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地球的陸地表面由於氣候、地形、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分布著不同的陸地自然帶,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三類陸地自然帶,分別是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荒漠自然帶包括巖漠、礫漠、沙漠和泥漠等類型,沙漠地表完全被沙子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的地表荒蕪地區。一想到沙漠,我們就會想到一首流行歌曲《熱情的沙漠》,在我們的印象中,沙漠代表的就是高溫和炎熱,那麼事實是不是就是這樣呢?
雖然沙漠經常和高溫炎熱伴隨在一起,但是也並不是完全吻合,影響自然帶是森林、草原還是荒漠(沙漠)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因素,也就是說沙漠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氣候乾旱,從而導致降水稀少,植被難以生長,地表以風力作用為主,在風力的長期侵蝕和沉積作用下,逐步形成沙漠。沙漠根據所處的熱量帶不同,主要可以分為熱帶山和溫帶沙漠兩大類。熱帶沙漠分布的地區對應的氣候類型主要就是「熱帶沙漠氣候」,由於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氣候乾旱降水稀少。
熱帶沙漠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0°至30°之間的大陸中西部地區,其中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沙漠分布區,總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千米,此外熱帶沙漠還包括亞洲西亞的阿拉伯半島地區、南亞的塔爾沙漠、非洲南部的納馬誇蘭沙漠、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南美洲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和北美洲的內華達沙漠等區域。
這些熱帶沙漠分布地區幾乎保持著全年的高溫,常年如夏,也幾乎沒有冬天,氣溫年較差很小,但是由於沙漠地區比熱小,升溫和降溫速度都很快,所以像撒哈拉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很大,白天溫度很高,但是夜晚溫度很低,甚至能夠降溫到0℃左右。
阿塔卡馬沙漠
溫帶沙漠分布的地區對應的氣候類型主要就是「溫帶大陸性氣候」,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氣候乾旱降水稀少。溫帶沙漠主要分布在大陸的內陸地區,其中由於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所以亞歐大陸的內陸地區,也就是中亞地區以及我國的新疆等地區分布著世界上最大面積的溫帶沙漠,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是屬於溫帶沙漠。溫帶沙漠分布地區的氣溫通常表現為「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所以在我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區,夏季高溫炎熱,而到了冬季氣溫就表現為低溫寒冷了。
塔克拉瑪幹沙漠
此外,在我國新疆地區,一天之內的氣溫日較差也是很大的,所以就有「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俗語。除了亞洲的中部地區分布有溫帶沙漠外,在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脈東側的巴塔哥尼亞高原地區,也分布有溫帶沙漠,氣候類型也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不過這一地區並不位於內陸地區,而是一個沿海地區,由於位於安第斯山脈的東側,地處盛行西風帶的背風坡,從而導致降水稀少,形成了溫帶沙漠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