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真實的故事,給孩子種下愛與善良的種子

2020-12-14 十七君的詩書見聞

在我很小的時候聽過這樣一首歌: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為何片片白雲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說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

這首歌的名字叫做《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年輕的大學生為救丹頂鶴而死的真實故事。

徐秀娟

故事的主人公叫徐秀娟,出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的一個養鶴世家,父母皆是扎龍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扎龍保護區就是丹頂鶴的故鄉。

徐秀娟從小和弟弟一起幫父母給小鶴配食,耳濡目染之下,深深地愛上了丹頂鶴。後來,由於當地學校停辦,徐秀娟進入保護區做臨時工,主要的工作就是養鶴、訓鶴。

為了學習更多的飼養知識,徐秀娟後來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進修,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86年5月,剛從大學畢業的徐秀娟接到江蘇鹽城自然保護區的邀請,希望她可以到射陽灘涂工作。

江蘇鹽城是丹頂鶴的另一個主要棲息地,但當地缺少一個不遷徙的丹頂鶴野外種群,他們希望有一個知識紮實、經驗豐富的人員來當地配合工作。於是,為了熱愛的工作,徐秀娟不遠萬裡從北到南來到了江蘇鹽城。

1987年9月的一天夜裡,為尋找保護區走失的天鵝,徐秀娟滑入了沼澤,溺水犧牲,年僅23歲。

而她的故事則被譜寫成了那首廣為人知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小時候,第一次聽這首歌,就被歌曲中所瀰漫的哀傷情緒所感染,了解了歌曲背後的故事後,就更加難以忘懷。

今天,一看到這本《荷花和丹頂鶴》,我就立即想起了這首歌和它背後的故事。

《荷花和丹頂鶴》

這是一本極具中國風的繪本,講述的是小女孩荷花和丹頂鶴之間的故事。

小女孩荷花和爺爺居住在一個水濱村莊上,村莊緊鄰一個大湖,由於人類的活動導致湖面不斷縮小,溼地逐漸消失,原本有很多魚兒和鳥類生活的大湖逐漸變得冷清寂寥。

這年冬天,荷花生了一場大病,病好後她的嗓子就啞了,再也說不出話,別的孩子都不再跟她玩,孤獨的荷花只能每天陪爺爺去湖上划船。

有一天早上,荷花在蘆葦叢裡遇見了一隻消失已久的丹頂鶴,丹頂鶴被盜獵人所傷,再也飛不起來。荷花將受傷的丹頂鶴帶回家,和爺爺一起,為它包紮傷口,細心照料它,並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羽毛」。

在荷花的照顧下,羽毛逐漸恢復了健康,開始跟著荷花到處跑,還會隨著荷花的蘆笛翩翩起舞。

在羽毛的陪伴下,荷花再一次走進了學校。孩子們都驚呆了,大家都加入進來一起隨著笛聲跳舞。漸漸地,荷花的笛聲也不再憂傷,而是充滿了快樂。

作為一隻有靈性的鳥兒,羽毛還救了荷花一家和村莊裡的人。它的故事被登上了當地的報紙,人們慕名前來看這隻稀有的大鳥,羽毛還會伴著蘆笛為客人們跳舞。

春天來臨,羽毛的傷逐漸痊癒,也要踏上北歸的旅途。荷花雖然不舍,卻也不忍心阻止羽毛和家人團聚。

羽毛走後,荷花非常思念它,她的同學們也非常想念它。

沒想到,秋天再次來臨時,羽毛一家三口再次回到了荷花家門前,它們還帶回了自己的整個族群,冷寂許久的大湖又一次熱鬧了起來。

和徐秀娟的悽婉故事不同,荷花和羽毛的故事充滿了溫情和感動。一人一鳥,雖然她們無法用語言交流,但卻能心意相通。因為,愛是所有生靈共同的語言

初讀這個故事,我們往往會關注到,是荷花和爺爺救助了受傷的羽毛,並將它治癒。重讀時,我才發現,羽毛才是真正的治癒者。

荷花失去了嗓音,也就失去了朋友,是羽毛的出現治癒了她的孤獨,並修復了她和同學們之間的友誼。

爺爺和村民祖祖輩輩生活在大湖邊,眼看大湖曾經的熱鬧消失,變得孤清冷寂。羽毛的出現,不僅拯救了村莊的人們免於洪災,更讓大湖重新煥發出生機。

而對更多的人而言,羽毛讓他們意識到,人與動物應當是平等的關係,善待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是每一個人的的責任。

你一定以為,這樣一個帶有濃鬱中國味兒的故事,它的插畫一定是出自華人之手吧?

