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育意義:讓孩子以禮待人,教孩子善良,也要學會保護自己

2020-12-14 家有三寶育兒經

不少家長都會從小教育孩子要善良,在跟其他孩子相處的時候,要懂得謙讓別人,有好東西也要跟別人分享,即便是別人總是開自己的玩笑,也要去隱忍。

就像我母親,小時候總是教育我,自己吃虧都要幫助別人,我覺得有點愚昧,可是現在卻覺得老母親說得很有道理。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去計較太多自己做的事,而是這件事對於別人來說是不是很重要,自己付出一點點力,別人就可以受到幫忙,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成分不清是非的性格,當別人是真的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會選擇隱忍來作為解決方法。

家長對善良的概念就是希望可以在社交上,對別人千依百順毫無拒絕力,這樣的善良其實算不是真正的善良,而是一種為滿足自身虛榮心的"偽善",這種偽善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

善良的前提是要建立在明智,不會讓自己受傷,不要混淆了善良和軟弱的概念。善良是利己利人的,而軟弱是孩子性格的缺陷。

善良教育等於幫助孩子成功,家長要明白教育意義,為未來成功鋪路

1、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減少逆反的心理

善良的孩子總是會懂得尊重別人,知道什麼是會讓別人難受,什麼事別人需要獲得尊重。無論面對的是比自己小的人,還是年紀比自己大的孩子,他們都會體現得特別懂事,這樣會收穫很多好人緣。對於孩子而言,逆反心理的產生大多是因為家長不懂得尊重自己,喜歡跟孩子交流的父母一定會從心去信任孩子,孩子又怎麼會有逆反心理來對抗父母呢。

2、擁有憐憫之心,愛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很多人都害怕麻煩,不願意去幫助別人,加上有時候自身難保,誰都願意去管別人那麼多事,有時間都想要花在自己身上更多心思。但是善良的孩子會公平對待任何一個人,他們相信人都是平等的,心中有憐憫的情感,喜歡幫助別人而且不求回報。

3、在生活的任何時候,都懂得替別人著想

可以做到替別人著想的人,在生活一定是收到父母滿滿的愛,因為在家長愛的教育下,孩子才會變得善良。他們會願意為別人著想,一旦別人有什麼需要就會立刻去幫助。千萬不要想著幫助別人,別人會感恩自己?只想著別人需要就去幫忙,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就可以了。

家長怎麼樣才能教育出一個善良的孩子?

1、首先要教會孩子分辨是非和對錯

如果不會分辨對錯的孩子,他們不知道怎麼去幫助別人,如果是對的事幫助別人那將是好事,如果是錯的事幫別人其實反而在害別人。所以家長應該首先教會孩子分析事情的能力,要分清楚這件事到底是對還是錯,不要沒有自己的判斷就直接幫別人。

孩子不懂得分辨對錯,用講道理或者也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不如嘗試一下把道理融匯在繪本中去,這樣孩子可能會更加容易理解的接受。這套情商繪本是專門鍛鍊幼兒情商的,對於孩子來說簡直就是一套喜愛的繪本故事書,通過例子來幫助孩子理解生活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引發的一些事情,引導孩子應該怎麼處理才是對的。

在繪本故事中,孩子可以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進而領悟出做人和處事的道理,讓孩子可以養成一些好的行為習慣 ,並且在困難的時候拿出自己的勇氣去做,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也會保持自己的高情商,做好人際腳往這方面的工作。

點擊下方即可!

2、善良並不是懦弱,遇到壞事一定要反擊

很多人都會覺得善良是軟弱的表現,有些壞孩子特別喜歡欺負善良的孩子,這種時候家長應該教孩子不能隱忍,而且是要反擊去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對自己最大的保護,就是不讓自己受到一丁點的傷害,一點點都是不允許的。

3、不要用自己的角度去否定孩子的善良

很多家長不認為孩子的善良是好事,應該從小就有防人之心,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內心還很單純,只要看到別人有困難就會去幫,不會想太多雜念,孩子這樣的行為其實代表孩子是有愛的,家長應該支持孩子的做法,不要否定孩子善良的心意。

育兒寄語:

善良教育是必須的,對於孩子來說,應該從小就懂得這個道理,自己在範圍內要幫助別人,而且不能計較付出,這樣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了。

