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巔峰之作《惡意》:人性的惡究竟有多深,這部小說告訴你

2020-12-22 精讀君

懸疑、推理、罪惡,這些是在東野小說中常出現的主元素,而只有你讀過《惡意》,才能算真正認識東野圭吾,了解他筆下預設人物所透露的深不見底的人性。

豆瓣高位評分,被稱為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與《白夜行》齊名。

當一個作案段位高明的兇手,遇到一個嗅覺靈敏且執著的偵探,他們之間誰會成為最後的獵手。

看作者如何著手讓「惡意」開出令人顫慄的花朵……

01

聲名鵲起的作家之死

日高邦彥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卻在出國前一天晚上離奇被殺。

現場看似是一場臨時起意的謀殺,經過初步的勘察,兇手也很快被鎖定:是死者的生前好友,野野口修。

被自己生前好友和一直有幫助過的人殺害,這似乎不合常理……

日高邦彥和野野口修是小學、中學時同學,畢業後各奔前程。七年前野野口修拜訪已成為名作家的日高,再續他們之間的情誼。

野野口修努力想成為作家,但卻一直走得不太順暢。當再次邂逅已經成名的日高時,他除了滿滿的「欣喜」,心中還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在日高的推薦和幫助下,野野口修終於成為一名兒童書作家。他辭去了教師一職,從此專職於寫作。

一切看似風平浪靜,看似合理的境況下,卻隱藏著巨大的漩渦,一場不惜以死為代價的預謀就此展開……

02

刑警加賀恭一郎的出現

4月16日晚,刑警加賀恭一郎接到一通報案電話,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在家中遇害,發現屍體的是野野口修和日高新婚不久的妻子日高理惠。

加賀在案發現場勘察時,意外發現野野口修和他是舊相識,是曾經一起供職教師時的前輩。

在初步的觀勤後,加賀和另外兩名警察在負責送野野口修回家的路上,他們之間展開了第一次別開生面的「談話」 。

看似隨意的聊天,野野口修卻能感到這是一場不著痕跡的審問……

而回到家後不久,野野口修的職業病又犯了,他決定將這案件的始末以手記的方式記錄下來。

有意還是無意暫未嘗可知。

細心的讀友在閱讀中,也一定會有這樣的感受:野野口修在日高遇害後所表現出的冷靜和追索式的詢問超出了悲傷之情,也超出了一個作為死者好友應該有的反應。

這是男人的理性思維決定的,還是一個作家所具有的特質?

我想加賀警官是有思考的。

很快,兇手被捕、並對殺人事件供認不諱,而唯獨對作案動機隨口搪塞,避而不談。

憑著警察的直覺,加賀並不願就這樣草草結案了事。

他打破慣性思維的阻擋,從遺漏的蛛絲馬跡中為讀者呈現了一波讓人不寒而慄的人性料理……

03

野野口修的手記

小說以野野口修和加賀兩條敘述主線進行,各種的心理圈套和預設包袱,以及對人性的審問,絕對一次次衝擊你的直觀感受。

通過手記,野野口修以毒殺貓事件拉開序幕,引加賀查出自己是日高的影子寫手,接著又暴露出自己和日高前妻有婚外情的倪端。

就這樣,他一躍從殺人者逆轉成為受害者。

媒體的追逐,民眾對真相的了解意願,一切都在朝著一個方向發展……

就在讀者以為真相已完全浮出水面時,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誤入歧途、陷入另一個陷阱……

不然,何以稱為東野圭吾。

不得不說,一個人的印跡一旦在另一個人的頭腦中留下了某種痕跡,就很難擦拭。

加賀警官心裡隱藏的野野口修一直都有在活動,並成為他最終破案的利器。

而野野口修也會隱約地感到,加賀警官的眼底隱藏著一種不好捉摸的深意。

這深深淺淺,類似於溫情與理性間的角逐正在層層展開。

04

關於人性的反思

小說以第一人稱不定時聚焦的敘述方式,代入感極強。情節環環相扣,即便在故事戛然而止時,仍不能從中抽離。

它讓人久久沉浸於茫然和思考:人性中不可剔除的惡意,它距離我們所處的生活究竟有多近?

