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是怎麼樣形成的,在沙漠地區生活的人們怎樣獲得水資源?

2020-12-22 地理沙龍號

沙漠是荒漠自然帶的一種,也就是沙質荒漠,沙漠的形成主要是氣候原因,氣候乾旱降水稀少,是形成沙漠的重要原因。由於水分不足,導致植被難以生存,缺乏綠色植物其他他生物也無法生存。沙漠地區地表十分荒蕪,巖石裸露在地表,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化和侵蝕作用,大塊的巖石最終變成粉末狀的風化產物,這些物質就是沙漠中沙子的來源。

沙漠在地球表面分布十分廣泛,全球陸地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地區都被沙漠覆蓋,比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地區、中亞地區、北美洲中西部地區、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南美洲的智利和巴塔哥尼亞地區都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根據所處溫度帶的不同可以分為熱帶沙漠(如撒哈拉沙漠)和溫帶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根據沙漠中沙丘的流動情況,可以分為流動沙漠和固定沙漠等類型。

沙漠地區通常是降水稀少的地區,造成降水量偏少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有可能是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有可能是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有可能是位於盛行風的背風坡,雨影效應降水稀少。所以,在沙漠地區尋找水資源,希望從大氣降水獲得是十分困難的,那麼在沙漠地區生活的人們如何得到水資源呢?沙漠地區水資源的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冰川融化水」,比如我國的新疆地區,天山和崑崙山上有大量的冰川分布,冰川融水進入塔裡木盆地地區,提供水資源。

沙特利用地下水灌溉的農田

第二方面是「地下水」,很多沙漠地區地表雖然水資源十分缺乏,但是在地下深處卻埋藏有豐富的地下水,比如在阿拉伯半島地區,沙烏地阿拉伯通過對地下水資源的抽取和開採,從而獲得水資源,在沙漠中種出了大面積的小麥。不過,由於深層地下水更新十分緩慢,大量抽取會使得地下水資源不斷減少。第三方面是「大氣水」,這裡的大氣水不是指大氣降水,而是而是指大氣中的霧氣,比如在南美洲的智利,阿塔卡馬沙漠地區,年降水量十分稀少,但是當地多霧,為了從霧氣中獲得水資源,當地人發明了「捕霧網」,從而收集水汽。第四方面是「海水淡化」,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近海的沙漠地區,通過海水淡化獲得淡水資源,不過成本相對較高。

