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隨著張一山版《鹿鼎記》的播出,20年前陳小春版的《鹿鼎記》也跟著又火了起來,隨著很多網友對老版的懷念,又有部分網友提出了「先入為主」的說法,那麼真的是因為「先入為主」嗎?我們不妨一起討論一下陳小春的《鹿鼎記》到底好在哪?
這一版的主角是陳小春和馬浚偉,一正一邪,互為補充又對立,陳小春自帶痞子氣質,給人感覺是本色出演,韋小寶的猥瑣好色,一肚子壞水,講義氣,這些基本特點都有表現,並且也演出了韋小寶那種從小被英雄俠義薰陶出來的大義情節;馬浚偉把康熙從一個天真少年,成長成一個城府極深的帝王的過程,演的也相當到位,該稚嫩時候稚嫩,該嚴肅時候嚴肅,劇情前後性格反差極大。兩人的對手戲也恰到好處,配合得天衣無縫。
這部劇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內心戲的拍攝,很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其實對人物內心戲的拍攝都比較少。所以這也導致了很多看過小說的原著黨,在看電視劇,總感覺這裡有段內心的想法沒拍出來,導致缺少動機,導致角色的行為不合理。而陳小春版《鹿鼎記》很好地完成了這一點,不僅表達了內心戲,還提升了搞笑的程度,有一定內涵卻不流於表面。
這一版《鹿鼎記》中的眾多配角也是非常的出彩,從剛開始出場的韋小寶的母親韋春花開始,看韋春花的動作、表情基本和陳小春的韋小寶一樣,一舉一動將那種色衰妓女的無奈和堅強演得很到位。緊接著是茅十八,雖然長相感覺自帶喜感,但也演出了一種魯莽的豪氣。鰲拜的飛揚跋扈很符合他久經沙場,顧命大臣的身份。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張一山版的鰲拜了,氣質真的是差得太多,甚至有一種《東北一家人》中牛大爺的既視感,似乎下一秒就要喊「翠花,上酸菜」。
韋小寶進宮後的那兩個小太監演得及有些小奸詐、看起來又唯唯諾諾;跟著韋小寶的那兩個大內侍衛,把那種堅決、膽小和貪婪演得也很到位;多隆看起來傻乎乎的忠誠、明珠狡猾且厚顏無恥、索爾圖有些講意氣同時也很精明,王爺貌似老實實則奸詐,都演得活靈活現。
天地會一眾人也是各有特色,最搞笑的徐天川憨憨的拍馬屁,那句「韋香主你是真的深不可測」可以算得上是經典臺詞了,風紀中前期的憨厚後期的精明勢力,道長老成持重,陳近南的愚忠固執;神龍教的一眾人也是很有意思,痴情的瘦頭陀,還有精明的陸高軒;少林寺裡的澄觀師侄也是笑點擔當,還有腦殘富二代鄭克爽和劉一舟把那種小氣勁兒和小人得志的樣子演得入木三分,還有梟雄吳三桂、李自成等等。
韋小寶的七位夫人雖然與各版本橫向比較,顏值不算太高,但都特別有辨識度。尤其是雙兒、建寧、阿珂。當然其他那幾位也是相當不錯,蘇荃的嫵媚、貴氣也不是其他版本能比的。
總之,喜歡陳小春的《鹿鼎記》絕對不是一句「先入為主」那麼簡單,它的的確確有值得你喜歡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