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2020年度巡迴宣講: 為時代明德 為民族培根鑄魂 為文化...

2020-12-27 中國文明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一遠景目標,同時對「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領域的主要目標作出具體闡述:「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11月9日至20日,中國文聯分三批組織活躍在創演一線的文藝名家赴甘肅、廣東、江西、黑龍江、貴州、雲南開展2020年度「崇德尚藝 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巡迴宣講」。此次巡迴宣講共召集12位文藝名家作為宣講人進行主題宣講,通過講述他們的親身經歷和創作實踐故事,分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的心得體會,倡導廣大文藝工作者自覺肩負起為民族培根鑄魂的職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德藝雙馨、藝品兼修,努力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共同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有力精神支撐。.

  為時代明德  彰顯文藝工作者擔當 

  在中國文聯的召集下,12名宣講人結合自己的藝術生涯和奮鬥故事,闡述和彰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初心與擔當,得到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特別是基層一線文藝工作者的熱烈歡迎。

  立足中國大地,彰顯時代精神 

 

 

範迪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宣講地點:黑龍江哈爾濱

  範迪安在宣講中提出,百年來,不同時代的藝術家思考了他們時代的重要課題,並用實踐回答這些課題。範迪安從「在傳統中認識時代的創造」「在藝術創作中追求時代高度」「深入生活現場表現時代精神」3個方面,重點分析了文藝與時代的緊密關係。他認為,要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於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時代的精神圖譜。

  範迪安以多位現當代畫家的創作為例,深刻闡釋了文藝創作與人和時代的重要關係:「不是一般地去尋找一個題材,而是要在主題和題材之上,思考藝術的表達方式。」

  有信仰才有力量 

  

 

吳為山(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

  宣講地點:廣東深圳,江西景德鎮

  吳為山以作品為線索,講述了其藝術生涯和中國藝術不斷增長的影響力。他說,這些年他做了3件事情。一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創作系列中華人物塑像以立時代豐碑。二是提出寫意雕塑理論。三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吳為山說,作品是立身之本,創作的力量源於文化自信,要以文化溫情對話世界。「這些年我通過國際巡展、立像、演講等方式向世界講中國故事。通過對古代和現代一脈相承的作品展示中華民族美的歷程,讓那些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中國人形象屹立於世界,也使世界感知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

  守正創新,光前裕後 

  

 

盛小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曲協副主席)

  宣講地點:雲南昆明,貴州貴陽

  盛小雲的藝術得益於對傳統的繼承,來自於與時代同頻的融合發展,更凝聚著她身為從業者、傳承者、管理者的摯愛真情和使命擔當。在蘇州評彈藝術領域,盛小雲堅持培養青年演員和青年觀眾「兩條腿走路」。盛小雲團隊創編了中篇蘇州彈詞《雷雨》,八易其稿,在堅守藝術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並帶著作品走進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讓傳統文化走到年輕人中間。「在新時代,我們一定要為青年觀眾量身定做他們喜歡的作品。」

  盛小雲說:「繼承是基礎,創新是發展,兩者相互依存,有矛盾,但不是彼此對立的,藝術創新首先要彰顯藝術自身的固有特色,按藝術自身的規律發展。沒有了藝術自身的固有特色,創新將消解,並異化自己。」

  中國戰疫,文藝工作者在現場 

  

 

李舸(中國文聯全委、中國攝協主席、人民日報社總編室部務委員)

  宣講地點:廣東深圳,江西景德鎮

  宣講現場,李舸放映了用123張照片製作的一部紀錄短片,以此緬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武漢封城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銘記中國抗疫阻擊戰的艱難與輝煌。真情流露的畫面和動情的解說令現場觀眾淚下。

