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95%為沙漠,埃及為什麼不引尼羅河水入沙漠,讓沙漠變綠洲?

2020-12-22 科學探索菌

中東地區嚴重缺水,埃及作為一個中東國家,也面臨著缺水的難題。水資源是中東地區動蕩的原因之一,同時也制約著中東國家的經濟發展。同樣作為中東國家的以色列,在老美的扶持下站穩了腳跟,憑藉著先進的科技將沙漠變為良田。把尼羅河水引入沙漠造綠洲,埃及曾經實施過,不過最終以失敗告終。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帶,其境內的蘇伊士運河連接著大西洋與印度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線之一。曾經的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們建造了聞名世界的金字塔。如今,斯人已去,現在統治埃及這片土地的是阿拉伯人,總人口已經快接近1億。

埃及國土雖然有100萬平方公裡,但是沙漠與半沙漠卻佔了國土總面積的95%,是名副其實的沙漠之國。僅西部沙漠,就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二,且大部為流沙。因此,埃及全境乾燥少雨,氣候乾熱。埃及毗鄰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埃及國土內的沙漠其實就是撒哈拉沙漠的一小部分。

埃及國土面積雖然比較大,但可供人居住的地方很少。位於埃及北邊的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與地中海相傍,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氣候相對溫和,90%多的人口都集中居住在這個僅佔國土面積不到5%的地區,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用於農業發展的耕地就更少了。

而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全長6000多公裡。尼羅河由南到北貫穿埃及全境,這一段的長度大約1500公裡,形成了狹長的河谷,沿河兩岸谷地還形成了綠洲帶。尼羅河的水最終注入了地中海,並在首都開羅以北形成了尼羅河三角洲。尼羅河在埃及的地位,就如同黃河和長江在中國的地位,屬於母親河。沒有尼羅河,也就沒有古埃及文明。

在上世紀50年代,埃及人就已經有了引尼羅河水灌溉沙漠的想法,並提出了新河谷計劃。當時的埃及剛剛建國不久,無論是在技術還是資金方面都達不到要求,最終放棄了。為了與乾旱缺水做鬥爭,上世紀70年代,在蘇聯的幫助下,埃及建造了亞斯文大壩,並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

上圖為納塞爾水庫一角。

納賽爾水庫讓埃及人嘗到了甜頭,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於1997年啟動了新的計劃——圖什卡工程,計劃將埃及西部沙漠變成綠洲。這項工程的規模甚至比三峽大壩工程還大,預計20年完成,被稱之為穆巴拉克的金字塔。不過終究是紙上談兵,沒有考慮實際情況,最終因為資金、管理等問題爛尾了。2011年,隨著穆巴拉克政府的倒臺,埃及人民改造沙漠的夢想終究沒能實現,圖什卡工程投入的60多億美元也打了水漂。

埃及人的引水造地計劃之所以沒有實現,除了資金和管理上的問題,沒有科學合理地制定相應的計劃也是重要的原因。圖什卡工程引水用的是水泵抽水,並且是在尼羅河埃及段的上遊大量抽水,這勢必會導致下遊水量減少。而且該工程沒有像以色列那樣採用滴灌技術,而是大水漫灌,這十分浪費水資源。圖什卡工程本質上是政治強人穆巴拉克為埃及人構建的一個美好夢想,根本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和可操作性。

沙漠改造是一項大工程,並且是一項長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國土大面積沙漠化,不管是自然原因還是人為原因,先要植樹造林、防風固沙、固定水資源,從沙漠的邊緣地帶向內推進,或者分區域推進,然後才是造田造地以及移民,在水資源和綠色植物的配合下,最終改變當地氣候環境。

