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3億日元的貨幣,用3輛運鈔車搬運,可是電光火石之間不翼而飛,就連犯人也不知道是誰!這樣的場景,似乎只能出現在電視當中,可是在日本卻實實在在的發生了!這場犯罪被稱為「20世紀未破懸案」,堪稱「完美犯罪」。甚至日本許多小說家以此案件為基礎,寫出了許多小說。在許多日本電視劇、電影以及舞臺劇當中,都有著這個案件的身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案件,又如何做到完美犯罪的?日本人追查幾十年,為何會一無所獲?
被搶的3億日元
1968年12月10日上午9點30分左右,從日本信託銀行國分寺支店(現在已經關閉)出發了3輛運鈔車,裡面裝著大約3億日元現金。這些現金是東京芝浦電氣公司(現在的東芝)給工廠員工發放的年終獎金。在行駛途中,遭遇到騎著白摩託的日本「警察」的盤問(負責交通取締等業務的日本警察會騎著白色摩託,日本將他們稱為「白摩託」,現在依然是白色的)。現金運輸車輛的司機打開窗戶,詢問這名「警察」發生了什麼事情,「警察」說到:你們銀行支行長的家被炸了,我接到聯絡說這輛車被人安裝了炸藥,我要進行調查。
實際上,在1968年12月6日,日本信託銀行國分寺分店曾經收到過「恐嚇書」,恐嚇書中寫到,如果12月7日不將300萬日元送到指定場所,就會炸掉支店長的家。12月7日,日本安排了大約50名警察在周圍保護,最終犯人沒有現身。
聽到「警察」這樣說,加上前幾日確實發生了恐嚇事件,司機不得不答應了「警察」的要求。這名「警察」鑽入車輛下方,佯裝檢查,然後點燃了自己隨身攜帶的火焰筒(類似於照明彈一樣的東西,會冒煙)。瞬間從車輛的下方冒出了滾滾濃煙,這名警察大聲喊:馬上要爆炸了,快跑!隨後,這名警察指揮銀行運鈔車司機避難,自己駕著車輛離開,將白色摩託留在原地。
此時,運鈔司機還未反應過來,認為這名「警察」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護他人,認為他是「勇敢」的人。但是遺留在路面上的火焰筒逐漸滅掉,一位比較熟悉「白摩託」的駕駛員發現這名「警察」騎的摩託有些問題,才意識到,自己運送的3億日元,被人搶劫了!
9點50分,日本發布了全東京緊急戒嚴公告,並且當天是每年慣例的歲末特別戒嚴的首日,警視廳會在重要場所進行盤問,可是當時日本警方未料到犯人會換車,結果並未逮捕犯人。就這樣,3億日元,消失了!
在3億日元被搶之前,即1968年4月25日-1968年8月22日之間,日本多摩農協也發生過被威脅事件,威脅如果不給錢,會放置炸彈等。巧合的是,威脅時間都是東芝公司員工的結薪日。從恐嚇書的筆跡上來看,與12月6日威脅日本信託銀行的恐嚇信來自一個人!
1968年6月16日,日本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橫須線電車爆炸事件,造成1人死亡,14人受傷。6月25日犯人給到多摩農協的恐嚇信當中,提到了「橫須線」的事情。但是3億日元被搶之前,電車爆炸事件的犯人就被捕了,所以3億日元案件,也無法與這名犯人取得直接聯繫。
進入迷宮的搜查
這次的案件與其他案件不同,現場遺留了很多犯人相關的東西,最開始日本警視廳十分樂觀,認為有如此多的東西,肯定能夠很快破案。但是,現實卻是如此的無情。
在發生案件的第一現場,遺留的有一輛白色摩託,當時日本警視廳使用的摩託車是本田牌的,可是這輛摩託是山葉生產的,原本這輛摩託是藍色的,人為的塗抹成白色。在現場遺留的還有犯人的帽子,如果檢查汗液,可以得出犯人的血型等信息,可是在鑑定之前,這頂帽子被破壞掉了(相互佩戴),最終無法檢測。這頂帽子是日本大阪市東城區的一家工廠生產的,總共出貨54個,其中日本警方確定了36個帽子的所在,剩餘的18頂帽子被一家帽子專賣店銷售,無法確定是誰購買。
摩託車上配備的擴音器從生產番號追溯,當時只有5臺,其中4臺被鎖定,1臺去向不明,原本是一家建築工地所使用的,但是被盜了。除此之外,還有火焰筒、磁石以及報紙碎片,可是這些都是大量流通的產品,無法追蹤是誰在哪裡購買。
