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訌!一封辭呈,掀起4000億晶片巨頭內憂外患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排版/星空下的小魚

公元前506年,楚國人伍子胥帶領吳國的軍隊,殺進了楚國都城。他終於可以掘開楚平王的墳墓,鞭屍三百,報殺父之仇。伍子胥借吳國的力量報了仇,吳國也因伍子胥的幫助打敗了強大的楚國,一戰稱雄。後來,吳國又打敗了越國,逼得越王勾踐為奴十年。

伍子胥和吳王因為勾踐的去留問題,產生了矛盾。吳王否決了伍子胥除掉勾踐的建議,而後又聽信讒言將伍子胥賜死。於是伍子胥留下遺言,要將自己的眼睛挖出來掛在東門之上,要看著吳國滅亡。結果,伍子胥死後9年,吳國被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所滅。

如果吳王能聽從伍子胥的建議,或許也不至於後來身死國滅。

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也不會簡單的重演。

承載著中國半導體「全村希望」的中芯國際(688981),似乎在上演著相似的劇情。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前獨立非執行董事(以下簡稱獨董)蔣尚義,蔣重返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等職務。

據說,公司聯席CEO梁孟松是此前突然得到的這個消息,而且如果蔣尚義回歸公司董事會,就成了他的直接上司。蔣和梁都出自臺積電,梁孟松心有不甘,於是便引起了中芯內訌的滿城風雨。網絡上,甚至流傳出了一份梁孟松的辭職信。

網傳梁孟松辭職信的部分內容

這封辭職信目前真假難辨,不過,從中芯國際的公告來看,梁孟松的確是有辭職的意向。目前的輿論,大多是為梁孟松打抱不平。蔣尚義同樣是我國半導體領域一等一的人才,他不僅是梁孟松的前輩,而且還比梁孟松更早來到中芯國際。

蔣尚義

說起中芯國際、蔣尚義和梁孟松,其實都繞不開臺積電(TSM)。臺積電雖然現在是晶片代工領域當之無愧的龍頭,但其崛起也並非一帆風順。

2004年,臺積電取得了技術上的突破,終結了IBM的霸權。核心研發團隊中,領頭便是蔣尚義、梁孟松。不過,臺積電逆襲IBM,並不意味著未來將會一馬平川。也是在這一年,三星擊敗了日本東芝,成為存儲晶片領域的老大。臺積電和三星多年的纏鬥,從此拉開序幕。

如果論資排輩,蔣尚義跟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是一輩,兩人可以算是梁孟松的師叔。2006年前後,張忠謀和蔣尚義過起了退休生活,把臺積電交給了後生晚輩。

梁孟松

梁孟松當時自認為最有資格繼任蔣尚義研發總監的位置。可是那段時間,繼任的CEO並沒有把梁孟松委以重任。且不說手裡能調動的資源僅有兩座落後的晶圓廠,小小四人間的辦公室,實在讓梁孟松倍感委屈。

那段時間,臺積電也走得艱辛。死對頭三星積極擴軍備戰,攻勢不減,而臺積電則被迫處於守勢。

窘境中的臺積電,只能在2009年請張忠謀再次出山。張忠謀復出之後,把退休的蔣尚義也請回來了。作為晚輩的梁孟松,如果能再堅持4個月,或許也會再次被重用。

可惜,人的命運有時就是這樣難以預料。就在張忠謀回歸前,心灰意冷的梁孟松選擇了辭職——而這無疑是給三星遞刀子。

梁孟松其實是韓國女婿,所以辭職後不久,便隨著夫人去到韓國成均館大學講課。

這期間,三星可謂是三顧茅廬。在梁孟松兩年的競業禁止協議到期後(2011年7月),三星終於請來了梁孟松,並給出了約1.35億臺幣(超過3000萬人民幣)的年薪,相當於在臺積電年薪的3倍。

這下,梁孟松成了臺積電眼中的「叛將」。很快,臺積電起訴梁孟松違反競業禁止協議。梁孟松對臺積電因愛生恨,在庭審中哭訴說,憑藉自己的資歷去一個不能發揮作用的單位,感到「被欺騙、被侮辱」。但法庭是講證據不講感情的,臺積電的確舉出了很多對梁孟松不利的證據。2013年,法庭宣判梁孟松在2015年之前,不得回到三星。

折了一元大將的三星,自此在與臺積電的對壘中,開始轉攻為守。而手握大筆訂單的臺積電,從此逐漸在晶片代工領域獨孤求敗。

可能是中國半導體人的思鄉之情,也可能是在臺積電體會了無敵是多麼寂寞,2016年,蔣尚義效仿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從臺積電辭職,來到中芯國際,擔任獨董。

