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路燕 見習記者 劉悅 通訊員 高榮長
12月15日上午,全市治理超限超載暨非現場執法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淄川舉行。參會人員觀摩了省道102羅村非現場執法點位、省道102與鳳凰路交叉路口移動汙染源專項整治聯合執法點,並聽取淄川區介紹了車輛治超非現場執法信息化平臺建設經驗做法。
這是淄川區交通運輸局推進治理超限超載建設的一個縮影。據悉,自城鄉環境大整治精細管理大提升行動開展以來,淄川區統籌城鄉整治七大會戰,紮實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積極探索科技治超新模式,創新執法理念,利用超限超載非現場執法系統開展智能化執法,實現道路執法管控水平新突破,著力解決「治塵」關鍵難題和PM10指標動態走高問題等。可以說,無論是在覆蓋面上還是應用效果上,淄川區非現場執法系統在全市乃至全省處於領先地位。
有解思維創新求變 全域治理首開先河
眾所周知,淄川區是老工業區縣。轄區內,建材、礦山企業較多,運輸經濟發展較快,且路網發達。轄區國道205、省道102等7條主要交通幹道更是連接周邊地市的交通大動脈,也是貨車運輸砂石料的主要幹道。它們在拉動全區經濟發展的同時,車輛超限超載等違法行為日益突出,造成公路(橋梁)損毀和交通事故多發。與此同時,由於道路管控效果不穩定,超限超載運輸車輛造成的道路揚塵也導致PM10指標一直居高不下,對全區城鄉環境整治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
為此,淄川區交通、交警、公路、公安、生態環境、綜合執法等相關部門組成聯合執法組,在主要路段設立3處固定檢查點,結合路面流動巡邏,對超限超載等違法行為進行24小時管控。同時,他們加強貨物運輸源頭治理,通過安裝遠程監控、出廠過磅控制等措施強化管理。
不過,隨著查處力度的不斷加大,違規經營者出現了繞道行駛躲避檢查、鎖車棄車逃避檢查等違規行為,甚至組成盯梢小組,日夜監控執法人員行動,為違法經營者通風報信,超限超載行為成為了屢禁不止的頑疾。
為徹底治理上述「頑疾」,淄川區積極探索新的治理模式,由交通提出方案並牽頭,同時借鑑國內先進地市的經驗做法,依託先進科學技術,統籌建設非現場執法系統。在執法點位選擇上,淄川交通運輸局抓住「咽喉」設點,以轄區普通國省幹道為重點,綜合考慮交通流量、運輸車輛違規多發地等相關情況,除穿城道路慶淄路外,在國道205、膠王路、泉王路、湖南路、省道102、省道張魯線分別設立6處非現場執法系統,實現了轄區主要交通幹道的全覆蓋。
據了解,淄川區還與中國移動公司及其合作單位「北京萬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製開發了「車輛治超非現場執法信息平臺」。該項目採用目前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窄條式稱重設備,能夠適應靜態、低速、中高速稱重和異常行駛檢測,具有防作弊性強,適應多種異常行駛狀態。不停車檢測系統以不限速、高精度稱重系統為主體,以計算機網絡為依託,對車輛違法超載運輸行為實現24小時不停車超載監控,形成有力威懾,著力解決治超執法人員不足、取證困難、治超安全三大問題。
其中,6月9日建成啟用膠王路青州至淄川方向的單向檢測點後,青州至淄川方向貨車經過數輛有所下降,超限超載貨車數量驟降至4.72%。
在此基礎上,淄川方面經報省市審批同意,投資2000餘萬元,建成了4處執法系統,於1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12月初,又新增建設省道張魯線崑崙段檢測點一處,年內即將投入使用。
系統治理聯合協作 提升法治管理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如此,試運行過程中,違法嫌疑車輛信息獲取困難,無法準確確認違法行為人及其聯繫方式等問題還是存在。
為解決以上問題,公安交警全面介入非現場系統建設,研發了貨車分析布控系統和流向態勢圖,將不停車稱重系統與全區道路交通監控網絡有機融合,在全省非現場執法系統的建設中首次實現交通交警設備同步配套,實施交通交警聯合執法機制,取得技術、人員、數據上的全面共享,為多部門聯合執法提供硬體支持。