相關焦點

  • 4歲女童慘遭虐打:真正的保護孩子,是教給孩子自我保護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安全就是我們的全部。而我們真的希望這個世界上少一些罪惡,放過這些心存善良的人。 我們希望孩子能一生平安,也希望孩子熱愛這個世界,所以一定儘早要教他辨別光明和黑暗。小諾認為每個家長應該堅定地告訴孩子幾點: 1、不可以單獨跟任何人走,必須先問過家人或者老師。
  • 德國孩子的「三堂課」告訴我們:善良的孩子,從來不會被命運虧待
    所以,「好人有好報」這句話不只是說說而已,教會孩子善良,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一個教育。德國孩子的三堂「善良課」這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開始對人們的人格、品質進行教育,尤其是對孩子的善良培養。第一堂課,他們分別針對孩子的模仿和思維活躍能力,將小動物作為培養他們的對象。
  • 這本書告訴我,究竟要教孩子善良,還是為己?
    得到答案只是劇情上的問題,我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在這本裡,竟然還會討論到死亡教育和人生意義。話不多說,我們還是看看書裡又有哪些意料之外的驚喜。這像不像有些課程顧問說:「我們是專業的輔導機構,我們知道孩子需要什麼。你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孩子懂什麼,都得家長逼著學才行!」家長一方面自己忙沒時間,一方面覺得對方是專家,於是把孩子送去學習。放棄任何機會都會輸在起跑線上嗎?輔導機構真的都專業嗎?課程顧問是為了孩子好,還是出於銷售技巧呢?
  • 《招搖》:教招搖做人要善良的洛明軒,自己到底有沒有善良過?
    因為這個男人的引導和鼓勵,招搖一改原來不思上進的爛泥樣,非常認真地向姥爺學起武功來,最後憑著自己的本事打開了魔山的結界,去到了她無限幻想的人間。招搖秉持著洛明軒教的做人道理,要做一個善良的好人,無條件去救下了被各大門派抓起來的、正準備用酷刑弄死的魔王之子厲塵瀾。
  • 親子電影安利:讓孩子學會冒險,也要懂得自我保護
    面對孩子的善意,他卻給孩子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這個案件裡,善良的代價太慘痛。即使過去的時間再久,作為父母,回想起來還是膽戰心驚。我想很多媽媽和我一樣十分後悔,沒有在教會孩子善良之前先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 童話故事與玫瑰女孩:願你善良,也願你的善良有所鋒芒
    我給這些善良的女孩們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玫瑰女孩」,因為她們的善良行為就像玫瑰花一樣美麗芬芳,也如那句「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話一樣美麗,但我又希望她們的善良也能像玫瑰花一樣帶著點刺,以保護自己,讓自己的善良任何時候都能有所鋒芒。
  • 新書|女孩,你要學會保護自己:送給女兒的的寶藏書!
    父母早一點,教給孩子保護自己的意識和方法,能避免很多危險的發生。  作為一名資深童書編輯,我們發現這些年,大家都在關注學齡前兒童如何自我保護,卻常常忽視8歲以上的女孩,更需要安全教育。(作為一個媽媽,沒看這本書之前,我是真不確定那些問題的解決方式,更別提教給孩子了。)  其實,這套《女孩,你要學會保護自己》,早在第一次上市,就火爆一時,一舉成為當年的熱門書籍。  熱銷30萬冊,持續加印19次,全網五星好評3萬+,深受大家的喜愛。
  • 拒絕親密的陌生人 現在起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現在的孩子經歷的挫折教育相對較少,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也相應減弱,漸漸接觸社會的孩童,如何在社會這個複雜的大環境下,平安健康地成長,是寶寶踏入社會的必修課。那麼,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呢?
  • 安以軒曬兒子翻床掉地上:最好的安全教育,是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誰能教教我」 最好的安全教育,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演員隋唐的兒子曾為了撿床外的布偶從高一米三的床上圍擋翻出,因為頭肩著地所以摔斷鎖骨,所幸沒有大事也不需要手術。
  • 茨威格《家庭女教師》:在孩子眼中,一切的單純善良都應得到美好
    可是,成年人用一種近乎冷血的理智摧毀了孩子心中最後的美好。母親把老師趕走的決定,讓兩姐妹徹底崩潰,她們一直擔憂同情著老師,但是根本無能為力。除去殘忍絕情的表兄不說,母親對老師的遭遇過於固執而偏激,認為老師人品不好,繼續留在這裡會教壞兩個女孩。所以,堅決要趕走老師。
  • 這樣性格的孩子,最容易吃虧,家長要注意
    其實小雨是一個姐姐,母親還給小雨生了一個弟弟,當這個弟弟出生時,小雨特別開心,感覺自己又有了一個小夥伴。因為母親從小就教育小雨要善良,所以小雨一直是一個非常友善的好孩子,在小區裡很受人喜歡。小雨和弟弟在樓下玩耍時,突然走過來一個小朋友,這個小朋友讓小雨弟弟把玩具給他,小雨弟弟不想給他,因為這件玩具他特別喜歡,所以就想自己玩。