獨董沒有行政職務,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話雖如此,中芯種下了蔣尚義這棵梧桐樹,自然便會招來鳳凰。梁孟松就是那隻招來的鳳凰。

2017年夏天,梁孟松加盟中芯國際,擔任聯席CEO,但是中芯國際給出的年薪只有約20萬美元(不到140萬人民幣),這甚至連梁孟松在臺積電和三星收入的底薪都不到。

如果是為了錢的話,以梁孟松的才華,何必拿著底薪來中芯國際呢?中芯國際也吃過臺積電的官司,這樣看來,梁孟松在中芯國際身上找到的交集,或許就是「復仇」臺積電。

這大概就是支撐梁孟松這幾年「夜以繼日,賣命拼搏」的動力所在。中芯國際和臺積電的差距,並不是一臺光刻機就能追上的。晶片代工需要1000道以上的工序,就算每道工序的合格率高達99.99%,整道流程下來,良率也僅為30%左右,而這在成本控制上是沒有競爭力的。在梁孟松帶隊的這幾年,較為先進的28nm製程的產品,在中芯國際營收中的佔比逐漸提高,而且更先進的14nm製程也開始量產,並且也在向更高端的製程邁進。

的確,梁孟松為中芯國際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天才往往稜角分明,梁也確實如此。如果梁孟松真的要借中芯國際的力量,復仇臺積電的話,那麼,公器是否會被私用?

中芯國際是大陸半導體「全村的希望」,這個擔子讓董事長周子學很為難。梁孟松這匹快馬,一旦失控了怎麼辦?在體制內經營多年的周子學,可能想到了制衡之術——蔣尚義不正是梁孟松的前輩嗎?

在梁孟松起早貪黑的這幾年,蔣尚義的日子就舒坦多了。2019年6月,蔣尚義從中芯國際離職之後,準備去武漢弘芯做CEO。有大佬站臺的武漢弘芯一時間風光無限,甚至宣說擁有7nm製程的光刻機。結果,吹得越高,摔得越慘,武漢弘芯因股東資金不到位,拖欠4100萬元工程款,徹底爛尾,最後甚至抵押了光刻機。武漢弘芯的爛尾,雖然不關蔣尚義的事,但這也不是什麼光彩的經歷。

在外面逛了一圈的蔣尚義,如今受邀擔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這就不是獨董的虛職了。如此一來,蔣尚義不僅是梁孟松的前輩,而且還是頂頭上司。從消息爆出時點來看,梁孟松事前可能並不知情,這對於獨當一面、心懷抱負的梁孟松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於是才有了網傳的辭職信中所說的「感到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

表面上看,梁孟松好像與蔣尚義有恩怨。但蔣尚義能吸引梁孟松來到中芯國際,說明臺積電與梁孟松的官司,並沒有影響兩人的關係。梁孟松生氣的,可能是董事會事前沒和他打好招呼。

目前這個情況,其實也算不上僵局,畢竟公司的公告中說梁孟松是「有條件辭任的意願」。至於具體是什麼「條件」,還的看後面怎麼談。

圖片來源:中芯國際公告

既然梁孟松不是為了錢來中芯國際,或許在董事會給個席位,至少能安撫一下情緒。梁孟松雖然也不是白蓮花,但中芯國際目前畢竟是用人之際。

《毛選》告訴我們,在整體實力落後之時,唯有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優勢,才能積小勝為大勝。我國目前晶片行業要想擺脫被「卡脖子」的局面,與其大幹快上式的全面撒網,不如在龍頭公司上持續投入,以形成局部優勢,進而以點帶面。

中芯國際就是這樣的突破口,所以,這個時候不能亂。雖說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但臨陣換將的確損傷士氣,隊伍又要再磨合一段時間,這是在走回頭路。我們都能認識到這一點,中芯國際管理層估計心裡也清楚。

所以,現在明面上的東西,這些很可能是中芯內部雙方互相叫陣。中芯國際的風波,未來大概率會得到妥善解決。

兄弟鬩於牆,共御外侮。

就稀缺性而言,中芯國際要比茅臺更珍貴。從長期來看,中芯國際在公司治理之外的護城河依然穩固。眼前的下跌,是一個值得密切關注的機會。悲觀主義者可能猜對了當下,但樂觀主義者卻能贏得未來。

