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唱片真的不耐用?我們找了60人聽了聽播放100遍後的黑膠

2020-12-03 騰訊網

在第二期黑膠入門33問中,我們詳細介紹了黑膠唱片的種類和發展簡史。

這期我們來探討一下,一張黑膠唱片到底能用多久?

首先起決定的因素便是它的材質。

上期我們提到,一般來說,黑膠唱片可以分為兩類:

一種是以蟲膠為材質的78轉蟲膠唱片,另一種則是PVC材質的33轉和45轉乙烯基PVC唱片。

我們先來看看78轉唱片的材料——蟲膠,其實它並不全是由蟲膠製成,而是來自一種特殊的混合材質。

1895年蟲膠唱片發明後,唱片廠商陸續在蟲膠中加入各種材料,來提升耐用性和堅固性。最終在20世紀初形成一個通用配方:

15%蟲膠,搭配37%板巖粉和37%石灰石,以及一些樹脂原料,一些廠商還會加入棉纖維提升韌性,加入碳粉上色,加入少量潤滑劑方便壓制。

蟲膠唱片生產廠

由如此複雜的原料配方製成的78轉蟲膠唱片堅固無比。

如果你擁有一張蟲膠唱片,大可不必擔心它的損耗,只要妥善保管,正常使用,它遠比你以為的耐用得多。

至今,能夠正常使用的蟲膠唱片,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它誕生之時,不過因為原料較複雜,工藝水平較低,音質較差罷了。

一位油管博主上傳了一張來自1905年的蟲膠唱片試聽視頻,即便距今已有115年歷史,它仍可正常使用:

不過也正是因為它過于堅固,而導致一個頑疾:韌性較差。

78轉蟲膠唱片很重、很硬,但很脆弱,在運輸、使用過程中極易破損。

這使得它用來記錄聲音的凹槽數量十分有限,一旦刻紋變多就容易損毀。

所以78轉蟲膠唱片一面最多只能刻錄4-5分鐘的音樂,大部頭的古典樂壓根沒有辦法完整記錄下來,總是在精彩的樂章中斷。

這才使得唱片公司將目光瞄準後來出現的人工合成材料——聚氯乙烯,也就是如今常見的PVC塑料。

PVC顆粒

黑膠唱片的英文Vinyl,便來自PVC一詞中的V——「Poly Vinyl Chloride」。

今天我們接觸到的唱片大部分都是它,相較於蟲膠唱片,PVC唱片同樣堅固耐用,但更輕薄、柔韌性更佳、可塑性更高。

上方是PVC唱片,下方被砸碎的是蟲膠唱片

這意味著可以極大地增加凹槽數量,於是黑膠唱片的記錄時長與音質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那麼這種材質有多耐用呢,理論上來說,只要保存得當,PVC黑膠唱片能存在相當長的時間。

PVC的壽命遠超蟲膠,蟲膠複合物均來自天然原料,終將被自然降解,而PVC材料具備耐候性和耐分解性,很難被生物降解。

它還被廣泛用於下水管道,據美國專業雜誌《水文金融與管理》(Water Finance & Management Magazine)的一篇研究報導顯示,PVC水管的使用壽命至少為100至300年。

這還是在極端地下環境的保守估計。而將其用作唱片時,幾乎只與空氣和幾克重的唱頭接觸,能造成的損耗微乎其微。

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人認為33轉、45轉PVC唱片是壽命最長的實體音樂載體。

因為歷史已經證明磁帶壽命最短,從理論來說,CD也會被氧化,不過由於CD出現時間較晚,這一觀點尚未被證明。

無論如何,一張PVC黑膠唱片如果不經過特殊處理,幾乎將長存於這個世界。而如果你買到它之後妥善保管、且不拆開使用,那麼刻錄於其上的聲音也將長存於世。

材質如此耐用,那麼PVC黑膠唱片的使用壽命如何呢?