捕霧網

相關焦點

  • 古埃及位於沙漠地區,那時的古埃及人是怎麼解決溫飽問題的?
    首先,尼羅河三角洲的形成,對於埃及地區大面積的沙漠來說,簡直就是上天賜予的吃飯工具。古埃及人可以在三角洲地區,進行農業生產作業,用雙手勞動創造自己所需要的必備生存資料。 除了尼羅河為古埃及人創造和提供了必要的生產地區之外,其本身所具備的水文特徵,也是幫助古埃及人,滿足溫飽的重要條件。
  • 我國最大的沙漠,位於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怎樣形成的?
    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是沙子的海洋,沙漠中分布著無數的流動沙丘,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面積僅次於阿拉伯半島的魯卜哈利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首先是和內力作用有關,塔克拉瑪幹山脈形成於塔裡木盆地之中,塔裡木盆地是一個巨大的封閉性山間盆地,周圍被天山山脈、崑崙山脈和阿爾金山脈等山脈包圍。
  • 這片荒蕪的沙漠住著100萬人,300年才下一場雨,人們如何生存?
    在沙漠裡,乾旱少雨,卻仍然有人在沙漠裡頑強生活著。位於南美洲西海岸的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上最乾旱的沙漠,裡面卻有100萬居民,300年了才下一場雨,沙漠裡很多居民一生都沒見過下雨是什麼樣子。不下雨,沒有水,人們如何生存?阿塔卡馬沙漠幾乎與世隔絕,常年不下雨,刷新了世界最長無雨記錄。
  • 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都消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消滅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庫布其沙漠在之前其實並不是沙漠,反而是一片廣袤的草原,大約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當時是古匈奴人在這裡生活,他們大多都以放牧為生,但是由於過度放牧導致這個地方在春秋時期開始有了沙漠化的開端,並且由於植被受到過度破壞,隨後出現了環境惡化,降雨也開始減少,沙漠化也就是在幾千年的時間裡面形成,既然是這樣,那麼就是可以治理的,只不過要用對方法。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後來地殼運動使海洋退去,加之後來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以及天山的隆升,將塔裡木地區三面包圍形成盆地,海洋水汽難以抵達,致使塔裡木盆地極度乾旱。外力侵蝕為沙漠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來源。乾旱氣候與物質來源大約在2500萬年前達到臨界,共同促成了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原因各種研究結果都很接近,只是推測出來的形成時間不同。
  • 國土95%為沙漠,埃及為什麼不引尼羅河水入沙漠,讓沙漠變綠洲?
    中東地區嚴重缺水,埃及作為一個中東國家,也面臨著缺水的難題。水資源是中東地區動蕩的原因之一,同時也制約著中東國家的經濟發展。同樣作為中東國家的以色列,在老美的扶持下站穩了腳跟,憑藉著先進的科技將沙漠變為良田。把尼羅河水引入沙漠造綠洲,埃及曾經實施過,不過最終以失敗告終。
  • 我國40年的「心血結晶」:第一個沙漠即將消失,卻引來外媒非議?
    由於地球上的經緯度不同,這也造就了全球200多個國家擁有了不同的地理環境,有的地區土壤肥沃、氣候宜人,還有的地區氣候乾燥,寸草不生,不一樣的環境也為地球增添了與眾不同的色彩,現如今人們基本上生活在東部平坦地區,這些地方水資源豐富,擁有著較好的氣候環境,適合人類生存,而那些西北部的地區
  • 沙漠地區的氣候是不是都是高溫炎熱的,沙漠地區的冬天寒冷嗎?
    雖然沙漠經常和高溫炎熱伴隨在一起,但是也並不是完全吻合,影響自然帶是森林、草原還是荒漠(沙漠)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因素,也就是說沙漠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氣候乾旱,從而導致降水稀少,
  • 澳大利亞沙漠面積高達23億畝,為什麼不修運河,將沙漠改成綠洲?
    如果在澳大利亞修一條貫穿南北的運河,會讓澳洲沙漠變綠洲嗎?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實際上需要從澳大利亞沙漠的成因、澳大利亞的水資源分布以及澳大利亞的人口現狀等全要素展開分析。人們常用「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這首斷句詩來比喻由於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然而澳大利亞雖四面環海卻形成了東西、南北自然景觀迥異的現象,靠海卻得不到所謂的「雨露均沾」。
  • 沙漠都被曬裂了,全球最熱的地方,溫度高達70攝氏度!
    在我們的心中,非洲地區是世界上最為炎熱的地方,其實早在2016年的時候,聯合國宣布,伊朗的一片沙漠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的名字叫做盧特沙漠,也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熱的地區,歷史的最高溫度可以突破70.7攝氏度,之所以會有如此高的氣溫和當地的地質構成,有著非常大的關係,那麼70攝氏度到底是怎樣的概念呢?盧特沙漠究竟有多麼炎熱呢?
