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一生受益

2020-12-22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有的父母都沒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費心思,生怕一個不小心,養出惹人生厭的「熊孩子」。特別是那些天性調皮的男孩,父母稍微不注意,他們的教育就會出現大問題。

這就給家有男孩的父母提出了新要求。正所謂「因材施教」,找到一條適合男孩的教育之路,才是父母的首要任務。

李玫瑾坦言:教育兒子宜早不宜遲,抓住6歲前的黃金期將一生受益

李玫瑾老師曾經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過系統的研究,她曾經在一次講座中指出:

「孩子的教育是有黃金期的,特別是男孩,教育更是宜早不宜遲。3~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孩子將來什麼樣,6歲前的教育基本上就確定了。」

李玫瑾老師的建議並非沒有道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階段,這時的孩子能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初步的認識。

同時兒童心理學中將0~6歲視為孩子「自我意識」萌發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的寶寶會出現「媽媽,我想」「媽媽,我認為」,這種「他我」「本我」的轉變。這個時期的孩子更願意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辦事。

如果父母能夠抓住這個階段,採取正確的教育引導方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將會幫助孩子在認識形成的初期,培養正確的認識和受用一生的好性格

可父母如果沒抓住了6歲這個黃金期,以後再想補救就難上加難,尤其是那些天性調皮的男孩,一旦錯過更是難以挽回。

李玫瑾老師將這種6歲前的引導,總結為「四種能力」,家有男孩的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

家有男孩,一定要教會他們四種能力,孩子長大後不會走彎路

1)抗挫折的能力

2020年到現在,已經出現了無數起孩子因為無法面對挫折,而做傻事的新聞。而仔細分析這些令人心痛的案例後不難發現,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有低得可怕的抗挫折能力。

而這種抗挫折能力,或者說逆商,恰恰是被許多父母所忽視的環節。

汪涵曾經將自己的育兒觀念總結為「強大其體魄,野蠻其精神」,他提出要把孩子「像強盜一樣養」,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強大的抗挫折能力。

逆商作為影響孩子一生的能力,同樣是性格養成的重要部分。在孩子6歲前,父母一定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培養這種能力,來幫助孩子更加坦然和自信地面對失敗和挫折

在這裡推薦一本《兒童逆商培養》書籍,書籍上下十二冊,每一本都會有一個主人公,為寶寶樹立正確面對挫折的典型,教會寶寶更加勇敢地面對挫折。

2)表達的能力

男孩作為將來的一家之主,不應該只是一個單純的信息接收者,更主要的是要善於將自己的觀點分享出去,不善於表達的孩子是怯懦和自卑的

孩子的這種性格如果說在家還好,一旦到了社會中,一個唯唯諾諾,說話磕磕巴巴的孩子,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更不要說挑起全家的重擔了。

父母應該從小就帶著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逐漸培養孩子表達的能力,為孩子的將來做好足夠的實踐積累。

3)坐得住的能力

生活中常常會有一些孩子,明明性格活潑,上課反應也很快,可不知為何,一到了考場上這股「聰明勁」就消失得一乾二淨。

李玫瑾教授將其稱作「假聰明」,並指出:這些看似聰明的孩子,其實注意力不在學習上。窗戶外邊飛過一隻鳥都會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相比之下,那些不愛說話,專心於學習的孩子才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眼前的書本上。

這一點在男孩子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父母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坐得住」的能力,藉助一些男孩子最喜歡的遊戲書,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養成高專注力的好習慣。

在這裡推薦一本《英國專注力培養》的書,由英國著名的童書機構編寫,從視覺、邏輯、推理、數學四個方面,做好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4)情緒管理的能力

美國密西根大學曾經對那些優秀的運動員進行過一項系統的調查,調查數據顯示,這些從小訓練的運動員,凡是能夠在取得好成績的,無一不具有優秀的情緒管理能力。

這種能力的培養並不是在學校中學到的,其實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特別是在孩子自我意識萌發的關鍵期(6歲),孩子的自我意識的萌發和自身能力不足產生的矛盾,會讓孩子的情緒處於失控的邊緣。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情緒管理訓練,孩子的養成亂發脾氣的壞習慣,將來很難取得成就。