事實上,書裡所有的水彩插畫均由美國知名插畫家朱莉·唐寧所繪。這些水彩插畫最大的特點就是寫實,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無論是對人物的描摹還是對丹頂鶴的刻畫,都非常細膩動人。最初的荷花是孤獨、失落的,救助丹頂鶴時的荷花是勇敢、細心的,丹頂鶴痊癒後的荷花逐漸變得開朗起來,這些情緒和心理的變化都通過荷花的衣著、服飾和表情生動地表現出來。

還有那大幅大幅的水彩丹頂鶴,每一副都各不相同,或傲然獨立,或引頸高歌,或翩翩起舞,或振翅翱翔,每一種姿態都栩栩如生,優雅而美麗。

更不用說那無處不在的生活細節,荷花的麻花辮和紅花襖、爺爺的格子衫和煤油燈,還有村人們的挑擔、提簍和自行車,無一不帶有濃濃的八九十年代的氣息,仿佛回到了從前。

閱讀這樣優美治癒的繪本故事,能夠在孩子的心裡種下愛與善良的種子,將他們塑造成勇敢、善良、尊重生命的人。

相關焦點

  • 在孩子心中種一顆善良的種子,卻不逆來順受《木偶的森林》
    輕輕讀這個故事,一邊說給孩子聽,在她心中種下一顆種子,靜待花開。樹擁有能感受到你的愛並回應那份愛的感官,而它的回應或展現其喜悅的方式跟我們不一樣,也不是我們目前可以理解的。——普蘭特斯·馬福德一、 播種善良的種子,而不是堅冰故事是從一棵會說話的樹開始的,樹上停過一隻會魔法的鳥,教會了這棵樹說話,而某天一個木匠發現了這個秘密,他不顧大樹的苦苦哀求,砍下了這棵神奇的樹,在溪水中冰凍了一整個冬天,使這棵樹的心被堅冰凍住,也播下了仇恨。
  • 橘子:會「魔法」的老奶奶,為孩子的心中種下了愛與分享的種子
    她的繪本作品便是最好的驗證,前幾天入手的繪本《橘子》,畫面清新溫暖,別說是孩子了,作為大人的我都非常喜歡。充滿生活氣息的村落裡有一位特別喜歡吃橘子的老奶奶,有一天她在吃到第九個橘子的時候發現了一顆種子,於是老奶奶把種子種到了地裡。
  • 徐崢:狠狠地誇,誇到自信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種子
    我在想,你真是善良啊。我還在想,我真的很愛很愛你……我知道,你現在遭遇的一些事情,讓你開始質疑自己的這些品質了。但我不希望你這樣。你要自信、要強大起來,因為那才是你。他說那感覺像是過節一般:「當時就像是在我心裡種下了一顆自信的種子,我覺得我一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極限挑戰》裡,節目組問了嘉賓們一個問題:「18歲時,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 從小種下一顆愛科學的種子
    從小種下一顆愛科學的種子 2018/10/22 07:50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楊凡 瀏覽:11522
  • 「早教」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閱讀的種子,這是父母必要任務!
    所以在給孩子開展早期閱讀的過程中就會顯得容易得多了,但是家長們還是在心裡有一個極其突出的問題時刻存在著,那就是該如何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閱讀的種子?也即是說,該怎麼做會在孩子開展早期閱讀的時候,讓孩子自己不知不覺的愛上閱讀,將閱讀養成習慣,成為生活裡的一部分,成為一個擁有自主閱讀能力的人。要達到這個目的,先人們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 小男孩種下十粒種子,會收穫什麼呢?《十粒種子》為您揭秘
    文/婷媽如果你種下十粒種子,會發生什麼呢?春天來了,播種的季節到了,小男孩在花園裡種下十粒種子。我們看到,畫面上,一個胖胖的小手,把十粒種子摁進土壤裡,不知道什麼時候,一隻小螞蟻過來,搬走了一粒。剩下的種子們不停地向下生長,長出了白色的根須。不知道什麼時候飛來一隻鴿子,叼走了一粒。種子繼續向下生長,根須更多更長了。不知道什麼時候來了一隻粉嫩嫩的小老鼠,拿走了一粒種子。