  疫情期間,李舸帶領中國攝協小分隊拍攝了4.2萬名醫療隊員的肖像,經歷了4.2萬次真情流露的感動。這些肖像已經成為舉國注目的珍貴記憶,並作為完整的影像文獻檔案保留在國家史冊中。「66個日夜,我強烈感到急迫的歷史擔當。此時此刻如果不去記錄、不去書寫、不去謳歌,就是最大的失職。因為在非常的時期,冷漠和遺忘比病毒更可怕,精神和信仰比藥品更可貴。」

  從鄉村來,到鄉村去 

  

 

翁仁康(中國文聯全委、中國曲協副主席、浙江文聯副主席)

  宣講地點:甘肅蘭州

  「我10多歲的時候,做了浙江杭州蕭山縣文化館的一名故事員。」翁仁康用自己的故事打動了現場每一位觀眾。從藝40年來,他一直不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每年走基層演出達上百場。父親去世時,因履行基層百姓演出約定,他堅持在舞臺上表演;因為忙著基層演出,帶母親去杭州的承諾,直到母親去世也沒能兌現。如今,翁仁康下基層的次數更多了,他想把更多的演出帶給像父母親一樣的老百姓。

  宣講中,翁仁康說,中國有14億人口,就是吃飽穿暖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做到了。他創作了《我心中的黨》,描述心中的共產黨是什麼樣子。「我們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傳遞正能量,一定要有社會擔當,叫不添亂,守底線,有擔當,做貢獻。」

  舞出中國風 

  

 

黃豆豆(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國舞協副主席、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

  宣講地點:雲南昆明,貴州貴陽

  「如果沒有抬鼓的人,怎麼會有在鼓上跳舞的人?」黃豆豆結合31年的從藝經歷提出,舞蹈是一門合作的藝術,要尊重團隊裡的每一個人,大家做到最好,才有可能讓一個作品在觀眾心裡留下印象。

  在宣講中,黃豆豆講述了自己深入基層慰問演出的經歷。在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時候,他所在的文藝志願服務團深入地震中心區慰問,在泥地上鋪塊毯子,就開始為當地的孩子們表演;在浙江省下姜村,他們演到最後舞黨旗的時候,老百姓都坐不住了,全都站起來了。「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們一定要在黨中央的指引下,飽含中國激情、修德修藝,向老藝術家們學習;在苦練基本功的同時,更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

  從染坊學徒到國家級傳承人——我的藍印花布傳承之路 

  

 

吳元新(中國民協副主席、江蘇民協副主席、南通大學非遺研究院院長)

  宣講地點:江西景德鎮

  吳元新從17歲走進染坊學習藍印花布技藝,至今已40多年。小時候,他80多歲的奶奶因白內障眼睛看不見,憑著經驗和感覺紡紗,這樣一種勤勞樸素的精神,感染和鼓勵吳元新走上了藍印花布傳承之路。在藍印花布的領域中,從作坊學徒到國家級傳承人,吳元新努力盡到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在做好技藝傳承的基礎上,創新製作了近千種藍印花布的紋樣,培養了300多名藍印花布傳承人。

  「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來都是非常包容的,要體現文化自信,就要敢於走出去展示,善於兼收並蓄,用創新思維、國際視野來激活傳統。藍印花布先後赴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展覽和展演活動,在國際嘉賓的讚嘆聲中,傳承人的文化自信不斷加強。」

  我在新時代的春風沐浴下成長 

  

 

李伯男(中國文聯全委、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北京劇協副主席)

  宣講地點:雲南昆明,貴州貴陽

  一直以來,李伯男立志於創作既具藝術水準又具商業價值的優秀劇目。此次宣講,李伯男以導演生涯為主線,分享了藝術創作歷經3個階段的點滴心得:見自己,表達自我;見天地,講中國故事;見眾生,以人民為中心的主旋律題材。

  李伯男認為,在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應站在文化自覺的高度上,來審視和把控自己的藝術創作。他在談到今年年初的疫情阻擊戰時說:「國家不易時,文藝工作者要旗幟鮮明地表白,要有擔當。崇德尚藝不是一句空話,它要落實在文藝工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文藝觀上。」復工復產後,李伯男導了兩部抗疫作品:《因為有你》和《人民至上》。他希望能用文藝作品鼓舞人民,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