當一個人的生命,甚至他所有一切活著的構築,都成為了別人窺竊和污衊的部分,這種惡所滋生的冷,勝過寒冬的冰雪吧。

善有善的純潔,惡亦有惡的羞恥之處。

倘若在生活中,你在不知覺間就成了「身邊人」局中的一份子,想一想也是極恐怖的事情。

記得看過的電影埃《誤殺》,同樣驚心動魄。男主利用心理、推理,甚至是民眾的道德、正義感來完成不在場證明的殊死搏鬥,這是一場因愛催生而犯下的罪孽,劇情反轉、驚悚、令人細思極恐,給觀眾留下極度的深思……

所有的惡都不是必然產生的,總有因果。

小說中有提到,野野口修的一家,曾被迫搬到他當時就讀學校的所在區域。

他的母親在他少年時就表現出了看不起日高和在這片區域居住的人,這無疑催生了野野口修藐視他人的優越感。

在多年後,當野野口修看到日高的成功和自己的落寞境遇時,心靈上的落差是顯而易見的。

或許,這仇恨的根源就是所謂的「見不得別人好」,尤其是自己身邊的人:

「憑什麼,我那麼努力混得還是不如他?憑什麼他的事業就能一帆風順,人生也能處處得意?」

書中的野野口修,在感受到別人光輝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卑微和不盡人如意,甚至是齷齪的一面。

