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水,地球上的生命無以為生。地球上有72%的面積被水覆蓋著,但是這些水當中只有3%是淡水,也就是我們人類可利用的水資源。而這3%的淡水資源,又有70%固定在地球南極的冰層裡。
為什麼南極擁有世界上70%的淡水,卻仍是最乾燥的大陸,甚至被稱為荒漠呢?
南極洲是全世界最大的沙漠
說起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撒哈拉沙漠。沙漠是如何定義的呢?沙漠其實是指表面沙所覆蓋,植被非常稀少、降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南極除了表面沒有被沙覆蓋,幾乎沙漠的每一個特徵都符合。
如果以荒漠的標準來定義的話,那麼南極則是世界上最大的荒漠,佔地面積是1400萬平方公裡,是撒哈拉沙漠的1.5倍。
南極的氣候特徵
南極位於我國南半球的最高緯度,是屬於冰原氣候,終年都非常寒冷,狂風暴雪,降水稀少。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南極的溫度都是世界最低的,年平均氣溫低於50攝氏度。
而且南極伴有很強烈的風暴,是全世界暴風雪最為強烈的地方。
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區南極的寒冷很容易理解,但是為什麼南極有這麼多的水資源,而且和太平洋、印度洋相鄰著,為什麼南極大陸並沒有受到海洋溼潤氣流的影響,還如此乾燥呢?
為什麼南極這麼幹燥?
南極擁有豐富的淡水資源就以為這南極是一個溼潤的地方嗎?溼潤和乾燥其實是衡量空氣中水汽多少的一個標準,而這個指標和降水量和蒸發量有很大的關係。
降水量與蒸發量
想不到吧!南極洲的空氣溼度只有0.03%,撒哈拉沙漠的空氣溼度還有2-3%。南極的降水量竟然比撒哈拉沙漠還低,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5毫米,而中心區域的降水量更是少得可憐。由於溫度很低,南極地區的降水基本上都是以降雪的形式。
和沙漠不同的是,南極由於溫度很低,所以蒸發量也很低。儘管如此,在南極的水汽仍然是屬於入不敷出的一個狀態。雖然有豐富的淡水資源,但是基本山都是以固態冰的形式存在著,空氣中的水汽非常少。
全年受極地高壓帶控制
極地地區的太陽高度小很小,所以接收到的太陽熱量也比較小,當空氣遇冷收縮下沉的時候就形成了極地高壓帶。下沉氣流導致空氣中的水汽難以達到飽和的狀態,水汽不易凝結,所以極地高壓帶控制的地方終年寒冷,地面上基本上沒有樹木植被,只有部分苔蘚和地衣植物可以生長。
氣候變暖對南極的影響
眾所周知,氣候變暖對於兩極的影響是最大的,集中體現在兩極冰川的融化速度上。那麼氣候變暖對南極會產生什麼影響嗎?
首先是對南極動物的影響,氣候變暖導致南極企鵝的生存空間不斷地縮小,而動物適應環境的能力遠遠趕不上環境變化的速度,因此隨著氣候變暖,南極企鵝的數量可能會越來越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的殘酷又開始顯現出來了。
實際上,氣候變暖所導致的南極冰川的融化對南極本身的氣候影響很小,但是對全球的氣候系統卻有很深刻的影響。因為南極終年被冰川覆蓋著,即使融化了一部分,南極氣候仍然是乾燥寒冷的。但是冰川的融化會導致海平面的上升,導致其它緯度地區的蒸發量增加,甚至導致降水增加,氣候異常開始顯現出來。
全球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牽一髮而動全身。南北極的災難並不會因為我們看不到就停止或者變弱,保護環境,節能減排是每一個渺小的我們力所能及的。
小結:
雖然坐擁全世界超過70%的淡水資源,但是南極仍然是這世界上最為乾燥的地方,空氣中的水汽含量甚至比撒哈拉沙漠還低,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沙漠,只是沒有沙而已。
南極終年寒冷乾燥,主要是地處高緯度地區,全年受極地高壓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空氣中的水汽難以飽和、凝結成水汽。
最後,南北兩極是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最大的地方。我們要付出一切努力來控制甚至逆轉氣候變暖的趨勢。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