  • 《伴你高飛》:教育的最大意義,或許是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其實,動物對自己的孩子也有著愛,我們人類與其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還會去教育孩子。這教育存在的最大意義,就如這部影片所反映的那樣: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下面我將具體結合影片內容,向大家解釋為什麼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便是教育的最大意義。
  • 孩子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根據我的經歷和對問題的一些思考,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我認為,孩子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要教會孩子學會如何做人,包括給予孩子品德、生活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社會知識和行為規範意識的灌輸等。讓孩子成為熱愛學習的人家長要熱愛學習,平日閒暇時間多數用在看書上,這樣才能薰陶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要經常帶孩子到圖書館,引導孩子看書,給孩子買喜歡的書。尤其孩子小的時候,要做到經常繪聲繪色地給孩子講故事,也引導孩子講給自己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學能夠激發孩子讀書的興趣。
  • 《殺死一隻知更鳥》▎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的影子
    是父母懦弱無能的表現,被父母跪出來的孩子終究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永遠直不起身板行事做人。02 學會自處,再學會理解別人,才有能力幫助別人,保護自己。在與別人相處之前,我得先跟自己相處。教孩子做人的底線,學會包容、理解和感恩無疑是一門勢在必行的必修課。03 學會自立,心存敬畏和感激,把握選擇的權利,承擔選擇的後果你可以選擇自己的朋友,但你不該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
  • 奧斯卡《月神》折射的教育意義:讓孩子獨立,擁有自己的人生
    這樣的教育方式更能讓孩子獨立,讓他們有自己的人生。通過這部短片,我們可以得到兩個關於教育方面的意義。現在人們總是說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如果想要讓孩子安心閱讀,應該是和他一起閱讀。這個就是言傳身教的意義。當父母把著手機玩的時候,孩子自然是不想學習的。因此,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早就想糾正的時候,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這樣的行為。如果有,那麼就需要追根溯源來改正自己的壞習慣。
  • 在孩子心中種一顆善良的種子,卻不逆來順受《木偶的森林》
    這部分的孩子不僅是嬌縱過份,更多的是在孩子心裡缺失「善良」,而這種「善良」的缺失,久之會形成各種不良結果。我們都已看到,近年來社會上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多,有稍微不滿家長管教就跳樓危嚇的,或是真正的「說到做到」,造成父母的終身悔恨;也有離家出走,嚇唬家長,或是真正一去不歸的,還樂此不疲;更有甚者,危害別人的利益,霸凌、毆打別人,鬧出人命的。
  • 南寧女生被欺凌,14歲學生喝農藥身亡,僅教孩子自我保護是不夠的
    所有人都在教育孩子們要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避免成為校園欺凌對象,可是你們知道嗎?比起教育孩子們自我保護,我們更要教育他們別去成為欺凌者。近日,南寧一女生遭受校園欺凌事件一直備受關注,作為教育者,當看到視頻中的女孩68秒被打40次,當看到她卑微地鞠躬和道歉,我內心十分難受。
  • 直面生命教育,一定要看的2本繪本,教孩子懂得生命的意義
    現在,我們不需要藏著掩著了,當我們不知道如何啟齒或無法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時,我們可以挑選合適的繪本,陪孩子一起讀繪本,讓孩子自己在繪本裡找到答案。這三本繪本,雖然都是講的「死亡」,但是,並不會讓人覺得害怕,反而讓人感覺到很溫馨。
  • 被忽視的生活教育:教孩子學整理,從收拾玩具到獨立管理自己
    一說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馬上想到最好的學校、最貴的補課班,甚至最好的幼兒園,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將來有「平天下」的本事。可我們卻忘記了句老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也就是說做家務、整理物品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被我們忽視的生活教育。
  • 盧梭《愛彌兒》:教育如何順應自然,使孩子成為真正的人?
    和實驗一樣的是,現在父母都想「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把小學的內容放在幼兒園教,初中的內容放在小學教,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讓兒童不堪負重。這就陷入教育孩子的兩個誤區:誤區一:不考慮孩子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