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博物館 小巧而多元

2021-01-11 網易新聞

香港科學館

香港藝術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

香港國際玩具博物館

香港科學館

去到異地他鄉,想要快速了解當地歷史文化,快捷方式之一便是參觀當地的博物館。雖說香港戴著一頂「文化沙漠」的帽子,被世人詬病一切以商業先行,文化資源匱乏。殊不知在這塊110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就有各色博物館50多家。單是特區政府康文署轄下的博物館及文化館便有19個之多,種類各異,遍布港九各區,為市民輸送多元並存的文化養料。

最早博物館建於1962年

在香港,東方傳統與西方文化共冶一爐,新舊事物相互交融,這些締造出香港獨特的都會文化,處身其中,猶如置身萬花筒。

香港是一個善於保留記憶的城市,與記錄歷史不同時段和不同色彩一樣,香港博物館也是多彩多姿。

在這座小小的城市裡,僅由特區政府管理的公共博物館就有近20座,如果加上機構乃至私人創辦的博物館如香港醫學博物館、警隊博物館、人類民俗博物館等,香港的博物館就有50多座。

最早的博物館是1962年成立的大會堂博物美術館,1972年這家博物館一分為二,一為「香港藝術館」,一為「香港博物館」。如今,前者成為保存中國文化精髓和推廣香港文化的殿堂,並經常展出內地和世界各國的頂尖藝術品。而「香港博物館」如今已易名為「香港歷史博物館」,從2001年起闢出7000平方米、分兩層8個展區常年展出「香港故事」。

香港的博物館僅有五分之二屬於政府公營,五分之一座屬於其他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創辦,還有五分之二座屬於非牟利機構和私營博物館。

香港博物館是全體香港人的記憶,也是港人教育孩子們的場所。在這些大小場所,總能看到學生們拿著筆紙記錄的情形,有的學校甚至將課堂搬到博物館。大量的博物館的興建不但豐富了香港的博物館文化,也為市民和學生了解香港歷史文化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幫助。

博物館基本免費開放

目前,香港大部分公共博物館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簡稱「康文署」)管理,當中包括14家博物館及5所文化場館,各有不同重點和主題,主要涵蓋藝術、歷史和科學三大文化範疇,包括: 香港藝術館、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孫中山紀念館、香港海防博物館、茶具文物館、香港鐵路博物館、三棟屋博物館、上窯民俗文物館、羅屋民俗館、李鄭屋漢墓博物館、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油街實現、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香港電影資料館、香港文物探知館、屏山鄧族文物館。除了肩負購藏、修復和展示文化與文物的重任,這些文化展館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以富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手法與大眾分享文化瑰寶,探索當中蘊藏的思想文化。

香港這個只有700多萬人口的城市,就有19個各具特色的公營博物館,看到這長長一串名單,是否覺得生活中充滿不經意的小確幸?確實,不少人在假日裡喜歡泡博物館,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的博物館基本上是免費開放給市民的。當中,有12家較小型的文化場館是長期免費開放給市民參觀的,而屬較大型的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科學館、孫中山紀念館、香港海防博物館,入場及觀看常設展覽也是不用花一分錢的,不過這些大型博物館會舉辦特別專題展覽,如早前一票難求的印象派大師莫奈畫展、精美絕倫的敦煌石窟展,以及吉卜力·宮崎駿動畫手稿展等等,欣賞這些展覽是需要付費的,不過門票也只是一杯奶茶的價格,只需要十數元就可暢遊於文化藝術的浩瀚星海。

另一方面,康文署為鼓勵香港市民多參與文化活動,也推出各式各樣的優惠活動,如博物館年票——只需100元就可全家總動員玩轉博物館,還可享有購物及餐飲優惠;國際博物館日——每年的5月18日全港博物館免費;每逢星期三也是所有博物館免費任玩。

此外,為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及推廣文化內容,康文署還特別打造了一個優遊香港博物館Facebook專頁,分享各個博物館及文化地的最新動態及有趣話題,將喜歡博物館的年輕朋友聚集在一起,撰寫的帖文也貼近年輕人的口吻,還會用上網絡熱話和潮語,真是估不到平日多以「古板印象」示人的博物館,也可以變得如此之潮!

「中國古時封建社會稱女人腳為 蓮 ,愈細就愈靚,三寸之內就是最靚的腳,稱為 金蓮 ,只有11釐米長!咦?等等先,這豈不是比iPhone還要小?想看更多辛亥革命前後的漫畫,就不要錯過以下展覽啦!」看到這樣的展覽介紹再配上搞笑動畫短片,會否勾起你想要了解這段歷史的興趣呢?

