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的《孩子》中有這樣的形容:我看過不少的孩子,鼓譟起來就像一營兵;動起武來能像械鬥;吃起東西來能像餓虎撲食;對於尊長賓客如生番;不如意時撒潑打滾有如羊癇;玩得高興時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滿室,有如慘遭浩劫……
一翻生動的描述令人忍俊不禁,浮現在眼前猶如實質,且不管他寫得多真實,即便過去這麼多年,孩童中依然有這種「狂野」,稍微過份,就會令人頭疼不已。這部分的孩子不僅是嬌縱過份,更多的是在孩子心裡缺失「善良」,而這種「善良」的缺失,久之會形成各種不良結果。
我們都已看到,近年來社會上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多,有稍微不滿家長管教就跳樓危嚇的,或是真正的「說到做到」,造成父母的終身悔恨;也有離家出走,嚇唬家長,或是真正一去不歸的,還樂此不疲;更有甚者,危害別人的利益,霸凌、毆打別人,鬧出人命的。
大家都發出疑問:現在的孩子怎麼了,這麼脆弱,這麼難以管教嗎?
說到底,小樹的根基沒有長好,從小就在蜜罐裡長大,完全未注意道德、思想和美的教育,或許我的話可能有些人不以為然,但不得不說,早期的那一代人,讀著五講四美三熱愛長大的人,這方面的確問題是少得多哪。
我三年級女兒的課程中,也不乏美詞美詩美文章,可她學得終究膚淺,問她其中道理,總是搖頭三晃。
無奈之下,我只得三維立體性「攻擊」,隨時隨地,想到哪裡,看到什麼事物就開講,家庭教育刻不容緩。
介紹一本關於善良、愛和大自然兼具的童書《木偶的森林》,以便有所可講,有所可依,孩子也能夠聽得進去。
作者:王一梅,蘇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圖書20多種,此書榮獲中宣部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和第六屆全國兒童文學獎。
它屬於中文分級閱讀K3級圖書,也就是適合8-9歲兒童,這時段的孩子進入小學中段學習,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這年齡孩子對於社會、人際關係、友情……之間的聯繫雖模糊,卻也應該有所接觸了。
為此,我下了大力氣,因為女兒的學習成績還不錯,但是課堂紀律卻每天都上黑名單,這與她對秩序的不理解,對同學間關係的處理(是同學負責記錄紀律)都有很大關係,為了讓她弄清這些關係,我花費了好大的力氣,而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中有許多可供學習之處。
這本書的故事並不複雜,一隻以人的形態在社會上生存的熊白黑黑,經常出入圖書館,而作者看時非常吃驚,圖書管理員阿燦告訴了作者,這隻熊的來歷,和他身邊人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鐵路與森林,木匠與樹,木偶人與魔法,愛護動物者與馬戲團之間的故事。
故事中有善良,有愛,有思考,也有人類忙碌卻缺乏和家人溝通的描述。
輕輕讀這個故事,一邊說給孩子聽,在她心中種下一顆種子,靜待花開。
樹擁有能感受到你的愛並回應那份愛的感官,而它的回應或展現其喜悅的方式跟我們不一樣,也不是我們目前可以理解的。——普蘭特斯·馬福德
一、 播種善良的種子,而不是堅冰
故事是從一棵會說話的樹開始的,樹上停過一隻會魔法的鳥,教會了這棵樹說話,而某天一個木匠發現了這個秘密,他不顧大樹的苦苦哀求,砍下了這棵神奇的樹,在溪水中冰凍了一整個冬天,使這棵樹的心被堅冰凍住,也播下了仇恨。
第二次老木匠將樹製成了一隻木偶,木偶會說話,和人類一樣,從外表看上去沒人能分辨得出來,老木匠過世後,木偶無所事事,一天遇到了一隻捲毛狗,他決定開一個馬戲團,專門收容動物,他想在未來把城市變成動物的世界,把城市變成森林,用來報復人類。
他收容了獅子一家、大象一家,猴子兄弟,又收容了我們的主角白黑黑,他利用魔法讓動物們忘記了過去,只記得登臺演出。
而白黑黑的老朋友,在森林裡建立起鐵路的阿湯先生,在馬戲團遇到了白黑黑,冬天就快到了,瞌睡蟲就要找上白黑黑了,如果不能進入冬眠,白黑黑有可能會面臨危險。
阿湯先生為了幫助白黑黑,去圖書館尋找方法,在將要失望的前夕,圖書館管理員阿燦幫他找到了木偶的來歷,並且阿燦用自己的愛心化解了木偶的怨念,動物們終於找到了回家的路。
白黑黑還時常通過鐵路來到圖書館讀書,即使阿燦已經白髮蒼蒼。
故事中用冰凍住了大樹的心,來比喻人們遭受到不公平待遇後的積怨,用阿燦做的綠色衣服代表愛,包裹住木偶,讓他感受到自己依然是一棵樹,找回了自己初時的愛心。
如果孩子的世界也能用這樣簡單的方式來看到、感受到、解決問題就好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平時對孩子無意的責罵都會留在他們小小心間,變成堅冰,即便他們記憶力沒有成人那麼紮實,這種對待他們的態度也會如瘟神般留下陰影,每當孩子出現惡言惡語時,我們都應該反思,是否在不恰當的時候傷害到他小小的心靈,侵害到他柔軟的善良了呢?又是否平時的粗暴舉動,讓他們承襲下來,往後的日子中回報給家人、暴力對待別人了嗎?
