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 扶風地處關中平原西部,因「扶助京師、以行風化」而得名。是周原文化的發祥地、佛教名剎法門寺的所在地,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周文化、漢唐文化、佛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后稷教稼、召公甘棠、班固治史、馬援請纓、馬融講經、前秦女詩人蘇蕙織錦回文《璇璣圖》等歷史故事至今在扶風家喻戶曉。縣誌記載的班彪、班固、班超父子及馬援、耿弇(yǎn)、竇憲等「班馬耿竇」四大家族更是彪炳史冊。「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周禮文明,以及保家衛國、馬革裹屍的伏波精神成為激勵歷代無數華夏兒女的精神標杆。扶風自古人傑地靈,俊賢薈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文藝事業發展生機勃勃,為扶風縣社會經濟發展和文明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創新動力和精神滋養。
扶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藝工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和中省市文聯關於深化文聯改革的文件精神,今年5月22日,在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市文聯的精心指導下,扶風縣文聯正式成立。文聯成立以來,在扶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寶雞市文聯指導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圍繞全縣發展大局,圍繞人民群眾需求,堅持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認真創作,紮實工作,服務於扶風經濟社會發展,活躍了基層文化生活,推動了文藝精品創作,培養造就了文藝人才,擴大了扶風的文化影響力,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文聯建設成效顯著 文藝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
扶風縣文聯成立以來,搶抓扶風建設「一地三縣」、決勝全面小康的大好機遇,突出文藝隊伍建設、文藝人才培養、文藝活動開展、文藝採風創作、文藝志願服務品牌培育等五項重點工作,著力打造文藝為民、文藝樂民、文藝化民的新風尚,爭創新時代基層先進文聯組織。
扶風縣文聯第一屆委員會委員20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秘書長11人(兼職),負責文聯各項事務。去年以來,扶風縣作家協會、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詩詞楹聯學會、音樂協會等組織相繼進行了成功換屆,又先後成立了扶風縣攝影協會、舞蹈協會、朗誦學會、秦腔文化協會、婚慶行業協會、讀書協會等,網絡文化協會等一些新興協會正在抓緊籌建之中。目前,成立的15個專業協會會員已達1067人。其中,國家級文藝專業協會會員83人、省級 75人、市級108人、縣級801人,遍布文學、書法、美術、攝影、音樂、舞蹈、戲劇七大文藝專業門類。馬勺臉譜、剪紙、奇石、根藝、收藏等民間特色藝術創作也不乏其人。扶風縣社火臉譜技藝傳承人馬亞峰創作的社火臉譜《人文初祖炎帝》成功入選中國世界園藝博覽會;扶風縣劇作家呂松柏創作的現代秦腔劇《喜玲》在寶雞市藝術研究創作室舉辦的全市劇本創作研討培訓會上榮獲大型劇本類一等獎;扶風籍著名作家王宗仁《十八歲哥哥告訴小英蓮》榮獲《海外文摘》雜誌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誌社主辦的「2018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單篇散文類一等獎;扶風縣文聯副主席、女作家馬婷的散文《酒海》獲《西安晚報》全國青年散文大賽銀獎;《中國報告文學》特邀作家、扶風縣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常煒報告文學《用泥巴雕塑精彩世界》獲陝西省職工文化藝術節文學徵文報告文學類一等獎;扶風籍著名作家吳克敬「雙響炮」《初婚》央視首播、《分骨》震撼亮相;「問禮扶風—全國百名書家作品邀請展」在寶雞市中華石鼓園石鼓閣成功舉行以及扶風縣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唐志強新書《風從周原來》;扶風縣文聯副秘書長薛立興新書《牽掛的味道》;扶風縣作協秘書長楊雲冰新書《站在秋天的阡陌上》;扶風縣詩詞楹聯學會會刊《扶風文藝》和縣書法家協會會刊《扶風書法》等成功出版發行,充分彰顯了扶風文化的厚重底蘊,全面提升扶風縣文化工作影響力。
舉辦高規格的採風交流培訓活動
高質量培養一批德藝雙馨的文藝人才
