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6歲前「嚴抓」這4方面,孩子長大情商高,做事也更省心

2020-12-22 騰訊網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李玫瑾教授在一個節目中提到過關於孩子教養的問題,明確地提出了"3歲之前有恩與他,6歲之前立規矩"的教育理念。

為什麼管教孩子要在6歲之前?

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是6歲之前?

因為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分水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在這個階段會逐漸產生自我意識,並且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很快就能形成穩固的自我意識,有了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和看法。

因此,在6歲之前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管教孩子,等孩子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想法後,再想管教就難了。

家長需要嚴格管教孩子的這四個方面

那麼,家長應該在哪四個方面對孩子"使勁管"呢?

1.孩子"一哭二鬧三上吊"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能看到在大街上有孩子突然嚎啕大哭,或者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走,哭的撕心裂肺,結果旁人一問,才知道可能他只是想要爸媽買一個最新款的玩具。

孩子任性哭鬧不能由著他的性子來,李玫瑾教授提出"不打不罵關禁閉"的措施,她認為父母應該和孩子處在一對一的教育關係中,儘量不要在公眾場合管教孩子,可以先不理會孩子,等孩子哭夠了,情緒穩定了,再對孩子講道理。

2.孩子總是亂發脾氣

對於脾氣暴躁的孩子,家長也應該及時採取措施。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就提出了一個很好的針對亂發脾氣的孩子的教育方式:

A是讓孩子生氣的原因;B是孩子對此事的態度是什麼;C.是由此產生的孩子不好的行動和情緒。家長應該圍繞ABC理論,首先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其次要明白孩子對此事的態度,最後讓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並且教授孩子控制情緒的方式。

3.孩子不尊重他人

對於不尊重別人的孩子,李玫瑾教授告訴家長一個好辦法:

(1)讓自己和孩子處於同等的溝通地位;

(2)尊重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他們才能尊重家長;

(3)讓孩子參與家庭管理中,多聽取孩子的建議。

4.孩子愛說謊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愛說謊都會認為是孩子"學壞了",但其實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愛說謊可能由於是因為孩子每次和家長說話時,家長都處於質疑、否定和指責和態度,因此孩子下次會選擇不告訴父母實情,最後便只能說謊。

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愛說謊時,千萬不能再指責和辱罵孩子,而是應該打開孩子心扉,了解和接納孩子的真實情緒。