在引水以及改造沙漠戈壁方面,我國有擁有豐富的經驗,南水北調和三北防護林就是例子。青山綠水就是真金白銀,我國建國之初就開始了防風治沙,並且一直鼓勵民眾參與植樹,每年的3月12日就是我國的植樹節。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埃及有95%的國土都是沙漠,可不可以引尼羅河水進行灌溉?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是埃及人不想,而是尼羅河水量不夠如果按照聯合國的劃分規則,埃及在世界上算是一個面積大國,其國土面積達10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三個日本,面積著實不小。不過埃及雖然面積較大,但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全國人口主要集中在尼羅河沿岸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帶,非常擁擠。(埃及人口分布密度圖)作為埃及的母親河,尼羅河滋養了埃及人,也締造了埃及文明。
  • 沙漠面積佔據國土面積95%的埃及,是憑啥養活了上億人口?
    沙漠面積佔據國土面積95%的埃及埃及全稱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其國土面積約為100萬平方公裡,疆域橫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其中埃及的沙漠與半沙漠面積佔據了國土面積的95%。西部利比亞沙漠,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二;東部阿拉伯沙漠,多礫漠和裸露巖丘。
  • 國土面積95%都是沙漠!埃及是如何養活一億人口的?
    (衣索比亞和埃及的人口差不多)(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算是比較開放的,圖中的美女是2016年的埃及小姐娜丁·烏薩馬)從國土面積上看埃及算是一個標準的領土大國,其國土面積剛剛達到100萬平方公裡,按照聯合國的標準,50-100萬平方公裡算是大型國家,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裡就算是巨型國家了。
  • 埃及國土被沙漠覆蓋,僅有5%土地適合生存,憑什麼養活上億人口?
    而在全世界,也同樣存在著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國土都被廣闊的沙漠所覆蓋,人們常常要要面臨著乾旱缺水的尷尬場面。埃及這個國家便是如此。埃及95%的國土都屬於沙漠,僅有5%的土地適宜人類生存埃及是一個中東地區的國家,位於非洲的東北部地區,是亞歐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和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此外,埃及還是非洲地區的第三大經濟體、人口第二多的國家。目前埃及國人的人口達到1億人。
  • 埃及95%土地都是沙漠,土地資源稀缺,為何還能養活上億人口?
    歡迎大家關注【八品巡府】,為你帶來世間奇妙之事。本文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埃及對於埃及這個國家,很多人還是比較熟悉。埃及金字塔和埃及豔后在世界上都十分出名。雖然是一個非洲國家,埃及的經濟發展卻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水平,是非洲大陸上的第三大經濟體。當然,在人口數量上,埃及還是非洲第二人口大國。截止至現在,埃及人口約為1億人,稱得上是人口大國了。埃及95%土地都是沙漠,土地資源稀缺,為何還能養活上億人口?
  • 澳大利亞沙漠面積高達23億畝,為什麼不修運河,將沙漠改成綠洲?
    如果在澳大利亞修一條貫穿南北的運河,會讓澳洲沙漠變綠洲嗎?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實際上需要從澳大利亞沙漠的成因、澳大利亞的水資源分布以及澳大利亞的人口現狀等全要素展開分析。澳大利亞沙漠澳大利亞沙漠位於澳大利亞的中西部,是僅次於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利比亞沙漠之後的全球第四大沙漠,共有大沙沙漠、維多利亞沙漠、吉布森沙漠、辛普森沙漠這四部分組成,總面積約為155萬平方公裡(23.25億畝),佔澳大利亞國土面積的1/5以上。
  • 撒哈拉流浪旅程:白沙漠與黑沙漠的奇遇!
    埃及的國土94%都是沙漠,從飛機上往下看,除了尼羅河流域有些許的綠意外,其餘廣闊的土地上,除了黃沙,還是黃沙。離開尼羅河流域後的每一步,都似乎需要鼓起巨大勇氣,但一望無垠的沙海中也藏著很多的驚喜,比如:僅在埃及才能看到的星形沙丘、海市蜃樓般的綠洲,不思議的黑與白的沙漠。
  • 撒哈拉沙漠!非洲死亡之心,深藏著尼羅河鱷魚最後的棲息地
    駱駝和鱷魚共享著撒哈拉綠洲, 一個美麗的傳奇!查德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had),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家,有超過200個民族。其國土北接利比亞,東鄰蘇丹,南與中非共和國接壤,西南與喀麥隆、奈及利亞為鄰,西與尼日交界。
  • 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逐漸變綠洲,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被治理好嗎?