發展中的私人博物館群

如果說公營博物館,是體現國家文化身份的象徵,那麼私人博物館則是收藏家們雅聚交流的好去處,亦能體現一地的文化涵養。

在香港,歷史悠久的有敏求精舍和香港收藏家協會等,成員有時會向公營博物館借出或捐出藏品,通過常設展館或不定期專題展覽,公諸同好,以私人藏品反映時代文化。

這些年,香港的收藏家不只自己辦展覽,更自己開設博物館。有些是展示藝術珍品,如兩依藏博物館、一新美術館和 F11 攝影博物館,同時亦有些展示生活文化,如銀 文房具、舊課本展示館和即影即有相機博物館。

私人博物館的展覽特色,一般是文字闡述特別少,而導賞員的介紹和與觀眾的互動則是風格所在。對展品及展題早有認識的觀眾,可看得更投入專心。香港的私人博物館只十多間,只是發展階段。期待未來私人與公營博物館可平行發展,為歷史文化提供多角度的闡釋,讓大眾能對各歷史文化有多元的理解。

特色博物館之旅

雖然說香港的博物館多以小取勝,不過從地點上來看,分布於港九新界各區,有些在鬧市中央、有些在林蔭公園、有些在郊區老村……主題也是各具趣味,有茶具博物館、漢墓博物館、民俗屋,甚至還有古董滅火輪、古董火車頭博物館。有機會到香港旅遊的話,不妨預留一日,走訪這些「小而美」的博物館。

「葛量洪號」滅火輪

位於港島東區鰂魚湧海濱公園內,停泊著一艘外形古樸的紅色大船。這艘以港督葛量洪命名的滅火輪,於1953年投入服務,2002年退役前,一直是香港消防處滅火輪隊的旗艦,曾參與無數船舶及沿岸重大火警的撲救工作和海上救援任務。「葛量洪號」在香港黃埔船塢建造,除了見證香港的消防歷史外,亦充分反映香港上世紀五十年代造船業的成就。2007年開放予市民參觀,船上展出獨特的消防文物,並輔以多媒體介紹,增進市民對海上救援的認識。

「羅屋」民俗館

港島區柴灣原有多個客家村落,但隨著市區的拓展,村落相繼荒廢,現只剩下碩果僅存的「羅屋」。

「羅屋」原屬於一羅姓客家人所擁有,因此得名。羅氏族人的先祖在乾隆年間興建這間村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1989年香港政府將「羅屋」列作法定古蹟,永久保留,見證柴灣的歷史發展。

「羅屋」是一間典型的客家村屋,以廳堂為中心,左右兩邊的建築,對稱工整。屋內中央為廳堂,兩側為建有閣樓的臥房和工作間。廳堂的正前方是天井,兩側分別是廚房及雜物房。屋內放有民俗藏品如家具、農具、日用品等,以復原村屋的面貌,充分反映出客家人儉樸刻苦的生活方式。「羅屋」外的空地現設有一系列的展板,以文字及圖片分別介紹柴灣的歷史、羅屋的歷史和建築特色,以及客家人的習俗。

茶具博物館

位於港島香港公園內的茶具博物館,館址原先是具160多年歷史的前英軍總司令官邸,於1984年改建為茶具文物館,茶具文物館的基本藏品由已故羅桂祥博士捐贈,其中以宜興茶具最富代表性。