可情緒管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屬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裡推薦一本《兒童情緒管理》的繪本,專門針對0~6歲,自我意識萌發的寶寶設計。

書中對寶寶可能出現的情緒做了歸類,讓寶寶在看繪本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榜樣,向書中的小主人公學習,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

全書共七冊,超厚。非常適合寶寶的學習,第一冊就是關於孩子常見的負面情緒管理,幫助孩子度過情緒培養的關鍵期,上好第一課。感興趣的寶媽點擊圖片上的卡片購買吧。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這4個能力孩子受益一生,12歲前必須學會!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十二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在孩子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受益一生。
  •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有兒子,四種能力要教會他,最好別晚於6歲
    01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對每個孩子而言,3到6歲是性格養成的重要階段,這印證了我們常說的一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心理學上,0-6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萌發的關鍵時期,如何讓他認識到周圍的環境,以及自己在這個環境中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也經常談論到關於男孩的教育方式,其中很多具備值得借鑑。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6歲前家長要「狠心管」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曾看過一篇著名的親子教育專家付小平博士寫的文章:《養育孩子:6歲前用心,6歲後省心;6歲前省心,6歲後操心!》這讓我一下子想起李玫瑾老師也特別看重6歲之前對孩子的教育,她曾說過:孩子6歲前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在孩子六歲前對他說「不」!……那麼,孩子6歲前,為什麼要「狠心管」?
  • 李玫瑾:孩子6歲之前管什麼,父母要抓住幾個重點,否則影響一生
    6歲對於小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6歲之前,孩子如果養成了不好的習慣,父母如果不及時引導糾正,認為孩子大一點兒自然就改正了。這種父母,真的很天真,因為習慣一旦形成,大一點再去糾正,就會難上加難,有些時候還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影響。
  • 李玫瑾:孩子7歲前擁有4項能力,家長基本不用愁了,你家孩子有嗎
    李玫瑾:孩子7歲前擁有4項能力,家長基本不用愁了,你家孩子有嗎 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希望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培養,將來有一天出人頭地,生活幸福美滿。
  • 李玫瑾:6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2個方法,養出孩子好品格
    養育孩子就像在不斷地進行打怪升級。 孩子培養到一定階段,就有自己的成長階段。 這時父母必須採取應對措施,應對孩子的成長。 孩子養育的好,父母今後就能少操心了。 孩子養育的不好,父母要擔心一輩子……在此期間,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話。孩子在三歲、六歲時是成長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性格,如果父母不糾正的話,這個年紀的性格會跟著孩子一輩子。什麼是性格?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李玫瑾是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專攻兒童犯罪心理學,從業這麼多年一直對兒童心理的發展深有研究。所以,她也是很有名氣的一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分享如何教出一個好孩子時,曾說過:「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在6歲前這個階段」。
  • 立規矩要趁早!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有5個規矩要立下
    其實不少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之前覺得孩子年紀小不用急著定規矩,等到他們真正到了應該遵守規矩的時候,卻發現一切都已經晚了。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上提到過:"孩子的犯罪率和他們小時候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係。想要孩子省心、好帶,家長要在孩子6歲之前給他們立下這5個規矩。"
  • 李玫瑾:孩子6歲之前,父母最該管什麼?父母要做好這5點
    在李玫瑾教授看來孩子身上的惡習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關係,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不應該過分注重孩子的智力發育,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性格培養對於父母來說也是重要的責任之一。未成年的孩子會犯錯和迷失方向,都和孩子的家庭教育有關,父母對孩子家庭教育的黃金時期是在12歲以前,這一時期孩子對父母還處於依戀的階段,在這過程中,6歲前是孩子更關鍵的階段。也就是說6歲之前,是父母對孩子性格培養的黃金階段,父母要把握住孩子這一成長發育規律,對孩子有針對的開發和教育,以免孩子的性格存在缺陷。
  • 別只教孩子「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麼做