扶風縣文聯始終以培養文藝人才為己任,積極創造條件開展文學、書畫、攝影、曲藝等門類培訓。一是邀請西府名人走進扶風進行採風活動。2019年7月13日-14日,扶風縣文聯特邀西府在外著名作家、詩人、書畫家、企業家走進扶風,開展「禮讚新中國,築夢新扶風」為主題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化藝術交流採風系列活動。在座談會上,吳克敬老師「我看文學創作」、羅寧老師「繪畫是一個有限的存在——我的中國畫學習之路」、楊鎖強「關於書法創作若干問題的思考」等分別就作協、美協、書協的發展及會員的創作給予指導,並就自己的創作心得和體會與各位會員進行了分享。讓各協會會員對在外的優秀鄉賢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讓扶風的文藝工作者對自己選擇的藝術之路與方向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對扶風文聯各協會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二是邀請全國著名作家來扶採風。2019年10月29日,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甘肅省作協主席馬步升、陝西省作協副主席吳克敬、首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得者王久辛等15位全國著名作家、名刊主編來到扶風採風。扶風縣作家協會等會員和名刊大家零距離接觸, 一同參觀周原豐富的文化遺存,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瞻仰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稀世珍寶,觀看大型文化互動體驗式演出《法門往事》,聆聽名家對扶風本土文化的精闢論述,王久辛表示,他的文學夢就是在扶風插隊時啟蒙的,他認為,中華文明的源頭就在周原,今後還要多回來看看。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扶風鄉黨吳克敬說,扶風是他的家鄉,他將繼續努力,用筆墨、用文化宣傳扶風。名刊大家的文學初心,進一步激發了扶風縣各協會會員的立足本土創作的激情,進一步堅定了扶風文藝屆人士的文化自信。三是積極創設條件,開展文學講座活動。2019年3月3日,由扶風縣文聯、扶風縣圖書館、扶風縣作家協會、扶風慈孝文化研究會舉行的「文學與傳統文化」公益講座在扶風縣圖書館新區館舉行。文學愛好者和作協會員30多人聆聽了扶風籍作家、資深媒體人薛立興老師的講座;3月7日下午,由扶風縣文聯、扶風縣文廣局主辦,扶風縣圖書館、扶風縣作協承辦的「文墨生花 唱響春天」慶三八文藝座談會在縣圖書館舉行。來自全縣的部分女性作家、書法家及文藝愛好者歡聚一堂,共同慶祝第109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的到來,並對女性文學創作進行了研討交流;3月22日下午3點30分,扶風縣作協會員喬山人參加了中國作家網原創作品改稿視頻直播,晚上整理了改稿會老師們關於散文創作方面的內容,分享給我們縣文學愛好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5月31日上午,陳扶軍教授《當代文化背景下的書法國展創作》學術報告在寶雞文理學院(新校區)圖書館樓一樓西側「木鐸廳」舉行,縣文聯組織縣書協部分會員參加了聆聽學習;2019年11月17日上午,扶風縣文聯、扶風縣文化和旅遊局、扶風縣社科聯主辦的陝西扶風籍當代作家張浩文先生力作《絕秦書》扶風分享會在扶風縣市場監督局六樓會議室舉行。來自扶風縣作家協會、詩詞楹聯學會、朗誦學會等協會100多名會員在分享會上聆聽了張浩文老師關於《絕秦書》的文學寫作講座培訓。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扶風縣文聯共組織各類文藝培訓12次,培訓會員560人次,為各專業協會今後創作更多接地氣、有溫度、有深度的作品指明了方向,為進一步打造作風正、素質高、能力強、值得信賴的扶風縣文藝志願者服務隊伍起到了強力助推作用。
培根鑄魂 卓有成效地開展
各類文藝活動和文藝創作工作
文聯工作是關乎塑造靈魂的工作,是關乎意識形態領域工作。一年來,扶風縣文聯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承擔起記錄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
一是唱好主旋律,有效開展扶志扶智扶德等「三扶」活動。
文聯自今年成立以來,組織文藝工作者,圍繞「扶志、扶智、扶德」的脫貧主題,創作編排了一批戲曲小品、相聲、快板、詩朗誦等文藝作品,舉行文化促脫貧惠民演出活動38場次,送文藝下鄉56場次。文聯又聯合縣科協、縣文化館、縣圖書館、縣反邪教協會和文藝創作志願服務隊等,開展「慶祝建國70周年,科技文藝促脫貧」巡演活動。創作排演大型秦腔現代劇《喜鈴》,在各縣區巡迴演出,令人動容的故事情節,感人淚下的藝術表演、給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大氣磅礴、精美絕倫的文化視聽盛宴,也激發了廣大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堅定了各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縣文聯協助寶雞周風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的我縣脫貧攻堅典型王喜玲先進事跡為原型的電影《脫貧路上》,從創作編劇、備案立項,到籌資選角、拍攝殺青,歷時近一年,現在已完成後期製作,擇期上映,這標誌著扶風縣在廣泛推廣「志智雙扶喜玲脫貧模式」,創新宣傳形式和傳播載體方面邁上新的臺階。