強烈的對比之下,他如何能忍受呢。

這大概才是,一個人最深的惡意。

當一個生命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了恨上,寒意則如後背的空氣。

作者:簡y,精讀讀友會會員,從簡約中汲取生活的清香。

相關焦點

  • 東野圭吾的《惡意》:顛覆你認知的人性之惡
    有人說,沒看過東野圭吾的《惡意》,就等於沒看過他的小說。《惡意》,是一部技巧完美的手記體推理小說,作者用抽絲剝繭的方式,將人性的至暗展現在讀者面前。是否你付出真心,就能高枕無憂?人性,究竟容得下多少惡意?
  • 東野圭吾《惡意》直逼人性的十句話:深深的惡意,來自深深的嫉妒
    讀完《惡意》這部小說,心裡是極其壓抑的,腦海裡不停地迴蕩著「情,不知所起,是最美的愛情;恨,不知所起,是最冷的人性」這句話。在書中日高邦彥和野野口修是好朋友,他們還有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寫作。後來,日高邦彥真的通過寫作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一個著名的作家。
  • 東野圭吾《惡意》最刺耳的10句經典語錄:人類總是那樣的自以為是
    "他從來沒有想過,在這世上竟會有這樣的惡意存在。"很多人引用這句話作為朋友圈的文案,卻不知道,它出自東野圭吾的小說——《惡意》。東野圭吾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他是本格推理小說的代表,在日本乃至國際上都享有盛譽。
  • 深度書評:東野圭吾《惡意》中的人性描寫
    在小說的前半部分,作者用樸素的語言喚起讀者對兇手的同情,然後通過層層推理,把隱藏在最深處的犯罪動機擺在讀者的眼前。人性有善惡之分,兇手的恨意是人性之惡的一部分。但是若有一個契機使人們去直面心中的這種人性之惡,多數人都會被自己這份惡意震驚到。而《惡意》就是把這種隱藏在心底的恨意放大在讀者眼前,引起讀者對人性的反思。
  • 東野圭吾《惡意》最犀利10句話:沒鋒芒的善良,餵養出惡毒的人心
    被讀者們和媒體奉為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與《白夜行》並稱兩生花——《白夜行》為愛粉身碎骨,《惡意》因恨萬劫不復。在2007年的時候,日本著名的《讀賣新聞》將東野圭吾評價為"作家中的作家"。而東野圭吾作為一個高產的推理作家,也無愧這個稱號。
  • 看《惡意》!看東野圭吾!看你的心裡是不是也住著一個魔鬼?
    但是在我看來,那一年裡最好的作品還是這一部《惡意》。《惡意》常常被稱作是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也常常被拿來與《白夜行》做比較。不過說《惡意》是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我覺得有些言過其實了。因為在我看來《惡意》從文學性上來說和《白夜行》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無論是從文字的流暢性還是從作者對於文章結構的把握上來說,我都覺得《白夜行》要更勝一籌。
  • 東野圭吾《惡意》:惡的根源是什麼?是嫉妒!
    他的作品充滿了對社會現實問題和人性的思考。《惡意》這本書是他的異步敘事筆記體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主要依靠人物的自述和記述。故事結構也較為簡單,不像其他推理小說那麼複雜。但如果要看這本小說,就必須做到全神貫注,認真仔細,不然很難跟上作者的思維邏輯。因為作者在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時,只是在人物記述、自述的過程中層層抽絲剝繭,稍有脫離作者的思維軌道。就會「掉鏈子」。
  • 東野圭吾|《惡意》: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他是日本推理小說史上罕見的「三冠王」,他以 2200 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第十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外國作家富豪榜」首位,他是日本推理小說天王東野圭吾。你或許聽說過被翻拍出許多影視作品的《白夜行》,以及捧得日本文學最高榮譽直木獎的《嫌疑人 X 的獻身》,但是讀完《惡意》,才算真正認識東野圭吾。
  • 原罪被放大,總有一角會照出自己——書評:東野圭吾《惡意》
    人性中的惡意:貪婪、嫉妒,真是十分可怕的負面能量,讓人寒毛凜凜。——東野圭吾人性的惡意在這本書裡無限放大,甚至令人不寒而慄。我第一次讀惡意正是在一個夏天。細細閱讀竟產生一股冷汗,甚至會環顧四周,仿佛有一個眼睛在冰冷地看著我。因為惡意的仇恨,是人心中最無由的憎恨,最無底的仇恨。
  • 東野圭吾這些精彩的推理小說不容錯過!
    東野圭吾這些精彩的推理小說不容錯過!喜歡看推理小說的人,大概都繞不過「東野圭吾」這個名字。他在作品中通過簡單質樸的語言不斷訴說著人性的隱惡與自贖,讓讀者欲罷不能。東野圭吾目前被出版的書目已經非常多,這裡給大家介紹最為經典的十本。
