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此次紹興瑞豐農商行A股IPO成功過會,算是為2021年銀行的A股上市送了個「開門紅」。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銀行在A股市場上市方面頗為沉寂,前十個月更是「顆粒無收」。在經歷十個多月的空窗期後,廈門銀行才於2020年10月份實現A股上市,打破了去年銀行A股上市的「零記錄」,成為當年唯一實現A股上市的銀行,也使得A股上市銀行總數量增至37家。
不過,在2020年經歷了長時間停滯後,銀行衝刺A股IPO的進程卻在下半年明顯提速。廈門銀行在2020年7月份過會,並於10月份成功上市。重慶銀行(港股01963)也於去年8月份過會,並獲得證監會A股IPO發行的批文。此外,上海農商行、齊魯銀行相繼於當年11月份和12月份過會,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上述過會銀行中,絕大多數為地方性中小銀行,由此可以預見,今年A股市場即將迎來更多上市銀行新面孔,2021年有可能成為又一個銀行A股上市的「大年」。
董希淼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水平總體良好,整體符合監管要求。但商業銀行仍然面臨較大的資本壓力,特別是數量眾多的中小銀行,資本實力較弱、負債較多,影響其信貸投放能力,不利於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服務小微企業。對商業銀行來說,資本補充是一項常規工作,業務發展、規模擴張都會消耗一定的資本金。資本補充是增強風險抵禦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支持中小銀行引進合格股東進行增資擴股、支持發行新型資本工具和二級資本工具的同時,也要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在境內外上市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