註: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相關焦點

  • 一山難容二虎,4000億晶片巨頭的「內鬥」又開始了?
    市值4000億的晶片巨頭在處在多事之秋。中芯國際在「諸事不順」的2020年,演繹了什麼叫「屋漏偏逢連夜雨」。外患還未解決的情況下,內憂又來了。在晶片行業愈發受到重視的情況下,中芯國際的市值也達到了驚人的4000億,儼然成為了半導體領域的巨頭之一。
  • 晶片又出事了!4000億龍頭公司大佬被曝內訌,CEO憤然辭職……
    臺積電和世大的股東以50億美元完成交易,張汝京喪失控制權。 這也是張汝京遇到的第一個「小挫折」,被收購的第二個月,張汝京註冊了中芯國際,美國不賣設備,就從其他發達國家繞道買。 人才方面,張汝京以他的號召力,400多位晶片業技術工程師來自世界各地齊聚中芯國際,大家目的只有一個,幹掉臺積電,做世界第一!
  • 內憂外患 中芯國際一夜「入冬」?
    原標題:內憂外患 中芯國際一夜「入冬」? 來源:中國經營報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導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有紛爭。一則委任狀,一封辭職函,一份「實體清單」,讓中芯國際陷入旋渦。12月15日,74歲的臺積電前COO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不過,在中芯國際宣布任命的董事會上,現任中芯國際聯合CEO、68歲的梁孟松卻無理由投了棄權票,並遞交了書面辭呈。霎時間,關於中芯國際「蔣梁之爭」的討論此起彼伏。
  • 中芯國際反覆內訌背後:半導體設備被卡脖子結下的無奈苦果
    然而,讓外界錯愕的是,梁孟松卻提交辭呈,拂袖離開中芯國際。對不熟悉中芯國際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大瓜;對了解中芯國際的人而言,這不過是其連綿不絕的內訌史上的一幕而已。也就是說,n+1和12nm其實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但網絡流傳的辭呈,卻將二者當成兩種工藝對待,這是明顯的矛盾點。另外,辭呈中提到的7nm是第二大疑點。
  • 市值超4000億,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
    在這種艱難的時刻,中芯國際卻再次傳來了內訌,15日,蔣尚義被任命為中芯國際副董事長,隨即,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請辭,此事件立即引發市場轟動,中芯國際股價也下跌,目前市值為4225。而此前,就已經傳出梁孟松和另一位聯席CEO趙海軍不和。
  • 中芯國際爆發高層內訌 外患之下再添內憂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 張俊在美國打壓中國晶片產業之際,國內晶片製造領軍企業中芯國際近日卻曝出了高層內訌。一封流傳的辭職信中,梁孟松表示是在12月9日才被告知蔣尚義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對此,我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因為我事前對此事毫無所悉。我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 。」梁孟松說,在公司董事會和股東會通過蔣尚義提名任職之後,自己將正式提出辭呈。
  • 內訌爆發、外患不絕,中芯國際進入最動蕩時刻
    這場內訌中,王寧國意外落選執行董事、遞交辭呈,最有可能繼任的楊士寧又因為一紙審計文件被指「逃稅」,被迫出局。 這場內訌曾讓中芯國際進入調整期,而如今歷史又重新上演。 一場內訌,涉及兩位至關重要的老將,讓中芯國際動蕩不已,並揭開了其當下受困於內憂外患的處境。內訌就像一個導火索,讓矛盾變得愈發突出。
  • 中芯國際內訌,操碎了所有人的心 滴滴版花唄來了
    股融易資訊今日話題---中芯國際被曝內訌 ,操碎了所有人的心近日,中芯國際召開臨時董事會,聯合CEO梁孟松向董事會遞交了一封書面辭呈。而本次事件的導火索,是中芯宣布臺積電前 COO、半導體製造業巨擘蔣尚義將回歸,出任副董事長。
  • 搞事情:中芯國際內訌?CEO梁孟松請辭真實原因令人惋惜
    -哈,說的是我自己正文:中芯國際作為國產晶片的一桿大旗,任何舉動都牽動了業界的關注,更不要說「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請辭」這麼爆炸的消息發出後,自然在業界引發了海嘯一般。人們除了感到吃驚之外,更多的是惋惜,據說CEO梁孟松請辭前5nm/3nm已獲得突破。
  • 請回答2020:晶片巨頭併購潮究竟意味著什麼?
    這五起併購分別是:7月,美國模擬晶片巨頭亞諾德(ADI)以210億美元收購美信(Maxim);9月,英偉達(NVIDIA)以400億美元收購ARM;10月,韓國的SK海力士以9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英特爾的老對手
  • 金融圈最大的瓜,4000億白馬股「大雷」,監管出手了!