  根深才能葉茂 

  

 

滕愛民(中國文聯全委、北京舞協副主席、北京城市當代舞蹈團團長)

  宣講地點:黑龍江哈爾濱

  滕愛民努力探索中國人自己的身體語言,用實踐證明了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尋找創作靈感的重要意義。宣講會上,滕愛民回憶起有一次在與外國藝術團交流時,一名外國演員講起太極的基本動作和理念,並作了示範。「我不會打太極,可總覺得一個外國人來教我這些真不是滋味,覺得必須較勁。」不久後,他就請楊氏太極傳人丁水德給舞蹈團上太極課,大家還深入學習了書法、武術、道家哲學等。

  「傳統文化之於文藝創作的關係就是根之於枝葉的關係,只有深研其中,才能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只有根深才能葉茂。將傳統文化融入當代視野,當代藝術融匯民族血脈,才能提升自信、激發鬥志,為人民、為世界提供更豐富的精神食糧。」

  做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追夢人 

  

 

鄔建美(中國民協理事、湖南民協副主席、湖南長沙美倫湘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宣講地點:黑龍江哈爾濱

  鄔建美回憶,自己小時候常常偷偷在母親的繡活上繡幾針。一次,母親派她去湘繡站送一幅被面,她說服老師傅將難度最大的「百子圖」的繡制任務派給了她,最後產品驗收通過了。這件事激發了鄔建美對刺繡的極大興趣,成為了她邁入藝術門檻的一個階梯。「從此,我一路風雨,一路無悔。」就這樣,鄔建美堅持在繡面上呈現春華秋實,至今已有42年。

  「文化傳承不僅要做好存量的文章,更要在題材、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創造出更多的增量」。為此,鄔建美立足湘繡傳統特質,挖掘和提煉湖湘文化元素,開拓湘繡內容題材,創新湘繡的表現形式。「過去10多年,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永遠不變的是對藝術的初心,堅定文化自信,用信心創新,用創新堅守,我們都是追夢人。」

  舞蹈的力量 

  

 

王亞彬(中國舞協理事、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演員、「亞彬舞影工作室」創始人)

  宣講地點:甘肅蘭州,廣東深圳

  王亞彬將她的演出片段穿插於對舞蹈藝術的闡釋中。王亞彬說:「舞蹈,在我看來是具有國際性的藝術表達方式,最高級、最純粹、最豐富,跨越了語言的障礙。」在她現代舞作品視頻片段的展示下,觀眾對這句話有了充分理解。

  此次宣講之前,王亞彬認真修改宣講提綱,精心準備舞蹈視頻,她希望充分發揮身為藝術家的自由度,展示創作理念。王亞彬將她對藝術追求的信念與大家作了分享,在梳理藝術理念的同時,將自身的實踐和文藝群體聯繫在了一起。無論作為舞蹈的表演者、創作者,還是教育者,王亞彬希望,將舞蹈的力量更為廣泛地傳遞下去,提升大眾審美層次。

  堅信中國文化,用「魔幻」的雙手展現新時代 

  

 

傅琰東(中國雜協魔術藝委會副主任、北京雜協副主席、北京魔幻久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首席魔術師)

  宣講地點:甘肅蘭州

  「下面我教大家一個魔術,請拿出一張餐巾紙……」從一個簡單的魔術開始,傅琰東開始了他別開生面的宣講。他將魔術表演融入其藝術成長曆程,一步步引人入勝。

  出生在魔術世家的傅琰東,從小耳濡目染,6歲開始學習用一根繩子表演魔術技法。小時候,在學校寫完作業就回家練功,日積月累,傅琰東不僅魔術學得好,還成了「學霸」。他的魔術變幻多端,很快在業界佔有一席之地,多次登上春晚舞臺,並攜魔術《青花神韻》代表國家參加世界魔術大賽。