二是開展扶貧文學採風和送書畫活動。積極組織縣作協、攝協、書協、美協主力會員,以生動的筆觸、充沛的激情書寫、拍攝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扶貧脫貧故事,傳遞扶貧正能量。先後在《秦嶺文學》、《寶雞日報》發表扶貧故事(和詩歌)5篇,在市、縣級網絡媒體上刊發扶貧文學作品28篇,為貧困群眾送書法作品1000餘幅,拍全家福100餘幅。扶貧文學朗誦作品多篇入選縣電視臺「朗讀時間」。三是舉辦系列徵文活動。先後與縣文廣局、縣信用聯社、縣圖書館、縣婦聯、團縣委聯合開展了「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信合杯」「誠信扶風—我身邊的誠信故事」、「書香扶風」「傳承好家風」等一列徵文活動,徵集各類文學作品近10萬字。四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佳績頻傳。9月22日、23日兩天,縣文聯與縣文化和旅遊局、縣林業局、西安寧豔服飾有限公司等在七星河國家溼地公園組織舉辦了「孝莊唐韻旗袍新品發布會暨旗袍超模大賽複賽」,有效推廣了扶風傳統旗袍文化,也展現了大美扶風的形象;5月,扶風毛睿筠、張堃等在青少年首屆絲路朗誦大賽(寶雞賽區)初賽中取得佳績;在第24個「世界圖書和版權日」之際,縣朗誦學會和扶風縣圖書館在扶風縣第三小學協辦下,舉行「讀經典 學新知 連結美好生活」為主題的4.23世界讀書日活動;重陽節當天,由近千名少年兒童身著漢服在周原博物院誦讀《弟子規》,鏗鏘有力的讀書聲響徹雲端,中華民族養老、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孩子們的聲聲誦讀中被傳唱。
內外兼修 強化外聯
促進文藝創作 擴大文藝作品傳播與交流
扶風縣文聯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的方式,加強與周邊縣區聯繫,為各協會會員開拓眼界提供條件。一是聯辦文學筆會,提升文學創作水平。縣文聯積極與寶雞市作協、寶雞市職工作家協會、寶雞市文學創作學會、鳳縣文聯聯辦文學採風活動,激勵文藝創作。二是積極參加各種賽事,激發創作熱情。縣文聯組織八個專業協會參加國家及省市縣各種賽事。扶風縣作協54人49次分別獲省、市、縣徵文多個獎項。縣書法家協會和美術家協會舉辦筆會8次,國家級書法交流筆會1次,主辦書展5次,並舉辦助力脫貧攻堅書法大型筆會2場。協會會員分別獲省市縣書畫入展15人13次,並有12人獲獎。縣朗誦學會積極參加縣電視臺開辦的《朗讀時間》節目,學會馮鋒、田燕妮、馮靜、呂堃、寧維娜、強雲被吸收為寶雞市演講與朗誦協會會員,馮鋒當選為寶雞市演講與朗誦協會理事;縣攝影協會胡杰華《病魔無情,天使有愛》、《夜景》、《健康扶貧暖人心》分別獲得全國衛計系統最美天使攝影比賽一等獎、陽光報「隨手拍」和寶雞市脫貧攻堅攝影比賽優秀獎和三等獎;攝影協會拍攝的反映扶風縣工業發展、文化旅遊、城市建設、農業農村、脫貧攻堅、社會民生等一批優秀作品,部分作品被《寶雞日報》《陽光報》等報刊媒體採用並發表,大美扶風組照發表後受到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高度讚揚,脫貧攻堅作品獲寶雞市優秀攝影獎,現代化工業作品獲省級三等獎併入選陝西省工信廳主編的全省工業創新發展攝影展圖冊;縣詩詞楹聯學會馬耀武參加陝西省太極文化節,獲傳統太極器械一等獎。三是舉辦聯誼演藝會。由縣音樂協會和舞蹈協會牽頭,舉辦了多次文藝聯演。扶風縣木蘭舞蹈隊3月2日啟程參加了在韓國舉辦的「2019中韓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盛典」活動,和韓國文化團體演員同臺表演,用舞蹈傳播寶雞文化,並榮獲團體卓越貢獻獎。四是加強交流研討。9月6日,由扶風縣文聯、扶風縣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扶風縣圖書館、扶風縣書法家協會承辦的三市三縣書法文化交流研討會啟動儀式在扶風縣圖書館隆重舉行,來自西安市周至縣、鹹陽市武功縣、寶雞市扶風縣書法界的大咖和愛好者及扶風縣圖書館幹部近百人參加了啟動儀式。五是參與舉辦高規格書畫展。12月10日上午,「問禮扶風—全國百名書家作品邀請展」在寶雞市中華石鼓園石鼓閣開展。本次展覽為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系列活動之一,集中展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以上百名書法大家圍繞扶風歷史上的歌詠詩詞、名言警句創作的101幅書法作品。這在扶風乃至省市書法文化史上都是前無僅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中國書壇亦算首次,對於宣傳扶風、展示扶風、再現寶雞地域文化、豐富地方文獻資料館藏,其意義尤為深遠,亦為後人了解學習當代書法提供了範本。(常煒記者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