隨後,日本警方發現了第二現場,犯人在這裡將原本的運鈔車遺棄,換成了「卡羅拉」逃跑(根據現場目擊者的情報)。事件發生4個月以後,日本警方發現了第三現場,位於東京都小金井市,犯人將卡羅拉遺棄在此,同時也有裝錢的箱子。但是犯人使用的車輛以及摩託車,最後都被證實是偷盜車輛,也無法最終查證犯人是誰。
犯人遺留在車內的東西有賽馬相關的雜誌以及女性的耳環,因此有人推測犯人當中有女性的存在,並且有可能犯人還是一名賽馬賭徒,但是這一切只是推測。
日本警方在之後的調查當中,曾經鎖定了一名叫做S的少年,這名少年S當時只有19歲,但是卻是當地有名的偷車賊,無論是車輛駕駛習慣,還是家庭當中有人曾經是「白摩託」的成員,他的嫌疑都是最大,並且在事件發生之前,曾經放言說要襲擊東芝或者日立的現金運輸車輛。但是日本警方對他家中進行搜查時並未發現現金,S的筆記與恐嚇信的筆記也不同,另外他自己供述當天他在新宿喝酒,並不知情。並且,多摩農協事件當時,S正在少年所收容處。
12月21日,日本警方根據銀行司機以及員工的表述,發布了犯人的蒙太奇照片,可是這張照片是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之下推出的,就連敘述犯人長相的司機也都含糊其辭。雖然和S十分相似,但是日本警方認為S是無辜的,因此並未對他進行抓捕。
犯罪嫌疑人的調查
在日本警方的調查當中,除了上述說的S,還有另外幾名有嫌疑的人。
府中市的一名駕駛員A案件發生時,A年齡為25歲,他的血型與從恐嚇信上檢查出來的血型相同,都是B型,並且是一名駕駛員,熟悉當地的交通,最重要的是他也與警方發布的蒙太奇照片十分相似,作為第12301個嫌疑人,被警方調查。但是這個事情依舊被媒體知道,並且實名報導了A的情況,日本警方為了防止A逃跑,以其他名義將其逮捕。但是經過審訊,案件發生當天他在一家公司面試,並且這家公司也證明了此事,因此將其排除。可是,日本新聞已經將他被捕之事暴露,並且還公布了他的性格、家庭以及個人信息,導致他失去工作,一家人離散,最終在2008年9月份自殺。
日野市三兄弟東京日野電氣工事會社工作的日野市三兄弟,當時年齡是31歲、29歲、26歲,老二是當地某黑社會成員之一,均有塗裝的經驗,可以改裝摩託車,並且在事件發生之前,購買了火焰筒。可是經過調查,在事件發生後的第四天,這幾人向別人借款,說明經濟存在問題,日本警方也就中斷了對他們的偵察。
某公司董事1955年,這名董事和幾名同伴扮成警察,襲擊了東京都千代田某銀行的運鈔車,結果被當場逮捕。這個事件與三億日元事件相同,並且在他出獄以後,曾經說過要幹一票大的,並且案件發生以後,他的資金流動明顯增加,購買了土地、住宅以及豪車。但是經過調查,他的錢來自於合法的房地產買賣。之後他移居到夏威夷,並在夏威夷去世。
事件之後的影響
1968年的3億日元,按照貨幣價值來換算,相當於現在的10億日元左右,可以說是驚天案件。雖然日本也叫做「3億日元搶奪案件」,實際上日本以「盜竊罪」來定義案件性質的,因為犯人並未採取搶奪的方式,而是略施計謀,讓司機離開,將無人看護的3億日元竊走的。這3億日元最終被日本保險公司的保險金所填補,事件發生的第二天,東芝員工都收到了應有的獎金。而這家日本保險公司,也投保了海外的另外一家保險公司,這部分的費用同樣被海外的保險公司所填補。從這個觀點來看,日本國內並未有人或者有公司受到損害。
根據日本警視廳的記錄,日本警方的犯罪嫌疑人列表高達11萬人,參與搜索的警官超過17萬人,搜查費用投入了9億日元。1975年12月10日,公訴失效;1988年12月10日,民事訴訟失效。這個案件,也就成為了日本歷史上的「完美犯罪」案件。
受到該事件的影響,日本逐步放棄發放現金,轉為轉帳。並且開始訓練運鈔車警衛員,開始給運鈔車配備專業人員加以護送。
結束語
如果這個事件發生在現在,估計犯人是插翅難逃,可是上個世紀並未普及監控技術,並且運鈔車的防衛十分寬鬆,給了犯人可乘之機。不過,也不得不說,犯人在當時的考慮是十分周全的,完全是一個有組織有預謀的犯罪行為。隨著事件的推移,這件事也成為了日本歷史上,最大的現金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