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原著金庸的翻拍電視劇《鹿鼎記》橫空出世,幼稚的劇情、搞怪的表情贏得了廣大網友的一致吐槽,一萬多人參與打分,最終豆瓣評分2.7分,刷新了國產電視劇評分榜的新低,「榮獲」倒數第一。
劇中演員們統一的浮誇觀感,劇中的服化道、攝影打光、打戲、配樂都難掩粗糙感;加上劇集跳躍式的改編,大量刪減重要戲份,讓乘興而來的觀眾們敗興而歸……
反觀近些年來,很多經典影視翻拍都出現大型翻車的情況,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難道經典真的就沒辦法超越了嗎?
當然不是,難超越的不是經典,是人心!
01觀眾心智難以改變
原著中的韋小寶,雖然詭異圓滑卻對小玄燁有著赤子之心,阿諛奉承卻又講江湖義氣,在茅十八和天地會的影響之下,寫下了一個大大的「義」字。陳小春版《鹿鼎記》詼諧幽默,黃曉明版嚴肅還原,這些版本都在觀眾心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們的心智難以改變,第一個進入人們心智的往往能佔據第一的位置,且不會接受與自己心智認知不相符的事物。
經典是什麼?沒人能說清楚,經典只不過是一個人內心認可的作品而已,你不認可那是跟你三觀不同。對於新版《鹿鼎記》的一片反面評論,其實也就是觀眾內心的偏見,加上先入為主的觀念,觀眾很難再接受其他新的演員飾演,不願接受這個版本,便不斷在其中挑出問題。
02一代人的精神寄託與回憶
之所以能夠被一代人視為經典,其一是因為它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其二是它本身已足夠優秀,且憑藉著過硬的質量打下了厚實的基礎;其三是因為在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中,讓每個人都有一個江湖夢,這夢從年少時期看過的武俠小說就已經生根發芽。
因此,《鹿鼎記》對於很多人來說是童年經典回憶的存在。是少年夢的寄託,它是俠義精神、家國情懷的載體,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美好」,都可以在這部作品中有所寄託,它已經不僅僅只是一部小說,更是讓人著迷的華夏武俠文化。
03完整照抄無差異化,難以留下記憶點
《鹿鼎記》作為被翻拍了無數次的經典劇目,老版的拍攝手法定然不能和現在相比,觀眾想要看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場景,但在新版中可能少之又少。
首先觀眾對劇情已經知曉,翻拍後,沒有神秘感,也就缺少吸引力;而且由於先入為主的因素,觀眾總會覺得翻拍的東西缺點什麼,這個時候就需要不一樣的東西呈現給觀眾,也就是差異化,與其他版本區別開,才能讓觀眾有記憶點。
相對比周星馳版的「奸」、陳小春版的「滑」,張一山版的又給觀眾留下什麼樣的印象?這還需要我們靜待下文。
04翻拍經典需注意
1、尊重原創的同時要有新意
對於翻拍劇而言,到底是按照經典的版本再「複製」一個,還是在大框架基礎不變下創作新的故事?這是一定要面臨的抉擇,而且要找到其中的平衡點。「創新」是好事,但切勿過度的「創新」。經典作品或許有時代濾鏡的加成,但如果為了追求「創新」而丟失了作品的本質,更難以贏得觀眾和市場。
2、尺寸拿捏有度,符合時下觀眾心智偏好
僅僅是複製翻拍是不足以得到觀眾的喜愛和收視率的,要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和認知。譬如此前爆紅網絡的「何書桓是渣男」、「爾康是心機boy」的梗,能夠發現在早前觀眾看來深情的「人設」,在當下已經是「三觀不正」了。
新版《鹿鼎記》導演馬進在採訪中提到,這部劇是拍給00後和10後看的,那麼這些群體是否接受這個版本的《鹿鼎記》?我們有待考證。
05結 語
電視劇創新是好事,但是大幅度的修改劇情是對原著的不尊,並且創新的基礎是不能與原來的相差甚遠。
經營企業也一樣,要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符合顧客的心智認知,才能在顧客的心智中佔據一席之地,成為顧客的首選。切不可與顧客心智相違背,否則只會事與願違,得不償失,因為「翻車」的品牌已經給我們打響了警鐘。例如之前的「90後李寧」推出了與顧客心智認知不符的定位,既沒有討好90後,又得罪了7080後,讓企業浪費資源與資金卻得不到好的結果。
而百雀羚推出與消費者心智認知一致的新定位,主打草本系列,廣告語為「百雀羚草本,天然不刺激」,並且通過一系列推廣動作,成功在新生代消費者心目中建立了「百雀羚新國潮」的認知,從而受到了市場的追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江湖,李若彤的小龍女是經典,劉亦菲的小龍女對90後來說也是經典。說不定這版也能成為新一代人的「鹿鼎記」,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