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日本推理小說或是影視作品的人,應該對於一起「三億日元搶劫案」不陌生,甚至有媒體稱他是「日本警方最不想面對的案件」,原因無他,這起案件不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作案手法也十分高明,至今已經過了快50年,仍是找不到犯人。明明現場遺留物高達120件,目擊證人也不少,但卻在警方的疏忽下,直到過了刑事追訴期仍未能破案,甚至在搜查過程中倒貼了9億,讓日本警方成為了大笑話……
這天,一位「警察」開走了運鈔車……
案件經過
1968年(昭和43年)12月6日日本信託銀行(現在的三菱UFJ信託銀行)國分寺支行經理收到一封恐嚇信。信中要求銀行派一名女職員在第二天(12月7日)下午5點前將300萬日元送到指定地點。否則就炸掉該經理的家。當天警方在犯人指定的地點布置了50名警員,然而犯人並沒有出現。(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日本情報醬)
不過緊接著4天後的(12月10日)早上9點30分左右,一輛日產Cedric運鈔車裝著2億9430萬7500日元由日本信託銀行國分寺支行(現在已經不存在)出發前往東京芝浦電氣(現在的東芝)府中工廠。這些錢是4523名工人的年終獎金,被分別裝在三個保險提箱中。當運鈔車經過府中監獄後面府中市榮町學苑路的時候被一名騎摩託車的男「警察」攔下。
運鈔車司機打開車窗問發生了什麼情況,男「警察」回答「你們銀行巢鴨分行行長的家被人放了炸彈,剛接到通知你們這輛車也有問題,要檢查一下」。運鈔車上的人都知道4天前的恐嚇信事件於是都下了車。男子鑽進運鈔車車底後引燃藏在身上的煙霧彈,大叫「要爆炸了,快逃啊」,然後駕駛運鈔車在眾目睽睽之下揚長而去。
正當銀行職員們讚嘆「警察」果敢舉動的時候,突然發現「警察」留在現場的摩託車不大對勁,這才知道受騙上當了。
9點50分除了伊豆小笠原群島以外東京都全域進入緊急狀態追捕犯人。每年這天是年底特別警戒的頭一天,因此警力都分散部署在市內各個重要場所,當初沒有料到犯人會在途中換車,經過一整天的盤查沒有發現犯人的蹤跡。
這次被搶金額達3億日元(2億9430萬7500日元)是當時搶劫犯罪涉案金額最高的一次。此後涉案金額也有超過3億日元[3],但是根據1968年的物價水平,那時候的3億日元相當於現在的(2010年)20到30億日元,所以從價值上來講,很難有比這次盜竊金額更大的,而且其後,警方長達7年的追查,還花費了9億日元。
雖然俗稱三億日元搶劫案,但是在日本刑法中,這次事件,屬於盜竊而不是搶劫。
1975年(昭和50年)12月10日,超過刑事訴訟追訴期7年。1988年(昭和63年)12月10日,超過民事訴訟時效年限20年。成為日本犯罪史上的一樁無頭公案,於是被認為是完美犯罪。
本案由於過案手法太過完美,成為小說、電影、電視劇的熱門題材。(圖/截自網路)
犯人明明留下120多件證物,為何還破不了案?
原先日本警方對於查案志在必得,因為犯人現場留下了共120件的物品,不論跑到哪裡,理當都能循線找到。沒想到這120件物品,有一半以上是贓物,包括2臺摩託車、5輛小型車和偽裝用的警用擴音器,還有許多物品因為是大量生產、生產線倒閉或是紀錄銷毀而無法追查。甚至因為過度自信,警方在現場發現犯人的鴨舌帽後,竟失職地相互戴著取樂,而無法透過帽子上的汗水分析犯人的身分。
還好,送到銀行的恐嚇信上的郵票是用口水黏上去的,鑑定後,確定犯人血型是B型,而且根據信中內容,以及現場遺留的女性耳環、銀行職員與其他目擊者的證詞推斷,犯人是團夥的機率不低,但沒有直接證據能夠斷定究竟是團體犯案還是個人犯案。
第一現場
府中市榮町府中刑務所北面。三億日元就是在這裡被搶。
山葉運動型350R1
假冒的警用摩託車。於1968年11月19日至20日間被盜。當時警用摩託車都是本田產,不存在山葉的警用摩託車。車身原本是藍色。從被盜到發現為止騎了428公裡。把手和車鞍部有塗錯油漆後用汽油擦拭過的痕跡。
鴨舌帽
大阪市東成區的中央帽子製造。在現場發現的外套裡有一頂鴨舌帽,被認為是犯人的物品。本來根據分析帽子上的汗液可以查明犯人的血型,可是由於開始過於樂觀,警察爭相戴著取樂造成無法提取物證。這種鴨舌帽在立川市的帽子店一共被賣掉54個,追查到其中36個帽子的買主,還有18個找不到下落。
擴音喇叭
兵庫縣寶冢市的東亞特殊電機製造。假摩託車上掛了一個擴音喇叭來冒充警察用的擴音機。根據編號查明同批產品共5個,其中4個下落確定,最後1個在東村山市的施工現場被盜。
餅乾盒
假摩託車上還放了個餅乾盒用來冒充文件盒。其實警察用文件盒在普通的摩託車店也有出售,可是罪犯選用了和真文件盒相差頗大的餅乾盒用來冒充。結合前面提到的摩託塗裝錯誤而導致擦拭痕跡來看犯人對警用摩託車不是很熟悉。餅乾盒是明治商事生產,產量為3萬個,因此無法查找來源。有人據此推測犯人喜歡吃甜食,但也有可能只是垃圾堆中找出的。