    孩子第一次上學,每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娃受欺負,或者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我們經常會跟孩子說,在學校不要去欺負別人,如果別人欺負你,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不過,事實證明當孩子欺負後告老師是沒有用的,李玫瑾教授說要這麼做!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多半情商高,你家娃中了嗎
    並且在李玫瑾教授的觀點中,有這些特徵的孩子往往是情商高的表現。9歲前孩子有這些「臭毛病」,多半是情商高的表現:1、孩子喜歡送東西孩子喜歡見面就送東西,這種行為讓很多家長不解,並且孩子送出東西後還挺高興。孩子與同齡人玩耍時也表現得比較大方,好像什麼都可以分享。
  • 李玫瑾:9歲前孩子有這些「臭毛病」,多半情商高,快看看自家娃
    而且在李玫瑾教授的觀點中,這些表現往往是情商高的特徵。9歲前孩子有』「臭毛病」,多半情商高一、愛送東西喜歡見面就送東西,這種行為很讓家長不解,而且送出東西後孩子還挺高興。跟同齡人玩耍時也很大方,仿佛什麼都可以分享。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三歲時,家長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四歲時,家長要教會孩子等待和自律; 父母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給孩子提要求,因為要加班,你要早點上床睡覺,要乖乖吃飯,收拾自己的玩具...... 延遲滿足會讓孩子學會等待和忍耐。 除了買玩具,李玫瑾教授建議,孩子三歲以後,家長可以利用周末時光讓孩子坐在書桌前安靜做一件事情,可以是拼圖、繪畫等。
  • 李玫瑾:「6-12歲,這個階段培養這幾種能力比成績重要的多!」
    李玫瑾:「6-12歲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小學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未來幾十年,這個階段培養這幾種能力比成績重要的多!李玫瑾說6歲以前說不,父母的過度的愛讓孩子形成依賴。6-12歲培養忍受挫折能力,吃體力之苦,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學習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 李玫瑾:孩子「人緣好」,困難時有人幫他!社交能力從3歲起培養
    這些孩子的表現,俗話說就是「人緣好」,專業一點說就是「社交能力強、情商高」。李玫瑾教授說過:好人緣,在危難的時候就會有人幫他。李玫瑾教授還說:有朋友的人,你只要有點事,肯定有很多人來幫你。社交能力,從3歲開始培養3歲前,孩子主要和父母、照料者生活在一起,社交關係主要是親子關係。3歲後,孩子開始和越來越多的小朋友交往,社交關係轉變為夥伴關係。3歲前,孩子沒有真正形成「社交」概念。
  • 李玫瑾:18歲前,孩子的3個生日要重點過,過好了才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孩子在18歲前這3個生日要重點過,家長疏忽不得 【一】「14歲生日」——犯大錯會被量刑 在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到,14歲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年齡節點。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三歲時,家長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四歲時,家長要教會孩子等待和自律; 父母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給孩子提要求,因為要加班,你要早點上床睡覺,要乖乖吃飯,收拾自己的玩具...... 延遲滿足會讓孩子學會等待和忍耐。 除了買玩具,李玫瑾教授建議,孩子三歲以後,家長可以利用周末時光讓孩子坐在書桌前安靜做一件事情,可以是拼圖、繪畫等。
  • 李玫瑾坦言:孩子情商低大多是父母的原因,6歲前培養還來得及
    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孩子的情商高與低實際上與父母是有關的,比如,自己平時在家中或者在外面是否會有如下行為呢?總是斤斤計較。當著孩子的面發脾氣。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挫折與坎坷,都會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這時當我們去發洩情緒時,要注意一點,你是否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是否應該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發脾氣?你是否應該克制自己發洩的行為舉止?李玫瑾說:隨意發火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 李玫瑾:別再埋怨男孩難養了,「捨得」三件事,孩子不會沒出息
    其實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從小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享受學習的過程,讓孩子為自己以後的人生鋪路,而家長要做好引導,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方法。我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就曾表示:如何讓孩子將來有出息,要讓孩子捨得做三件事。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父母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在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研究多年的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就曾說:「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孩子身上產生的諸多問題,其實在6歲前就已經埋下了根源。因此,6歲前父母們到底該管孩子什麼?這成為很多家長的困擾。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同樣身為父母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