由於各種原因,在中文網際網路出現大量黑膠唱片不耐用的觀點,什麼幾遍刺穿耳膜啦、十幾遍就磨花了呀、上百遍就只能報廢啦…諸如此類的觀點比比皆是。

如果你是黑膠玩家,自然會明白這樣的言論有多荒唐。

為了用事實證明,我們做了一次實驗在對未校準唱機、未及時清理唱片的前提下,分兩天將一張PVC黑膠連續播放109次,依此來實驗它是否會報廢:

試驗結束後,我們讀取了頻譜分析,發現在極端播放條件下,PVC唱片的聲音只發生了極其微弱的衰減。

在經過專業清理後,頻譜數據再次回升,接近109次播放前的數據。

為了測試這樣的衰減人耳是否能夠分辨,我們在視頻最後將三段視頻同時放出,打亂順序標記為A/B/C,做了一次小小的盲聽測試。

在此我們公布答案:A為第109次清潔後的音頻,B為108次播放後的音頻,C為第1次播放時的音頻。

我們統計了評論區、後臺留言,以及周邊好友多達60份的測試結果,其中只有5人分辨正確出順序。

這意味著在我們的測試中,只有10%的人能夠分辨出其中的差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差異幾乎是無法被分辨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唱針的磨損其實要遠遠大於黑膠的磨損。

由此可以得出粗略的結論結論,當黑膠播放一百遍後,所造成的衰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黑膠的播放使用壽命也遠遠超出100次。

那麼它到底能放多少次呢?就目前而言,這並無定論。

在RCA唱片1965年的廣告中,RCA唱片宣稱他們的新型唱機可以播放一張唱片3000次而無損耗。

當然這只是廣告,談不上嚴謹,也無從證明真實性。但由此不難看出,那時人們對黑膠播放次數的保守態度至少是在千位數。

只不過對於使用者來說,一張黑膠極少能播放至上千次。而在另一方面,並沒有記錄下的實驗來證明這一點。

不過,想見證歷史嗎?

如果本文閱讀量超過3000,我們會將這個實驗繼續下去,把實驗播放量提升至1000次!並從分享的朋友中抽一位送出隨機黑膠唱片一張!

但在現在,我們能告訴你的是:

只要妥善保管它,黑膠唱片遠比大多數人想像中的耐用。

綜合各種討論來看,認為黑膠會因為正常播放而報廢的大多是CD、數位音樂擁躉者或者黑膠入門玩家,觀點陳述方式也只是假想以及主觀臆斷,並無實際案例支持。

試想那些打碟的DJ,一次演出就能將唱片的某一部分反覆播放至上百次,早期的電臺DJ也更是常常將一張唱片循環播放。

而在我們接觸過的上萬張中古唱片中,還沒有一張因為正常播放而成為廢盤,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不當使用造成不可逆物理性損傷而成為報廢唱片。

比如物理劃痕、液體腐蝕、變形等。

如果你是黑膠玩家而非科研人員,只需要妥善保管、正確播放黑膠唱片,完全不用在意它的使用壽命,也不必因此產生沒有必要的顧慮,只需盡情享受即可。

那麼,如何才能妥善保管呢?下期入門33問,浣熊給你帶來專業黑膠保養指南。

這裡是浣熊唱片的黑膠入門33問第三期,下期再見!