孩子不會應對這種冰冷,但他會模仿,再傳遞下去。在同學間,在朋友間,久而久之,這種惡習會變化成他身體的一部分,像木偶人一樣,那年冬天的堅冰橫亙在心底,久久不能融化。
二、 善良卻不逆來順受
善良不是無止境的退讓,也不是用眼淚構築的城牆。
女兒不會用其他方式表達不滿,也不會通過言語表述自己的內心,看了過多關於公主的書,她只知道沒有人會對公主苛責,這導致她一遇到問題只會流淚。
在班級裡被賦予了愛哭包這個稱號。每天都被班級中委以重任的孩子記下紀律差的大名,而那個孩子其實才是班級中最厲害的淘氣包。
淘氣到經常把別人打出血,但是他成績卻是好得出奇,我想老師讓他來記錄紀律一定是怕他上課搗蛋,給他一項任務,他便會老實一些。
可是他卻習慣性針對幾個同學,女兒也是其中之一。多次上榜後,我決定不能再無動於衷。
我讓女兒多帶一些零食,去對那個孩子說,不要再記錄名字了,上課時會認真聽講。
我的目地不是讓她學會賄賂,而是讓她知道,處理事情不是只有哭一個辦法,會有許多種方法,溝通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而自己說出的話,做的承諾也一定要遵守。和同學之間的溝通重要的是行動和表達,要讓她明白,無論處理什麼事情,都要動動腦筋。
書中也是這樣講述的,阿湯去圖書館找幫助白黑黑的辦法,可最後卻無意中找到了木偶的來歷,他去找木偶談判,卻失敗了,阿燦為木偶做了一套綠色的衣服,幫助他記憶起自己樹木的身份,暖暖的服裝也融化了他內心的堅冰。多種方法的嘗試,才解決了這件事情。
行動起來,只坐著枉然嘆息,是不會解決問題的。
我有生以來一直非常膽小,但我從來沒有因為膽小而不做我想要做的事——女畫家歐姬芙
這本書裡的另一個故事《土怪黑塔的故事》,這個故事解釋了之前《木偶的森林》中魔法的由來,依然還是動物的故事,也依然還是關於善良和愛的故事。
這本書成功把抽象的概念通過形象的事物引導入孩子們的世界,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描述語言不夠生動,若是作者能寫得再有點活潑浪漫的描述就更完美了。但依然不失為一部好作品,尤其是親子共讀時,向孩子傳導這些抽象思想和邏輯世界。
成長是破繭成蝶,掙扎褪去青澀,在陽光下抖動輕盈的羽翼,閃亮微動,發出幸福的顫抖;成長也是鎖在抽屜裡帶鎖的日記,記錄了喜怒哀樂,記錄了孩童的歡喜;成長是融化心底堅冰,變得更加堅強成熟,收穫愛與歌聲;唯獨不是大聲嘶吼,對抗世界,遇到不開心就躲避或硬撞,我們都希望孩子健康的成長,那請在他們心底種下一顆善良的種子,而不是隨遇而安吧!
#童書紛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