    地理科學方面,一直是大家喜歡的話題,今天和大家探討的就是一個關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問題,因為長時間以來沙漠的治理一直是人們牽掛的問題,那麼這個沙漠能成為綠洲嗎?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不過想將沙漠變成綠洲,最主要的就是其根本的問題的了解,才能做到實質性的治理!其實,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也和大家探討過相關的問題,國土的荒漠化也是一個非常重點的問題。
  • 中國沙漠變綠洲的三大奇蹟!現已全部開發為旅遊景點
    根據全國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結果表明,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2.2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27.4%。到了2019年末,我國的森林面積已增長到2.2億公頃,森林蓄積175.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更是達到22.96%,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中國「綠色版圖」的速度令各國為之讚嘆,如今看到的茫茫樹海,在十幾年前可能都是一片沙漠。
  • 沙漠佔國土面積95%,埃及為啥能養活上億人?
    拿個人來說,一日三餐不餓肚子,一天能吃到一個荷包雞蛋,就足夠我開心每一天,這樣的標準,滿打滿算二十塊錢也用不了。要是保證餓不死的話,估計標準還能再降,一天500克麵粉、500克蔬菜、少許植物油,一定也能活得挺滋潤。
  • 95%國土為沙漠的埃及,卻養活了超1億的人口,埃及是怎麼做到的
    埃及文明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成熟文明,當統治埃及的法老們在為自己修建金字塔時,世界各地的其他人類族群,還處於蠻荒時代。不過今天的埃及,已經與榮耀的古埃及文明沒多大關係了,而是屬於"後進生"阿拉伯文明的一部分。
  • 關於撒哈拉沙漠,你了解多少?
    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公裡,約佔非洲大陸的10% 。 它的東面以紅海為界,西面延伸到大西洋。 在北部,撒哈拉沙漠的北部邊界是地中海,而在南部,它的盡頭是薩赫勒,在這個地區的沙漠景觀逐漸轉變成半乾旱的熱帶稀樹草原。
  • 利比亞大人工河工程,從撒哈拉沙漠調水,解決北方用水問題
    雖然國土廣闊,但利比亞國土的人口承載能力卻非常有限。現在利比亞只有六百多萬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地中海區域,這裡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不過降水卻比一般的地中海氣候區要少。 地中海氣候的特點為,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是十三種氣候類型中唯一雨熱不同期的氣候類型。
  • 海裡那麼多水,為什麼不把海水引入沙漠?看看這個沙漠你就知道了
    海裡那麼多水,為什麼不把海水引入沙漠?看看這個沙漠你就知道了我們國家的發展已經很不錯了,現在也算是帶著我們這裡的人變好了起來,所以現在大家平時選擇出去遊玩的時候。也不一定完全會選擇在我們國家內遊玩了,有的時候也想去看一下,外面的一些不一樣的習慣,或者是體會一下那裡的一些文化,對於我們平時很多人來說,也算是一個很不一樣的遊玩的體驗,所以在這個時候出去遊玩也是很受歡迎的,畢竟我們現在也有了可以支撐起這麼一個出去遊玩的經濟了。所以會有非常多的人是這麼選擇的。
  • 全球唯一保護沙漠的國家,為了防止沙漠變綠洲,每天「人工拔草」
    保護地球一直是我們關注的話題,為了保護地球,我國開始在沙漠中種植綠色植物,以使地球的綠化率更高,但是誰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國家竟然保護沙漠,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如此獨特的國家,不僅不在沙漠中種植綠色植物,還每天進行「人工除草」,只是為了防止沙漠變成綠洲,那麼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 世界地理小區域——尼羅河
    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古埃及人很早就發現尼羅河泛濫的規律,並找到與之相適應的農業耕作方式,他們不斷通過築壩、修渠引尼羅河河水發展農業生產,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1800年,古埃及人修建優素福運河,從艾斯尤特引尼羅河水進入法尤姆窪地,最後流入加隆湖。下圖示意尼羅河各地(局部)及其周邊地區地理事物分布。
  • 【遊記】挑戰撒哈拉的徵程——黑白沙漠
    終於,我一鼓作氣,穿越了地中海的浪漫,沿著尼羅河的文明,迎著撒哈拉的風沙,抵達了金黃色之外的「黑白沙漠」,開啟了一段新的徵程。
  • 撒哈拉沙漠還在擴張,中國人能否可以治理?中國治沙有神秘魔方?
    1、埃及2次大規模引入尼羅河水灌溉撒哈拉沙漠?失敗了嗎?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在20世紀1958年,埃及發起了一項世紀級別的沙漠灌溉大工程,叫做「新河谷計劃」。該計劃最初設想是在圖什卡窪地建造一座巨型水站,把尼羅河的水攔住,同時修建五條數十公裡的灌溉網,若是計劃成功的話,埃及圖什卡窪地附近將多出數百萬畝良田。
  • 埃及的人口已經破億,全國人用水只靠尼羅河
    古代埃及是世界4大文明古國之一,建造聞名世界的金字塔和帝王谷。早在公元前3200年建立了奴隸制統一國家,距離現在已經有5200多年歷史。古埃及有著完整的政治制度、獨特的民族文化、優美的文字,古埃及的文字也是像現在的中文一樣是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