----To be continued----

相關焦點

  • 黑膠聽100次就報廢?我們放了109次試了試
    前不久,我們在後臺收到這樣一張截圖:某媒體介紹黑膠時寫到:一張黑膠唱片很少能聽一百次。作為從業者,我們經手的中古唱片大多都有幾十年歷史。難道它們如此脆弱?那麼一張黑膠唱片到底能聽到一百遍嗎?是否真的像傳言一樣播放幾十遍、十幾遍就報廢呢?用事實說話,我們決定挑一張中古黑膠,放它個100次,看看唱片和耳膜到底哪個先報廢。我們從經過浣熊專業護理的唱片挑選出了一張中古唱片。
  • 為什麼說聽黑膠的人更會聽音樂?
    不瞞您說,世界音樂菌每個周末最開心的事兒,就是一邊喝著冒煙的咖啡,一邊聽黑膠了!光是看著唱針在轉動的唱片上劃下一個個圈都覺得幸福感爆棚…… 黑膠唱片之於音樂愛好者,就像膠片機之於攝影愛好者那樣,彌足珍貴愛之深切。因為它給了我們科技時代下,特別罕見的記憶溫度和生活質感。
  • 資深黑膠「發燒友」陸善存:23年收藏3萬張黑膠唱片
    我查閱了大量資料、圖紙,在國內找人加工了轉盤,從網上買進口軸承、馬達後自己組裝出來的,材料費用共花了3萬多元,這也是我用過的設備中目前效果最好的一臺。因為還沒有上漆,算是半成品吧。」老陸向記者介紹說。「真正的音響『發燒』,一直都是硬體(設備)和軟體(唱片)相伴相隨。
  • 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據相關資料顯示,19世紀末,法國人樂浜生(E.Labansat)將留聲機帶到上海,以沿街設攤播放唱片為生,留聲機第一次出現在平民的視野中;1908年,在完成初步的資本積累後,他在上海成立柏德洋行,銷售法國百代公司的各式留聲機、唱片、電影機械、影片等。兩年後,柏德洋行改名東方百代唱片公司,並與大中華、勝利唱片公司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唱片市場形成了三強鼎立的局面。
  • 成都· 復古日記|黑膠唱片,不只是音樂
    不同於聽數位音樂的直接感,當你在聽黑膠時,光是看著唱針在轉動的唱片上下划動出一個個圈紋的時光,都是幸福的。黑膠唱片幾乎是在20世紀佔據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黑膠唱片因音質最接近原聲不失真,從聽感上給人最好的體驗,它作為一種聲音和聲音的載體,承載了老一輩發燒友們炙熱的音樂情懷。許多人會問了,為什麼取名為黑膠呢?
  • 黑膠讓音樂更動人,Gramovox豎式黑膠唱機開箱
    而如果你有100張黑膠唱片,那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唱臂頂端的唱針是鐵三角的mm動磁唱頭,可以自行更換更好的唱頭,大多數的消費級動磁唱頭不貴,100-500價位都有很多選擇。黑膠作為模擬錄音和數位音樂記錄方式有所不同,無論是唱片還是唱針都需要小心維護,唱片坑紋受損會引起聲音的變化,唱針屬於精密儀器和耗材,會磨損,一支唱針正常壽命在100小時左右。
  • 專訪欒樹:聽黑膠就是在修復我的耳朵
    於是我們聯繫到了欒樹,想了解這張專輯背後的故事,還有作為專業音樂人的欒樹對於黑膠唱片的看法。在採訪中,欒樹這樣告訴浣熊唱片:「聽黑膠唱片就是在修復我的耳朵。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欒樹也正是因此才接觸到黑膠唱片。大概從那時開始,他就註定會和唱片之間發生點什麼。
  • 不快進唱片:成都「黑膠」玩家入門,不妨從這個空間開始
    每個年代的年輕人都有不同表達自我的方式,對於「80後」老陳和老賣來說,這種方式就是搖滾。當然,他們並不玩搖滾,只是熱愛這種音樂形式,愛聽。 如今,他們合夥開了一家黑膠唱片店。從熱愛搖滾到開黑膠唱片店,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幹,單憑著一腔熱血能成事兒嗎?
  • 歐陽娜娜同款耳機,聽著像黑膠CD,只賣100多元
    最近買了一款歐陽娜娜同款的耳機品牌泥炭SoundPEATS,新推出的100多元價位的真無線藍牙耳機 trueair2(下邊簡稱泥炭耳機),我試聽了幾天,除了音量比較小,音質、降噪、藍牙5.0、QCC3040處理器應有盡有,還有「黑膠cd」調音,用著用著感覺也還不錯,上市一開始也因為預約太多,導致需要延遲發貨。
  • 在18歲~35歲的人看來,聽黑膠唱片算是一種「逼格」嗎?
    更何況,黑膠重回大眾視野,多半是商家操刀熱推的結果。懂行、有品的人,可能早就高價購入一臺老式藏品,鑽進小圈子分享黑膠唱片的細膩久遠了,哪輪得到新入行的商家蠱惑。而達不到這種「境界」的普通人,很可能只是因為需要一種「感覺」,或者給家裡多個「有味道的裝飾品」,聽信了商家的忽悠。