  • 給孩子讀科普繪本的意義:為他種下「聰明」的種子
    有些爺爺奶奶看到父母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往往會不屑一顧:這麼小,懂什麼呢?教了他也不會,浪費時間。是的,在很多人看來,給孩子讀書有沒有用的標準是孩子讀完之後要會。他們需要立竿見影地看到效果,比如數數、加減乘除、背唐詩這些,是爺爺奶奶輩很喜歡教孩子做的事,因為這可以很直觀地展示孩子是「聰明」的。
  • 故事小主播|易持:踩啊踩啊踩榛子(聽故事給孩子種下一顆幸福的種子)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愛讀童書媽媽小莉,ID:xiaolijianggus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愛讀童書媽媽小莉。畢業於播音專業,和三個娃一起讀了2000多本繪本。在她的公眾號裡(ID:xiaolijianggushi),每天都會更新一個故事音頻,分享育兒故事,已經吸引了百萬媽媽關注。易持小朋友給我們講的故事非常天真可愛,故事裡的小動物們團結互助,讓人感到非常溫暖和幸福。而且,故事的結局也讓大家感到格外驚喜。易持小朋友兩歲多就開始親子閱讀,非常熱愛聽故事、講故事,希望她能從故事中收穫一顆美好的心靈,為人生種下幸福的種子。
  • 聾啞男孩遊玩迪士尼,工作人員溫暖動作,男孩心裡種下善良種子
    在別看來可能他們的所做的這些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在男孩心裡卻種下了尊重、理解、關懷他人的種子。心存善念,你的世界和別人不一樣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父母的那些教育方式讓你感到驚豔?直到今天孩子影響著你?」其中一個高贊的回答就是:「父母教會我最大的體面及底線就是人要善良!」還記得快遞小哥酒老人,卻被索賠的事情嗎?
  • 播下一粒種子,靜待生命花開
    每年「開學第一課」中有一項面向一、六年級新生的活動——「我眼中的學校」,通過帶領學生逛逛校園和校史館,了解學校現狀與歷史,暢想學校未來,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愛校的種子。每年畢業典禮期間有一項面向五、九年級畢業生的活動——「我為母校留下——」,組織學生重溫校史館,找尋變化,為母校留下一句話、一首詩、一幅畫、一棵苗、一句誓言、一個期盼……在學生心中點燃一把前行的火炬。
  • 有種愛叫HowHow阿福!好友曝最真實的他們:2個善良的人結婚了
    ▲蔡哥寫下和HowHow、阿福認識的故事。(圖/翻攝自蔡哥IG)蔡哥除了是「七月半」的吉他手,同時也是「上班不要看」團隊的一員,外型高大粗獷,但也有細膩的一面,在HowHow大喜之日這天,看著西裝筆挺的HowHow、浪漫唯美的阿福,想起了最初與2人相識的當時,他引用電影《真愛每一天》的內容,「要結婚的另一半,一定要是善良的人,我覺得他們都是,而且很是。」
  • 建愛心文體屋、捐淨水器,這位大學教授用行動種下一粒希望的種子
    一個房間,幾張桌椅,簡易堆疊起來的供學生們下課後前來借閱的書籍和貼牆而掛的衣物,這就是楊雪和他先生在垤瑪鄉的宿舍。扶貧先扶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楊雪深諳教育對於一個偏遠鄉村的重要性。知識匱乏是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因素,她想為當地開展的教育扶貧盡一點微薄之力。
  • 在你心中種下一顆魔術種子
    為此,主辦方特意增設了「魔術種子故事會」這一環節,希望在聚光燈前製造奇蹟的魔術師們在臺下展現更真實的自己,用親身經歷去告訴魔術愛好者們魔術的意義。    相比表演魔術,魔術師們其實更想在人們的心中播撒一粒有關魔術的種子。從前,他們從別處獲取魔術種子,在風雨的衝刷中從未忘記往高處生長,隨著時光的流逝逐漸挺拔成了大樹。
  • 《窗邊的小豆豆》:一個關於愛與被愛的故事,一個兒童的理想國