  「要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全世界的觀眾都是非常希望了解和欣賞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當然,也要不斷融入時代元素,創作富有時代意義的新魔術精品,奉獻給人民。」(程曉剛 張婷)

相關焦點

  • 讓文藝之花為時代和人民綻放——扶風縣文聯2019年工作巡禮
    、文藝樂民、文藝化民的新風尚,爭創新時代基層先進文聯組織。扶風縣社火臉譜技藝傳承人馬亞峰創作的社火臉譜《人文初祖炎帝》成功入選中國世界園藝博覽會;扶風縣劇作家呂松柏創作的現代秦腔劇《喜玲》在寶雞市藝術研究創作室舉辦的全市劇本創作研討培訓會上榮獲大型劇本類一等獎;扶風籍著名作家王宗仁《十八歲哥哥告訴小英蓮》榮獲《海外文摘》雜誌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誌社主辦的「2018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單篇散文類一等獎;扶風縣文聯副主席、女作家馬婷的散文《酒海》獲《西安晚報
  • 國家公祭日 上海龍華以音樂緬懷英烈、培根鑄魂
    國家公祭日 上海龍華以音樂緬懷英烈、培根鑄魂 2020-12-13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科統編教材如何培根鑄魂,立德樹人?
    三科統編教材如何培根鑄魂,立德樹人? 來源:海峽教育報 | 作者:羅小春 | 時間:2020-11-28 如何提升教師的「鑄魂」能力?如何打造富有感染力的優質課堂?
  • 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用心編好每本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老中青三代人心聲——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用心編好每本教材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王斯敏  編者按:  教材,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深刻記憶。教材中有家國山河,有真理良知,有信念追求;編寫教材的人同樣是教育事業的貢獻者,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 銳意進取 砥礪前行 讓文藝之花為時代和人民綻放
    ,著力打造文藝為民、文藝樂民、文藝化民的新風尚,爭創新時代基層先進文聯組織。扶風縣社火臉譜技藝傳承人馬亞峰創作的社火臉譜《人文初祖•炎帝》成功入選中國世界園藝博覽會;扶風縣劇作家呂松柏創作的現代秦腔劇《喜玲》在寶雞市藝術研究創作室舉辦的全市劇本創作研討培訓會上榮獲大型劇本類一等獎;扶風籍著名作家王宗仁《十八歲哥哥告訴小英蓮》榮獲《海外文摘》雜誌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誌社主辦的「2018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單篇散文類一等獎;扶風縣文聯副主席、女作家馬婷的散文《酒海》獲《西安晚報
  • 壽光第一中學獲評「濰坊市鑄魂育人示範校」!
    此次入選,既是對我校立德鑄魂育新人、特色教育鑄品牌成績的充分肯定,更是對我校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工作的高度認可。01以文化理念為引領打造有生命力的教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校全體師生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之使命,誠守立德樹人之初心,以「溫暖一中,因您而美」文化理念體系為引領,致力於打造有生命力的教育。
  • 人民教育出版社老中青三代人心聲——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用心編好...
    如何紮實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人民教育出版社老中青三代人在思考,在踐行。他們的故事和心聲,是對總書記囑託的熱切回應,是對教育強國建設的堅定誓言。
  • 用影像為時代寫真
    12月20日,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開幕。活動由中國文聯、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19位攝影師榮獲攝影金像獎,1000多位攝影家的4000多幅作品精彩亮相。本屆中國攝影藝術節以「戰疫脫貧潤初心 培根鑄魂譜金像」為主題,突出導向引領,匯聚攝影成果,用影像為時代寫真,為人民抒懷。
  • 讓文藝之花為時代和人民綻放
    【熱點觀察】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站在時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闡述了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為新時代文化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為你深度解讀,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速來看看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 (第四屆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攝影讀書會有幸受邀參與本次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攝影讀書會創始人潘慶華老師也已經到達現場啦~活動與2020年12月20日舉行,之後也會為大家進行報導噠