  • 有一群被遺忘的「克裡雅人」,雖隱居在沙漠深處,但生活令人羨慕
    沙漠中被遺忘的「隱居者」說起大沙漠,大家的印象中肯定不會出現那些燈紅酒綠的街區或者高樓,更不可能有豪華的酒店和服務區,有的只有漫無邊際的沙子,而且那個地方一定是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的「無人區」,不過的確是這樣的,沙漠地區通常沒有人們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水資源,自然沒有生命,但如果有河流的沙漠地帶,那就不一定了,畢竟有水是非常重要的
  • 如果地球上的沙漠,變成綠洲會發生什麼?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在地球上沙漠的佔地面積還是非常大的,陸地只佔了地球的32%,沙漠就佔據了陸地總面積的20%。阿拉伯沙漠,中國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撒哈拉沙漠等等。布滿黃沙,寸草不生,沒有任何的水資源,遇到惡劣的天氣情況,還會颳起陣陣的沙塵暴,已經嚴重影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
  • 中國最大的沙漠下,「隱藏」著一片大海?淡水儲量相當於8條長江
    這裡提到的「沙幕」,即今天所說的沙漠,而所謂沙漠,指的是土地被沙子完全覆蓋,植物十分稀少,乾旱缺水的地區。認為,大多數人認為,沙漠是一塊寸草不生的荒地,而且由於常年處於風沙環境中,因而水資源匱乏,加之晝夜溫差大,因此,沙漠的存在本身實際上是極不適合人類生存的。而且就是這樣。
  • 沙漠的作用是什麼?能夠把它們消滅嗎?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如果把全世界的沙漠都變成綠洲,會不會對全球氣候帶來負面影響?」綠洲是指沙漠當中有植被覆蓋的孤立肥沃地區。所以綠洲是存在於沙漠當中的,不能脫離沙漠單獨存在,沒有沙漠就沒有綠洲。你不如問「如果把全世界的沙漠都變成森林,會不會對全球氣候帶來負面影響?」
  • 海南島西部的「熱帶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但是海島西部的昌化江流域有一塊半乾旱區域,濱海區域甚至出現了一條狹長的熱帶沙漠帶,是我國唯一可以看到熱帶沙漠的地區。 其實早在兩百多年前的《道光廣東通志·瓊州府》裡就對這片沙地有過描述,裡面記載:「自儋至崖,豐草與叢棘間生,頑石與深沙載道,刺竹參天,雜樹蔽日。見天日處浮沙沒膝,色白如銀,跬步如履炮烙,往來必須夜行。」
  • 沙漠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深入分析給你答案
    眾所周知,地球上70%是海洋,其餘部分才是陸地,而在陸地上還有一大部分是沙漠。在我們的印象裡,沙漠就是一片黃沙,並且乾旱少雨,更是很少可以看到生命的跡象。那麼,沙漠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難道是因為人類的耕地造成的呢?當然,有一些沙漠是有人類的原因。
  • 世界上最奇特的沙漠,降水量是騰格里沙漠的300倍,沙漠大變樣
    沙漠這種土地類型在我們國家也是比較常見的,我國的西北地區還有著大片的沙漠地帶等著治理。因為我們國家本身就有這種地形的原因,所以我們對於沙漠的認識還是比較熟悉的,人們對他最直觀的印象就是這是一個生命的禁區。
  • 阿拉伯沙漠是如何形成的?12萬年前的災難,讓這裡的綠地變沙漠
    關於人類的起源,目前學術界主流觀點認為所有人種的祖先最早都起源於非洲大陸,後來非洲大陸許多地區的自然環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導致遠古猿人的生存資源和空間大大減少,為了生存下去它們開始一批批地遷出非洲,去往其它大陸謀求生存機會。這一觀點建立在許多考古發現之上,前段時間的一項發現再次佐證了這一觀點。
  • 我國沙漠地區水文條件,地表水流比較貧乏,降水稀少
    沙漠地區降水稀少,蒸發強烈,在地表組成物質粗疏和易於滲漏的條件下,地表水流比較貧乏,除有若干過境的河流(如科爾沁沙地的西遼河、烏蘭布和沙漠東南緣的黃河以及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西北緣的額爾齊斯河等)外,全部屬於內陸水系,根據地理位置、地形、水源補給條件的不同,在水系發育、分布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
  • 地處南亞的巴基斯坦,為什麼會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最大面積的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區是位於非洲北部以及西亞地區,由於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加上來自內陸的信風的影響,降水稀少,從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是形成熱帶沙漠氣候重要原因,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緯度區域是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主要控制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