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都會從小教育孩子要善良,在跟其他孩子相處的時候,要懂得謙讓別人,有好東西也要跟別人分享,即便是別人總是開自己的玩笑,也要去隱忍。
就像我母親,小時候總是教育我,自己吃虧都要幫助別人,我覺得有點愚昧,可是現在卻覺得老母親說得很有道理。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去計較太多自己做的事,而是這件事對於別人來說是不是很重要,自己付出一點點力,別人就可以受到幫忙,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成分不清是非的性格,當別人是真的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會選擇隱忍來作為解決方法。
家長對善良的概念就是希望可以在社交上,對別人千依百順毫無拒絕力,這樣的善良其實算不是真正的善良,而是一種為滿足自身虛榮心的"偽善",這種偽善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
善良的前提是要建立在明智,不會讓自己受傷,不要混淆了善良和軟弱的概念。善良是利己利人的,而軟弱是孩子性格的缺陷。
善良教育等於幫助孩子成功,家長要明白教育意義,為未來成功鋪路
1、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減少逆反的心理
善良的孩子總是會懂得尊重別人,知道什麼是會讓別人難受,什麼事別人需要獲得尊重。無論面對的是比自己小的人,還是年紀比自己大的孩子,他們都會體現得特別懂事,這樣會收穫很多好人緣。對於孩子而言,逆反心理的產生大多是因為家長不懂得尊重自己,喜歡跟孩子交流的父母一定會從心去信任孩子,孩子又怎麼會有逆反心理來對抗父母呢。
2、擁有憐憫之心,愛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很多人都害怕麻煩,不願意去幫助別人,加上有時候自身難保,誰都願意去管別人那麼多事,有時間都想要花在自己身上更多心思。但是善良的孩子會公平對待任何一個人,他們相信人都是平等的,心中有憐憫的情感,喜歡幫助別人而且不求回報。
3、在生活的任何時候,都懂得替別人著想
可以做到替別人著想的人,在生活一定是收到父母滿滿的愛,因為在家長愛的教育下,孩子才會變得善良。他們會願意為別人著想,一旦別人有什麼需要就會立刻去幫助。千萬不要想著幫助別人,別人會感恩自己?只想著別人需要就去幫忙,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就可以了。
家長怎麼樣才能教育出一個善良的孩子?
1、首先要教會孩子分辨是非和對錯
如果不會分辨對錯的孩子,他們不知道怎麼去幫助別人,如果是對的事幫助別人那將是好事,如果是錯的事幫別人其實反而在害別人。所以家長應該首先教會孩子分析事情的能力,要分清楚這件事到底是對還是錯,不要沒有自己的判斷就直接幫別人。
孩子不懂得分辨對錯,用講道理或者也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不如嘗試一下把道理融匯在繪本中去,這樣孩子可能會更加容易理解的接受。這套情商繪本是專門鍛鍊幼兒情商的,對於孩子來說簡直就是一套喜愛的繪本故事書,通過例子來幫助孩子理解生活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引發的一些事情,引導孩子應該怎麼處理才是對的。
在繪本故事中,孩子可以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進而領悟出做人和處事的道理,讓孩子可以養成一些好的行為習慣 ,並且在困難的時候拿出自己的勇氣去做,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也會保持自己的高情商,做好人際腳往這方面的工作。
點擊下方即可!
2、善良並不是懦弱,遇到壞事一定要反擊
很多人都會覺得善良是軟弱的表現,有些壞孩子特別喜歡欺負善良的孩子,這種時候家長應該教孩子不能隱忍,而且是要反擊去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對自己最大的保護,就是不讓自己受到一丁點的傷害,一點點都是不允許的。
3、不要用自己的角度去否定孩子的善良
很多家長不認為孩子的善良是好事,應該從小就有防人之心,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內心還很單純,只要看到別人有困難就會去幫,不會想太多雜念,孩子這樣的行為其實代表孩子是有愛的,家長應該支持孩子的做法,不要否定孩子善良的心意。
育兒寄語:
善良教育是必須的,對於孩子來說,應該從小就懂得這個道理,自己在範圍內要幫助別人,而且不能計較付出,這樣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