  • 中國美術館的這個展,請一定要來看看
    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碧血丹心——紀念沙孟海誕辰120周年書法篆刻藝術展暨文獻展」於2020年11月28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屹,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張平,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民盟浙江省委會主委成嶽衝,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民盟中央美術院浙江分院院長、華夏書畫學會會長陳振濂
  • 中國柯橋網丨相聚社區城市書房聆聽文化建設宣講 讓更多民族同胞...
    12月9日晚上,一場不一樣的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 活動在柯橋街道舉行。30餘名少數民族代表以及6位柯橋好人代表和紹興好人代表齊聚柯亭社區城市書屋,聆聽區委宣講團講師帶來的全會文化建設精神宣講。據介紹,此次前來聽取宣講的少數民族代表包括朝鮮族、維吾爾族、滿族等。宣講的內容以文化建設為主,講師通過案例結合全會精神的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文化由各民族融匯而成,以及文化強國建設在新時代的重要地位,精彩而切合主題的宣講獲得了在場聽眾的頻頻點讚。
  • 抗疫巡迴宣講到陳中,眾學子聽故事悟精神
    12月23日下午,新邵縣「講好抗擊疫情系列故事 上好鑄魂育人重要一課」巡迴宣講團來到陳家坊鎮中學,在該校籃球場給全體師生帶來一場動人的演講,一次精神的洗禮。下午兩點半左右,陳家坊鎮中學操場上學生整齊排隊就坐,準備聆聽新邵縣「講好抗擊疫情系列故事 上好鑄魂育人重要一課」的故事演講。新邵縣關工委主任孫玉平同志首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勉勵所有同學認真聆聽故事,學習英模精神,爭做時代新人。該校何小舟校長代表全體師生對宣講團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 山東:播文化雨露 潤山鄉振興之花
    王紅勇介紹,全省各級宣傳文化部門採取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普及,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將黨的創新理論、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優秀傳統文化送到百姓身邊,受到基層群眾歡迎和好評。來源:文明曲阜「從2018年開始,我們就在全省開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
  • 「「十三五」成就巡禮」讓文學藝術紮根沃土 為轉型發展蹚出新路
    有這樣一批人,他們跋山涉水為群眾送去電影和演出,他們風雨無阻走進鄉村採訪脫貧攻堅易地搬遷工作……在他們的堅持和奉獻下,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基層人民群眾身邊。這些作家、藝術家從社會生產和百姓生活中汲取素材、找尋靈感,將文學、藝術工作融入山西轉型發展大局之中,堅持培根鑄魂、守正創新,創作出了很多反映人民心聲、鼓舞人民鬥志、深受人民喜愛的優秀作品。
  • 培根鑄魂《漁陽太守張堪》出版通報會在京舉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1日訊 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張揮文化委員會(中國張氏)、北京張揮文化發展中心(北京張氏)「年度座談會暨《漁陽太守張堪》出版通報會」日前在京舉行,活動以「對接歷史,服務現實。繼承祖德,報效國家。凝思聚智,繼往開來。」
  • 香格裡拉新時代文明實踐在行動!五境鄉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時代文明...
    香格裡拉新時代文明實踐在行動!五境鄉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力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明實踐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為使命,充分發揮志願服務作用,打通宣傳群眾
  • 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指出,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2020年度「人人都是東道主」主題宣講活動完美收官
    12月10日,由首都文明辦主辦的2020年度冬奧社會文明行動計劃——「人人都是東道主」主題宣講活動分別走進通州區永樂店鎮政府和通州區永樂店中學。300餘名社區群眾代表和800餘名學生代表現場聆聽了嘉賓的精彩宣講。至此,2020年度「人人都是東道主」主題宣講活動完美收官。
  • 爭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賈宇赴浙大附中宣講
    2020-12-18 19:38 |浙江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