    外患內憂,這家4000億的晶片巨頭,最近不太平。中芯國際「內憂外患」12月15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表示,關注到了公司在美國被民事訴訟。也就是被集體起訴了,這種事情很麻煩,美國那邊的集體訴訟制度很完善,甚至有專門律師只做這一行。
  • 晶片行業的「鐵娘子」:她與一群男人鬥了20多年,年收入4個億
    今年年初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AMD發布了Ryzen 4000。這是一款APU(加速處理器)產品,採用二代ZEN內核,基於臺積電的7nm工藝,其綜合素質已經追上英特爾的同級產品。有研究報告預測,到2020年底AMD在筆記本處理器市場的份額將超過30%。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60年代末AMD在矽谷創立,是全球三大晶片巨頭之一。
  • 全球晶片巨頭出大事:剛剛暴跌1500億
    23日晚間,美股萬億晶片巨頭爆雷,暴跌超11%! 晶片巨頭市值突然暴跌超1500億 疫情之下,英特爾未能交出讓市場滿意的業績報。 23日美股開盤後,英特爾跌超10%,市值蒸發了近250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1500億。
  • 中芯國際在香港暫停交易 此前中芯國際CEO梁孟松提出辭呈
    中芯國際在香港暫停交易 此前中芯國際CEO梁孟松提出辭呈 站長之家(ChinaZ.com)12月16日 消息:在昨晚吃了個「內訌」大瓜後,今日早間
  • 美國晶片巨頭「沒落」,600億出售內存業務,中國企業趁熱崛起
    > 今年的半導體市場可謂是風起雲湧,不久前英偉達(NVIDIA)斥資400億美元,收購了日本軟銀旗下的晶片設計巨頭ARM;全球第二大模擬晶片公司ADI,則以約2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全球第七大模擬晶片廠商Maxim。
  • 中芯國際內訌任命副董事長CEO不知道!原因令人振奮更讓人想不通
    中芯國際剛見起色,就開始內訌,任命新任副董事長而CEO卻不知道。不過,在筆者看來這次內訌共有兩層含義:一個讓人振奮,一個讓人捉摸不透。不得不說中芯國際是被寄予厚望的公司,國家給方便,消費者給支持,如此好的環境不好好珍惜。今天看到中芯國際內訌的消息,我真想把自己手裡股票拋了,覺著它不值得。
  • 剛上市就「鬧內訌」?它是華為「晶片荒」的救星,卻氣走了骨幹?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臺積電已經無法繼續為華為代工麒麟晶片,這也就意味著華為需要儘快尋找新的晶片代工廠,否則就有可能會面臨「晶片荒」。而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企業被業內人士廣泛認可,它就是中芯國際。今年以來,中芯國際被很多人稱作是華為「晶片荒」的救星,因為其晶片生產加工技術先進,而且企業自身的實力十分雄厚,確實有能力成為了華為下一個晶片代工廠。尤其是在中芯國際上市之後,人們愈發相信其實力了。因為中芯國際從IPO首發申請被受理到發審委審核通過僅僅用了二18天,創造了科創板和A股市場的最快紀錄。
  • 半導體「人才戰」往事:巨頭瘋狂挖角,失一人損10億美金
    12月16日,一份來自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的書面辭呈,讓這家企業陷入了「內訌」猜測中。對於外界來說,梁孟松或許不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人物,但是在中芯國際乃至全球半導體行業,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名字。這位技術大拿的辭呈在資本市場掀起了軒然大波。12月16日早間,中芯國際A股開盤即跌近10%,市值蒸發超過300億元,而港股也短暫停牌。股市之所以反應激烈,基於這樣一個判斷:關鍵的技術人才在半導體行業至關重要,甚至可能影響企業的生死存亡。半導體行業堪稱人才密度最高的行業。
  • 被低估的中國晶片巨頭,實力堪比麒麟海思,累計賣出上百億顆晶片
    除了中興通訊,還有一位中國晶片巨頭也被低估,這位巨頭也是能夠比肩麒麟海思的存在,其正是紫光展銳。據公開資料顯示,紫光展銳成立於1988年,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之一。據有關數據顯示,紫光展銳自成立至今,已經累計賣出100多億顆晶片,這些晶片主要目前主要被應用於功能機市場以及4G兒童手錶市場。筆者了解到,全球功能機年出貨量可達4億部,紫光展銳的佔比世界第一,而在兒童手錶市場,紫光展銳的市場份額超過了50%。
  • 3000億!「中國芯」正式破冰7納米晶片?美巨頭始料未及
    所以近日美國第二大運營商的3000億5G訂單,愛立信和諾基亞成為了最終獲得份額的企業,華為、中興也算是間接的被排除在外了,是否入過局都是一個不可知的事情。而5G的限制只是美國限制華為發展的一個領域,畢竟華為所擁有的5G專利技術是全球第一的,所以這方面的壓力其實還不算大,華為當前最難的應該就是5G晶片了,臺積電沒有辦法繼續生產了,國內的基礎工業又太差,看似苦難重重,這反倒讓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企業,有了更大的動力去發展自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