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的教育,每個家長都有不一樣的教育方法,有的父母認為是「富養女兒,窮養兒子。」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生活。而另一部分的家長就認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要嬰幼兒時期開始培養孩子。
「6歲是他們性格養成的關鍵期,也最適合接受教育的時期,這時候所受到的教育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性格。」這是蒙特教育中提到的知識。
娃的情商之所以高都是經常管這4個方面
李玫瑾在育兒界是獨佔先機的,父母們都很贊同她的育兒方式,還會經常在孩子身上使用。李玫瑾的觀點是認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應該做到帶頭的作用,特別是在這四個方面上要嚴格管教孩子,這樣才會有出息。
據科學研究證明「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是對的。著名的精神病專家曾在英國對1000個3歲的孩子進行研究調查,調查結果是在他們長大後發現他們的性格沒發生很大的變化。那麼該怎樣管教孩子呢?
在這四個方面嚴格管教孩子
1、做事拖拉
很多孩子做事情都很磨蹭,一件簡單的事情都能用上全天的時間,拉低了做事的效率。那這種孩子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學習上都沒辦法取得好的成績。
當家長發現孩子做事很磨蹭時,就應該及時阻止,將孩子的拖拉糾正過來。所以,家長就要在嬰幼兒時期就要開始管教孩子,提高他們的辦事效率,養成時間觀念。不能養成拖拉的壞習慣,也只有辦事效率高的孩子才能夠得到老師的讚賞。
2、衝著他人亂發脾氣
童年時期,孩子們不知道怎樣控制不良的情緒,也不會用對的方法來宣洩內心的不滿。孩子生氣的理由大概有兩種:一是情緒上頭了,就用脾氣的方式來宣洩情緒,二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就用脾氣的方式來向父母索取。
那看著孩子發火的時候,父母雖然也很生氣,但是一定要忍住,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只能帶給孩子不好的情緒。正確的做法就是在孩子生氣的時候父母要冷靜面對,等待孩子安靜下來。
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問清楚生氣的緣由。或者可以在兒童亂發脾氣的時候,對他做出相應的懲罰,讓他明白亂發脾氣的後果很嚴重,同時告訴孩子隨便發脾氣會影響到其他人,所以要學會管理情緒。
3、沒有責任心
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就是不願意承擔責任,這就代表他們的責任感很低。長大之後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責任感是男孩子必須要有的能力。
家長發現孩子在推卸責任的時,就要嚴格的批評他,讓他了解到責任的重要性。這樣他們才能夠養成承擔責任的習慣,才能夠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
4、教會孩子做家務
父母不能總認為孩子年齡小,什麼也幹不了。其實讓孩子合理地做點家務,更有利於他們成長,甚至能提高他們生活的自理能力,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
家長可以把家務當成獎勵,隨著年齡的變化,家務活越來越難。剛滿3歲的他們只能幫你丟垃圾、疊衣服等,後面的就學會了拖地和、洗菜。那我們可以把他們沒有學會的家務當成獎勵。
比如「如果你的表現好,今晚就可以自己洗碗。」因為這是獎勵,有一種榮譽感和神秘感,這樣孩子就會對家務感興趣,後面就會主動地來幫助父母。
父母如果想要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輕鬆,那就要在孩子3-6歲的時候,培養他們的性格,只有培養好他們的性格,才能夠安享晚年。家長可以讓孩子去閱讀這套培養良好習慣的繪本《兒童情緒管理早教繪本》。
可以拿來當作孩子的睡前故事,讓他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書上共有十個主題,每個主題所講的故事不一樣,讓孩子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成為最好的自己。
每個孩子從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家長想要他們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就需要父母適當的教育和引導。為了更好地去教育孩子,那家長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給他們帶來榜樣。
生活難免會磕磕碰碰,遇見問題不要發脾氣,而是要靜下心來解決,要學會理解孩子,支持他們的所作所為,嘗試著多去了解他們的喜好,並且要去培養他們,更好地陪孩子一起成長,這樣才會養出一位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