在現如今,"棍棒底下出孝子"和"放養教育"都不能單一地實施,很多時候我們既要給孩子空間,更要嚴格管教孩子,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引導孩子走好成長之路。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家長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對於孩子的教育,每個家長都有不一樣的教育方法,有的父母認為是「富養女兒,窮養兒子。」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生活。而另一部分的家長就認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要嬰幼兒時期開始培養孩子。「6歲是他們性格養成的關鍵期,也最適合接受教育的時期,這時候所受到的教育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性格。」這是蒙特教育中提到的知識。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小孩子的一些很細微的小行為,但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堅持認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不加以注意,長大後的孩子多半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暗示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尤其是和兒時玩伴的相聚,總是讓人驚喜滿滿,曾經被家長說一身「臭毛病」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有出息!我研究了心理學多年,才明白很多看似是「臭毛病」的行為,其實是情商高的表現。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表示,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的孩子,暗示情商高!看看是你家娃嗎!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環顧四周,不難發現:情商高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如沐春風;而情商低的人,開口說話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
  • 李玫瑾:9歲前孩子有這些「臭毛病」,多半情商高,快看看自家娃
    而且在李玫瑾教授的觀點中,這些表現往往是情商高的特徵。9歲前孩子有』「臭毛病」,多半情商高一、愛送東西喜歡見面就送東西,這種行為很讓家長不解,而且送出東西後孩子還挺高興。跟同齡人玩耍時也很大方,仿佛什麼都可以分享。
  • 李玫瑾:在孩子6歲之前,這3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優秀
    0~6歲是孩子的人生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當中,孩子會經歷他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同樣也會經歷他人生當中的唯一一次性格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所以在孩子6歲之前,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將影響到孩子將來的性格、習慣、乃至是成就。
  • 李玫瑾坦言:孩子情商低大多是父母的原因,6歲前培養還來得及
    其實呢,這並不是其他原因,而正中情商低的下懷。情商對於人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它表現在人與人的交際方面,處理家庭棘手的問題上面,為人處事的行為途中。一個情商高的人在這個社會中更容易立足,更容易討得別人的喜歡與理解,也會獲得更好的人脈,有了良好的人脈,在通往成功的這條道路上也顯得尤為容易。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父母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在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研究多年的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就曾說:「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孩子身上產生的諸多問題,其實在6歲前就已經埋下了根源。因此,6歲前父母們到底該管孩子什麼?這成為很多家長的困擾。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同樣身為父母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答案。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多半情商高,你家娃中了嗎
    並且在李玫瑾教授的觀點中,有這些特徵的孩子往往是情商高的表現。9歲前孩子有這些「臭毛病」,多半是情商高的表現:1、孩子喜歡送東西孩子喜歡見面就送東西,這種行為讓很多家長不解,並且孩子送出東西後還挺高興。孩子與同齡人玩耍時也表現得比較大方,好像什麼都可以分享。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表示:「情商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個人的成才,20%取決於智商、80%取決於情商
  • 李玫瑾:3-6歲是性格養成關鍵期,這5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更出色
    3-6歲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這5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更出色都說孩子2歲的時候是可怕的2歲,但是孩子3歲的時候也是非常難管教的一個時期,因為孩子3歲的時候,已經有了自我意識,這個時候,孩子已經不再會盲目聽從父母的一切指揮,也會開始反抗父母,有了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父母管教孩子的策略,也要開始轉變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有的家長會說以前總說要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下長大難道錯了嗎?其實愛孩子、給孩子自由本沒有錯,不過這不代表「溺愛孩子、放縱孩子」。很多家長錯把愛和自由,才把孩子培養成為了人見人煩的熊孩子。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培養出一個品質好的孩子應當作教育的頭等大事。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6歲前家長要「狠心管」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曾看過一篇著名的親子教育專家付小平博士寫的文章:《養育孩子:6歲前用心,6歲後省心;6歲前省心,6歲後操心!》這讓我一下子想起李玫瑾老師也特別看重6歲之前對孩子的教育,她曾說過: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在孩子六歲前對他說「不」!……那麼,孩子6歲前,為什麼要「狠心管」?
  • 李玫瑾:這4個能力孩子受益一生,12歲前必須學會!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十二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在孩子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受益一生。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有5個規矩要立下
    鄰居家的小朋友從小和長輩在鄉下長大,因為爺爺奶奶的寵愛,小朋友的身上帶著很多壞習慣。自從小朋友被接到媽媽身邊之後,鄰居便想要改掉孩子的壞習慣,但是效果並不明顯,這可愁壞了鄰居。其實不少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之前覺得孩子年紀小不用急著定規矩,等到他們真正到了應該遵守規矩的時候,卻發現一切都已經晚了。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上提到過:"孩子的犯罪率和他們小時候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係。想要孩子省心、好帶,家長要在孩子6歲之前給他們立下這5個規矩。"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雖然是心理學的教授,但是她在育兒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分享過很多的育兒經驗。她曾說過: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情商將會佔很大一部分。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有著「情商之父」稱號的丹尼爾·戈爾曼曾說過:成功=80%的情商+20%的智商。 畢竟很多時候能看出一個人的情商高不高,在飯桌上就可以有很明顯的表現。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作為我國育兒領域的紅人,在幼兒行為習慣這方面有著深刻的了解,李玫瑾教授發現,從小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或者生活環境不幸福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而越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幾種表現,你家孩子有嗎?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的情商是直接受父母教育影響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那麼孩子就能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相反,如果父母沒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孩子的情商必然不高。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一生受益
    李玫瑾坦言:教育兒子宜早不宜遲,抓住6歲前的黃金期將一生受益李玫瑾老師曾經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過系統的研究,她曾經在一次講座中指出:「孩子的教育是有黃金期的,特別是男孩,教育更是宜早不宜遲。3~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孩子將來什麼樣,6歲前的教育基本上就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