據悉,淄川交警大隊研發了貨車分析布控系統和流向態勢圖,警車上安裝了無線卡口系統。系統運行時,對被檢運輸車輛拍照、稱重,超載數據上傳交通指揮中心伺服器,並同步推送到交警平臺,徹底解決車輛違章執法取證、證據歸併、黑名單管理等問題;對遮擋號牌的貨車,比對分析出車輛真實號牌後錄入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統處理。非現場執法系統從籌備建設到完成運行,包括後期違法案件處理,都提前取得了各級複議、審判等司法機關的支持,與司法部門聯動,最終形成了「信息採集—自動研判—精準打擊—審核錄入—證據歸併及分發—通知處理—調查處理—處罰決定—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實施『一超四罰』和失信懲戒」整個非現場執法程序閉環運行。
同時,他們對拒不執行處罰決定的違規者,將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這不僅合理解決了違法當事人拖延處理違法行為,對執法結果有疑意申請行政複議等問題,也切實提高了非現場執法系統運行效率和公信力。
此外,對異地車輛在本地的超限超載行為,他們也加強與上級部門的信息互通,取得多方面支持,通過省市執法系統申請車籍地管理機構協助辦理,徹底堵塞監管漏洞,提升管理效能。
值得關注的是,淄川公安交警將加大科技設施建設力度,有效堵塞監管漏洞,解決超限超載車輛繞行監測點位問題。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淄川區突出重點道路,投資2429萬元,建設監控50處,全區道路交通監控點位達到了721處,實現了國省道、縣鄉道主要路口、不停車稱重系統路段及周邊6條貨車易繞行縣鄉道路的監控全覆蓋。
據悉,下一步,他們將對崑崙鎮孝婦河沿河路、焦磁路等6條旅遊線路實施貨車限行,投資265萬元建設配套監控15處。
智慧系統效果初顯 治超彰顯科技力量
「2號位,準備,起飛……」不到幾秒鐘,在淄川行政服務中心的山東省無人機公共服務平臺——天眼工程大屏幕上,便出現了淄川某處非現場超限超載監測點位的實景無人機巡查畫面,這是淄川區山東省無人機技術與應用協會共同創建的項目,於今年8月正式啟用,全面實現了無人機實時巡查檢測和指揮調度,加快轉化智能裝備應用成果,有效對接多維融合信息系統。
據了解,為保障無人機應用服務成果的可用性,山東省無人機技術與應用行為與淄川區政府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從需求受理、方案確定、任務交付、監督執行到結果運用,形成了全流程閉環管理。以路域環境巡查為例,交通運輸局提出服務需求後,雙方確定工作方案,服務人員按照工作內容和標準來為全區境內的國省道、城區道路和鄉村道路及可視範圍內,影響路域環境的區域進行巡查。主要巡查的內容包括:路面保潔治理,城鄉道口的整治,道路兩側環境整治、停車場整治、路面亂停亂放和超限超載撒漏治理、路域綠化美化提升等。
同時,淄川區依託治超非現場執法信息化平臺,推動治超和交通勤務模式轉型,採取以動制動,變被動為主動,由過去設點查處為主改為現在精準研判、精準打擊為主,形成了5處不停車稱重系統+N個貨車交通違法行為監控抓拍點位+1支多部門聯合隊伍,與7個交警中隊聯勤聯動的治超工作新機制。今年以來,他們查處超載1646起,落實「一超四罰」措施,對87個道路運輸企業、貨運場所經營者等進行了處罰。定期向各鎮、開發區、自然資源局、交通運輸局等部門通報超載貨物種類、來源地等信息,督促落實源頭管理責任,形成了監管合力。
在行政處罰上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車輛每超1噸罰款500元,納入違法超限運輸「黑名單」;年內累計超限超載3次將被取消營運資格,並且5年內不準從事道路運輸經營。對於列入交通交警綜合平臺的「黑名單」超限超載車輛,依據車輛運行軌跡,交通和交警部門聯合對超限超載車輛進行追查。
淄川區車輛治超非現場執法系統啟用以來,超載率從28%降到了2%以下,車輛超載噸位數從日超10.14萬噸降到了0.56萬噸,降幅達94.5%。系統啟用前,聯合執法月均查處超限超載貨車136輛。系統啟用後,11月份檢測超限超載可處罰貨車11688輛次。因貨車超載等交通違法行為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11月份通報市對區考核中PM10指標由第二、三季度位於全市後列上升為位列全市第二名。市民投訴中心反映,各類因貨車超載超限引發的路面破損類、行車安全類、路面揚塵撒漏類民生投訴案件大幅度減少。
下一步,淄川區將持續完善治超工作機制,對異地車輛在本地的超限超載行為,通過省市執法系統申請車籍地管理機構協助辦理,徹底堵塞監管漏洞,提升管理效能。為營造平安、暢通的公路交通通行環境提供保障,助力全區城鄉環境大整治大提升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