,這一研發增速僅次於紫光國微(002049.SZ)和捷捷微電(300623.SZ)(剔除重組影響),位列第三。巨額研發投入也凸顯出公司對於尋找下一增長點的焦慮。
對於研發投入,張帆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沒有人能保證百發百中,尤其是開槍越多消耗子彈越多,但不能因為害怕浪費就不開槍。」
這也表明,匯頂科技目前還在廣撒網階段,尚未找到可以比擬指紋識別晶片的殺手級產品。
從匯頂科技撒出的網中,公司布局非手機類產品包括以下七類:
一是語音及音頻類軟體方案,通過收購恩智浦VAS業務,公司加強了語音通話增強、語音識別、音頻捕獲、耳機語音增強、汽車應用語音五個方面的軟體算法能力。
二是健康監測類晶片,主要用於手錶、手環等可穿戴產品,目前能夠監測到的人體指標包括心率、血氧濃度和心電。
三是可穿戴交互類晶片,目前多用於TWS無線耳機,後續可衍生應用到智能眼鏡,功能包括入耳檢測、觸控。
四是低功耗場景下用於交互的微控制器晶片,包括用於智能門鎖的指紋識別晶片、用於低功耗設備的觸控晶片。
五是汽車電子相關晶片,公司通過收購德國Dream Chip Technologies GmbH(DCT),加強了在汽車圖像信號處理(ISP)方面的實力。
六是超低功耗藍牙晶片,可用於物聯網、智能家居、可穿戴等領域。
七是廣域網通信晶片,目前主要為NB-IoT產品。
這七類產品圍繞的都是傳感器相關應用,前五類產品負責把物理信號轉化到數位訊號,後兩類產品用於傳感器的信號傳輸。
匯頂科技轉型能成功嗎?
匯頂科技試圖通過大量研發押注未來轉型,但仍面臨以下幾個挑戰。
首先是跳出了舒適區。匯頂科技過去三次業務躍遷取得成功都是在手機領域。但目前的創新實際上跳出了這一「舒適區」,公司還沒有在手機以外產品取得巨大成功的案例。
第二是客戶從集中到分散。手機行業集中度很高,匯頂科技的指紋識別晶片和觸控晶片只要獲得大客戶認可,就可以達成銷售。IoT行業特點決定了下遊用戶極為分散,對原來的銷售渠道和策略都需要作出調整。
第三是生態建立。匯頂科技要開發IoT市場,光有產品而沒有生態是不夠的。匯頂科技研發副總裁葉金春曾表示,公司的開發者社區已經上線,將提供在線知識庫和開發者論壇,還有遠程的技術支持。
不過登陸網站後發現,該社區活躍度並不高,一周內帖子僅有5條,多是管理員給用戶答疑的一問一答。要形成活躍的開發者生態,絕不是朝夕之功。匯頂科技在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