    在教育小孩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方式,而這些教育方式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說父母自身所受的教育,比如說經濟條件,比如說家庭狀況,等等,這些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但是,雖然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我們也會在以後的經歷中遇到不同的人,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人,他們教會我們如何做人,也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 善良教育意義:讓孩子以禮待人,教孩子善良,也要學會保護自己
    3、在生活的任何時候,都懂得替別人著想可以做到替別人著想的人,在生活一定是收到父母滿滿的愛,因為在家長愛的教育下,孩子才會變得善良。他們會願意為別人著想,一旦別人有什麼需要就會立刻去幫助。千萬不要想著幫助別人,別人會感恩自己?
  • 種下種子,等待成長
    最近氣溫下降很多,連深圳都有種過冬的感覺了,坐著碼字凍得腳痛,不得不穿上羽絨服。今天感觸最大的是時間的價值。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使用著時間,但是我們真正想過時間的價值嗎?沒有了時間,我們的生命也就結束了。只有當前的時光才是最真實的,才是我們最應該珍惜的。種一棵樹的時間,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生命的價值是需要時間洗禮和磨練的。我們習慣了每天急衝衝,特別是在投資市場中,感覺每天都是錯過了幾個億;卻沒有注意到,如果能夠種下一顆有價值的種子,然後等待時間的回饋才是最靠得住的。來得快的東西,去得也快。賺了快錢,虧得也快。
  • 她是九奪凱迪克獎的紀錄保持者,用藝術在孩子心中埋下美麗的種子
    她用七種象徵來描寫藝術和創作的過程,分別是:種子、歌、舞蹈、電光火石、禮物、不變的模式和黃金勳章。比如「種子」是表示藝術在孩子心裡埋下了一顆美麗的種子,以後會長大並且結實;「歌」則是象徵充滿創意的人生,而她的繪本正像一首首的歌曲,從主旋律衍生出種種變化…… 所以,她的每一本書幾乎都是對經典的傳承——經典的故事,經典的畫法,可其中包含的思想,卻都是新穎的。
  • 宮崎駿都甘拜下風的童書作家:把愛和溫柔寫進故事,呵護孩子童心
    作家安伯託·艾柯曾說:「不讀書的人只過了一生,讀書的人過著5000種生活。」這話如果放到讀童書繪本的人身上,可以這樣說:讀書的人過著5000種生活,讀童書的人過著10000種生活。因為童書繪本裡的世界包羅萬象、精彩紛呈,有魔法世界的愛與勇氣,也有奇幻角落的悲傷失落。
  • 在千年水鄉種下太空探索「種子」
    43年後,江南水鄉烏鎮的孩子們用吳方言演唱的童謠《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被製作成音頻,搭乘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駛入星辰大海。這座江南古鎮和太空的結緣不止於此。去年,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舉辦期間,一座兼具航天科技成果展示和科普體驗的航天北鬥應用中心落戶烏鎮。
  • 《猜猜我是誰:瀕危動物洞洞書》從小在孩子心中埋下環保的種子
    兒子的願望也許不能實現了,但是我們可以向美國的Bria Neff學習,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保護現有的瀕危動物,不再讓充滿生命力的物種活成一粒粒種子,也為孩子的世界留下多一抹斑斕。保護瀕危動物從了解他開始,《猜猜我是誰:瀕危動物洞洞書》便是一本很好的瀕危動物科普繪本,作者是當代動物攝影大師蒂姆·弗拉克。