  • 你懷念黑膠唱片嗎?那你知道黑膠唱片是怎麼製作的嗎?
    黑膠唱片的誘惑是很少有喜歡音樂的人能夠抵擋的,世界上所有的音樂都能在這小小的唱片轉盤上面演奏,你只需要設置指針,然後播放唱片,優美的歌聲就會傳到你的耳中。哥倫比亞大學發行了第一張長時間播放的黑膠唱片。這張唱片掀起了一場重大的音樂革命,直到盒式磁帶和的興起,才將其從寶座上推翻。儘管如此,部分頑固的音樂愛好者仍然堅持黑膠唱片的傳統。沒過多久,它復出巡演開始了,要製作一張成功的唱片,你首先需要一首成功的歌曲。樂隊或音樂家會在錄音棚裡錄製他們的傑作,然後將高質量的文件發送給音響工程師。
  • 買回來的黑膠唱片,應該怎樣保養呢?
    子啊使用黑膠前,用唱片刷將唱片表面的灰塵刷下來,以避免聆聽時灰塵卡在唱針上,這樣比較不會刮傷唱片,也會有較好的音質。最好在聽唱片之前與之後都要用唱片刷刷過。 洗片機則是利用超音波原理,用稀釋的色拉脫水震蕩清洗,主要是針對嚴重發黴的唱片。一臺最便宜的洗片機要四、五千元,若覺得太貴,市面上也有一些店家會提供洗片機代客清洗的服務。
  • 20年不斷買買買,如今鄭漢成為黑膠唱片重慶第一收藏人
    古床收藏家林澤綠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人物鄭漢,二十年來卻是不斷收集經典的古典黑膠唱片,到如今成了黑膠唱片重慶第一收藏人!關於他,很多人知道他是國內屈指可數的白內障屈光手術專家,在白內障手術界有著「西南王」的稱號;但鮮為人知的,他不惜重金傾其財力收藏黑膠唱片和古董播放器材,成為行內知名的古典音樂黑膠唱片收藏家之一。
  • 懶人也能玩黑膠:Sony PS-LX310BT 黑膠唱機上手玩
    開箱取出配件後,按照附贈的說明書,往主機底盤上加裝金屬唱盤和唱盤墊,並將傳統皮帶勾到馬達驅動系統上。5分鐘不到,接電就可以準備黑膠唱片開始聽歌。 其實,對準黑膠邊緣,防止唱針刮傷唱片這一微小動作,對剛入門黑膠的新手來說真的是有難度。
  • 懶人也能玩黑膠:Sony PS-LX310BT 黑膠唱機 上手玩
    自動下針,保護唱片組裝好的PS-LX310BT,聽黑膠前要按三個鍵:在唱臂的旁邊,選擇唱片尺寸(7寸或12寸)、選擇唱片轉速(33或45轉)和START鍵。如此一來,開機-對準-下針這一番操作,全程交由機器自動處理,為你呈現何謂黑膠唱片的儀式感。
  • 黑膠遭受毀滅性打擊,我們還能再聽見黑膠嗎?
    這時候,你腦子一熱買下來的各種黑膠、CD唱片也就能派上用場了。打開唱機,從封套裡取出收藏已久的黑膠唱片,再把它小心放在唱盤上——欣賞一張黑膠唱片的每一個步驟都派頭十足。對於音樂人來說,自己的作品被做成黑膠,被樂迷購買,然後能夠有朝一日被粉絲翻出來在派對上播放,或者僅僅是作為收藏連拆封都不捨得,都是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 迷你黑膠唱片機TT254,懷舊復古情懷+音樂播放器,會造就怎樣聽感
    而在這個智能化的數碼時代,傳統的黑膠唱片,很顯然是不能滿足使用需求的。那麼,經過改良的黑膠唱片,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體驗感呢?或許,從迷你黑膠唱片機TT254的體驗中,找到不一樣的答案。迷你黑膠唱片機TT254,與傳統的黑膠唱片機相比體積小了很多,符合現代數碼智能設備超薄的設計風格。
  • 暢銷黑膠唱片大多來自黑膠時代的音樂人
    黑膠唱片的銷量在美國已經連續14年保持增長,資訊時代的到來並沒有淘汰掉黑膠,反而點燃了人們對老唱片的情懷。 2019年黑膠唱片銷量比2018年上漲14%,高達1880萬張,相較2006年黑膠唱片剛剛開始復興的時候銷量已翻20倍。 根據《尼爾森2019年末音樂報告》,黑膠唱片銷售量在美國佔專輯銷售總量的17%,非常可觀。但是算上流媒體播放和單曲下載,黑膠唱片銷售量就只佔專輯等量音樂消費的2.4%了。
  • 連張學友都要跑日本才能壓制的黑膠唱片,正在以何種方式「回潮」?
    但我們在不同轉速的唱片中,聽到的音樂頻率又是一樣的。為了達到同樣的聲音頻率,時速120汽車壓過的兩個減速帶的距離就要被拉長。也就是說,45轉的唱片軌道是比較寬鬆的,而33轉的唱片軌道是被壓縮過的。 在這個層面上來講,45轉的音質會比33轉的稍好一些,但這個差異是人耳無法分辨的。
  • 西安這座博物館有點兒意思:鎮館之寶是一張黑膠唱片,價值100萬
    1982年CD誕生,10年後,我國進入CD時代,黑膠生產線大量被淘汰。1994年,黑膠唱片開始成為一種收藏品,這主要是在得力於黑膠愛好者的熱情。1998年,我國最後一條黑膠生產線關閉。對於絕大多數的90後來說,黑膠的陌生的,但對CD的情感是狂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