煙霧彈
煙霧彈是橫濱市保土谷區的日本Carlit保土谷工廠製造的「Hi-flare 5(ハイフレイヤー5)」,在加油站都有賣,案件發生為止共賣掉4190個。用來包裹煙霧彈的紙是NHK《電波科學》雜誌昭和43年7月號附錄的電視機電路圖。
磁鐵
用來把煙霧彈固定在現金運送車上的2塊從櫃門磁鐵上拆下來的磁鐵。煙霧彈周圍繞上了銅線,由於銅線沒有什麼磁性結果煙霧彈掉在地上。磁鐵由大平製作所共生產了43240個。
報紙
擴音喇叭被塗了2層白漆。搜查中毫無進展的某天突然發現粘在擴音喇叭上4mm大小的報紙碎片。經調查是1968年12月6日產經新聞晨刊主婦專欄「食品信息」標題「品」字的右下方一部分。紙張是愛媛縣伊予三島市大王製紙工廠生產。
這份報紙有13,485戶訂閱,分歸12個發送點。花了2年時間終於找到了特定發送點,然而訂閱紀錄已經銷毀線索中斷。
第二現場
運鈔車被遺棄在國分寺市西元町武藏國分寺跡的橡樹林中。案件發生前有人看到一輛深藍色卡羅拉停在這裡,因此判斷犯人拿走運鈔車中的保險箱後換乘深藍色卡羅拉逃跑。
第三現場
府中市榮町明星學苑高中附近的空地。犯人在犯罪前用雨衣把假摩託藏在這裡。
雨衣
深藍色的雨衣。蓋在假摩託上後,直接被扔在地上。
案發第2天被公開,生產這種雨衣的公司1958年倒閉,雨衣是10年前生產。
雨衣袖口內側有熨鬥熨過的痕跡。領子上有洗衣店的標記的痕跡。
第1輛卡羅拉
綠色的豐田卡羅拉(車牌:多摩5 め 38-63)。11月30日至12月1日被盜。被發現時車門還是半開著,雨刷還沒有關,車窗還只關了一半。
第四現場
小金井市本町團地停車場。案件發生4個月後,犯人在第二現場換乘的深藍色卡羅拉在這裡被發現。現場還找到了空的保險箱。犯人可能在這裡把現金從保險箱中拿走,但是團地停車場人多眼雜也可能是在別的地方把錢取出後將車和保險箱丟棄在此。這裡還發現了其他一些被盜車輛。
第2輛卡羅拉
犯人搶走運鈔車後換乘的深藍色卡羅拉,戲稱為「多摩五郎」(車牌:多摩5 ろ 35-19)。案件發生前被人在第二現場目擊。警方在案件發生後一直在尋找這輛車。車被蓋著車衣所以一直到4個月後才被發現。空保險箱被扔在車裡,根據航空自衛隊的航空照片深藍色卡羅拉在案件發生第2天就一直停在那裡。
保險箱上的泥土
對保險箱上的泥土所作精密分析表明,這些泥土來自距現場4公裡的國分寺市戀窪雜木林,農林省林業試驗場的鑑定認為這些泥土和第二現場土壌接近。因此推斷犯人在戀窪附近有藏身之處,但是大規模搜查之後還是一無所獲。
本田摩託DREAM
1968年11月9日被盜。這種車型是警用摩託的車型,所以判斷犯人當初想改裝這輛車。被盜後只有開了60公裡,車主說這輛車有跳火的問題。估計犯人因此而放棄改造。
其他3輛被盜車
第2輛卡羅拉以外還停放著其他3輛被盜車分別都是不同型號的日產天際線。車都蓋著車衣因此很難被發現。1971年(昭和46年)警察委託工科學者額田嚴鑑定,發現車衣打結方法不同。因此得出是集團犯罪的結論。
賭博用品
其中一輛被盜車(Prince SkyLine 2000GT)中發現兩本賽馬雜誌和體育報,府中東京競馬場附近咖啡店的火柴,平和島賽艇的廣告。這些都不是原來車主的東西。由此可見犯人喜歡賽馬和賽艇。
女人的耳環
被盜車(Prince SkyLine 1500)中發現女人的耳環。這也不是車主的東西,所以懷疑犯罪人員中有女人或者同性戀者。
不管怎麼查就是找不到犯人、還弄到嫌疑人自殺
雖說犯人留下的物品,能幫助破案的是少之又少,但警方仍未放棄搜查,甚至用最傳統的方式:地毯式搜查、逐家訪問,並鎖定了當時在立川市的少年竊車集團立川組和幾個當地人士,讓案發時在場的職員指認,但後來皆因為血型不符合及筆跡不合,排除做案可能,或因證據不足而釋放。
調查期間,有一名立川組的少年嫌疑人服氰化鉀自殺,還有一位府中市的司機,因為長得和模擬像相似、寫信語氣相似而被列為嫌疑人,並被媒體大肆報導,後來因為沒有證據而被釋放,卻因此失去了工作,還得忍受民眾的歧視,最後竟自殺了,可以說是這個事件的受害者。
直到1975年追訴期到期,警方仍是無法破案,這起日本史上金額最大、最扯的盜竊案就此成為了懸案。追溯期過後,有一些人自稱是自己所為,但經過調查後,這些人都不是真的犯人,只是為了名氣而來,甚至有自稱是犯人而出書的人。此次事件過後,各大公司也意識到,用現金髮年終獎金十分危險,而後紛紛轉為銀行劃帳,銀行方面也加強了現金運送的安全。
這起事件因為太過經典和完美,被許多小說、電影、電視劇當作題材,連名偵探柯南中也有使用這個事件當概念。儘管在很多作品中,犯人最後都被警察給抓到、有一個屬於偵探小說的完美結局,但在現實中,這件事恐怕是日本警方最慘、最不想承認的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