除了展覽以外,茶具文物館亦定期舉辦陶藝示範、茶藝活動及講座等節目,以推廣陶瓷藝術和中國品茗文化。

本報香港特約記者 思清

(原標題:香港博物館 小巧而多元)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香港歷史博物館呈現明代璀璨多元文化
    香港歷史博物館呈現明代璀璨多元文化 (1/4) "← →"翻頁
  • 香港將舉行博物館日 增設網上展覽
    人民網香港5月15日電(記者陳然)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公布,將於本月16日及17日舉行「2020香港國際博物館日」,逾40間本地博物館、文化場地及文博單位將增設網上展覽平臺,以嶄新、多角度的方式為市民帶來不一樣的觀賞體驗。
  • 香港博物館:「文化之都」因你更自信
    曾頂著「文化沙漠」帽子的香港,如今在中西文化融合中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文化魅力。香港的博物館文化,不僅有傳統韻味,更包羅萬象,薈萃城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今年7月,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正式籤訂合作協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興建在即。這也令香港種類繁多、大小各異的博物館再次成為焦點。
  • 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推出網上活動 鼓勵市民「宅家」感受文化氛圍
    新華社香港5月16日電(記者丁梓懿)為響應即將到來的國際博物館日,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16日及17日舉行「2020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約40間博物館、文化場地和文博單位舉辦網上活動,鼓勵市民在家感受博物館氛圍。
  • 香港西九文化區打造多元文化交流平臺
    中新社香港9月24日電 (記者 陳小願)到茶館劇場聆聽傳統折子戲,進大劇院觀賞新編粵劇,在自由空間與藝術家激蕩腦力……香港西九文化區部分場館今年陸續啟用,吸引觀眾與藝術家近距離接觸。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以下簡稱管理局)首席商務總監陳惠明近日接受中新社等內地媒體採訪時表示,香港文藝市場發展空間很大,希望西九文化區成為培養觀眾、促進藝術專業交流的平臺,推動香港文化多元發展。位於西九文化區東側的戲曲中心,包括大劇院、茶館劇場、排演室和演講廳等。中心大門如舞臺帷幕,建築外形以傳統中國彩燈為概念,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
  • 在香港歷史博物館細品香港民俗
    在香港歷史博物館細品香港民俗 (1/6) "← →"翻頁
  • 香港文化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位於沙田文林路一號,是香港一所綜合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及文化各範疇。博物館的設計是採用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布局,並揉合現代建築技巧,極具特色。建築物以中 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平衡,蓋以中國式瓦頂,各展覽廳由遊廊連接。全館樓高5層,總面積達28,500平方米,其中設有12個展覽廳。除了六個定期更新的專題展覽外,博物館內有六個常設展覽廳,為介紹及保存粵劇、新界文化歷史及中國文化等作出貢獻。
  • 探訪香港歷史博物館
    位於香港尖沙咀的香港歷史博物館,共耗資3億9千萬港元興建,於1998年開放。香港歷史博物館為市民及遊客介紹香港的歷史,展覽內容包括香港及南中國一帶的考古發現、珍貴文物及資料等;涵蓋自然生態、民間風俗及歷史發展,呈現香港四億年來的自然生態環境及歷史故事。博物館總樓面面積18,500平方米,常設展廳佔地7000平方米,並經常舉辦包括香港掌故等主題展覽。圖為講述香港故事的主題展覽。
  • 香港響應國際博物館日 海事博物館吸引眾多市民
    本文轉自【中新網】;  5月16日,眾多香港市民在香港海事博物館參觀。為響應國際博物館日,香港康文署於5月16日和17日舉行「2020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約40間包括康文署轄下博物館和文化場地參與,其中部分參與單位局部開放予市民免費參觀。
  • 在香港,可以去這些博物館逛逛
    日前,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2022年亮相香港的消息讓人很是期待。其實在香港,除了買買買之外,你還可以去形形色色的博物館逛逛。無論你是歷史愛好者、文藝青年還是帶娃一起出遊的潮媽潮爸,總能找到適合你的。如果你想了解最全面的香港歷史,想看到香港作品展覽,那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文化博物館會很適合你。
  • 香港首家玩具博物館開幕
    中新網3月20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玩具滿載童年歡笑,老舊玩具更勾起絲絲回憶。香港首個玩具博物館開幕,展出鬼才導演彭順20多年來過萬件玩具珍藏,他的第一件藏品是一個日制鐵皮機械人,在一眾玩具中至愛「香港製造」,曾於加拿大玩具鋪狂掃九箱港製玩具,並在美國請人吃包換玩具。
  • 通訊:揭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中新社香港11月18日電 題:揭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中新社記者 劉辰瑤3999塊曲面鋁合金「琉璃瓦」、約7000塊波浪形天花單元件、1:3斜度的整面牆體……在一層薄薄的綠紗下,七層樓高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對岸中銀大廈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
    11月18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儀式在大樓工地舉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管理局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資35億港元興建,2018年5月28日奠基動工,計劃於2022年年中對外開放。
  • 香港博物館觸發市民奇妙體驗(說香港)
    圖片來自香港康文署網站   一項項表演、遊戲、展覽及互動體驗,觀眾們仿佛在與各家博物館進行一場場多姿多彩的「心靈對話」。   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簡稱康文署)舉辦的「香港博物館節2018」近日落下帷幕。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西眺大嶼,南望港島,上寬下窄,中西合璧……西九龍文化區緊鄰維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預計啟幕,將故宮文化繼往開來,承先啟後。由北及南,穿越半個中國;從古至今,橫跨歷史長河;傳統中華文化與香港都市文明碰撞、交融、輝映。
  • 每周聽香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計劃2022年中對外開放!
    博物館預計於2022年中開幕,屆時有約800件文物從北京故宮博物院運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智思介紹,目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就展品清單的商討已經完成,策展團隊已經挑選了故宮約800件文物,準備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展覽中展出
  • 香港將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 豐富香港文化生活
    國家主席習近平29日下午在香港西九文化區出席《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籤署儀式。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陪同下,習近平見證了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兼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張建宗與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籤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
  • 香港基本法頒布25周年展覽於香港歷史博物館開展
    香港基本法頒布25周年展覽於香港歷史博物館開展 2015-04-04 16:23: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4月4日,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兼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右三),出席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布二十五周年展覽。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封頂(香江在線)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管理局合作推動的文化項目。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封頂儀式時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定位為一座世界級的中國文化藝術博物館,它背靠祖國,紮根香港,放眼世界,致力於推動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賞,促進世界文明的對話。  當故宮紅牆遇上維港碧波,東西融匯的別樣魅力由此迸發。
  • 香港:這裡的歷史博物館,是深入了解香港必去的地方
    導語:如果說想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最好的去處就是這裡的博物館了,而香港一直都是我想要了解的地方,這次有機會來到香港,我們就去香港的歷史博物館看看,感受一下這裡的文化氣息,了解一下香港的歷史文明吧。因為當時我們是乘坐飛機去往香港的,所以到達那裡之後已經是下午五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