  • 《惡意》:東野圭吾,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
    我會有這樣的生理反應,實在是因為《惡意》真的痛擊人心中最無由的憎恨,最無底的惡意。作為一本推理小說,《惡意》將筆墨著重用於揭穿兇手的動機,抽絲剝繭,層層揭開兇手真正的目的。那就是不止要陷自己的朋友於死地,更要他身敗名裂,潦草而亡。這一點有別於一般的推理小說,也有別於東野圭吾其他的作品。
  • 東野圭吾《惡意》最精闢的10句話: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為什麼會恨你
    不需要你動多少的腦子也能夠看懂,所以比起其他人來講,東野圭吾的書更像是一種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良藥,而且書中的句子直擊人心。讓我們來看一看《惡意》中十句直逼人性的話吧,不知經歷過生活種種的你,認不認可?東野圭吾《惡意》最精闢的10句話: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為什麼會恨你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最美的愛情。 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原罪被放大,總有一角照出自己。
  • 以《白夜行》《惡意》為例,解讀東野圭吾本格與變格小說的魅力
    -《惡意》《惡意》是東野圭吾巔峰時期的作品,也是他自己最為滿意的作品之一,雖然這部小說沒有獲獎,可是卻收穫了無數的讚譽,這可能是從另一方面對作者的褒獎吧。於是,我們忍不住跟著警察加賀層層剝繭,不斷推翻各種設定,直到最後,恍如撥雲見日,原來,自卑與嫉妒熬成了心底的惡意,這仇恨深不見底。《惡意》除了本格小說的特點,還使用了雙線手記體的敘事方式,其中對人性惡的探討,對校園暴力等的關注等,都讓東野圭吾的創作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
  • 從學渣到大師,東野圭吾實現人生逆襲,5000萬中國人迷上他的故事
    天下誰人不知,書籍能帶給我們諸多益處,可還是有不少人難以開啟第一本書的閱讀之旅。而推理小說的中國讀者,也從5000人暴漲到5000萬人,這幾乎憑藉著東野圭吾的一己之力。肯定很多人好奇,東野圭吾到底是如何實現人生的"逆襲"的?《解憂雜貨店》中有這樣一句話:其實若真正有才華,運氣並不是那麼重要。在我看來,這句話就是在說東野圭吾自己。
  • 暢銷作家東野圭吾——怎麼樣的東野君,能有這樣驚人的絕世創作!
    東野圭吾著作電影《少年的你》剽竊東野圭吾,該當何罪?電影《少年的你》改編自玖月晞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這部作品融梗了東野圭吾《白夜行》《忍冬》《嫌疑人X的獻身》幾個作品,原作者的其他著作也經常融梗。《白夜行》是東野君的無冕之王的皇冠。
  • 東野圭吾《惡意》:我們自己心中是否也有著不可言說的惡意?
    《惡意》讓人忍不住捫心自問:一個人的"惡"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為了毫無理由的"恨"能達到怎樣的狠厲?我們自己心中又是否有著不可言說的惡意?東野圭吾《惡意》帶著你走進兩種截然不同卻交織纏繞的人生,他們的運氣一好一壞,人生一成一敗,卻敵不住內心深處冰冷的妒恨與惡意,最後雙雙落幕與一場蓄意已久的謀殺案。
  • 東野圭吾顛覆性新作《拉普拉斯的魔女》:翻越「惡意」的崇山峻岭
    (《挪威的森林》)早已成為文藝青年心中最為熟悉的小說開頭之一。而以寫人性見長的東野圭吾,則在日本文學的傳統審美和更看重實證的推理邏輯雙重影響下自闢一片天地,不時敲打推理小說與純文學的邊界。他的作品裡,惡有時候沒有底線,但善又能使人感到極致的溫暖,猶如在黑暗的屋子裡突然打開所有的窗簾,讓陽光全部灑進來。
  • 日本當代3大推理小說,全都出自東野圭吾一人之手,你看過幾部?
    作品都是以一個個溫馨的故事組成,讀完這部作品,感觸頗深,整篇故事是從3個年輕人到雜貨店行竊一事開始,作為一家神奇的雜貨店,在他們闖入的當晚,便發現店鋪能連接過去和現在。整個作品中,都在探討人性的善與惡,這些是東野圭吾的想要表達的,其實作為一個推理小說的愛好者,我喜歡他那精妙的安慶設計以及複雜的故事情節,這些高超的寫作手法,確實讓讀者閱讀後便再也放不下。作為東野圭吾的成名作,《白夜行》確實沒有辜負讀者的期望,喜歡看的可以點擊下面連結購買。
  • 東野圭吾:請查收你的清明假期書單
    東野圭吾為「作家中的作家」。(《讀賣新聞》評) 東野圭吾以最簡單質樸的語言不斷訴說人性的隱惡與自贖,是其作品最迷人且匠心獨具的部分。(《新京報》評) 憑著超強的情節和超強的人氣,東野圭吾將萬千讀者聚集在圖書周圍。
  • 東野圭吾的《惡意》:適合高考結束後閱讀的一本書,講述著人性
    高考結束,也就意味著你即將步入大學的殿堂。人們常說大學是社會的小縮影,這話好像不大正確,因為大學的你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工作,需要家長的經濟支援,但這話又好像正確,因為大學的你會脫離家長老師的雙重監護而變得更加自由,也會認識到形形色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